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腰部10肋间胸膜外切口在肾脏和肾上腺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腰部11肋上缘胸膜外切口,切断膈肌,将胸膜向上推开,扩大后腹腔空间,行肾癌和肾上腺肿瘤的手术.结果 42例手术均获得良好的视野,肿瘤完整切除,无腔静脉及肾静脉的损伤,手术出血少,围手术期恢复良好.结论 经10肋间胸膜外切口对肾癌及肾上腺肿瘤手术具有暴露充分、视野良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传统十一肋间斜切口肾及肾上腺手术暴露不充分的缺点,根据十一肋间的解剖特点,对传统的十一肋间切口作了一些改进,总结36例肾和肾上腺手术,认为改良十一肋间切口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暴露良好的特别,可用于肾上腺手术,肾癌根治术及体积较大,位置较高的肾脏手术。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传统十一肋间斜切口肾及肾上腺手术暴露不充分的缺点,根据十一肋间的解剖特点,对传统的十一肋间切口作了一些改进。总结36例肾和肾上腺手术,认为改良十一肋间切口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暴露良好的特点。可用于肾上腺手术、肾癌根治术及体积较大、位置较高的肾脏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中应用单切口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VATS下用单切口手术治疗60例气胸和胸部肿瘤患者。原发性气胸40例,继发性气胸7例,自发性血气胸5例,胸部良性肿瘤5例,胸膜转移癌2例,胸膜间皮瘤1例。结果:切口平均长度3cm。手术平均时间46.3min。切口位于腋中线第6肋间40例,腋中线第7肋间12例,腋前线第5肋间3例,腋后线第6肋间3例,腋中线第4肋间2例。术中无中转开胸或改行多切口术式。术后漏气2例,经保守治疗自行愈合。无其它并发症。结论:VATS手术中应用单切口手术治疗是可行的,术前应选择适当病例、明确病变部位和设计恰当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5.
微创心内直视手术1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右胸外侧小切口、第四肋间入胸行二尖瓣替换,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冠状动脉瘘矫治等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重大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液平均120ml,99 例未输异体库血及血浆。术后平均住院10 .4d ,105 例随访5 ~26 个月,无并发症及远期死亡,均恢复正常学习及生活。结论 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施行的微创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创伤轻、失血少、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不切肋胸后外侧切口入胸方法的探讨(附1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经肋上缘切开与肋间切开在胸后外侧切口中的运用,寻求不须切除肋骨进行胸后外侧切口的理想方法。方法将经胸后外侧切口进行手术的128例患者分为肋上缘组(n=64)和肋间组(n=64),对比两组开、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指标。结果肋上缘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肋间组(P<0.01),开胸时间亦短于肋间组(P<0.01),术后VAS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采用不切肋的胸后外侧切口并紧贴肋上缘入胸,具有进胸快、出血少、手术视野充分、切口缝合简便、肋骨断端无需特殊处理、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在海拔2200米的高原地区开展右侧小切口经肋间进胸,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总结我院1995年9月至1998年12月间,应用右腋下及右前外侧小切口长6-10cm经第4肋间进胸,在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置换,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共60例。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此切口适用于右房切口入路的心内缺损修补,瓣膜置换等常见心脏手术。但对于复杂心脏手术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完成4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应用体会。方法:自右腋中线经第4肋上缘斜向前下至腋前经第5肋骨上缘切口长约10-12cm,经第4肋间进胸,行二尖瓣置换术(MVR)4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例,三尖瓣置换术(IVR)1例,结果:心肌阻断时间与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与正中切口无显著差异,但开胸,关胸时间相比明显缩短,术中创面渗血和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无伤口感染,裂开,畸形和心包埋塞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死亡3例,39例痊愈出院,经3-36个月随访,伤口平整,无畸形等不良反应,结论:经右胸小创切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右胸侧切口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适应范围及相对传统正中开胸手术的优势。方法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所实施的微创右胸侧切口手术共32例。32例患者均采用右胸侧切口,长约8~12 cm,经第3或4肋间进胸,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结果 32例患者全部经右胸侧切口顺利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全部康复出院,无1例出现术后残余漏。结论微创右胸侧切口适用于诊断明确的先天性心脏病,相对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其手术切口隐蔽且较小,不破坏胸骨连续性,出血量减少,术后疼痛减轻、康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腹肋缘下切口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腹肋缘下切口做了47例肾肿瘤切除术,其中肾癌根治术43例,最大的肾癌重达1.6kg。4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和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肾动脉旁路转流术。结果:经此切口顺利切下所有肿瘤,较容易地进行了胃十二指肠动脉-右肾动脉旁路转流术,伤口愈合良好,无腹腔并发症。结论:该切口操作简单,手术区域显露好,适用于肾及肾上腺较大肿瘤切除及其它泌尿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髓质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肾上腺髓质增生症(AMH)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分析1998年5月-2002年5月我院收治的8例AM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CT检查肾上腺均发现异常,术前诊断AMH4例,嗜铬细胞瘤4例。8例均行单侧肾上腺全切了作。7例痊愈,1例因对侧有增生,术后1月复发。结论 AMH的诊断需与嗜铬细胞瘤鉴别,尤其是定位检查发现有结节时,确诊靠术中探查和病理检查;经腹手术是AMH治疗的主要方法,术中应注意探查双侧肾上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髓质增生症(AMH)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总结分析 1998年 5月~2002年 5月我院收治的 8例 AM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 CT检查肾上腺均发现异常,术前诊断 AMH 4例,嗜铬细胞瘤 4例。8例均行单侧肾上腺全切除,7例痊愈,1例因对侧有增生,术后1月复发。结论AMH的诊断需与嗜铬细胞瘤鉴别,尤其是定位检查发现有结节时,确诊靠术中探查和病理检查;经腹手术是AMH治疗的主要方法,术中应注意探查双侧肾上腺。  相似文献   

13.
收集了经手术病理与临床追踪证实的65例肾上腺肿瘤与增生病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旨在分析肾上腺肿瘤与增生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表明肾上腺肿瘤常为低密度或不均匀密度,增强扫描仅轻度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肿瘤常大于1cm,良性肿瘤形态规则,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可使同侧、对侧腺体萎缩及侵犯周围邻近组织。肾上腺增生常为等密度,增强扫描为均匀强化,增生腺体常小于1cm,形态规则,无包膜,与周围正常腺体分界不清楚,腺体增生可以单侧或双侧。结果提示肾上腺肿瘤与增生在密度、大小、形态、强化程度及与周围腺体关系均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肾上腺隐匿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意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上腺隐匿性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术前均行B超、CT及实验室检查,拟诊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肾上腺隐匿性嗜铬细胞瘤11例。结果15例均手术切除肿瘤,其中开放手术9例,后腹腔镜手术6例。术中出现血压波动10例,硝普钠控制高血压,去甲肾上腺素处理低血压;4例拟诊肾上腺皮质腺瘤术中均出现血压波动,余11例血压波动6例,其中服用酚苄明患者无明显血压波动。术后病理均为嗜铬细胞瘤。14例术后随访3个月~8年,血压正常,肿瘤无复发。结论综合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诊断意识;术前常规应用仅受体阻滞剂及扩容治疗,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后腹腔镜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去肾动脉交感神经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上腺、下丘脑等神经内分泌器官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16只12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去肾神经组(RDNX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8只12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RDNX组采用苯酚消蚀法进行双侧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术,而Sham组和WKY组进行假手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前和术后2周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以及术后肾、肾上腺和下丘脑NE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视旁核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情况。结果 RDNX组和Sham组术前SBP、DBP、MAP高于WKY组(P?<0.05);RDNX组与Sham组术前SBP、DBP、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SBP、DBP、MAP术前与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DNX组SBP、DBP、MAP术前与术后差值大于Sham组和WKY组(P?<0.05)。3组大鼠术后肾脏、肾上腺和下丘脑NE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m组术后肾脏、肾上腺和下丘脑NE含量高于RDNX组和WKY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3组大鼠术后下丘脑视旁核和肾上腺髓质TH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m组术后下丘脑视旁核细胞TH蛋白表达量高于RDNX组和WKY组,Sham组肾上腺髓质细胞TH蛋白表达最高,WKY组其次,RDNX组最低。结论 去肾动脉交感神经可减少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上腺、下丘脑等神经内分泌器官的交感神经活动,并显著降低动脉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8例肾损伤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闭合性肾损伤65例(95.6%),开放性损伤3例(4.4%),合并伤14例(20.6%),血尿67例(98.8%).B超检查46例,阳性率76.3%,CT检查60例,阳性率100%.IVU检查7例,阳性率42.5%.手术治疗19例,占27.9%,保守治疗49例,占72.1%.治愈66例,死亡2例(2.95%).结论:B超检查便捷无损伤.CT检查准确快速,并可同时了解其他脏器损伤的情况,对治疗有重要帮助.保守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如果损伤严重,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选取106例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其中肝,胆,胰,脾病变68例肾脏及肾上腺疾病36例,后腹膜肿块2例,分析了造影结果和CT表现,并对CT增强检查中应用非离子型和离子型造影剂的安全性和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童祎  冯大雄  叶飞 《西部医学》2012,24(8):1553-1555
目的探讨凸侧肋骨后支切除治疗脊柱侧弯剃刀背畸形的优点。方法采用后路松解﹑椎体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侧凸畸形31例,其中16例经后正中切口凸侧2~4根肋骨后支切除治疗剃刀背畸形,15例采用局部剃刀背2~4根肋骨切除。观察两种治疗剃刀背畸形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反常呼吸发生率、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脊柱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剃刀背高度的矫正率。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经后正中切口凸侧2~4根肋骨后支切除治疗剃刀背畸形平均每根肋骨切除时间为(5.3±1.2)min,出血量(65±11.6)ml,未发生局部反常呼吸,壁层胸膜撕裂1例,侧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64.4%,后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15%,剃刀背高度矫正率平均62%。局部剃刀背2~4根肋骨切除治疗剃刀背畸形平均每根肋骨切除时间为(8.6±1.6)min,出血量(128±19.6)ml,局部反常呼吸5例,壁层胸膜撕裂3例,侧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67.6%,后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20%,剃刀背高度矫正率平均67%。两组在脊柱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剃刀背高度的矫正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反常呼吸发生率、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上,凸侧肋骨后支切除术要明显少于剃刀背肋骨切除术。结论凸侧后支肋骨切除胸廓成形手术治疗剃刀背畸形矫形满意,手术创伤更小,术中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少,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和寻求疗效最佳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笔者医院2011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352例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方法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手术方法分为微线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和微梭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线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190例中,切口中位愈合时间为11.6天,愈合天数11.2±0.6天,手术切口1期愈合170例,1期愈合率89.5%,远期疗效治愈188例(98.9%),显效2例(1.1%)。微梭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162例,手术切口中位愈合时间为18.5天,愈合天数18.3±0.4天,手术切口1期愈合125例,1期愈合率77.2%,远期疗效治愈158例(97.5%),显效4例(2.5%)。微线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和微梭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线形切口治疗腋臭较微梭形切口治疗腋臭其创口愈合快,1期愈合率高且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线形切口直视下修剪顶泌汗腺治疗腋臭可以作为治疗腋臭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