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季节变动带内岩溶隧道,枯水季节隧道涌水主要由含水层中的静储量以及地下暗河的枯期动储量构成,丰水季节由静储量及洪水期地下暗河动储量构成。由于降雨通过地表的洼地、落水洞迅速补给地下暗河,涌突水的剧增将对隧道施工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季节变动带内岩溶隧道涌突水危险性评价尤显重要。本文以滇东高原某岩溶隧道K5+850~K10+800段为例,根据段内枯水期稳定涌水量和雨季最大涌水量预测结果和岩石的可溶性(K1)、地质构造因素(K2)、地表汇水条件(K3)、地下水化学特征(K4)、隧洞埋深与地下水位的关系(K5),分别进行了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最后以段内地面暴雨前后实际涌水量变化验证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万高速齐岳山隧道穿越的德胜场—响水洞暗河是齐岳山地区规模最大的岩溶地下暗河系统,最大流量可达4.6m~3/s,利万高速穿越该暗河系统有较高的岩土突水涌泥风险。自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泄水洞建成后,在暗河系统上游形成了一个新的排泄点,将原地下暗河系统分化为由铁路隧道泄水洞和响水洞暗河出口分别排泄的两个地下水系统。本文通过地下水示踪技术确定了原来完整的天阴桥—团坝子—王家坝—陶家新房子—响水洞地下暗河系统分化为南部的天阴桥—团坝子—泄水洞系统和北部的王家坝—陶家新房子—响水洞系统,两个地下水系统的分水岭位于五同庙牛石嵌与王家坝之间的部位,使得利万高速公路齐岳山隧道出口段响水洞岩溶水系统汇水范围大大缩小,由原来的95.52km~2减小到目前的33km~2。此外,本文通过示踪试验进一步识别了响水洞暗河系统含水介质的高度非均质性——岩溶地下暗河附近岩石的含水性及透水性极强,其地下水渗透流速达v=892m/d;垂直于地下暗河的横向小型岩溶管道的渗透性稍差,其地下水渗透流速为v=442m/d;而发育比较普遍的溶蚀裂隙含水层,即非岩溶管道上岩石的含水性及透水性要小得多,其渗透流速一般在150~250m/d。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某高速公路岩溶隧道的暗河处理措施,详细介绍了隧道暗河的地下水发育特征以及隧道穿越大型充填溶洞导致的施工难度,详细论述了隧道跨越暗河段及穿越大型充填溶洞所采取的相关工程措施,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2006年1月21日发生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最大规模的的超级突(涌)水,突水瞬间流量超过200 m3/s,涌水总量大于100万m3,其后又多次突水.在总结马鹿箐隧道多次超大规模岩溶突水的基础上,分析岩溶超级突水的基本特征,并将这种超级突(涌)水定义为"岩溶溃水";通过研究诱发溃水的岩溶地质规律,提出深部...  相似文献   

5.
以宜保高速高家坪隧道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高家坪隧道工程区的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采用地下水示踪试验、地下水化学组分测试、降雨量与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高家坪隧道区域岩溶发育特征、岩溶隧道突涌水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查明了各岩溶水系统的边界及之间的水力联系,分析了岩溶系统与隧道的空间关系及其对隧道安全的影响,揭示了岩溶系统的水文响应特征,并采用分布式TOPMODEL流域水文模型模拟流域的流量过程,预测了隧道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结果表明:隧道ZK45+500~ZK46+900段涌水最大峰值流量可达3.56 m3/s,滞后降雨3 h,最大涌水量47 984.7 m3/d,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本文工作可为我国岩溶地区类似隧道工程的突涌水灾害预防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帅建国  高东波 《建筑施工》2012,34(2):157-158
鉴于地下岩溶富水隧道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动水分布的不均匀性,结合重庆市轨交1号线中梁山隧道工程隔水帷幕注浆施工为例,以第6循环K25 km+619 m~K25 km+649 m段动态信息化注浆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建立了动水动态信息化注浆模型以指导施工。经施工应用证明,该模型在施工中可真正实现科学、文明、快速、高效的注浆,值得今后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
徐洪波 《安徽建筑》2006,13(2):55-56,62
隧道施工中,对于突水突泥地段,一般采用帷幕注浆施工技术对前方围岩加固处理,然后按正常施工方法进行隧道施工。文章结合宜 (昌)万(县)铁路八字岭隧道DK108+560-DK108+630段帷幕注浆施工技术,探讨帷幕注浆施工的资源配备与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8.
栾厚君 《广东建材》2010,26(6):27-32
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途经岩溶强烈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灰岩地层,地下暗河管道错综复杂。为了确定马鹿箐隧道区小马滩地下暗河系统与突水溶洞之间的水力联系及暗河系统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采用工业盐(NaCl)作为示踪剂的地下水单元(单一示踪剂)示踪试验方法进行探测。本次试验发现小马滩地下暗河是单一管道流地下暗河,以大气降雨、小马滩上游地表水及地下水为补给源,以蝌蚂口泉群为集中排泄点,龙潭是该暗河系统的天窗。小马滩地下暗河系统地下水流速快,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替转化迅速,隧道岩溶突水与小马滩伏流的水力联系较弱。  相似文献   

9.
安六铁路岩脚隧道DK32+396~DK32+343段位于烂泥箐至黑晒暗河下方约60 m,施工中掌子面揭示出溶洞,并出现涌水、涌砂卵石地质灾害,对铁路施工造成较大影响,也可能对铁路运营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研究小组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两个方面对其地质机理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封闭洼地、井泉补给等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隧道岩溶水采取截流、引排、疏导等措施,以设置泄水洞和集水廊道的整治方案。文章介绍了隧道岩溶水分析及整治方案研究的思路及方法,对以后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白马铁矿1600主平硐K2+320~ZK2+380及ZK2+770 m段渗(流)水现象及特征,并对渗(流)水原因进行分析,制定了渗(流)水段采取引水导流、注浆堵水处理施工对策。通过实施,该断裂构造破碎带堵水施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蒲振兴 《山西建筑》2010,36(34):325-326
以梁山隧道DK99+155处软弱带为例,详细介绍了超前帷幕注浆加固软弱带的施工工艺,并对注浆效果进行了评价,指出通过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加固,地下水被有效控制,在开挖轮廓线5m以外,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施工指导。  相似文献   

12.
张公平 《山西建筑》2012,38(20):169-170
针对宝塔山隧道赋存有丰富的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根据地下水动力学法(解析法)和水理统计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为:左线8 338.0 m3/d(1 269.1 m3/(d.m)),右线8 334.4 m3/d(1 231.1 m3/(d.m))。  相似文献   

13.
周少杰 《山西建筑》2012,38(20):228-229
以管棚法穿越暗河沙层段施工控制为例,论述了现场监理在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方面的方法措施,对施工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从而总结经验以期指导类似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14.
兰渝铁路杨家坝隧道穿越泥石流沟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渝铁路杨家坝隧道在DK376+438—DK376+572段浅埋通过燕儿沟,于DK376+495处穿越燕儿沟沟底,埋深仅为8.91m,开挖断面大,围岩松散破碎,分布于泥石流沟内的砂质黄土厚21~22m,且地表水下渗严重,施工难度大。针对该隧道施工的难点,提出了地表注浆、帷幕注浆,洞内超前支护结合树根桩加固仰拱地基的穿越泥石流沟施工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使得隧道安全顺利地穿越泥石流沟地段,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张杰  秦亮  刘龙卫 《山西建筑》2009,35(33):344-345
以某铁路隧道斜井施工,在正洞穿越地下水十分发育地段,进行超前30 m帷幕注浆的施工技术为例,简单介绍帷幕注浆在现场实际施工中的灵活应用,积累了地下水发育段帷幕注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6.
谭智丹  刘莉 《重庆建筑》2010,9(11):11-13
嘎隆拉隧道全长3545m,为单洞特长隧道,本文着重介绍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在F7断层带所产生的涌水现象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崔叶 《山西建筑》2014,(8):231-232
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铜锣山隧道工程TBM过浅埋段施工为例,对TBM过浅埋段的施工方法进行了介绍,具体阐述了TBM过浅埋段的基坑开挖施工及围岩加固施工方法,为同类型工程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甬台温客运专线铁路黄毛山隧道位于Ⅳ级围岩地段。由于地势低洼有一定的导水性和储水性。简述了黄毛山隧道快速顺利通过破碎带、水库段的施工技术,按照"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采用帷幕注浆进行堵水加固围岩,以保证施工安全。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了帷幕注浆技术参数,按照施工要点及结束注浆的标准,安全、顺利地完成施工任务。帷幕注浆技术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鹤大高速江源牡丹江大桥工程的兴建,将对该河段的行洪断面产生一定影响,引起河道水位壅高,会对本河段的防洪、河道演变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就牡丹江大桥工程进行了水文分析计算。在本次水文工作中,阐述了河道基本情况,分析了河道演变规律,涵盖水文计算、冲刷计算等。根据河段的防洪任务与防洪要求、水利规划及分布情况等,结合河道演变分析成果、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等的要求,对工程实施所产生的汛期防洪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拟建桥梁孔径及标高、基础埋置深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