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厚杰  孟艳红  陈坤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606-260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压榨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6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采用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压榨术,对照组33例采用下鼻甲黏膜下注射硬化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33例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 (x2 =6.23,P<0.05);观察组鼻黏膜平均恢复时间为(35±1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4±21)d(t=1.74,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糖精清除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2.85,均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结论 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压榨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对8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致鼻塞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随诊期内鼻塞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显效72例(87.80%),有效10例(12.20%),总有效率100%.结论 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手术方法简易、无切口、出血少、易恢复、手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下鼻甲外移术治疗的55例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55例中显效43例(78.18%),改善12例(21.82%)。总有效率100%;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快,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镜下鼻甲外移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加局部划痕治疗下鼻甲肥大的效果。方法对13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致鼻塞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加局部划痕治疗肥厚的下鼻甲。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有效率95.5%。结论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加局部划痕治疗下鼻甲肥大是安全、有效、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路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3,(25):115-116
目的探讨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慢性肥厚性鼻炎107例患者,下鼻甲存在骨质增生和黏膜肥厚两种病理变化,在鼻内镜下行行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107例患者,显效98例(91.58%),有效9例(8.42%)。结论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且存在骨质增生和黏膜肥厚两种病理变化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诊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4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72例患者行下鼻甲骨折外移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为对照组,72例患者行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鼻腔疼痛时间、下鼻甲肿胀时间、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可明显改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病症,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与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60例,52例接受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08例行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术后从鼻塞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近期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远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临床效果好,手术符合临床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诊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4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72例患者行下鼻甲骨折外移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为对照组,72例患者行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鼻腔疼痛时间、下鼻甲肿胀时间、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可明显改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病症,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周明亮  王令  秦天甜  米中秋 《河北医药》2023,(16):2482-2485
目的 研究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接受治疗的18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90例)采用鼻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90例)患者给予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后的情况(临床指征、总有效率、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89%VS 88.89%)更佳(t=7.8429,P<0.05);观察组患者的鼻腔出血、鼻腔粘连、鼻腔干燥等并发症发生率(1.11%VS 7.78%)明显更低(t=4.7093,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少,术后鼻腔疼痛时间、下鼻甲肿胀时间短,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t=6.719、11.252、9.044、6.034,P<0.05);治疗后,2组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均已下降,比较发现研究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10.
叶煜晟  刘爱华  周屹  刘慧娟 《江西医药》2014,(10):1095-1097
目的:研究黏膜下切吸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进行研究,80例行黏膜下切吸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A组),50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两种术式从术后并发症及疗效上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手术后A组患者全部鼻塞症状改善,VAS评分要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B组(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7.8182,P=0.0000);A组患者手术后12个月仅有2例(2.5%)出现了鼻腔粘连的并发症,而B组患者出现了诸多并发症:鼻腔出血40例(80%),鼻腔粘连30例(60%),鼻腔干燥25例(50%),以及萎缩性鼻炎10例(20%)。结论鼻内镜下粘膜下切吸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汪文利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34-235
目的尽可能减少损伤下鼻甲黏膜,保留鼻腔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肥厚性鼻炎,使鼻腔通气改善。方法对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诊断的患者,在鼻内镜下将下鼻甲骨骨折外移,下鼻甲黏膜点状分离,形成结构正常的新下鼻甲,改善鼻腔通气。结果本组104例(149侧)患者全部鼻塞症状消失,下鼻甲创面光滑平整,无干痂及粘连。随访1~2年,全部病例无其他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下鼻甲骨折外移加黏膜点状分离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简便、使用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2年2月收治72例中-重度持续性AR,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2例,在鼻内镜下分别行单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术后随访12个月,评定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3.3%,观察组总有效率92.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对于伴有下鼻甲黏膜增生肥大的持续性AR,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13.
张继屏  刘昌定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25-1826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微波热凝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常年PAR患者,应用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统计其术前、术后症状和体征评分,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总有效率85.0%.结论:鼻内镜下微波热凝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常年PAR具有视野清晰、损伤轻、术后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下鼻甲骨折外移加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16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对照组83例。观察组给予下鼻甲骨折外移加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对照组给予下鼻甲骨折外移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用VA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鼻塞的主观感觉,并观察术后鼻甲黏膜修复情况及鼻腔干燥、出血、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鼻塞VAS评分为8.25±0.76,对照组为8.22±0.81,术后6个月观察组为2.45±0.88,对照组为2.69±0.97。两组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并发鼻腔干燥6例,鼻出血5例,两组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鼻甲骨折外移加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156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而实验组给予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对其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通气时间、黏膜恢复时间及伴随症状消失时间的差异情况.结果 在78例实验组患者中,40例患者显效,33例患者治疗有效,5例患者治疗后无效,治疗总有效率93.59%,而在对照组78例患者中,21例患者显效,39例患者有效,18例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76.92%,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鼻内镜下电离子凝固加下鼻甲移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对17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致鼻塞患者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鼻内镜下电离子凝固加下鼻甲移位术的治疗结果。其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组84例。电离子凝固加下鼻甲移位治疗组90例。术后随访3~6个月。84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中,总有效率87.6%。90例电离子凝固加下鼻甲移位术中,总有效率94.4%。结果二者术后总有效率差别不大。结论电离子凝固加下鼻甲移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优点是手术简单,无切口,操作容易,术后无出血,保持鼻甲功能,缓解鼻通气不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鼻内窥镜下鼻甲成形联合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经鼻内镜下鼻甲成形联合外移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2~30个月随访观察,全部病例鼻塞、耳鸣、耳闷感消失,合并鼻窦炎、鼻中隔偏曲者术后均痊愈。结论:经鼻内窥镜下鼻甲成形联合外移术符合功能性手术原则,具有不损伤黏膜、出血少、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下鼻甲黏膜下手术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肥厚性鼻炎320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病史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黏膜恢复及鼻腔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85.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治疗肥厚性鼻炎微创安全、出血少,并发症少,是治疗肥厚性鼻炎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有显著治疗效果,术中创伤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术式选择及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借鉴资料。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50例采用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B组40例采用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并选择我院2010~2012年期间120例传统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C组,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手术应用效果。结果3组鼻塞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5.2%、86.8%、9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C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A、B组,且C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B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2%,明显低于C组的1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手术方案术后改善鼻腔通气均效果良好,但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黏膜下切除作为首选手术方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作为次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