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痢疾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为主证。“里急”指腹痛窘迫,时有欲便之感;“后重”指肛门重坠,便而不爽,二者同时并见谓里急后重。【病因病机】痢疾的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与饮食所伤两类。外邪致痢有湿热、疫毒、寒湿之分,而其中以湿热为主。外邪内犯肠胃,阻滞肠道气血,二者相互搏结化为脓血,则成痢疾。饮食所伤致痢有两种情况,一是过食肥甘厚味或不洁之物,酿成湿热,蕴结肠道,气血瘀阻而致;二是恣食生冷瓜果,损伤脾胃,中阳被遏,寒湿滞肠,气滞血涩而致。痢疾的病机主要是病位在肠;病理关键是邪滞  相似文献   

2.
痢疾分细菌痢和原虫痢,其主要病变在大肠粘膜的发炎和溃疡、故呈现下痢、腹痛、後重、排洩不畅下粘液或脓血等临床征候。中医古有‘肠澼’‘滞下’‘赤白痢’‘热痢’‘冷痢’‘五色痢’‘水榖痢’‘噤口痢’‘休息痢’……等说,是随證状表现的不同而命名。外臺秘要论‘天行热痢’云‘热气在肠胃,挟毒则下黄赤汁’,又云,热毒伤於肠胃,故下脓血似鱼  相似文献   

3.
周建华  李英  宋丽丽 《河北中医》2013,35(8):1247-1248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根据证候不同,可有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及休息痢之分.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属于本病范畴.痢疾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侵及肠胃,湿热郁蒸,气血阻滞,气血与暑湿、疫毒相搏结,化为脓血,或内伤饮食生冷,损及脾胃、肠,使肠道传导失司,脉络受伤,气血凝滞,腐败化为脓血所致.2012-05-2012-12,我们对门诊痢疾患者进行中医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痢疾证治痢疾初起,证属湿热者为多,久痢者多属虚寒。总治则: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痢下赤多,重用血药,痢下白多,重用气药;同时注意顾护胃气。④湿热痢: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胸脘痞闷,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行气和血,方选芍药汤化裁。湿重白痢者,去当归、黄  相似文献   

5.
<正> 第二类性味功能不同,结合起来使用疗效显著一、立有方名的木香、黄连:香连丸(《和剂局方》),治下痢赤白,脓血相兼,里急后重。木香苦温性升,黄连苦寒性降,《医方集解》称一寒一热,一阴一阳,有相济之妙。前辈相告,香连治痢,不宜早用,因木香性温而升,常用于脾虚泄泻,有收敛止涩作用,痢疾早期切忌止涩,先宜通下导滞。早用木香或香连丸会加重里急后重,使肠湿浊上升犯胃,造成噤口痢。南方称痢为拉积,有积不去痢不住之戒。故我治痢疾先用枳实导滞丸,然后才用香连丸,效果是很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痢疾一病,因其闭滞不利,古代方书谓之滞下.归纳起来概属实症、阳症,治疗上就应首选通下之法,因肠中秽浊之物,积热之邪,一经通下,邪气无处以存,邪去正复,病即速愈。清·雷少逸曰:“休息痢者所以时作时止也,多因止涩过早,积热未尽,或不能节饮食戒嗜好之故也。”因用止涩过早,或因滞热下之未尽,蕴于肠胃。因此,在治痢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不论属虚属实,属寒属热,只管通下。设虚者痢后补之;属寒者痢后温之。  相似文献   

7.
<正> 泻痢,即泄泻和下痢。指大便次数增多的现象。一般地讲,大便稀薄,时作时止叫泄;大便直下,如水倾注叫泻;临床多合称为“泄泻”。泄泻是由于风寒、湿热内犯肠胃,饮食不节,脾胃内伤等原因引起。可分为溏泄、泄泻、鹜溏、飧泄等,包括现代医学的消化不良,各种肠炎、肠结核、食物或药物中毒等病。如便中见脓血,则属“痢疾”范围。下痢则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赤白为其特征。此病是由于肠胃内壅,摄食生冷以致湿热内蕴,毒滞肠中引起。根据症状可分为“时疫痢”、“休息痢”,  相似文献   

8.
<正>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程长,有反复发作趋势、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疾病.主证为腹泻、腹痛、粪便中带粘液和脓血,治疗效果较差.就其临床表现的过程看,应属祖国医学“痢疾”(休息痢、久痢)、“泄泻”范畴.如《赤水玄珠》曰:“休息痢者,……此因始得之时,不曾推下,或用涩药太早,邪不尽去,留连于肠胃之间而作者;或痢后肠胃虚弱,复  相似文献   

9.
痢疾,《素问》称肠癖,因其滞塞不利,古方书谓之滞下,因有传染性而称疫痢。为夏秋季节流行的肠胃传染病。痢病是六淫为病,但多是暑与湿合,还有兼夹。其主要症状是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红色呈鲜紫血或红高粱色,白色有的透明或腐白色,或赤白相杂,亦有青黑色或黯如烂脯,所以又有赤白痢、五  相似文献   

10.
椿皮与香椿皮的鉴别与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连兴 《河北中医》2010,32(5):744-744,747,F0003
椿皮性寒,味涩、苦。归大肠、胃、肝经。有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的功效。用于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2]。香椿皮性温,味苦、涩。归大肠、胃经。有祛风利湿、止血止痛的功效。用于痢疾,肠炎,泌尿系感染,便血,血崩,白带,风湿腰腿痛^[3]。本研究通过性状鉴别法、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椿皮与香椿皮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聂秋霞 《四川中医》1997,15(2):32-32
白头翁汤出自仲景《伤寒论》,是治疗热毒赤痢、疫毒痢的常用方。《伤寒论》说:“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又说:“下痢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可知本方所治不是一般湿热痢,临床应用只要辨证准确,随证加减疗效自不必说,但对于治疗慢性痢疾却应用者不多,若用之不当,反有伤胃损正之弊。慢性痢疾乃急性痢疾迁延而成。症见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发作时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腹部疼痛、饮食减少、倦怠怯冷等。此病理机制多为初痢治不得法,涩止大早或未及时治疗,使久病正虚、湿热留滞、病根未除,每受外邪或饮食不…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的痢疾病,我是從下述几方面来认识的:痢疾脉宜见滑利沉小,不宜浮大弦数但久痢气血俱亏,脈搏沉细甚至微弱,是心力衰竭的趋向。痢疾初起兼有外感風凉,见浮脈亦未必即为危症。脈象之外,手足宜温,而不宜大热,掌心灼热,须防挟有饮食之停滞,或陰分素虚。手足厥冷,宜知有热深厥深之候,不可一概断为虚寒之症。舌苔黄,热在裏宜用清法,黄厚而腻者,须用下法。從舌苔的薄厚润燥可以诊知病之浅深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的中毒性痢疾与祖国医学的“疫毒痢”及“疫痢”是极相似的。“疫毒痢”病因是服食染于食物的疫毒,使疫毒之邪阻滞肠中,大肠传导失职,气血阻滞,出现痢下脓血。我院用复方白头翁汤,清大肠之热毒,加大黄消导攻下为主,五年来共收治中毒性痢疾5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无一例死亡。现介绍如下:一、休克型正虚邪实,热伤真阴,气虚欲脱。证见  相似文献   

14.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频频。痢赤白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痢,日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多发于夏秋季节,由湿热之邪,内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消导,更挟积滞,酝酿肠道而成。  相似文献   

15.
周洁  王鹏 《江苏中医药》2024,56(4):63-66
痢疾是一种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性疾病,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流行特点。民国时期著名新安医家程六如针对痢疾不同证型提出用消导利湿法治疗食积痢,清暑退热和中法治疗湿热痢,扶阳升举法治疗休息痢。其善用荷叶包六一散治疗挟湿类痢疾,赤白糖拌炒山楂治疗痢下赤白,木香导滞丸为底配合山楂枳术丸、二陈汤等治疗食积痢。程氏治痢临证经验独特,疗效显著,对现代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民间常用夏枯草治疗痢疾,疗效甚佳。笔者儿时曾患痢疾,即用夏枯草煎汤内服而愈。遂于日后诊务中,每遇痢疾等病,或单味或在复方中加用,每获良效。中医认为,痢疾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及脾胃与肠而形成。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在治疗时加用夏枯草能提高疗效,尤其是辨证属于湿热痢且热重于湿者,用之更佳。如治王某,男,20岁,因腹痛  相似文献   

17.
周玉麟主任医师,早年从师于上海名医俞同芳,悬壶50余载,医术精湛,造诣颇深,在诊治痢疾方面,匠心独运。现撷其梗概,简介如下。1 洞悉病机知常达变周师认为:暑湿疫毒胶着于肠胃发为下痢,痢下之赤白,犹疮疖之脓血也。痢主因是湿热,然必有积滞为之凭附而后搏结酵酿成患。治痢之大法,当以清热利湿导滞为经纬。湿热内蕴赤白痢初起,壮硕之体,证偏实者,推崇清·程国彭的治痢散(葛根、陈茶、苦参、麦芽、山楂、赤芍药、广陈皮),周师称赞此方  相似文献   

18.
1.痢疾的病名和证状祖国医学对痢疾的认识是很早的,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民病注泄赤白腹痛、溺赤、甚则便血”、“肠澼便血”、“肠澼下白沫”、“肠澼下脓血”等记载,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也说过,“热利下重”、“下利便脓血”等话,可见祖国远在二千年前后对痢疾已经有了认识,而且有了“肠澼”、“下利”等病名,到了公元七世纪初叶又採用了“痢病”这个病名、在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中就有“赤白痢”、“赤痢”、“血痢”、“脓血痢”、  相似文献   

19.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从“痰湿,瘀血,清浊”辨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结肠粘膜广泛溃疡为特征的结肠炎症。临床多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并且具有反复发作屈久不愈的特点,属祖国医学痢疾中久痢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痢疾初期多属“暴痢”,多由寒、热、湿毒、食积等侵袭脾胃,内壅肠中引起。其中又以湿、热为最。气血与之相搏,肠道传导失司,脉络受伤,气血凝滞,腐败化为脓血而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若因治疗不当,或早用收涩之品,可使邪留不去,必致痢疾迁延而成久痢。群治久痢,应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大法,以清热利湿、温化寒湿、收涩固脱、温补脾…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痢疾主要是以外感时邪 ,内伤饮食 ,损伤脾胃肠腑所致。临床症状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现代医学细菌性痢疾属于本病范畴。此类疾病可通过合理的饮食 ,调理脾胃肠腑功能 ,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近 2年来我们收治痢疾 90例 ,其中湿热痢 57例 ,疫毒痢 9例 ,寒湿痢 11例 ,阴虚痢 5例 ,虚寒痢 3例 ,休息痢 5例。随机分成二组 ,每组 4 5人 ,食疗组年龄在 6~ 70岁 ,男 31例 ,女 14例。对照组年龄在 7~ 67岁 ,男 2 9例 ,女 16例。食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