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12—2016-11间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根治术的50例结肠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75±23)min,术中出血量(80±25)m L,淋巴结获取量(20±5)枚,手术标本质量分级(West分级)均在C级以上,术后排气时间(4.5±1.3)min,住院时间(8.2±1.6)d。术后出现肺部感染4例,腹腔淋巴漏2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D3根治术是治疗右半结肠癌必须遵循的原则,全结肠系膜切除理念的提出使结肠癌手术治疗更加规范。D3淋巴结清扫及右半全结肠系膜切除更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成像在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术前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明确肠系膜上血管及其分属支走行;常规组术前不行血管成像,均行腹腔镜辅助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术后3年生存率等。结果:5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理分期(TNM分期)、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意外损伤血管数量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64.29%(18/28),常规组为57.14%(1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前行血管成像,利于指导手术操作,可避免血管意外损伤,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增加了手术效率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D3根治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2例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ME手术50例,D3根治手术52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淋巴结清除数及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术后排气排便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科接受3D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1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接受2D腹腔镜CME术的23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比两组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标本质量、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D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17.8±35.9 min、清扫淋巴结数目25.0±4.9枚,与2D腹腔镜组223.2±40.0 min、24.0±5.7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96.8±24.2 mL与2D腹腔镜组124.2±43.7 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质量分级方面,两组均无West A级病例;3D腹腔镜组West C级17例,West B级1例;2D腹腔镜组West C级14例;West B级9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D腹腔镜组首次排气时间3.4±0.7 d、平均住院时间13.5±2.3 d、平均住院费5.2±0.7万元,与2D腹腔镜组3.3±0.8 d、12.9±2.3 d、5.4±0.9万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2例,2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统计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实施的36例腹腔镜辅助全右半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134 ±2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5±53) ml;平均检出淋巴结15.7枚/例;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为(3.1±1.2)d;术后并发症率为17% (6/36),其中淋巴瘘4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出血1例.结论 腹腔镜辅助完整右半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达到系膜和淋巴组织切除的最大化.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同期临床对比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需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意愿分为接受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2组,对比2组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肿瘤根治性、医疗费用和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有30、34例患者入组,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2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与开腹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224±056)、(394±164)、(1394±65)d,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切除标本长度为(2271±461)cm,清扫结肠上旁淋巴结、系膜间淋巴结、血管根部淋巴结以及淋巴结总数分别为(682±472)、(259±243)、(182±253)与(1124±802)枚与开腹组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费及药费合计与开腹组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腹腔镜组随访(8~36)个月,平均(2315±795)个月;开腹组随访(9~36)个月,平均(2219±746)个月。两组短期(≤3年)累计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经济,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3D完全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病人资料,探讨3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行3D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病人87例临床资料,3D完全腹腔镜组47例,腹腔镜辅助组40例。对比两组病人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肿瘤复发及生存率情况。结果 3D完全腹腔镜组与3D腹腔镜辅助手术组相比,手术切口短[(4.0±0.8) cm比(6.1±0.8) cm,P<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3.0±1.1) d比(3.7±1.8) d,P=0.029],术后住院时间短[(6.9±1.5) d比(7.8±2.3) d,P=0.031],优势显著;在清扫淋巴结数目,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肠梗阻、淋巴漏、腹泻等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及生存率方面,与腹腔镜辅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完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病人术后康复快,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术后1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优先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胰十二指肠优先入路组(A组,n=65)与内侧入路组(B组,n=48)。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及术后病理标本全结肠系膜切除完成质量。结果:A组与B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21.9)mL vs.(53.3±28.5)mL,P>0.05],手术时间[(165.5±17.1)min vs.(186.6±12.5)min,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15.2±1.3) vs.(14.1±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A组发生乳糜漏2例;B组发生吻合口漏1例、乳糜漏5例;两组乳糜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术后病理标本系膜层面全结肠系膜切除完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2%vs. 72.91%,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优先入路解剖层面清晰,结肠系膜根部显露充分,血管中央结扎不易出血,是可选择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孔加一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加一组(n=54)与常规组(五孔法施术,n=44),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或增加辅助操作孔,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最大径、清扫淋巴结数量、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1天与第3天白细胞计数、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加一组总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满意的中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内侧界右半结肠癌D3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池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淋巴结清扫的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分别以肠系膜上动脉左侧(SMA组)和肠系膜上静脉左侧(SMV组)为内侧界进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SMA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数目较SMV组显著增多(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5(18~54)个月,SMA组累积无病生存率(82.1%vs71.4%)及累积总生存率(89.3%vs 78.6%)略高于SM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5、1.402,P=0.319、0.236)。结论 以SMV左侧与SMA左侧为内侧界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淋巴结清扫均是安全可行的,在保证肿瘤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以SMA左侧为内侧界清扫淋巴结更彻底,提高了肿瘤根治程度且未显著增加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D3淋巴结清扫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EM)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实施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的2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103例、开腹组107例,两组患者均实施D3清扫+CEM手术,数据分析采用SPSS 16.0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描述,t检验;术后并发症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的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率、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的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率是13.6%(14/103)低于开腹组的29.0%(31/107)(χ2=7.372,P0.05)。结论腹腔镜下D3淋巴结清扫联合CEM治疗右半结肠癌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回盲部腹、背侧入路法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为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回盲部腹、背侧联合入路法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63.8±4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3.3±21.3)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平均(58.3±13.6)h,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平均(68.5±19.6)h,术后平均住院(12.1±3.0)d,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淋巴瘘2例,吻合口出血1例,均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腺癌,清扫淋巴结数量(18.1±5.9)枚,肿瘤分期:Ⅰ期8例、Ⅱ_A期19例、Ⅱ_B期11例、Ⅲ_A期12例、Ⅲ_B期6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复发转移3例,死亡1例。结论:采用回盲部腹、背侧联合入路法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术中更易进入右侧Toldt间隙,对血管解剖更安全,更利于初学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胃肠肿瘤外科完整结肠系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患者4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开腹手术20例,腹腔镜手术22例.结果 4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46.43±30.73)min(90~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2.86±38.97)ml(100~3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5±2.45)d(6~16d),无严重并发症,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中位淋巴结清扫数17.5枚(12~50枚),淋巴结阳性率11.43%,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28个月),肿瘤复发率为2.38%.结论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上下入路"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性切除的手术路径要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为10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经上下入路"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5例(93.14%)患者顺利完成手术,7(6.86%)例中转开腹。术中清扫时间42~96 min,平均(78.2±11.3)min。术中出血量10~40 ml,平均(24.3±6.4)ml。清扫淋巴结11~46枚,平均(20.9±5.5)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7 h~8 d,平均(64.8±27.3)h;术后住院7~13 d,平均(9.8±2.1)d。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0.98%)、切口脂肪液化2例(1.96%),均经治疗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经上下入路"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性切除术显露方便,对助手的腹腔镜经验要求较低,术中有良好的参照作为引导,清扫较流畅,很好地体现了"无瘤原则",达到了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手术的基本要求,且降低了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的难度,手术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右半结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主要以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和D3根治术为主,术式较为统一,但这两种术式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现主要是CME和D3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争议较大,包括CME和D3根治术概念上、淋巴结清扫内侧界以及幽门下淋巴结是否常规清扫的争议。目前CME和D3淋巴结清扫内侧是热点话题,无论是支持以肠系膜上静脉左侧为淋巴结清扫内侧还是肠系膜上动脉左侧作为淋巴结清扫的内侧界,如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尚需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笔者通过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本中心实践经验,就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争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间入路法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55例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以回结肠血管为起始入路标志,以肠系膜上静脉为解剖学标志,建立正确的外科平面进行系膜血管的解剖及淋巴结清扫。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1.82%)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13.5±13.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5.2±16.5)ml,切除标本长度平均(15.4±5.26)cm,淋巴结清扫数量平均(16±3)枚,术后排气时间平均(3.5±1.8)d,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平均(3.2±0.85)d,平均住院(9.75±1.5)d。术中无肠系膜上静脉、十二指肠、输尿管、生殖血管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55例患者随访10~40个月,平均(25.5±2.3)个月,未发现吻合口复发、穿刺孔或辅助切口种植转移、远处转移等。结论:以回结肠血管为标志的中间入路法能快速准确地进入Toldt间隙及胰腺十二指肠前筋膜间隙,既能保证肿瘤的根治性,又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与传统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腹腔镜辅助下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及20例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后止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开腹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的优点,根治效果可达到开腹手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完全3D腹腔镜下采用以血管为导向的中间入路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施行的38例完全3D腹腔镜下以血管为导向的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由中间入路解剖出肠系膜上静脉各属支,根部结扎离断,由内向外、自下而上分离右侧Toldt间隙及横结肠后间隙,切开胰颈部横结肠系膜前叶,离断横结肠,再由上向下、由内到外完整切除右半结肠系膜,最后采用腔内直线切割闭合器行回结肠侧侧吻合。结果:38例均顺利完成完全3D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完整切除右半结肠系膜,根部结扎血管,彻底清扫淋巴结,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140.7±11.4)min,术中出血量19(13.75,30)mL。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包括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3例,取标本切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0±3.1)个月,无吻合口狭窄,2例复发,其中1例出现腹膜转移。结论:完全腹腔镜下采用以血管为导向的中间入路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结肠及近段乙状结肠癌行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D3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直肠上动脉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为13例患者行保留直肠上动脉的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D3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近段乙状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5例,2例合并完全性梗阻,经内镜支架置入缓解并充分肠道准备一周后手术。术中应用超声刀全程裸化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沿血管鞘向远端分离、结扎左结肠动脉及若干支乙状结肠动脉,保留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下静脉于脾静脉汇合点前结扎切断。结果:术中发现左结肠动脉缺失1例;左结肠动脉发自乙状结肠动脉1例;Riolan弓缺失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48.1±15.5)min,实际淋巴结清扫时间(自系膜切开至D3淋巴结清扫完成)平均(44.9±11.8)min,术中失血量平均(40.0±17.3)ml,淋巴结清扫数量平均(21.9±4.5)枚;吻合口均位于乙状结肠中下段,无吻合口瘘发生。无一例发生与淋巴清扫相关的副损伤、意外出血及死亡。1例患者于术后1周出现高位小肠梗阻,经禁食、胃肠减压后缓解;1例乳糜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直肠上动脉的肠系膜下动脉根部D3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降结肠、近段乙状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可避免不必要的远端乙状结肠的过多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使用血管结扎束(Liga Sure)进行手术的效果及短期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7年2月使用血管结扎束进行的34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中、术后资料,分析患者使用血管结扎束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纳入的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4.0±28.3)min,出血量(34.0±33.5)ml,无术中并发症,无损伤肠系膜上血管主干病例发生;2例患者发生乳糜漏,2例患者出现系膜破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0±4.6)d。平均获检淋巴结数量为24枚,阳性约1.2枚,共有15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结论通过上述结果,使用Liga Sure进行的病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血少,手术时间短,Liga Sure可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游离,短期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