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HSP患儿、20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P组CD3+、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显著减低(P均<0.01),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血清IgG、C4显著减低(P均<0.05),IgA、C3显著升高(P均<0.01),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0.05)。结论HSP患儿急性期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尖锐湿疣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于我院确诊并治愈的尖锐湿疣患者200例,随访3个月,未复发者71例归为对照组,复发者129例归为实验组,另外选取无尖锐湿疣病史的健康就诊者30例归为健康组,测定三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以及补体C3、C4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各组外周血中CD3+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CD4+、CD8+水平及CD4+/CD8+T细胞比值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低于健康组(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各组IgA、IgM、IgG水平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低于健康组(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补体:各组C3、C4水平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及健康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尖锐湿疣治愈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低于健康者,尖锐湿疣复发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低于未复发患者,说明尖锐湿疣的复发可能与人体免疫系统能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小儿支原体肺炎免疫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0例MPP患儿进行体液免疫活性及T细胞亚群检测,采用美国Array-360型特种蛋白分析仪测定血清IgA、IgG、IgM,补体C3、C4;采用美国流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gG、IgA、IgM、CD3 、CD4 及CD4 /CD8 比值均低于对照组, CD8 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恢复期IgG、IgA、IgM及T细胞亚群升高,与对照组近似,迁延期、慢性期IgG、IgA、IgM、CD3 、CD4 及CD4 /CD8 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 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期、恢复期、迁延期和慢性期补体C4、C3 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组IgG、IgA低于轻症组(P<0.01、0.05),重症组C4、C3 均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理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指标对于判断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病情程度、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由于本病发生与自身免疫损伤有关,故治疗方面除应用大环内酯抗生素控制感染外,适当加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将有利于促进MPP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55例作为观察组,60例体检健康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细胞比值,以及免疫球蛋白IgG和IgA的含量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观察组患儿CD4+水平与CD4+/CD8+比值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3+、CD8+水平,免疫球蛋白IgG和IgA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多参数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结合血液分析仪对136例SLE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同时应用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SLE患者组血清IgG显著升高(P<0.01),IgA也升高(P<0.05),而IgM与对照组相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SLE患者组C3、C4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的免疫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多克隆抗体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SH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 4、CD-30/CD 4、CD 30、Th细胞亚群,血浆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浓度,采用SAS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和Th2的含量:HSP组分别为(80.44±1.42)%和(19.56±1.42)%,对照组健康儿童为(89.73±0.52)%和(10.26±0.05)%,t检验P<0.05,显示与健康儿童相比HS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2含量明显较高而Th1含量明显降低.(2)血浆免疫球蛋白的浓度:HSP组IgA、IgG、IgM分别为(1.616±0.060)g/L、(1.551±1.157)g/L、(1.307±0.144)g/L,对照组健康儿童为(1.077±0.101)g/L、(10.597±1.283)g/L、(1.272±0.145)g/L,两组间IgA浓度t检验P<0.05,两组间IgG、IgM浓度T检验P>0.05,显示HSP患儿血浆Ig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IgG、IgM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HSP患儿急性期体内存在T细胞功能紊乱,Th1和Th2的失衡,Th2细胞优势活化.血浆免疫球蛋白IGA合成异常是产生免疫复合物血管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加用r-HuEPO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后,观察组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r-HuEPO通过调节患者T细胞亚群紊乱,增强NK细胞活性和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陈青广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280-3282
目的 探讨羧甲淀粉钠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RRI患儿50例(治疗组)予以羧甲淀粉钠溶液口服,连用12周.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选择同期儿内科门诊治疗的非RRI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前血清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27、2.25、2.91,P<0.05或P<0.01).治疗12周后,患儿血清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明显上升,而CD8+水平明显下降(t=2.12、2.17、2.43,均P<0.05).治疗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45、2.91、2.44,P<0.05或P<0.01).治疗12周后,患儿血清IgG、IgA和IgM水平均明显上升(t=2.14、2.25、2.31,均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高达96.0% (48/50),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羧甲淀粉钠治疗儿童RRI具有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作用机制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紊乱,增强儿童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55例作为观察组,60例体检健康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细胞比值,以及免疫球蛋白IgG和IgA的含量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观察组患儿CD4+水平与CD4+/CD8+比值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CD3+、CD8+水平,免疫球蛋白IgG和IgA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EB病毒(EBV)感染疾病类型与患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EBV感染儿童80例(EBV感染组)以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8例(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B淋巴细胞(CD19+)及NK细胞(CD56+)阳性率以及CD4+/CD8+。结果:两组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IgM、IgG、IgE、C3和C4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CD3+、CD8+、CD19+、CD56+计数高于对照组,CD4+、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疾病与患儿的免疫功能相关,与CD4+ T细胞和B细胞计数减少有明显的关系,可以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测定方法检测EBV感染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ITP患儿、40例AA患儿和40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免疫比浊检测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ITP患儿和AA患儿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的CD3+CD4+/CD3+CD8+的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减低,但CD3+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清IgG、IgA、IgM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减低。②ITP患儿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CD3+CD4+/CD3+CD8+的比值较AA患儿显著减低,CD3+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IgG、IgA、IgM的表达水平较AA患儿显著减低。结论ITP患儿和AA患儿均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对其检测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12.
段炤  林智平  徐汉云  徐坤  邹峥 《江西医药》2012,47(10):913-915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改变及发病机制。方法以临床确诊的85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及NK细胞;用放射免疫扩散法测定IgA、IgG、IgM、C3及C4;并与72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患儿的CD3+、CD4+、CD8+及NK细胞百分数降低;血清IgA、IgG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儿童,IgM水平高于健康儿童。血清C3及C4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手足口病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3.
《江苏医药》2012,38(2)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5例HSP患儿(A组),其中肾炎型15例(A1组),非肾炎型30例(A2组);另选2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3+ CD4+、CD3+ CD8+、CD3- CD19+、CD3- CD19+ CD23+以及CD3- (CD16+ 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A组CD3+T细胞数量、CD4+T细胞数量、CD4/CD8比例、CD3- (CD16+ CD56+)NK细胞数量均下降(P<0.05),而CD3- CD19+B细胞及CD3- CD19+ CD23+B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其中A1组上述指标变化较A2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HSP患儿T、B和NK细胞数量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导致肾脏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百日咳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而了解其免疫状态水平。方法:对65例百日咳患儿和35例健康儿童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快速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外周血T细胞(CD3+)及其亚群(CD4+、CD8+)以及IgG、IgM、IgA和补体C3、C4的检测。结果:百日咳患儿外周血T细胞(CD3+)及其亚群(CD4+、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G、IgA、IgM及补体C3、C4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研究结果显示百日咳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亢进,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5.
《江苏医药》2012,38(4)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血必净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和治疗第4、8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率、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结果 治疗第4天,实验组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第8天,实验组HLA-DR、CD3+、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8天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稍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血必净能提高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5):52-55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IVIG治疗3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gG、IgA、IgM、IL-6、TNF-α及T细胞亚群分布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稳定、咳嗽消失、啰音消失、口唇发绀缓解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G、IgA、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C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VIG治疗新生儿肺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维生素D(Vit D)水平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儿科确诊的MPP患儿100例作为MPP组,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血清25-(OH)D3、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MPP组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MPP组患儿的血清25-(OH)D3、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儿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25-(OH)D3、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轻症组,CD8^+水平高于轻症组(P均<0.01)。结论:MPP患儿的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监测血清25-(OH)D3水平及免疫功能水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长期吸食甲基苯丙胺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51例长期吸食甲基苯丙胺患者(甲基苯丙胺组)的血样,检测其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B细胞(Bcell)、NK细胞(NK cell)、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并与53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甲基苯丙胺组CD3~+、CD4~+、CD4~+/CD8~+、B cell、NK cell、IgG、IgM、C3、C4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CD8~+、IgE、Ig 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基苯丙胺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中性粒细胞比率(NEU%)、淋巴细胞比率(LYM%)、血小板(PLT)较正常对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单核细胞比率(MON%)、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吸食甲基苯丙胺对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甲基苯丙胺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不仅作用于各种淋巴细胞,亦对某些血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9.
张立梅 《河北医药》2016,(9):1333-1335
目的:研究儿童反复肺炎与机体免疫功能和炎性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儿童反复肺炎46例作为反复肺炎组,选取同期查体健康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受检患儿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比较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和IgM)水平,并对IgG亚类( IgG1、IgG2、IgG3、IgG4)水平进行测定,比较2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 CD3+、CD4+、CD8+、CD4+CD25+Treg、CD19+、CD4+/CD8+)、炎性因子[血白介素-8(IL-8)、IL-17]和人β防御素(hBD-1、hBD-2)水平,同时测定NK细胞的比例。结果反复肺炎组患儿IgG和Ig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构.05),反复肺炎组IgM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反复肺炎组IgG1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gG2和IgG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IgG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反复肺炎组CD3+、CD4+、CD8+、CD4+CD25+Treg、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反复肺炎组CD19+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反复肺炎组IL-8、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hBD-1、NK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hBD-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反复肺炎患儿存在免疫球蛋白IgG和IgA、T淋巴细胞、B细胞、NK细胞、hBD-1细胞低水平表达,IL-8和IL-17高水平表达,说明反复肺炎患儿存在体液、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同时呼吸系统防御能力降低,这可能是儿童反复肺炎病程迁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肺炎链球菌(SP)肺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的变化.方法 对入院儿童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抗原、痰细菌培养、PCR检测痰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明确RSV、SP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部分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结果 RSV肺炎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CD19+B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仿;但CD4+/CD8+比值和NK细胞比对照组低.SP肺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仿;但CD19+B细胞较正常组为高,而NK细胞比对照组为低.两感染组比较,PSV组CD4+Tlymphocyte升高;而SP组B lymphocyte升高.结论 RSV感染后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为主的反应,而SP感染后则产生体液免疫为主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