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土地消耗也在增多,城市的居住体系、交通体系,甚至是绿化体系都在向竖向空间发展。立体绿化,突破空间限制,给了城市建设的另外一种可能,设计师以摩天大楼为"树干",利用屋顶、阳台、走廊,种上绿植,成为"树叶",让冰冷建筑焕发生机,更多的归还城市绿地,让城市环境、城市空气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分析立体绿化的概念、案例,阐述立体绿化施工技术要点,为今后城市立体绿化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方聪 《四川水泥》2020,(4):110-110
随着建设生态环境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人们也在极力追求和关注绿色生态环境,在室内种植一些植物成为企业、咖啡厅、饭馆、家庭等不同环境下追求的同一标准。垂直绿化是一种绿化范围大且占据室内空间较小的绿化方式,如何在室内构建生态、美观的植物幕墙成为人们研究的目标。因此,本文将对垂直绿化在室内的设计进行研究,为改善室内生态环境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瑛 《四川水泥》2023,(2):106-107+110
太原市晋阳湖公园景观绿化遵循生态优先、兼顾景观效益,景观多样化、系统多样化、突出场地特征的绿化设计原则,根据晋阳湖公园特有的场地地形条件和景观功能,合理植物配置,设置防护隔离带绿化、疏林草地区绿化、滨水绿化带、节点绿化区等种植分区;合理安排绿化用地,科学选用绿化树种,采取水平绿化和垂直绿化相结合的方法,扩大绿地面积,同时加强树木花草管理,打造出生态屏障区,带动区域人文经济提升,实现城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相应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中,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环境问题,例如水污染等,让人们在享受城市快捷、便利生活的同时,无法体验到大自然的美。现阶段,我国处于城乡转型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社会中有着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并且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当中。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绿色生态理念,逐渐成为了城乡和谐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主要在阐述现阶段城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绿色生态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策略,旨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在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进程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围绕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绿色生态保护建设管理机制这“五个一流”为目标生态立省发展战略。那么如何更好的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建设,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重要预警作用,确保环境安全,真正把江西建设成为“山水最美、生态最优、环境最好”的省份。  相似文献   

6.
刘亭亭  彭玉丹  季鸣童 《广州化工》2012,40(21):122-124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秦皇岛市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在滨海型生态城市的建设上任重道远。根据秦皇岛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总目标,在介绍了秦皇岛目前生态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未来秦皇岛滨海型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建设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生态流于纸面、功能混淆不清、形象千篇一律、设计粗制滥造等一系列生态和环境的新问题。笔者阐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园林绿地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生态意识提高、绿地系统规划、树种选择以及绿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园林绿地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8.
梅娟  苏群 《化工时刊》2012,26(4):59-60
在非环境专业引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是解决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需要.就非环境专业本科阶段城市生态学的教学重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生态价值观的重要性,应该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形成结合生态学思想和成熟技术来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无疑造成了地面绿化趋于饱和状态,为了更好地美化和绿化长春市的环境,提高城市的绿化量,使城市建筑的硬质量的景观效果得到软化,这样充分发挥了绿化在长春市中的生态作用。所以说长春市快速路垂直绿化的趋势势在必行。不仅能够对平地绿化的不足进行弥补,还能丰富绿化层次和恢复长春市的生态平衡。园林及城市建筑的自然艺术效果与环境更加协调统一。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快速路垂直绿化的概况介绍和研究,对以后的环境状况做出了规划。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城市道路反映出整个城市建设的整体面貌,因此道路绿化是保证绿地系统得以稳定发挥效用的重要部分,由此可见应当基于对城市动态了解的基本内容,强化道路绿化建设,从而提升文明形象,使得在城市基本设施以及市政建设的过程中,彰显出本地区的文化特色,使其发挥出生态实用和视觉等多方面的效用。本文将基于以上内容重点探讨,在城市道路景观绿化施工中需要着重处理的步骤,同时结合具体的施工流程等给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期能为后续发展提供可支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王明亮  陈德超 《广东化工》2010,37(12):62-63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重要议题。介绍了生态城市的主要内容、发展过程、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国外生态城市发展对国内的影响,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环境陶艺是现代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城市特色的亮丽风景线,标志着城市文化档次的提升。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进程中,环境陶艺既组成了城市规划内容,也构成了城市的小环境。近年来人们的观念随着经济与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城市建设对生态存在一定的破坏性,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文章立足于研究设计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下环境陶艺的功能性,在研究对环境陶艺的设计、建造和改造中充分说明环境陶艺在城市生态文明影响下存在的意义与社会价值,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注入环境陶艺内涵中,丰富环境陶艺理论与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进程日进加快,城市园林风景园的建设脚步也在紧跟城市化进度。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对绿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新形势下提升生态风景园的施工技术对于城市环境是一个极大的改善。风景园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新时代的高科技技术在绿化方面有很多的研究项目。这对于城市文明和生态文明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目前园林风景园施工质量并不是非常高,很多技术还需要的完善,这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策略去解决。  相似文献   

14.
吴斌  杨倩 《广东化工》2013,40(11):143-144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标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城市绿色殡葬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正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重要生态保护功能。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苏州为例,探讨城市的绿色殡葬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贵州化工》2006,31(1):30
贵阳市是国家环保总局确定的“全国循环经济生态城市”首家试点单位,同时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贵阳市委托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有关专家编制完成“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等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这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乌鲁木齐市要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绿色建筑发展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为抓手,立足资源优势,引导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低碳、生态、绿色转型,以绿色建筑发展与公益性和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旧城更新、节能暖房子等惠及民生工程相结合,促进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建设生态型城市,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必然趋势,本文对城市生态学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其产生、形成、发展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阐述了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废弃物的能源资源循环化利用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和关键。通过能源资源环境协同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以能源环境协同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理念,建设城市反应器、净化器、消纳器系统集成的低碳市政设施,重点阐述了有机废弃物厌氧协同消化系统集成、层-悬浮复合燃烧水煤浆锅炉协同处理、水泥回转窑协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关键低碳技术,这些技术利用协同-集成技术理念,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具有项目投资省、应用前景广、系统节能环保等特点,将有力推进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绿化的发展,草坪在绿化建设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草坪覆盖面积已成为评价现代化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草坪建好后,要根据草坪植物的生长习作、立地环境、生长状况及草坪的用途等进行科学的养护管理,使草坪正常生长,平整如茵、青翠茂盛、持久不衰,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如果放松了这项工作,草坪则会生长不良,茎叶老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建立的条件和步骤,并提出了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