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状况及其相关调控基因p53和Bcl-2在各肿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38例肝母细胞瘤中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肝母细胞中的凋亡细胞数120.6±24.52及增殖细胞数257.64±29.6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57±1.32,18.28±1.25,均P<0.001),p53和Bcl-2的表达率(分别为57.8%、36.8%)其表达强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17%,P<0.05),代表细胞增殖活性的PCNA在各型肝母细胞瘤中差异明显(P<0.01),而凋亡细胞数的差异无意义,细胞凋亡密度高的肿瘤预后较好。结论肝母细胞凋亡与增殖平衡调控异常在肝母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突变型p53及Bcl-2蛋白均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肝肿瘤,方法简便,准确、无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的显像方法有: 一、肝平面显像临床可疑肝肿瘤时,先选用放射核素肝平面显像来确定肝内有无占位病变和占位病变的部位及数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11岁。因上腹胀痛不适1周常规体检。超声检查:肝脏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增粗,肝内见数个低回声结节;肝内未见门静脉主干及分支走行,第一肝门处仅见肝动脉入肝。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可显示,其均汇入下腔静脉(图1)。超声诊断:(1)肝内多发结节;(2)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先天性肝外门-腔静脉分流(Abernethy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即出现肝性脑病的病例数占本组总病例数的比率。结果干预组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肝性脑病有多种诱发因素,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或避免肝性脑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状况及其相关调控基因p53和Bcl-2在各肿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38例肝母细胞瘤中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肝母细胞中的凋亡细胞数120.6±24.52及增殖细胞数257.64±29.6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57±1.32,18.28±1.25,均P<0.001),p53和Bcl-2的表达率(分别为57.8%、36.8%)其表达强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17%,P<0.05),代表细胞增殖活性的PCNA在各型肝母细胞瘤中差异明显(P<0.01),而凋亡细胞数的差异无意义,细胞凋亡密度高的肿瘤预后较好.[结论]肝母细胞凋亡与增殖平衡调控异常在肝母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突变型p53及Bcl-2蛋白均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海绵状肝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某院治疗的94例疑似海绵状肝血管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患者超声造影影像学表现。结果94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有65例确诊为海绵状肝血管瘤,共发现病灶数73个,其中肝左叶病灶数有25个,肝右叶病灶数有48个,直径为1.4~4.3cm,平均直径为(2.79±0.82)cm;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65例确诊患者中有39例为海绵状肝血管瘤,共包含病灶数46个,34例患者呈现高回声,考虑为血管瘤;有9例患者被误诊,26例患者被漏诊。经超声造影检查发现65例确诊患者中有57例为海绵状肝血管瘤,共包含病灶数67个,其中39个病灶为周边向中心完全充填,16个病灶充填时间缩短,整体性呈现增强状态,5个病灶为低回声病灶;有5例患者被误诊,8例患者被漏诊。超声造影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均较常规超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海绵状肝血管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可有效区分高回声病灶与低回声病灶,提升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慢性乙肝肝内病变应用超声进行动态观察,探讨三维超声在慢性乙肝肝内病变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方法对实验室检查报告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体(HBcAb)、e抗原(HBeAg)均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肝脏二维超声检查、三维重建,分析图像特点。穿刺活检后,对肝内结节二维、三维超声检出数比较。结果122例HBsAg(+),HBcAb(+),HBeAg(+)患者中,三维超声能较清晰显示肝内增生结节、小肝癌形状及与周边肝组织关系,三维超声对小肝癌的检出数较二维超声明显增多。结论超声能早期发现慢性乙肝肝内结节性病变,三维超声多切面、多角度检查提高了小肝癌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炎症主要由免疫介导,而血清总胆汁酸(TBA)与肝组织病理程度关系密切,为了探讨TBA与肝组织病理中的淋巴细胞是否存在着相关性,笔者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测量了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的正常肝细胞、变性肝细胞、肝纤维化、脂肪细胞、淋巴细胞,发现TBA升高者肝病变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数密度明显增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豆状核变性(简称肝豆)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初诊病例极易误诊。本院自1985年~1994年共收治肝豆26例,其中15例被误诊,本文对其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误诊原因等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6例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4~12岁,其中4~8岁11例,9~12岁15例。病程2周~3年。半数以  相似文献   

10.
阿米巴性肝脓肿是阿米巴肠炎的并发症,其潜伏期最长可达数年之久.由于病变程度悬殊,临床表现多样,阿米巴肝脓肿的诊断并非容易.常误诊为肺化脓、肺结核、支气管瘘或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膈下脓肿等.此例病人曾误诊为右下肺感染达两月之久.又因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也给诊断增加了困难.  相似文献   

11.
活体肝移植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3年 ,Starzl施行了第 1例人体原位肝移植。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移植免疫学、药物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 ,全世界迄今已施行肝移植 9万余例 ,1年生存率达 85 %~ 90 % ,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途径 ,其技术得以迅速推广和发展 ,术式和病例数日益增多。而供肝来源匮乏一直是影响肝移植深入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在欧美国家 ,由于供肝来源严重不足 ,每年只能有1 / 5~ 1 / 4的患者能获得移植的机会 ;在尚未制定“脑死亡法”的国家 ,供肝缺乏的矛盾更加突出 ,每年数以万计的患者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死亡或者病情加剧。为缓解供肝来…  相似文献   

12.
布—查(Budd—Chiari)氏综合征系指肝静脉流受阻而引起的肝后型门脉高压征候群。血栓闭塞性静脉内膜炎或肝、肾、胰腹膜后以及下腔静脉肿瘤是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隔肝段阻塞的常见原因。1—60岁均可发病。临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者生前难予确诊。慢性者可迁延数年,易误诊为肝炎、肝硬变、肝癌甚至缩窄性心包炎。本文报告6例布—查氏  相似文献   

13.
正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可引起地方性传染疾病--类鼻疽病,其主要的传染途径是由皮肤伤口接触、吸入或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水或尘土而受感染。主要侵犯的器官是肺部,常造成肺炎、肺部空洞,也可能侵犯肝、脾、肾、皮肤等器官,本病平均潜伏期为9~21d,也有长达数月或数年者[1]。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与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感染表现极为相似,极易出现误诊。其主要流行区域位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1 .1 一般资料 患者 ,女 ,4 7岁 ,CT发现上腹右肝占位性肿块 1d而入院。患者病程中无黄疸、厌油、消瘦 ,无上腹部不适、疼痛及腹胀。大小便可。体重无下降。病人否认“慢性肝炎”、伤寒、结核及痢疾。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饮酒、抽烟史。月经正常。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1 .2 辅助检查 肝功能全部正常。CT检查 :右肝内可见数个大小不等低密度灶 ,最大者 1 0cm× 9cm ,其中可见裂隙样更低密度 ,左肝内也可见数个圆形低密度影 ,增强延时扫描呈等密度改变。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胆囊大小正常。胰及脾未见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和MRI平扫分别应用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2年10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5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肝脓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患者的个人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比较CT增强扫描和MRI平扫两种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50例肝脓肿患者中包括肝动脉源性肝脓肿16例、门静脉源性肝脓肿12例、胆管源性肝脓肿22例;肝动脉源性格肝脓患者病变个数共计64个,门静脉源性肝脓肿病变个数86个,胆管源性肝脓肿病变个数88个。MRI平扫对应(肝动脉源性、门静脉源性、胆管源性)肝脓肿的检出率分别为93.75%(15/16)、100.00%(12/12)、95.45%(21/22),总检出率为96.00%;CT动脉增强扫描对应的检出率分别为87.50%(14/16)、58.33%(7/12)、90.91%(20/22),总检出率为82.00%(41/50)。两种方法的胆管源性和肝动脉源性肝脓肿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的门静脉源肝脓肿检出率和总检出率高于CT动态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5):535-535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以脑、肝、肾损害为主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剧的构音困难、肢体震颤、肌强直、精神症状、角膜色素环、肝硬化以及肾功能损害等。多隐匿起病,渐进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少数病例进展迅速,在发病数天或数周内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该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也是可治疗的神经遗传性疾病之一。安徽省中医院神经内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期致力于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研究,为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治疗,积累了大量的病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经验,并…  相似文献   

17.
戴冽  郑东辉  韩智娟 《新医学》2003,34(3):184-184
1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学生。因雷诺现象、间歇性跛行11个月于2002-02-20收入我院。患者自去年3月始每于天气寒冷用冷水洗澡及洗衣服后即出现指趾苍白、疼痛,初为左手第四、五指,后渐扩展至双侧各指、趾,严重时手指变青紫,经保暖数分钟后症状可缓解。同时患者在剧烈运动时常突然发作双侧小腿、足底肌肉抽搐、疼痛,需停止运动休息数分钟后症状方可缓解,并在无意中发现左腕桡动脉搏动减弱,并渐摸不到。因外院B超检查示肝右、肝中静脉在第二肝门处狭窄,遂于同年9月入我院介入科行肝动脉、下腔静脉、肝静脉及右膈静…  相似文献   

18.
柴胡舒肝散是四逆散之变方,为张景岳所创立。全方由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甘草、香附组成,其方原治“外邪未解而兼气逆胁痛者”。笔者以此方验之于肝脾病,每用得心应手,兹整理数案如下,谨供同道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RT-PCR法检测组织中的HCVRNA,探讨甲醛固定24h、3-4d、或数月数年的检出率,其阳性率依次为100%、85%、0%,说明固定时间有明显影响;而甲醛固定后制成措块进行长期保存,却不影响HCV检测的敏感性。甲醛固定时间与蜡块长期保存对肝组织中HCV RNA检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分析了90例(男60例,女30例,年龄22~86岁)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原始细胞危象患者,以确定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指标包括患者年龄、性别、Karnofsky指数、B症状、慢性期长度、有无原始细胞危象前的加速期、有无髓外浸润、肝脾大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乳酸脱氢酶(LDH)、外周血原始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数、纤维化、原始细胞表型、有无细胞遗传学克隆演变及对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