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一个养殖群体中的100个个体为研究材料,分析了其GH基因第1外显子区域中微卫星座位的多态性,同时对各基因型与其体重、体长等生长性状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外显子微卫星座位具有一定的多态性,共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A、B、C)、5种基因型,这3个等位基因的频...  相似文献   

2.
绵羊微卫星BMS2508和FecB基因的多态及连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分析与绵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座位BMS2508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特克塞尔、多赛特和中国美利奴)中的遗传多态性, 同时探讨该微卫星座位与小尾寒羊FecB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关系。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在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B, BMPR-IB)基因编码序列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与Booroola Merino绵羊相同的FecB突变(A746G), 而在低繁殖力的特克塞尔、多赛特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没有检测到该突变; 小尾寒羊BB、B+、++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85、0.398和0.117。微卫星座位BMS2508在4个绵羊品种的438个个体中共检测到8个等位基因和15种基因型, 最小等位基因为94 bp, 最大等位基因为116 bp; 小尾寒羊(n = 307)、特克塞尔(n = 45)、多赛特(n = 46)、中国美利奴(n = 40)和BB型(n = 149)、B+型(n = 122)、++型(n = 36)小尾寒羊群体中优势等位基因分别是100 bp、94 bp、94 bp、112 bp、100 bp、100 bp、112 bp, 其频率分别为0.453、0.544、0.802、0.475、0.483、0.439、0.389。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小尾寒羊FecB基因B等位基因与BMS2508微卫星座位100 bp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的连锁不平衡(D′=0.408), 而+等位基因与BMS2508微卫星座位110 bp和114b p等位基因均存在一定的连锁不平衡(D′=0.513)。  相似文献   

3.
秦川牛GHR基因SNPs及其与生长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136头秦川牛GHR基因第10外显子多态性, 所研究的秦川牛群体GHR基因该座位存在多态性, 发现了A、B、C 3个等位基因, 其基因频率依次为0.5956、0.2905、0.1140, 并且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对纯合基因型个体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 该座位存在两个突变位点。通过构建最小二乘线性模型, 分析了生长激素受体基因与生长性状的关系, 表明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AB基因型效应在部分生长性状上高于其他基因型,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提示GHR基因有可能作为秦川牛生长性状的侯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ABO血型为单一座位上的Ⅰ~A、Ⅰ~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构成六种基因型Ⅰ~AⅠ~A、Ⅰ~Ai、Ⅰ~BⅠ~B、Ⅰ~Bi、Ⅰ~AⅠ~B、ii和四种表现型A、B、AB、O.血型作为一种遗传性状,很少受环境影响,从胎儿到老死,终生不变,是一种极好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5.
蒙古绵羊和哈萨克绵羊MHC-DRB3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孙东晓  张沅  李宁 《遗传学报》2003,30(8):761-765
采用PCR RFLP方法对蒙古绵羊和哈萨克绵羊MHC DRB3 基因第 2外显子 2 85bp的扩增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 ,共检测到 17种基因型 ,由A、B、C、D、E、F和H共 7个复等位基因控制。通过酶切图谱分析表明 ,蒙古绵羊和哈萨克绵羊的MHC DRB3 基因第 2外显子的第 15 4、16 8和 2 2 0位的碱基表现出多态性。统计分析表明 ,MHC DRB3 基因的部分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个群体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P <0 10、P <0 0 5或P <0 0 1)。χ2 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 ,蒙古绵羊和哈萨克绵羊的MHC DRB3 基因第 2外显子的HaeⅢ酶切位点均未达到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 (P <0 0 1)。  相似文献   

6.
中国武汉地区汉族人补体第四成份(C4)的遗传多态现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神经氨酸酶处理去涎的血浆进行高压琼脂糖电泳后,分别应用免疫固定和溶血覆盖技术调查了我国武汉地区汉族180人的C4多态现象。在C4A座位发现5个变型:C4A4、3、2、1和91;在C4B座位发现6个变型:C4B 3、2、1、92、9W和96。两个座位均有静息等位基因(C4A~*QO和C4B~*QO)存在。它们相应的基因频率为:C4A~*4,0.014;3,0.633;2,0.192;1,0.011;91,0.003;QO,0.147;C4B~*3,0.006;2,0.127;1,0.751;92,0.041;9W,0.003;96,0.006;QO,0.0660单零C4A(c4A QO)表型个体占总体28.3%,单零C4B(C4B QO)占11.1%;纯合C4A缺乏(C4A QO,QO)和纯合C4B缺乏(C4BQO,QO)分别占0.56%。和1.11%卡方测验表明,C4A和C4B基因频率分别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  相似文献   

7.
采样自云南同一种群的中华菊头蝠共16 个个体,用于DRB 基因的分子进化和多态性研究。利用翼膜组织提取DNA 基因组,并PCR 克隆测序分析。获得了相差3 bp 的两种不同长度序列类型,A 序列类型263 bp,在研究群体中有15 个等位基因;B 序列类型260 bp,在研究群体中有8 个等位基因。在分析的74 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上检测到12 个正向选择位点。在9 个个体中检测到分布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也有多个等位基因只存在一个个体中。单个个体中最多存在6 个等位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中华菊头蝠DRB 基因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中华菊头蝠DRB 基因可能至少存在3 个重复座位。利用已发表的翼手目DRB 第二外显子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中华菊头蝠MHCⅡ-DRB 基因处于独立进化支。  相似文献   

8.
1 等位基因概念的分析和理解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基因。如果一个个体同源染色体相同座位上的两个等位基因是相同的 ,那么就这个基因座来讲 ,该个体称为纯合体 ;如果这两个等位基因是不同的 ,就称为杂合体。有人认为 ,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座位上的两个基因相同则不能称为等位基因 ,因为两个相同的基因不能控制 1对相对性状 ,只能决定其中的 1种情况 ,如豌豆种子的外形有圆滑和皱缩两种 ,它们是 1对相对性状 ,而基因型 RR只能控制圆滑外形 ,基因型 rr也只能控制皱缩外形。这种对等位基因的认识仅从个体的角度来考虑是片…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贵刊81年第6期上刊登的方宗熙先生撰写的文章《分离规律及其有关问题》中认为,“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B和b是另一对等位基因”。而“A和A不叫等位基因,它们是相同的一对基因。”但我们看到不少参考书中认为A和A,B和B也是等位基因。在我们临沂地区召开的生物教材通研会上,对等位基因的概念也有争论,但没有结果。望你们给以答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基因则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有一定的座位,等位基因则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不同对的等位基因之间互为非等位基因,它们既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又可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座位上,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通常称为连锁基因。正因为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与基因行为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即染色体的遗传动态成为基因遗传行为的细胞学基础。下面仅就减数分裂与基因遗传三定律的  相似文献   

11.
猪H-FABP基因PCR-SSC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H-FABP基因在山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猪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H-FABP基因内含子1中发现了多态位点,该位点上具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B,马身猪BB基因型频率最高,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A等位基因频率;其余4个猪种AA基因型频率最高。序列测定的结果表明,SSCP的变异是由碱基C→T的替换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23个等位基因不同外显子(EN)的核苷酸(NT)替换及同义密码子使用谱(SCU)偏移研究了哺乳类7种动物MHC DQA座位的系谱发育关系。发现:(1)在大时间尺度内,MHC DQA基因进化速率(1.0×10~(-9),其中EN2为1.3×10~(-9)9NT/位点/年)与一般核基因相似;鼠类DQA基因的NT替换速率大致是其他哺乳类的2倍;(2)证实DQA等位基因多态性是在哺乳动物分化以后才逐渐形成的;推测牛类也存在与绵羊DQA2即OLA-DQA(c17-2)对等的具有最近共同祖先的DQA2基因座位有待发现;HLA-DQA2系谱与HLA-DQA1祖先的分化年代在20~12Mya(百万年前),HLA-DQA1各等位基因分化时间在24Mya至1Mya以内,因此产生HLA-DQA2座位的基因重组发生在HLA-DQA1产生少数几个等位基因之后;(3)基于SCU分化度的进化树从一个新的角度体现了DQA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显示HLA-DQA2具有特殊的SCU,提示在DQA基因的进化中产生了SCU的分化,SCU系统树在进化上有重要价值和特殊意义。改进了基因的SCU分化度和SCU相似系数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工梁  顾文娟  赵桐茂 《遗传》1988,10(2):31-32
1968年Alper等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首先检出补体第三组分(C3)的遗传变异体。现在已知决定C3多态性的遗传座位在第19号染色体短臂上,与控制分泌HAB 血型物质的Se座位连锁[5]。C3座位上的常见等位基因有F和S两个。Se座位上有Se和、两个等位基因,带有Se基因的个体具有分泌HAB物质的能力,表型为分泌型;sese个体的表型为非分泌型,不具有分泌HAB物质的能力。有关C3变异体在我国人群中的分布,只见赵桐茂等人的报告[1]。本文进一步调查C3在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和鄂伦春族等7个民族中的分布。在一例罕见的C3表型为FS的家庭中,发现C3和Se座位之间的重组体。  相似文献   

14.
中华稻蝗四个种群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四个种群的12个基因座位,探讨其遗传分化.这四个种群分别采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山西代县、山西太原和陕西西安.Ck和Mdh-2在四个种群中均为单态,其余的基因座位至少在一个种群内有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在Ldh和Mdh-1的等位基因频率呈现梯度分布趋势.多态基因座位百分率(P)和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A)分别为58.3%-66.7%和2.2-2.8,平均杂合度为Ho=0.173-0.240.除Gpi,Hk-2,Idh,Ldh和Mdh-1在部分蝗虫种群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外,其余绝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四个种群间FST平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FST=0.0510,P>0.05),结合高的Nei's遗传一致度(I>0.97)可知,种群之间遗传分化不明显.我们认为人类的农业活动可能促进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降低了分化程度[动物学报50(2)187-192,2004].  相似文献   

15.
猪PRLR基因PCR—SSCP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马身猪、山西黑猪和山西白猪等6个品种472个个体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的多态性,检测到A、B、C 3个等位基因和AA、AB、AC、BB、CC 5种基因型.在马身猪中, B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频率为0.55;其他品种中,优势基因为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79~0.89之间;C等位基因除在大白猪频率略高外(0.20),在其他品种中频率都很低,在0~0.09之间.对AA、BB、CC三种纯合子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序列比较,发现在扩增片段内有6处SNP,都发生在PRLR基因的第8内含子,分别是内含子8第26位、54位和99位的C→T突变,47位和68位的A→G突变,63位的G→A突变.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了PRLR基因型对母猪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RLR基因不同基因型母猪的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序列特异性PCR扩增技术,分析9个春化特性不同品种小麦春化基因VRN1在A、B和D基因组中等位基因的显隐性组成特性的结果表明:小麦品种'辽春15'中春化基因VRN1的A、B和D等位基因均为显性;小麦品种'新春2号'只在A基因组中为显性;小麦品种'豫麦18'的D基因组中为显性;'郑麦9023'和'新冬18'两个品种的B基因组中为显性;'周麦18'、'豫麦49-198'、'京841'和'肥麦'4个品种的A、B和D等位基因均为隐性.  相似文献   

17.
三个中国近交系小鼠的生化遗传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检查了3个中国近交系小鼠,TA1、TA2和615在30个基因座位的标记等位基因。发现TA1品系小鼠具有Es-116和Pep-3c两个罕见等位基因。同时也发现TA1小鼠在两个座位,615品系在一个座位为杂合。  相似文献   

18.
用~(60)Co-γ射线辐照和Ar~+离子束注入分别处理2个小麦品种皖麦19和丰华8903的干种子,在M_2代的抽穗期接种赤霉菌进行抗赤霉病突变体筛选,获得了两个抗病性明显提高的突变株.通过SSR分子鉴定表明,皖麦19的突变株其突变发生在Xgwm261、Xgwm493、Xwmc41和Xgwm212等4个基因座位,突变位点分别位于2D、3B、5A和5D染色体上;丰华8903的突变株其突变发生在Xgwm493、Xbarc164、Xgwm161、Xgwm312、Xgwm156和Xgwm427等6个基因座位上,突变位点分别位于3B、2A和5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9.
芸薹属自交不亲和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及进化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芸薹属的自交不亲和性是受单基因座、复等位基因控制的孢子体控制型。自交不亲和基因座位(S-locus)是由多个基因组成的复杂区域,称之为S多基因家族,其大多数成员分布于芸薹属的整个染色体组。目前已鉴定出100多个S等位基因,它们的起源分化始于一千万年前。S-座位上存在的多基因有3种:SRK,SLG和SCR/SPII;SRK和SLG在柱头中表达,SCR/SPII在雄蕊中表达。SRK蛋白在识别同类花粉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SLG蛋白增强了这种自交不亲和反应。SLG与SRK基因中编码S-结构域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程度高达85%~98%。基因转换可能是SLG和SRK的高度同源性能够得以保持的原因。SRK,SLG和SCR基因紧密相连,并表现出高水平的序列多样性。SRK与SLG基因间的距离很近,在20~25kb之间。在柱头和花粉中,自交不亲和等位基因之间的共显性关系要比显性和隐性关系更加普遍,这是芸薹属自交不亲和性的一大特点。自交不亲和基因的进化模式存在两种假说:双基因进化模式和中性变异体进化模式;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进化方式,它们共同在自然群体中新的S等位基因进化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研究SLA与抗病育种和经济性状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对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和马身猪SLA-DQB基因外显子2的273bp扩增产物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A,B,C和E等4个等位基因和AA、BB、AB、AC、AE等5种基因型。在大猪和马身猪中,A等位基因频率较高,分别为0.528和0.587;在长白猪中,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A、B和E,频率分别为0.611、0.278和0.111;而在杜洛克中,仅存在B等位基因。适合性检验表明,大白猪和杜洛克猪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结论:SLA-DQB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在4个猪种具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