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的处理措施对危重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的73例确诊为CRBS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1.2%患者有>3个基础疾病,68.5%患者有≥4个危险因素.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导管及单腔导管、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分别占64.3%、26.0%、9.7%.发热12h内拔除中心静脉导管(CVC)且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者,退热和血培养转阴时间早于其他患者(均P<0.05),病死率亦较低(均P<0.05).结论 危重患者并发CRBSI多发生于有多个基础疾病和多个危险因素情况下,以股静脉处和双腔CVC较易发生感染,以革兰阳性细菌较多见.及时拔除CVC和给予恰当抗生素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7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调查CRBSI发生的相关性、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结果  CRBSI发病率为8.0‰;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38.4%);股动脉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颈内静脉与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及锁骨下静脉与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离病原体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55.6%),革兰阴性菌26株(41.3%);革兰阳性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及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患者年龄、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合并糖尿病与否及APACHEⅡ评分等因素与恶性血液病CRBSI发生存在相关性,其相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CRBSI感染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同时给予CRBSI危险因素评估后能更有效地预防CRBSI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相关的因素。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146例临时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CRBSI的发生比例、血培养结果以及与CRBSI发生相关的各种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CRBSI患者共23例,占所有置管患者的15.7%,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共12株,占78.2%;(2)在CRBSI组与非CRBSI组的各指标的比较中,年龄、糖尿病患病率、穿刺位置、留置时间、操作时间、白蛋白在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透析龄、透析频率、血肌酐及血红蛋白等在不同组别中无明显差异(P0.05);(3)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RBSI的发生与年龄(P0.01)、糖尿病(P=0.032)、操作时间(P0.01)、留置时间(P=0.039)密切相关。结论 CRBSI的主要感染细菌为革兰阳性球菌,非操作因素中的年龄、糖尿病患病率,以及操作因素中的操作时间、留置时间、留置位置均与CRBS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所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北京同仁医院使用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CRBSI患者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结果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RBSI的发生率为1.36次/1000导管日.CRBSI患者血培养阳性8例,分离出病原菌9株,包括表皮葡萄球菌3株(33.3%)、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22.2%)、人葡萄球菌1株(11.1%)、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埃希菌1株(11.1%)、绿脓杆菌1株(11.1%)、肺炎克雷伯杆菌1株(11.1%).导管留置时间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1.09,P< 0.05).低白蛋白水平与CRBSI的发生相关.CRBSI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使用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随留置导管时间的增加易发生CRBSI,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其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ICU 2010年9月~2012年8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6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61例次,发生CRBSI 34例次,阳性率13.03%.其中颈内静脉导管179例,阳性25例,阳性率13.97%;锁骨下静脉导管82例,阳性9例,阳性率10.98%.共培养出细菌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61.77%),革兰阴性菌11株(32.35%),真菌2株(5.88%).性别、导管留置部位与感染无关(P 〉 0.05).年龄〉75岁、留置导管时间〉10 d、行有创监测及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于颈内静脉导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留置导管时间、是否有创监测、是否机械通气与感染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注意局部清洁及无菌操作,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46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细菌学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我院ICU近3年临床诊断CRBSI的46例患者导管头培养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中心静脉导管插管病人有46例发生CRBSI(57.5%),共检出菌株4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株;革兰阴性杆菌18株;真菌21株。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年龄偏大(P<0.01);导管留置时间≥7 d,CRBSI发生率高(P<0.01);加强医护人员操作时的无菌程度后CRBSI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ICU病区CRBSI发生率高,真菌感染构成比高。年龄、留管时间、医护人员操作时的无菌程度是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郑洁  黄雯  姜立萍 《北京医学》2012,34(4):295-298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所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同仁医院使用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CRBSI患者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结果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RBSI的发生率为1.36次/1000导管日。CRBSI患者血培养阳性8例,分离出病原菌9株,包括表皮葡萄球菌3株(33.3%)、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22.2%)、人葡萄球菌1株(11.1%)、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埃希菌1株(11.1%)、绿脓杆菌1株(11.1%)、肺炎克雷伯杆菌1株(11.1%)。导管留置时间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1.09,P0.05)。低白蛋白水平与CRBSI的发生相关。CRBSI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结论使用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随留置导管时间的增加易发生CRBSI,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感染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及预后分析,对减少CRBSI的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CRBSI的病例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 本研究调查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总例数674例,置管总天数6 197 d,发生CRBSI者28例,感染率4.52‰。28名患者共培养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18株(50%);革兰阴性(G-)菌16株(44.4%),真菌2株(5.6%)。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真菌均为白色念珠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及留置导管时间是ICU内罹患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中CRBSI发生率仍较高,病原菌以G+菌为主,大量使用抗生素、留置导管时间是ICU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朱丽  曹相原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963-964
目的探讨ICU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ICU内拟诊和确诊CRBSI患者9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ICU内中心静脉置管情况和CRBSI年度发生率,以及患者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等相关危险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 ICU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为40.97%,CRBSI的发病率为4.32%,病死率24.4%。CRBSI患者的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静脉营养为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ICU内CRBSI发生率为4.32%。结论随着患者危重病程度增加、住ICU时间和留置导管时间延长,CRBSI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63-136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376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老年危重症患者,按是否发生CRBSI分为对照组330例和感染组46例。结果:37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有46例导管培养阳性,感染率为13.7%;其中血流感染6例(1.8%),导管定植40例(11.94%);46例感染组患者的气管切开、导管留置时间、胃肠外营养、住院费用及时间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白蛋白水平则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46例共分离菌株52株,革兰阳性菌25株(48.1%),革兰阴性菌22株(42.3%),真菌5株(9.62%)。结论: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后的感染机率逐渐升高,在对导管感染的防治中,预防最为关键,其次是加强置管的无菌操、减少导管的留置时间、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以减少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本中心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感染率、菌群分布及易感因素,为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中心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以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59例,研究分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易感因素。结果在25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共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0例,占11.58%;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感染总数的66.6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20.00%,表皮葡萄球菌5株,占16.67%;导管留置时间2周、血红蛋白100 g/L、白蛋白40 g/L、BMI18.5 kg/m2、合并糖尿病是血液透析患者并发CRBSI的相关易感因素(P0.05)。结论本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11.58%,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导管留置时间过长、血红蛋白水平偏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偏低、BMI值偏低以及合并糖尿病是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干预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术360例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导管感染患者78例,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干预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①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总的感染率为:21.67%,其中股静脉、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感染率分别为33.33%、21.18%和18.60%,其中股静脉置管最高,锁骨下静脉最低(P<0.05)。②置管术后第1、2、3、4周末期时的感染率分别为13.33%、18.46%、24.76%和30.77%,结果显示导管留置的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P<0.05)。③单腔导管留置感染率为16.67%,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留置的33.33%。④导管留置后78次的感染中有38次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感染率为48.71%,有27次为革兰阴性菌感染,感染率为34.61%,有13次为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6.67%。结论严格中心静脉置管各阶段的管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和穿刺部位消毒,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602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对可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者行留置导管细菌学监测。结果:602例患者中,76例血培养和导管尖端微生物学培养阳性(76/602,12.6%)。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股静脉、锁骨上静脉和颈内静脉(P≤0.05),置管时间≤13 d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14d(P≤0.05),复杂外伤和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高于胃肠道良性疾病、上消化道大出血(P≤0.05)。结论: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规范穿刺技术、严格置管护理、缩短留置时间和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台州市立医院ICU就诊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BSI分成感染组(60例)和非感染组(563例),首先单因素分析初步筛查CRBSI的危险因素,然后以是否发生CRBSI(1=是,0=否)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差别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 CRBSI的发生率为9.63%(60/623);感染组与非感染组APACHE评分、导管类型、导管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静脉营养、激素使用、插管次数、紧急插管、营养状态、糖尿病和MODS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PACHE评分较高、双腔导管、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2周、营养支持、插管次数〉2次、紧急插管为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评分越高、使用双腔导管、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应用营养支持、插管次数过多,CRBSI发生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病人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病原菌分布。方法:选取90例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病人,对病人的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原始病因和感染病人的菌群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进行中心静脉静脉置管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为股静脉,感染率为33.33%;导管留置时间>27 d时的感染率达37.5%;狼疮肾炎病人行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最高,为33.33%;检出病原菌共15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结论:深静脉置管病人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置管部位、导管留置的时间和基础疾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16.
陈欣  温贤秀  夏琪  江华  邓洪飞  李庭  赖永明星   《四川医学》2021,42(11):1155-1161
目的系统评价ICU患者安置在股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及导管病原菌定植的风险。方法系统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及观察性研究,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得到可能相关的文献834篇,经过筛选后最后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股静脉导管发生CRBSI及导管病原菌定植的风险均高于锁骨下静脉(P=0.0002,P<0.00001),但与颈内静脉导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P=0.83)。结论为了降低ICU患者CRBSI的发生率,本研究建议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将CVC导管的安置时间控制在7 d以内,否则应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作为置管部位,且在安置导管期间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运用有抗菌效果的敷料及导管。而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置管的CRBSI发生风险是否有差异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对策,为CRBSI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9月-2014年12月入住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 U的103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然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CRBSI发生率,观察病原学特征。结果103例患者中14例发生CRBSI ,发生率为13.59%。共培养出病原菌1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株,占57.14%。革兰阴性杆菌3株,占21.43%。真菌3株,占21.43%。长期置管、使用多腔导管是CRB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CRBSI危险因素的控制,尽量使用单腔导管,缩短留置时间,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ICU中16例发生CVC-RI患者的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及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VC-RI与年龄无明显相关,但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有关.CVC-RI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有关.结论 应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减少置管留置时间,注意各种操作的无菌技术,对于CVC-RI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况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提供指导。方法 2015-2018年南京明基医院入住ICU患者,观察院内感染和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分析标本来源、感染部位,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CR-AB)进行药敏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ICU院内感染408例次,MDRO感染127例次(31.3%),感染部位集中在呼吸道、血流和泌尿道,前5位是CR-AB、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CRE)、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MRCNS;导管相关的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59.31%(242/408),其中MDRO感染33.1%(80/242)。MDRO感染中革兰阴性94株(74.0%),革兰阳性33株(26.0%),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痰标本、血标本、VAP、CRBSI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RO感染中检出CRAB 48株,检出率为37.8%(48/127),药敏分析结果显示,CR-AB敏感性前4名是左氧氟沙星25株(52.1%),复方新诺明19株(39.6%),米诺环素18株(37.5%),头孢哌酮/舒巴坦12株(31.0%),其余均耐药。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入住ICU病房次数、留置中央静脉导管(CVC)时间是CR-AB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留置CVC时间(OR=0.96,95%CI:0.92~1.00)为CR-AB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院内感染中MDRO发生率高,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CR-AB检出率高,耐药性强。临床要重视两管一机监测,评估导管留置必要性及缩短留置时间,做好多重耐药菌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静脉置管模式与恶性血液病(HM)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及耐药性评估 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1 335 例在四家三级甲等医院血液肿瘤科住院的HM 患者行静脉置管后发生 CRBSI 的病例资料。结果 股静脉置管模式的CRBSI 感染率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模式的CRBSI 感 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BSI 发生率高低与HM 患者年龄、静脉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 规范换药与否、白细胞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和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与否相关(P <0.05)。头孢哌酮/ 舒 巴坦、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革兰阴性菌耐药率<20.00%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50.00% ;铜绿假单 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均<50.00%。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对3 种革兰阳性菌不耐药; 对利福平的耐药率<20.00% ;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哌酮/ 舒巴坦的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率>50.00%。结 论 静脉置管模式与CRBSI 有关,CRBSI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分布最多,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