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国产生长抑素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国产生长抑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2周后,记录两组患者腹痛持续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肠功能评分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等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二胺氧化酶(DAO)、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等肠黏膜功能及免疫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腹痛持续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蛋白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DAO,CRP,TNF-α,IL-1,IL-6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均有效(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DAO,CRP,TNF-α,IL-1,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产生长抑素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可缓解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氨酰谷氨酰胺辅治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20g/d,治疗10d,观察患者GCS评分、APACHE-II评分等判定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辅治重度颅脑损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对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蛋白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肠外营养液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对照组常规营养液中未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抗炎、抑酸、保肝、抑制胰酶等对症治疗。分别于入院当日及行肠外营养后第5天测患者血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结果与入院当日相比,行肠外营养第5天,两组患者的血中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5天时,观察组上述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促进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蛋白合成,效果确切,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加贝酯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8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并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加贝酯治疗,对比两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血/尿淀粉酶变化情况及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胰腺感染、肺炎、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加贝酯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状态,实现降低患者并发症、促进康复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腑合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胰腺感染发生率和治疗前后血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实验组在腹痛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降低胰腺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d后,实验组血AMY、CRP、TNF-α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合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可明显减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柴芍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柴芍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和柴芍承气汤,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均检测各项生化指标,治疗结束后进行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D-二聚体(4.6±1.9vs8.1±2.5)、白细胞(9.5±3.2vs16.3±4.9)、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4.1±1.9vs8.6±2.7)以及腹痛缓解(2.8±0.7vs4.7±0.8)、腹水消失时间(8.2±1.5vs15.3±2.4)、住院时间(21±7.4vs34±12.6)均少于对照组,且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和死亡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与柴芍承气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患者8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胃肠减压时间等。结果观察组采取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其他各项指标的缓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要好,炎症因子的水平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采取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还可以减少患者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可以在今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加贝酯在ERCP诊治术后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贝酯在预防ERCP术后引起的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方法两组行ERCP的病人,试验组应用加贝酯。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清淀粉酶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贝酯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细胞因子和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68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联合加贝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6.83±1.56)μg/L,白细胞介素-6(IL-6)(31.86±3.01)μg/L;对照组治疗后TNF-α(24.92±2.67)μg/L,IL-6(50.28±4.27)μg/L,统计学分析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7.13±1.87)EU/ml,血浆二胺氧化酶(DAO)(10.34±2.51)U/L;对照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11.84±3.14)EU/ml,血浆DAO(19.14±4.36)U/L,统计学分析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可靠,有效抑制体内炎性因子反应,降低患者早期肠道通透性,减少内毒素异位,保护肠黏膜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9例老年SAP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7、10天的血、尿淀粉酶(AMY),肌酐(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的变化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率、患者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ARF的发生率、患者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血AMY、Cr水平,治疗后第4天血BUN、24h尿蛋白含量水平以及治疗后第7天尿AM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灯盏花素对老年SAP患者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减轻炎症发生发展及降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与甲磺酸加贝酯静脉注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间隔室综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给予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磺酸加贝酯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住院时间、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白细胞、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PCHE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实验室指标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丹珠 《山东医药》2009,49(4):78-79
选择因各种胰腺胆管疾病接受ERCP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ERCP术前30min给予加贝酯治疗,对照组ERCP术前、术后均不予加贝酯治疗。发现治疗组ERCP术后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者19例,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对照组分别为32、15例。认为加贝酯能有效降低Oddi括约肌收缩频率和幅度,松驰括约肌,有利于提高造影导管插管的方便性和成功率,有利于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胆石症行ERCP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术后置鼻胆管引流,对照组术后静脉滴注5%GS500ml+法莫替丁20mg/d。分别于术前、术后3h、24h抽血,检测血淀粉酶(AMY)水平。结果两组术后3、24h血AMY明显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3、24h血AMY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AMY〉420U/L)2例,无胰腺炎发生,对照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9例,急性胰腺炎5例。结论ERBD对ERCP术后预防高淀粉酶及胰腺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拟清下化瘀汤辅助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体液免疫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例)和对照组(n=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清下化瘀汤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5、7d的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淀粉酶水平(AMY);同时记录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以及胃肠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5、7d时IgG、IgM、C3、C4水平显著下调,而IgA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5、7d的AMY、胃肠道功能评分、腹内压、APACHEⅡ及血浆hs-CRP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胃肠道症状体征恢复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5、7d后的总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下化瘀汤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显著下调炎症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iliary acute pancreatitis,BAP)患者的血脂、血淀粉酶(amylase,AMY)和尿淀粉酶(urine amylase,UAMY)含量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218例,其中HLAP患者117例,BAP患者101例,分析两组患者血脂、AMY、UAMY、血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H)、血红细胞压积(HCT)、C反应蛋白(CRP)、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HLAP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H-C)、平均载脂蛋白A(Apo-A)和平均载脂蛋白B(Apo-B)含量水平均高于BAP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P组的AMY、UAMY和LDH含量水平低于BAP组,HLAP组的Glu、HCT和CRP含量水平高于BAP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LAP组的复发、手术治疗和病死例数高于BAP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P患者的糖脂质含量水平高于BAP患者,AMY和UAMY含量水平低于BAP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乌司他丁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及对照组(乌司他丁治疗)各32例,对照组加用乌司他丁1×105U溶于50g/L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8h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0.4g/kg.结果:治疗组第7、10天TNF-α(ng/L)、和内毒素(n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7d:38.83±14.71vs51.92±18.29;0.46±0.13vs0.71±0.19;10d:31.49±12.65vs48.36±15.43;0.22±0.07vs0.43±0.15;均P<0.05),IL-6在第7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117.68±14.87vs163.43±19.76,P<0.05),IL-18两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能抑制SAP患者TNF-α、IL-6的表达和合成,减少肠道内毒素易位,有利于提高SAP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通腑活血中药联合丹参注射液及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清热解毒通腑活血中药,2组均连续治疗2周。对2组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液指标[血清淀粉酶(AMY)、血清钙浓度(SC)、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白细胞介素-18(IL-18)]、临床症状、体征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MY、SC、IL-6、IL-10及IL-18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3d和治疗7d的症状和体征积分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痊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通腑活血中药联合丹参注射液及奥曲肽治疗可有效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添加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SAP患者74例,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观察组,每组37例。另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ELISA法检测IL-2、IL-6、TNF-α表达。[结果]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血淀粉酶恢复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67±1.32)d、(6.43±1.61)d和(14.92±3.55)d,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3.12±0.56)d、(4.24±1.05)d和(9.47±2.42)d(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IL-2、IL-6、TNF-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对IL-2、IL-6、TNF-α的减低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4%(P0.05)。[结论]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可以显著抑制SAP患者的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施他宁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危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8例并发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对原发病的常规治疗和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施他宁和丙氨酰谷氨酰胺;对照组仅给予针对原发病的常规治疗和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PACHII评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并观察反流,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生反流、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56例,总有效率为83.6%,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36例,总有效率为50.9%,2组治疗前后APACHII评分比较均有差异,但治疗组评分差异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和AST显著下降,ALB则明显上升;对照组治疗后ALT、AST、ALB均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变.[结论]采用施他宁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的综合治疗措施,危重症感染患者胃肠功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贝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胰性腹痛和高淀粉酶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随机双盲法将拟行ERCP术的患者分为加贝酯组和对照组.加贝酯组患者在ERCP术前0.5 h起开始静脉滴注加贝酯(300 mg加入林格氏液500 ml),维持4.5 h.对照组则仅静脉滴注林格氏液500 ml,也维持4.5 h.结果共有94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加贝酯组48例,对照组46例.加贝酯组有3例(6.3%)、对照组有9例(19.6%)患者发生了胰腺炎(P = 0.040);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2例(25.0%)和21例(45.7%)(P = 0.036);胰性腹痛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5例(10.4%)和14例(30.4%)(P = 0.016).结论以加贝酯总量300 mg持续4.5 h静脉滴注(术前0.5 h起给药)较安慰剂能有效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减少高淀粉酶血症及胰性腹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