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构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巨大儿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75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是否≥4 000 g分为巨大儿组(95例)和非巨大儿组(657例)。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巨大儿的风险预测因子,根据风险预测因子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巨大儿的发生率为1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肥胖[OR=5.706,95%CI(1.69,19.27)]、孕期体质量增长>14 kg[OR=3.135,95%CI(1.14,8.65)]、分娩孕周[OR=1.311,95%CI(1.09,1.58)]、羊水量[OR=1.002,95%CI(1.00,1.21)]是分娩巨大儿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P均<0.05)。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巨大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95%CI(0.69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 mellitus,GDM)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通过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服务平台检索2012年1月~2016年12月发表的文献,经过筛选最终纳入5篇,共110 968例。采用Meta分析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GDM组发生新生儿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的可能性是妊娠期血糖正常组的2.12倍(OR=2.12,95%CI:1.97~2.29,P<0.00001),而妊娠糖尿病与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SGA)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是发生LGA危险因素,孕期血糖监测和控制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低血糖新生儿和正常血糖新生儿的比较,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和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74例新生儿低血糖症和妇产科无低血糖的新生儿2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χ~2检验表明,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孕母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肝内胆汗淤积综合征有窒息史的新生儿等更易发生低血糖。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巨大儿(OR=5.760)、新生儿窒息(OR=11.537)、早产(OR=14.057)、孕母合并糖尿病(OR=4.260)、妊娠期高血压(OR=4.208)、剖宫产儿(OR=2.211)是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低血糖具有多种高危因素,且可对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需高度重视,注意临床监测,及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足月双胎妊娠呈现最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胎龄。研究设计:对美国1995—1997年66443例双胎妊娠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妊娠至少达到孕37周,按照胎龄为孕37周、孕38周、孕39周及孕≥40周分组。计算各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胎龄对于双胎A和B的独立影响。结果:孕≥40周新生儿死亡率显著增加[双胎A:OR3.47(95%CI2.29~5.38);双胎B:OR2.52(95%CI1.75~3.67)]。孕≥40周组双胎A和B新生儿发病率也增加[Apgar评分≤3;A和B OR分别为1.88(95%CI1.18~3.02)及1.74(95%CI,1.21~2.52)]。孕38周和孕39周组…  相似文献   

5.
龚峰 《医学综述》2013,(19):3604-3606
目的 讨论引发非糖尿病母亲所分娩的低血糖新生儿的因素.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在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治疗的170例低血糖患儿作为低血糖组,另选择同期出生的血糖正常的新生儿17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低血糖组中的日龄、出生体质量和小于胎龄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组的母亲年龄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以肺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新生儿窒息为主要合并症.进一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龄、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母亲年龄、先天性心脏病、高胆红素血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存在引起低血糖疾病因素的患儿要加强监测,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5,(34):60-63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终止妊娠时机。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173例FGR新生儿(FGR组)及180例正常体重新生儿(对照组)及其产妇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儿生长受限的高危因素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OR=20.440,95%CI 8.499~49.156)、羊水过少(P=0.000,OR=5.652,95%CI 2.195~14.555)、妊娠期糖尿病(P=0.018,OR=2.763,95%CI 1.192~6.400)和贫血(P=0.032,OR=1.708,95%CI 1.047~2.786)。孕周越大,新生儿体重越重,预后越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妊娠期糖尿病、贫血是胎儿生长受限的高危因素,加强孕期保健及监护,规范治疗产科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广西北部湾地区围产期高尿酸血症孕妇和尿酸正常孕妇的实验室检查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孕妇高尿酸血症的高危因素,减少孕期并发症。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围产科产检的孕妇6 3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组(n=920)和尿酸正常组(n=5 428)。分析两组的相关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高尿酸组的甘油三酯、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升高情况均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高尿酸血症为因变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嘌呤饮食、妊娠期糖尿病为协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甘油三酯[OR=1.118,95%CI(1.053,1.21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029,95%CI(1.000,1.052)],妊娠期糖尿病[OR=1.614,95%CI(1.014,2.909)]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甘油三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对孕期高尿酸血症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其孕期增长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双胎妊娠产妇333例,根据孕前BMI不同分为低BMI组(BMI< 18.5 kg/m2)64例、正常BMI组(BMI 18.5 ~25.0 kg/m2)221例、高BMI组(BMI >25.0 kg/m2)48例.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孕前BMI及其孕期增长与妊娠结局、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高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发生率均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低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正常BMI组(P<0.05).3组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期糖尿病组孕期与无妊娠期糖尿病组BMI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子痫前期组孕期BMI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无子痫前期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产妇孕期BMI增长呈正相关性(r=0.178,P<0.001).正常BMI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 500 ~3 999 g的比例明显大于低BMI组(P<0.05),但与高B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妊娠孕妇的孕前BMI、孕期BMI增长与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体重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所娩新生儿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479例GDM母亲及其所娩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GDM母亲所娩新生儿是否发生低血糖分为低血糖组(n=71)和正常组(n=408)。对比2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母亲所娩新生儿低血糖的影响因素。采用R3.4.3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采用重复采样法(Bootstrap)自1 000次抽样验证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低血糖组与正常组在孕周、产前BMI、胎儿体质量、产前培训、分娩期血糖情况、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产前BMI高(OR=1.887,95%CI:1.215~3.454)、分娩期血糖控制状态欠佳(OR=2.581,95%CI:1.762~5.283)、分娩方式为剖宫产(OR=1.889,95%CI:1.274~3.548)是GDM母亲所娩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0.01);产妇孕周长(OR=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婴儿母亲,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母亲的一般情况、孕期增重及子代出生体重、身长等情况.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12.3%(199例),孕期增重过高的检出率为52.1%(842例).超重/肥胖组其子代出生体重、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均较高(P<0.05),而子代的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以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均在孕期增重过高组,增重适宜组和增重不足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控制了母亲年龄等因素后,孕前超重/肥胖增加了巨大儿(OR=1.7, 95% CI:1.2~2.6)、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5)的发生风险,孕期增重过高则增加了巨大儿(OR=1.7,95% CI:1.2~2.5)、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4)的发生风险.而孕期增重不足能增加低体重儿(OR=2.2,95% CI:1.1~4.4)、小于胎龄儿(OR=2.0,95% CI:1.2~3.4)的发生风险.结论 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均与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孕期增重不足与低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孕期保健应该加强对孕妇体重的监测,防止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韦伟  卢思稼 《广西医学》2014,(11):1634-1636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比分析315例低血糖症新生儿(观察组)与315例同期血糖正常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中症状性低血糖症115例(有症状组)占36.51%,无症状性低血糖症200例(无症状组)占63.49%。有症状组临床表现为吸吮无力65.22%、震颤53.91%、嗜睡37.39%、尖叫17.39%、发绀13.04%、抽搐10.43%。有症状组低血糖诊断时间、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的低血糖初发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无症状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孕期母亲糖尿病、孕期母亲高血压、胎膜早破、喂养不耐受、喂养不当、低体温、感染和低氧血症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体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当、孕期母亲糖尿病是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加大对新生儿血糖监测的力度,尤其是对早产、低出生体重、低体温和孕期母亲糖尿病的新生儿,并且提倡及早进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低血糖新生儿150例为病例组,血糖正常新生儿15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日龄、出生体重、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年龄、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均是新生儿低血糖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出生体重≤2500 g、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年龄≥35岁、有妊娠期高血压、合并新生儿窒息、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是患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的监测,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预防低血糖。  相似文献   

13.
高锦凤  余小平  张琚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2):1519-1523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等直接影响母婴近、远期健康。妊娠期检测空腹血糖方便、快捷,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妊娠早中期空腹血糖与妊娠期糖尿病、大于胎龄儿的发生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存在相关性,但其对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等的影响尚存在一定争议。同时,妊娠早中期空腹血糖对特定特征的孕妇及其子代儿童期、成年期相关疾病的远期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妊娠早中期空腹血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妊娠期血糖对母婴近、远期健康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南通市成人体检中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从体检信息管理系统中抽取2009年42 102例成人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压、体质指数、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吸烟及饮酒史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高血压患者8 812例,患病率为20.93%,其中,男患病率为25.73%,女患病率为13.28%,男女患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3级高血压患者分别占68.57%、24.89%和6.5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8,95%CI(1.043,1.052)]、吸烟[OR=1.110,95%CI(1.003,1.228)]、饮酒[OR=1.121,95%CI(1.011,1.242)]、超重[OR=2.820,95%CI(2.554,3.112)]、糖尿病[OR=2.267,95%CI(1.870,2.749)]、高总胆固醇血症[OR=1.266,95%CI(1.145,1.400)]和高三酰甘油血症[OR=1.483,95%CI(1.345,1.636)]均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女性[OR=0.164,95%CI(0.105、0.256)]高血压的发病危险明显低于男性.结论 年龄、性别(男性)、吸烟、饮酒、超重、糖尿病、高总胆固醇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徐晶磊  吴军华  邱海燕  俞蓓蓉  黄锂新  鲁炜慧 《浙江医学》2021,43(23):2581-2583,2588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且经临床查体+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CHD的患儿及其母亲299例作为病例组,按1∶1匹配纳入同期在本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及其母亲299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自制问卷调查并收集两组新生儿母亲基本情况、孕期情况及胎儿宫内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CH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靠近工厂、孕期毒物或药物接触史、妊娠期高血压、孕期感冒或其他感染史、妊娠合并症、胎儿附属物异常、不良生育史、既往妊娠次数等与新生儿CHD发病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靠近工厂、妊娠期高血压、孕期感冒或其他感染史、胎儿附属物异常是新生儿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48(1.04~2.11)、1.70(1.03~2.82)、1.63(1.15~2.31)和1.81(1.29~2.54)。结论新生儿CHD的发生与母亲居住环境、妊娠期高血压、孕期感冒或其他感染以及胎盘、脐带等附属物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辽宁省农村孕妇妊娠糖尿病筛查阳性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 h 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对辽宁省五县孕周为24~28周833名孕妇进行妊娠糖尿病筛查,血糖≥7.2 mmol/L孕妇再进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GCT筛查阳性128人,阳性率为15.37%,其中28人(21.87%)进行OGTT.高龄孕妇[OR=2.71,95%CI(1.63,4.51)]、糖尿病家族史[OR=3.14,95%CI(1.04,9.54)]和具有妊娠糖尿病患病高危因素者[OR=2.58,95%CI(1.39,4.79)]是GCT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辽宁省农村妊娠糖尿病GCT筛查阳性率达15.37%,但孕妇对妊娠糖尿病危害了解较少及对进一步诊断的积极性较低;高龄、有糖尿病家族史及有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者为农村孕妇GCT阳性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母亲妊娠期血糖控制与新生儿的关系。方法HTSS将184例糖尿病母亲婴儿按照母亲妊娠期血糖控制情况分成控制不满意组(A组,41例)和满意组(B组,143例),观察两组新生儿的相关疾病、出生体重与胎龄和脑功能发育状况。结果A组相关疾病(低血糖、心肌肥厚及器官发育不成熟)发生率、胎龄、出生体重、脑发育不成熟和神经行为评分异常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母亲妊娠期血糖控制直接影响新生儿的疾病发生和预后,应对糖尿病母亲婴儿进行常规管理,及时监测,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SLE合并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纳入216例SLE患者的223次妊娠结果,其中妊娠期SLE活动者130次(58.29%),其流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及新生儿NICU转入率高于疾病稳定者(P<0.001)。妊娠期SLE活动为妊娠丢失(OR=12.626,95%CI:2.431~65.581,P=0.003)、新生儿早产(OR=7.467,95%CI:2.819~19.766,P<0.001)和低出生体质量儿(OR=4.359, 95%CI:1.361~13.965,P=0.013)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子痫前期为新生儿早产(OR=3.697,95%CI:1.120~12.200,P=0.032)和低出生体质量儿(OR=16.185,95%CI:1.895~138.232,P=0.011)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除SLE活动外,妊娠丢失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妊娠期新发SLE(OR=4.466,95%CI:1.588~12.554,P=0.005)和产妇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下降(OR=23.158,95%CI:1.952~274.685,P=0.013)。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为妊娠期SLE活动(OR=0.875,95%CI:0.775~0.987,P=0.030)及新生儿早产(OR=0.883,95%CI:0.798~0.977,P=0.016)的保护因素。结论 SLE合并妊娠患者疾病活动度高,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妊娠期新发SLE为疾病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早期识别新发SLE及SLE活动的危险因素并积极治疗,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7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00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643例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发生PE分为PE组(97例)和非PE组(546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基线特征及围生儿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PE、不同程度PE的影响因素,以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1)双胎妊娠PE的总发生率为14.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妊娠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期体重增长速度是双胎妊娠PE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45、2.22、3.40、4.04,95%CI分别为1.41~4.25、1.39~3.54、1.39~8.30、1.03~15.81)。按照体重指数分层,校正孕妇的年龄后,超重双胎妊娠孕妇孕期体重增长速度是P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90,95%CI 1.37~416.02)。高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双胎妊娠轻度PE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3.51、5.33,95%CI...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资料,探讨引起晚期早产儿发生的母亲孕期风险因素,以期为降低晚期早产儿发生率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人住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的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母亲孕期状况进行调查问卷,加以总结分析,经多因素相关分析,得出相关因素。结果晚期早产儿以胎龄35周为多,与胎龄34周和36周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晚期早产儿发生密切相关的母亲孕期状况有12种,不同胎龄发生的风险因素不完全相同。胎龄34周者,主要与孕期无明显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密切相关(P〈0.05)。胎龄35周者,主要与孕期无明显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官内窘迫、胎盘早剥和羊水异常密切相关(P〈0.05)。胎龄36周者,除了以上6种外,还与感染性疾病、妊娠糖尿病、双胎及多胎妊娠和前置胎盘相关(P〈0.05)。结论影响晚期早产儿发生的母亲孕期状况主要有:孕期无明显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宫内窘迫、羊水异常、双胎或多胎妊娠、感染性疾病、妊娠糖尿病、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和先兆流产史。不同胎龄的母亲孕期相关因素不完全相同,3个胎龄中都包括孕期无明显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因素,相关性最强的前3位是孕期无明显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