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定痫汤干预后癫痫小鼠脑电图的变化、小鼠海马区miRNA-204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自噬相关蛋白ATG7、LC3II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50只雄性昆明小鼠,其中4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卡马西平组和定痫汤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为备用小鼠。首先对各组实验动物进行灌胃给药两周,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均予20 mL·kg-1·d-1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定痫汤组予7 g·kg-1·d-1定痫汤药液进行灌胃;卡马西平组予30 mg·kg-1·d-1卡马西平混悬液灌胃。然后,通过盐酸匹罗卡品构建小鼠急性癫痫模型。其次,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和脑电图观察。最后,将小鼠断头取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海马区miRNA-204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且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ATG7、LC3II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癫痫发作的频率多、持续时间长,小鼠脑电图尖波、棘波、棘慢波明显增多,海马区miRNA-204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自噬相关蛋白ATG7、LC3II的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使用定痫汤干预后小鼠癫痫发作频率减少,小鼠脑电图痫性波形减少,小鼠海马区miRNA-204的表达升高(P<0.01),自噬相关蛋白ATG7、LC3II的表达下调(P<0.01)。结论:定痫汤可以减少小鼠癫痫发作的频率,减少小鼠脑电图的痫性波形。其可能是通过上调miRNA-204的表达,抑制自噬相关蛋白ATG7、LC3II的表达,拮抗小鼠海马神经元过度自噬,从而发挥抗癫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比较癫痫"从肝论治"复方柴胡疏肝汤和"从痰论治"定痫丸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点燃大鼠海马区谷氨酸代谢通路的影响,探讨同病异治理论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亚惊厥剂量PTZ腹腔注射大鼠建立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完全点燃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丙戊酸钠组、定痫丸组和柴胡疏肝汤组,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丙戊酸钠、定痫丸和柴胡疏肝汤灌胃干预;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和灌胃干预。连续灌胃4周后,应用HPLC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谷氨酸(gluta-mate,Glu)含量;Western blot技术观察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蛋白表达水平;谷氨酰胺合成酶检测试剂盒检测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Glu含量显著升高、GLT-1蛋白表达及GS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海马区Glu含量均显著降低,GLT-1蛋白表达及GS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两中药复方组比较,柴胡疏肝汤组大鼠海马区Glu含量降低及GS活性升高较定痫丸组更显著(P<0.01),而两组GLT-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肝论治"复方柴胡疏肝汤和"从痰论治"定痫丸均能降低PTZ点燃大鼠海马区Glu含量,提高GLT-1蛋白表达及GS活性,说明两复方均能通过调节Glu代谢通路影响脑内Glu水平;而柴胡疏肝汤降低癫痫大鼠海马区Glu含量、上调GS活性效果优于定痫丸,提示柴胡疏肝汤和定痫丸对Glu代谢通路的调节存在不同作用靶点,这可能是癫痫同病异治理论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中药补脑止痫散对戊四氮化学点燃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脑止痫散治疗癫痫的相关机制.方法 从78只正常Wistar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列为正常组,剩余68只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制作癫痫点燃模型,再随机选取5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补脑止痫散高剂量组、补脑止痫散中剂量组和补脑止痫散低剂量组,每组10只.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药物治疗各组大鼠与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海马中神经元凋亡基因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海马Bax和Bcl-2蛋白阳性目标面密度值与模型组相比分别出现明显降低和升高(P<0.05),而补脑止痫散低剂量组大鼠海马Bax和Bcl-2蛋白阳性目标面密度值改变不明显(P>0.05),并且补脑止痫散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比较,以及此二组与丙戊酸钠组相比大鼠海马Bax和Bcl-2蛋白阳性目标面密度值改变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药补脑止痫散高、中剂量能调整癫痫患者海马神经元凋亡基因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槐定碱(sophoridine,SRI)对大鼠海马组织CA1区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8),槐定碱组(n=32),PD98059+槐定碱组(n=32)。腹腔注射大剂量槐定碱(47.83mg/kg)建立癫痫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致痫后0.5h、1.5h、5.0h、8.0h海马组织CA1区ERK1、ERK2和p-ERK1/2的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有少量的ERK1和ERK2表达,p-ERK1/2仅在胞浆内表达弱阳性,槐定碱致痫0.5h后P-ERK1/2表达迅速增强,在神经元的胞核胞浆内都有表达;同时ERK1和ERK2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尤以致痫1.5h后该三种蛋白阳性细胞数量达到最高,5.0h时阳性神经元数量回降,8.0h继续回降,但仍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经PD98059干预后,槐定碱致痫大鼠海马ERK1、ERK2和P-ERK1,2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低于槐定碱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痫性发作各时间点大鼠海马组织内ERK1、ERK2和p-ERK1/2蛋白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其中1.5h点组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各时间点组。PD98059+槐定碱组与槐定碱组比较三种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槐定碱通过ERK信号通路对大鼠海马组织造成痫性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石菖蒲及其有效成分α-细辛醚对戊四氮(PTZ)诱发的幼鼠癫痫发作所激发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光电镜技术观察癫痫幼鼠海马神经元的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致痫对照组癫痫幼鼠海马CA1和CA3区大量神经元凋亡;药物治疗后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PTZ致痫各组幼鼠海马CA1和CA3区Bcl-2和Bax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1)。其中,苯巴比妥钠组、石菖蒲组、α-细辛醚组Bcl-2阳性细胞数量增加较致痫对照组显著(P<0.01);Bax阳性细胞数量各致痫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Bcl-2/Bax的值约为6.0;致痫对照组约为0.7;其余3组均约为1.0。结论石菖蒲和α-细辛醚可能通过增强Bcl-2表达,抑制幼鼠癫痫发作激发的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定痫丸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小鼠海马组织miRNA-187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小鼠海马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运用q-PCR技术验证其差异性表达。予定痫丸悬混液灌胃,运用q-PCR技术检测定痫丸悬混液对癫痫小鼠海马组织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出癫痫小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下调18个,上调10个。筛选出miRNA-187,运用q-PCR技术验证了其表达下调(P0.05)。经定痫丸悬混液干预后,发现癫痫小鼠海马组织miRNA-187表达上调(P0.05)。结论:定痫丸可能通过上调miRNA-187对癫痫起到治疗作用,初步揭示定痫丸治疗癫痫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痫汤抗癫痫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定痫汤组、定痫汤+K252a组各22只,采用锂-匹罗卡品建立大鼠癫痫模型,另将22只健康大鼠设为正常组。定痫汤+K252a组在大鼠造模前1周开始每日给予酪氨酸激酶受体B (Trk B)拮抗剂K252a侧脑室注入,每次5μl,每日1次,共1周;定痫汤组和定痫汤+K252a组在造模后1 h开始给予浓度为1. 55 g/ml定痫汤2ml灌胃,同时正常组、模型组均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连续6周。各组大鼠中11只监测大鼠脑电图并记录大鼠癫痫自发性再发作行为的潜伏期、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另11只检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发生癫痫自发性再发作0只,模型组大鼠9只,定痫汤组5只,定痫汤+K252组8只。与模型组比较,定痫汤组癫痫自发性再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发作频率下降,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海马BDNF蛋白表达降低(P 0. 01)。与定痫汤组比较,定痫汤+K252组癫痫自发性再发作的发作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潜伏期缩短,BDNF蛋白表达降低(P 0. 01)。结论定痫汤可能通过调节BDNF/TrkB通路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种补肾方对卵巢摘除骨质疏松大鼠Wnt通路β-Caten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龟鹿二仙胶组、二仙汤组、补肾活血组、雌二醇组、仙灵骨葆组,每组10只。双侧卵巢摘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术后30天进行相应的给药实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型胶原羧基端肽(β-Crosslaps)、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含量;以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大鼠股骨的骨密度;用RT-PCR检测右侧股骨髓LRP5、Wnt2、β-Catenin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RP5、Wnt2、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血液PINP浓度、β-Catenin mRNA、LRP5 mRNA、Wnt2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β-Crosslaps 浓度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3组中药组骨密度、血液PINP浓度、LRP5 mRNA、β-Catenin mRNA、Wnt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血液β-Crosslaps浓度显著降低(P<0.01),补肾活血组骨密度及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其他两补肾方剂组。结论:补肾方通过Wnt信号通路促进去卵巢大鼠成骨细胞增殖而改善骨质疏松症,补肾活血组方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毛蕊花糖苷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E)新生大鼠的作用。方法:将72只新生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毛蕊花糖苷高剂量组、毛蕊花糖苷低剂量组、毛蕊花糖苷+通路抑制组,每组12只,按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神经学评分评估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ISA检测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Wnt1、Wnt3a、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Wnt1、Wnt3a、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毛蕊花糖苷高剂量组、毛蕊花糖苷低剂量组大鼠神经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Wnt1、Wnt3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槐定碱(sophoridine,SRI)致痫大鼠行为学、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探讨槐定碱毒理作用.方法 将30只成年SD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槐定碱组(SRI)、苯巴比妥钠﹢槐定碱组(PBS+SRI),每组各10只.腹腔注射大剂量槐定碱(47.83 mg/kg)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以及应用电镜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致痫后海马CA3区神经元组织病理学和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腹腔注射大剂量槐定碱后,大鼠出现了痫性行为发作;电镜下可见槐定碱致痫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核膜双层结构破坏,神经细胞核严重固缩,染色质颗粒状聚集,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固缩.经苯巴比妥钠干预后,槐定碱致痫大鼠海马CA3区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大剂量槐定碱可导致大鼠在体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从而诱发癫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戊四氮(PTZ)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以及定痫方(AAP)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44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K组)、模型组(PTZ组)、定痫方大剂量组(AAPl组)、定痫方中剂量组(AAPm组)、定痫方小剂量组(AAPs组)和丙戊酸钠组(VPA组);每组24只。CK组和PTZ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4 ml/kg体质量.d)灌胃;定痛方各组分别给予定痫方大、中、小剂量(10.26 g/kg体质量、5.13 g/kg体质量、2.56 g/kg体质量)灌胃,VPA组给予丙戊酸钠(20 mg/kg.d)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造模第1天,除CK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戊四氮(PTZ)75 mg/kg体质量,观察记录大鼠行为学变化;于致痫后12 h、2 d、5 d、7 d相应时间点取材,制备脑标本,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致痫后,除CK组外,其余各组海马区凋亡细胞增加;7 d,与PTZ组相比,AAPl组凋亡神经元阳性表达减少(P<0.05)。结论:凋亡参与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死亡过程;定痫方能减少神经元凋亡,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9,(10)
目的:探讨α-倒捻子素对癫痫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ICR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α-倒捻子素低、中、高剂量组,每2 d腹腔注射1次戊四氮,共28 d,构建癫痫小鼠模型。α-倒捻子素灌胃给药28 d后,根据Racine分级标准评价小鼠行为学改变;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TUNEL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情况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海马区炎症因子含量,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均出现肢体阵挛、频繁点头、摔倒等癫痫症状,达到RacineⅤ级发作标准,而α-倒捻子素组小鼠潜伏期延长,发作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且高剂量的作用优于中、低剂量。与模型组比较,α倒捻子素高剂量组小鼠跨平台潜伏期显著缩短,跨平台次数显著增加,神经元凋亡显著减少,海马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及TNF-α、IL-1β含量显著降低,Livin、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α-倒捻子素治疗癫痫小鼠可改善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降低炎症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活化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炷灸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与学习记忆相关脑区c-fos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健康3月龄昆明雄性小鼠体质量(30±2)g,60只,水迷宫检测后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生理盐水组,造模组,艾灸1、2组,尼莫地平组等5组,每组各12只。造模组,艾灸1,2组,尼莫地平组连续42 d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成小鼠衰老模型;生理盐水组连续42 d颈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2 d后艾灸1、2组,分别选取小鼠"足三里、悬钟","关元、百会"行艾柱灸治疗,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均为隔日1次,共15次。采用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小鼠大脑皮层、海马CA3区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潜伏期较生理盐水组、艾灸1、2组、尼莫地平组延长(P<0.01或P<0.05),模型组原象比、垮台次数较其他各组缩短、降低(P<0.01或P<0.05),模型组小鼠大脑皮质、海马CA3区c-fos蛋白表达的神经元密度较生理盐水组、艾炷灸组、尼莫地平灌胃治疗组降低(P<0.01)。结论艾炷灸足三里、悬钟,关元、百会穴位处方可能通过提高D-半乳糖衰老小鼠脑组织大脑皮层、海马CA3区c-fos蛋白的表达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成药熄风胶囊对戊四唑致痫小鼠脑一氧化氮合酶(N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昆明种小鼠,按随机方法分为5组,即熄风胶囊3个剂量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将不同浓度的熄风胶囊浓缩剂分别灌服三组小鼠,连续6d。前4组腹腔注射戊四唑(55ml/kg)致痫,55min后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熄风胶囊对戊四唑致痫小鼠脑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熄风胶囊各组nNOS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熄风胶囊3个剂量组在海马、皮质层、杏仁核各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熄风胶囊对癫痫小鼠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此结果可能是其治疗癫痫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海马细胞内β-淀粉样蛋白(Aβ)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AD的机制。方法:将18只6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9只;以9只同月龄同性别的C57BL/6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电针组小鼠给予针刺“百会”及电针双侧“涌泉”,20 min/次,隔日1次,共治疗21次。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法观察小鼠海马自噬相关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区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Aβ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LC3、p6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5),海马CA1区LC3、Aβ阳性表达均升高(P<0.01),海马组织中LC3Ⅱ、p62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天麻素对幼鼠癫痫的改善作用及对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60只SD幼鼠中随机选取50只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癫痫模型,剩余10只设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将建模成功的44只幼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茴香霉素组(腹腔注射5 μg/kg茴香霉素)、天麻素+茴香霉素组(腹腔注射120 mg/kg天麻素 +5 μg/kg茴香霉素)、天麻素组(腹腔注射120 mg/kg天麻素),每组各11只。末次干预12 h后,监测脑电图观察脑电波改变情况,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存活情况,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脑电波以α、β波为主,偶有散在θ波;模型组出现以尖波、棘波、棘慢波为主的痫波;茴香霉素组痫波密度更大;天麻素+茴香霉素组、天麻素组痫波密度明显减小。与模型组比较,茴香霉素组潜伏期缩短,痫波频次和大发作次数增加,海马神经元存活细胞数减少、凋亡细胞数及 GFAP 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加,p38MAPK、GFAP、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茴香霉素组比较,天麻素+茴香霉素组、天麻素组潜伏期延长,痫波频次和大发作次数减少,海马神经元存活细胞数增加、凋亡细胞数及GFAP表阳性细胞数减少,p38MAPK、GFAP、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天麻素+茴香霉素组比较,天麻素组潜伏期延长,痫波频次和大发作次数减少,海马神经元存活细胞数增加、凋亡细胞数及GFAP表阳性细胞数减少,p38MAPK、GFAP、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天麻素可减少癫痫幼鼠神经元丢失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定痫丸对癫痫大鼠神经递质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和海马c-fos表达的影响来探讨该方治疗癫痫的机理。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戊四唑3.2mg/100g,连续给予4周造成大鼠癫痫模型,造模同时给予定痫丸、丙戊酸钠和定痫丸加丙戊酸钠治疗,连续4周。结果:采用戊四唑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谷氨酸含量升高而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降低,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定痫丸组、丙戊酸钠组和中西药合用组均可明显降低谷氨酸含量,升高γ-氨基丁酸含量,减少c-fos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痫丸可对抗戊四唑致大鼠癫痫的作用,作用机理与降低脑内神经递质谷氨酸含量、升高γ-氨基丁酸含量以及阻断脑内c-fos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首乌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D-半乳糖衰老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SD雄性大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首乌丸中剂量组及首乌丸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用D-半乳糖(120 mg·kg-1)制造衰老模型,同时首乌丸中、高剂量组用首乌丸(1.08、2.16 g·kg-1)进行灌胃,维生素E组予以维生素E(0.018 g·kg-1)灌胃。造模6周后取全脑、海马组织,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PI3K,蛋白激酶B(Akt),p-Akt、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叉头框蛋白O3a(FoxO3a)、p-FoxO3a、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FoxO3a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海马CA1区尼氏染色显示海马神经元丢失、排列稀疏,尼氏体数量减少,存在尼氏体固缩和深染,p-PI3K、p-Akt、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p-PI3K/PI3K、p-Akt/Akt均显著升高(P<0.01),FoxO3a、p-FoxO3a蛋白相对表达、p-FoxO3a/FoxO3a显著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FoxO3a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首乌丸治疗后,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海马CA1区尼氏染色显示各治疗组神经元丢失好转,尼氏体增多,排列较密集,大鼠PI3K、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乌丸中、高剂量组的p-PI3K、p-Akt、Caspase-3蛋白表达、p-PI3K/PI3K、p-Akt/Akt显著降低,FoxO3a、p-FoxO3a蛋白表达、p-FoxO3a/FoxO3a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Foxo3a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首乌丸能够改善海马神经元组织结构,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激活FoxO3a,上调Bcl-2,下调Bax,上调Bcl-2/Bax,从而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康痫丸治疗原发性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丙戊酸钠组、康痫丸组,每组10只.采用戊四氮(PTZ)亚惊厥剂量造模.观察药物处理后致痫大鼠癫痫发作行为的改变,大脑海马和皮层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康痫丸能延长癫痫发作潜伏时间并缩短惊厥时间.改善行为学异常状态,与癫痫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癫痫模型组出现以神经元变性甚至细胞坏死为主的病理变化,康痫丸变性、坏死神经元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康痫丸可减轻致痫大鼠异常行为发作程度,减轻致痫大鼠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和神门穴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因子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其余50只每日予戊四氮腹腔注射诱发癫痫模型。点燃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针刺10天组(C组)、针刺20天组(D组)、丙戊酸钠组(E组),每组9只。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A组与B组之间、B组与C、D、E组之间相比较大鼠大脑海马区Bcl-2、Bax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C、D、E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百会和神门穴可以减少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区BAX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此机制可能为针刺治疗癫痫的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