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桥式固定法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7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中心静脉置管换药包,并按照标准的PICC导管维护流程进行维护。对照组导管按传统方法固定,实验组按照桥式固定法固定导管。比较2组导管部位压疮、导管折叠发生率和患者的舒适感。 结果实验组导管处压疮、导管折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1.667,P=0.001;χ2=12.992,P<0.001),患者的舒适感高于对照组(χ2=17.014,P<0.001)。 结论 在行PICC导管固定时,桥式固定法优于传统导管固定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痛技术在儿科患儿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82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尾数为奇数的402名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选择尾数为偶数的426名的患儿为实验组,采用无痛技术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比较2组患儿的疼痛反应、配合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Z=-16.374,P<0.001)、配合度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9.229,P<0.001; χ2=12.838,P<0.001);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Z=-4.370,P<0.001)。 结论 将无痛技术应用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中,能减轻患儿的疼痛反应,缓解其恐惧心理,提高配合度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升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方法简单,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效抗菌敷料在肠造口所致造口周围皮肤瘙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行肠造口手术并发造口周围皮肤瘙痒的直肠癌患者1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长效抗菌敷料(洁悠神)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皮炎平乳膏进行治疗。 结果 治疗第1、2周,2组患者肠造口周围皮肤瘙痒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4周,实验组肠造口周围皮肤瘙痒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14.056,P<0.001; χ2=15.465,P<0.001)。实验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长效抗菌敷料可以治疗由肠造口所致造口周围皮肤瘙痒,降低患者瘙痒感和瘙痒复发率,提高造口患者舒适度,从而改善造口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清洁间歇性导尿术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72例行宫颈癌根治术后存在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采用清洁间歇性导尿术,对照组采用留置导尿,比较2组患者术后1月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尿路感染率和自主排尿时间的差异。 结果 术后1月实验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χ2=14.961,P<0.001),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χ2=4.741,P=0.029),恢复自主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t=-4.157,P<0.001)。 结论 清洁间歇性导尿能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的快速康复,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穿刺技术在动静脉内瘘穿刺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9月在我院治疗的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溶栓治疗;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结果、再通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溶栓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490,P=0.002),平均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t=9.490,P<0.001),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0.519,P=0.001);观察组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7.371,P<0.001;t=5.255,P=0.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穿刺在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中的应用,有效性更强、安全性更高、经济性更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口腔手指辅助置入鼻胃管的方法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11月的143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的21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盲插法留置鼻胃管,观察组采用经口腔手指辅助法留置鼻胃管,比较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4.196,P<0.001),置管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t=57.500,P<0.001),置管相关并发症低于对照组(χ2=28.919,P<0.001)。结论 经口腔手指辅助法留置鼻胃管不仅提高了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置管的成功率,而且可以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新型便携式静脉显影仪对低年资护士操作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儿科工作的18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选取 2015年7-12月应用新型便携式静脉显影仪前(对照组)及2016年1-6月应用新型便携式静脉显影仪后(观察组)各270例患儿,比较应用前后的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率。 结果 新型便携式静脉显影仪应用后,低年资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应用前(χ2=33.671,P<0.001),观察组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χ2=10.278,P=0.001)。 结论 新型便携式静脉显影仪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高年资护士工作压力,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性皮下积液应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进行负压引流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0月的72例骨科创伤性皮下积液需干预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24例)、B组(24例)和C组(24例),A组采用注射器抽吸,B组采用手术置管引流,C组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接负压引流球引流。比较3组引流效果、引流时间、引流液总量及患者舒适度。 结果 3组引流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1,P=0.233);3组引流时间、引流液总量及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51,P<0.001; F=10.931,P<0.001; χ2=15.315,P<0.001)。 结论 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应用于骨科创伤性皮下积液引流,能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小组模式对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检测遵医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4月在妇产科门诊首次建立产前检查本(孕产妇系统保健卡)、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产妇1 0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比较2组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自愿咨询率和检测率。 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Z=-6.114,P<0.001; Z=-7.517,P<0.001),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自愿咨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4.853,P<0.001;χ2=43.381,P<0.001;χ2=32.869,P<0.001),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211,P<0.001; χ2=11.940,P<0.001; χ2=60.658,P<0.001)。 结论 对孕产妇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知识教育,可提高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的检测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在提高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7年7月8-21日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2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9月9-22日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260例患儿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专案改善。比较2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留置时间。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为94.62%,高于对照组的68.33%(χ2=58.405,P<0.001);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25.572,P<0.001)。 结论 实施护理专案活动提高了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延长了留置针使用时间,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邹康  陈红  吴波  盛芳 《中国临床护理》2022,14(8):503-506
目的 探讨BOPPPS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体位安置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90名低年资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分院区的45名手术室护士设为对照组,将本院区的45名手术室护士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培训,比较2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手术体位安置时间,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低年资护士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10.910,P<0.001;χ2 =3.850,P<0.001),体位安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χ2=5.159,P<0.001),且实验组对BOPPPS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结论 BOPPPS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理论及操作成绩,缩短手术体位安置时间,提高学员培训体验,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PICC导管腔内心电图定位时最佳的P波幅度选择方式。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795例PICC置管患者,按手指时间将其分成A、B 2组,A组腔内心电图定位时选择将导管尖端位置停留在P波波幅最高水平,B组腔内心电图定位时导管尖端位置停留在P波正向波幅为QRS波幅50%~80%水平,所有患者置管后进行胸片X光检查,以导管尖端在胸T6-T7椎体水平作为导管最佳位置,对比2组患者导管最佳位置的比率。结果 A组导管尖端到达最佳位置的比率为23.59%,B组导管尖端到达最佳位置的比率79.15%,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45.360,P<0.001)。结论 PICC导管腔内心电图定位时导管尖端位置停留在P波波幅是QRS波幅50%~80%水平时更有利于导管尖端达到最理想的位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纳入重症医学科在岗护士76名。选取2019年3-6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feter,CVC)的8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月-2020年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留置CVC的8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实践的集束化护理,比较证据应用前后,ICU护士对CRBSI预防及管理的认知水平及2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的发生率。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ICU护士对CRBSI预防及管理的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应用前(t=16.367,P<0.001),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88,P=0.043)。 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的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应用,可提升护理人员对证据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规范执行率,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握拳活动、握力器锻炼、手指操活动对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分为握拳活动组、握力器锻炼组、手指操组,观察比较3组置管后3个月内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发生情况。结果 3组置管后3个月内CRT发生率分别为31.44%,21.28%,12.05%。CRT总发生率及第1周CR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5.357,P<0.001; χ=7.700, P=0.021),手指操组CRT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手指操活动有助于降低CRT发生率,减轻CRT的严重程度,方法简单易于实施,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3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88例,对照组出院后行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应用团队管理模式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出院后自护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2.793,P<0.001;t=35.702,P<0.001);尿潴留、尿路感染、残余尿增加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9.400,P=0.002;χ2=10.350,P=0.001;χ2=8.402,P=0.004)。 结论 团队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自护能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运动干预,干预组术后采用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身体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χ2=11.823,P=0.001;χ2=4.687,P=0.001;χ2=7.611,P=0.001),术后7d干预组的多维度疲劳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2.000,P=0.049),杜克活动指数高于对照组(t=2.256,P=0.027),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558)。结论 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能够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改善身体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医护协同无缝隙模式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急诊输液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急诊科医护协同无缝隙模式实施前(2015年6月-2016年2月)、实施后(2016年3~12月)急诊输液患者各210例作为观察对象,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静脉输液方式、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使用普通输液针占43.81%、安全留置针占35.71%,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占9.05%,中心静脉插管占11.43%,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针占65.71%、安全留置针占15.24%,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占8.10%,中心静脉插管占10.95%,2组输液方式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13,P<0.001)。观察组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90,P<0.001)。 结论 医护协同无缝隙模式避免了独立工作存在的问题,可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