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常青少年下颌切点边缘运动轨迹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SGG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来描记20名正常青少年下颌切点边缘运动轨迹,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正常青少年下颌切点边缘运动范围为前伸8.64±1.89mm、开口向后9,75±2.89mm、开口向下35.79±5.57mm、向左8.74±1.92mm、向右8.73±1.76mm,男女间运动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2)90%的正常青少年正中位、正中关系位是2个位置,正中关系位位于正中位的后下方,即位于后方0.85±0.42mm、下方0.61±0.46mm处,男女间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前牙反He矫治的He与颌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42例前牙反He反应FRⅢ型功能矫治器、上颌He垫矫治器及方丝弓矫治器的矫治,探讨其功能特点和矫治原则,得出:(1)功能性反He者ICP前移,骨性反He者ICP正常,两者的临床鉴别不能单纯看下颌能否后退至对刃位;(2)前牙反He矫治的咬合重建,不能以后退接触位为基准,只有在肌位建He才是最符合生理的;(3)固定矫治对反覆He小于3mm者可不加He垫,固定矫治反覆He大于3mm者及活动矫治应加  相似文献   

3.
全口义齿修复中He间隙的肌电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分析了无牙He患者在不同垂直距离时,前后点变化关系及咀嚼肌肌电变化规律,探讨了临床He间隙的生理范围。研究表明:He间隙呈楔形状,前大后小,前,后比例约为1.6:1.He间隙生理范围约为2.2-3.8mm。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例行即刻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采用SGG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来描记其修复3个月时以及再次全口义齿修复3个月时的下颌切点边缘运动轨迹,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即刻全口义齿修复3个月时,患者下颌切点边缘运动范围明显小于其再次全口义齿修复3个月时的运动范围,前者仅为后者的59.00%~69.95%(P<0.01)。可见戴用即刻全口义齿的患者其下颌切点边缘运动范围受到限制,所以即刻全口义齿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性、治疗性的义齿,患者戴用3个月后必须再次全口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5.
测定患者T细胞亚群及其之间的比例关系,能够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对患者的病情,治疗、预后较为全面地掌握。作者应用OKT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30例正常健康人和2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的OKT4(正常人48.32±8.45;患者27.41±7.89,p<0.01),OKT8(正常人19.82±6.46;患者32.15±7.14,p<0.01),OKT4/OKT8(正常人2.47±0.54;患者1.02±0.46,p<0.01),比值下降,表明口腔颌面部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宁兆民 《口腔医学》1996,16(2):60-61
测定患者T细胞亚群及其之间的比例关系,能够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对患者的病情,治疗、预后较为全面地掌握。作者应用ODT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30例正常和2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的ODT4(正常人48.32±8.45;患者27.41±7.89,P〈0.01),ODT8(正常人19.82±6.46;患者32.15±7.14,P〈0.01),OKT4/OKT8(正常人2.47±0.54;  相似文献   

7.
个别后牙反He时咀嚼运动轨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葛晶  王美青 《口腔医学》1999,19(3):122-123
目的:研究个别后牙He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8名个别后反He者和12名同龄正常咬合对照者,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SGG)记录咀嚼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结果:个别后牙反He者的咀嚼运动环偏离正中矢状面的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有些咀嚼运动环呈现如“8”字形等异常状态,说明后牙的反He关系明显影响了咀嚼运动环的类型和方向。这种影响可能够通过神经反馈机制,增加咀嚼肌负荷,并可进一步影响关节的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8.
肌位He板对颅颌功能紊乱症状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焦国良  李欣 《口腔医学》1999,19(3):138-139
目的:探讨肌位He板对颅颌功能紊乱(CMD)症状与体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05例确诊为CMD者,夜间戴用肌位He板3-6个月,咬合板使前牙平均加高2.6±0.8mm。结果:颅颌功能恢复正常者54例,占51.4%,颅颌功能好转48例,占45.7%,无效者3例,占2.9%,肌位He板对疼痛的缓解率最高,2周内达90%,弹响是最难消除的症状,其中盘突关系正常者,可复性盘前移位者,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者临床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群下颌运动轨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研究正常人群的下颌运动轨迹及范围。方法:利用K6-Ⅰ评价系统观测记录21例正常人群作最大开口、闭口、最大前伸、左右侧方运动时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结果:18例观察对象的开闭口运动轨迹吻合,3例分离;69%人群开口型向左侧偏斜,24%向右侧偏斜;正常人群最大张口度为(44.8±4.4)mm,前伸范围(11.2±6.2)mm,左右侧方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多数无症状人群的下颌运动轨迹向左侧偏斜,开闭口轨迹基本吻合,左右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矫治乳牙反He后上颌骨,乳切牙,恒切牙胚位置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固定矫治器对西安地区20例乳牙期反He患者进行治疗,借助扫描X线头景测量系统,对术后上颌骨、乳切牙及恒切牙胚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研究。结果提示:上颌骨平均向前移动了2.40mm,平均垂直移动了0.82mm(P<0.05),乳切牙平均向前移动了1.13mm(P<0.01),G点平均前移1.66mm,而G点以FH平面作参照平均向下移动1.61mm(P<0。05)。硬组织的的改变使相应的软组织显著发生变  相似文献   

11.
唇腭裂术后反He患者下颌运动轨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29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He患者及29名普通反He患者进行了下颌运动轨迹的研究,发现唇腭裂术后反He患者的下颌运动具有如下特征:(1)下颌前伸范围大,前伸曲线平缓;(2)侧方运动范围正常,但其曲线较多地出现折转;(3)咀嚼运动水平幅度小;(4)开闭口运动轨迹交叉率高;(5)速度曲线缺口及不流畅出现率高;(6)息止He间隙增大,这些特征为临床上该类患者的正畸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恒牙初期前牙反He治疗前后下颌咀嚼运动轨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成忠  彭适生 《口腔医学》1999,19(3):127-128
目的:评价恒牙初期前牙反He及其正畸治疗对下颌咀嚼运动的影响,方法:在磁电转换式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对15名恒牙初期前牙反He病人正畸治疗前后的下颌咀嚼运动轨迹进行了研究,并与30名正常He青少年进行对照,结果 前牙反He的咀嚼运动轨迹向前下者居多,闭口末集中性不佳,轨迹不规则,不稳定,缺乏He接触的侧向滑动,循环为垂直上下,缺  相似文献   

13.
颞下颌关节腔内压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的关节内压。方法:对16 例20 侧关节在局部麻醉下测定了开口位及闭口位关节上腔内压值。结果:在闭口位,关节上腔内压平均为:(2.416±1.972) k Pa(n= 18);开口位为:(2.837±2.543) k Pa(n=18)。与正常人相比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关节内压升高( P< 0.05)。结论:颞下颌关节上腔内压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反映颞下颌关节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即刻全口义齿修复效果。方法:采用SGG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对20例行即刻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在额状面上描记其修复3个月时以及再次全口义齿修复3个月时的下颌切点咀嚼运动轨迹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即刻全口义齿修复3个月时,患者咀嚼运动范围明显小于其再次全口义齿修复3个月时的咀嚼运动范围(P<0.001)。戴用即刻全口义齿的患者其下颌切点咀嚼运动范围受限制。结论:即刻全口义齿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性、治疗性义齿,患者戴用3个月后必须再次全口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动态MRl分析健康人开闭口时下颌运动轨迹特征。方法:18例健康人最大开闭口过程进行动态MRI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检查,分析髁状突及下颌前牙切点的运动特点及范围。结果:动态MRI显示闭口位关节盘本体部呈双凹形,本体部位于髁状突横嵴的前方(盘分界角〈10。)。健康人下颁前牙切点运动轨迹平滑,双侧运动中心运动轨迹左右对称;运动轴始终保持平行,呈现开闭口初、末时密度比开闭口中时大;运动中心运动距离(13.2±3.1)mm,切点运动距离(41.1±3.8)mm。结论:下颌运动轨迹描记能记录髁状突运动轨迹并且间接反映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盘在开闭口运动中的位置变化情况,为初步建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对辅助诊断关节病的参考标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将20只豚鼠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10只,用丝线缝扎十高糖食料喂养形成牙周炎,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分析牙周炎形成后两组牙龈和牙槽骨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表明牙周炎组和对照组牙龈组织中PEG2含量均高于牙槽骨中的含量,对照组牙龈组织中PEG2(394.97±118.27pg/mg)为牙槽骨中(182.91±33.29pg/mg)的2.1倍,牙周炎组龈组织中PEG2(946.5  相似文献   

17.
为了腮腺外科避免损伤面神经,本文对31具成年尸体(57例)腮腺内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下颌后静脉宽5.6mm±1.0mm。有50例(87.8%)下颌后静脉位于面神经上、下干(或上、中、下干)内侧;有7例(12.3%)下颌后静脉位于面神经上干内侧,进而转向下干外侧。依据下颌后静脉横过面神经不同部位,又分成若干亚型。其中较为常见者为下颌后静脉在面神经总干分叉点与下干分支点之间的内侧横过(33.3%)。在26具双侧解剖的尸体中,有4例(15.4%)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左、右侧不同。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48例安氏Ⅰ类拔除四颗双尖牙,矫治后牙弓形态正常,牙排列整齐,覆盖覆正常,磨牙中性关系的完成模,进行了上下牙比率关系的分析,结果全牙比为90.55±1.69(mm),前牙比为78.96±2.81(mm),全牙比较不拔牙者小,而前牙比二者无明显差距。研究结果提示,由于拔除四个双尖牙后的全牙比发生了改变,治疗前需按修正后的全牙比进行正畸设计及预后分析,以利建立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探讨安氏Ⅱ^1、Ⅱ^2错He与颞下颌关节紊知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对Ⅱ^1错He16人,Ⅱ^2错He17人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的位置进行评价,并依据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前移、居中、后移),从上述两类错He中各选5人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观察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 第一类型错He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不一致;Ⅱ^1错He髁突居关节窝中位,但轻度  相似文献   

20.
垂直距离的正确重建是义齿制作的关键,要全面地评价修复效果和颜面外观,对软组织形态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模拟4种不同的垂直距离,并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19名正常He者,牙尖交错He位时的33项垂直距离相关的颜湎测量项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1)获得了21-24岁年龄组正常He者不同垂直距离时的颌面部软组织的参考值;(2)当生垂直距离增高〉3.0mm时唇下部的角度测量项目受到明显的影响,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