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杂文、科学小品是20世纪文坛跨越文学与非文学 ,实现体裁大交叉的最成功的杂交文体。杂交语体是在词汇、句式、修辞尤其是表达方法、用语技巧、风格倾向等方面对文学语体和史传语体或新闻语体、评论语体、科技语体作出了优化选择 ,并形成了其独特的语体风范 :传记文学的史学笔法与文学笔法 ;报告文学的纪实性与纪实感 ;杂文的杂文味与杂文笔调 ;科学小品的求真与求美  相似文献   

2.
杂文文质论     
杂文既然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并列于文学家族,那就必然有其独特的文体界定和艺术特点。然而,当前学术界对杂文的认识并不尽一致,有的把报刊上的短小评论统统划入杂文之区,有的将古代的《桃花源记》、《陋室铭》等与鲁迅的杂文相提并论,还有的仍坚持杂文即议论性散文,等等。至于对杂文文体特点的概括,就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除早已流行的“文艺性论文”说、“诗与政论结合”说之外,近来又有“浓缩文学”、“情绪文学”、“受难文学”、“得意忘形文学”、“勇敢  相似文献   

3.
字母词语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语体角度对共时状态下的字母词语在政论语体、文学语体、公文语体中的分布规律、语用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可以发现语体对字母词语的使用有一定的选择制约作用,因而需要针对不同语体确立使用字母词语的规范。规范的制定要注重层次和重点,力求宽严适度、刚柔有别。  相似文献   

4.
<正> 近来,一些人从根本上否认鲁迅杂文为文学作品,甚至攻击鲁迅杂文创作是“投机取巧”,是“创作上的末路”;也有一部分人对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或美学意义发生误解或估计不足,往往只谈鲁迅杂文的思想性,而讳言其艺术性;至于一些正确的命题,比如说鲁迅杂文是“政论与诗的统一”,“是文艺性的政论”,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有机结合”,“诗与政论的结合”等等,由于未能从鲁迅杂文本身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也难免流于空泛.  相似文献   

5.
艺术的政论 政论的艺术──牧惠杂文创作散论朱铁志在新时期杂文挺进的大军中,有一位卓而不群、大器晚成的老者,他就是七十年代末期以来一直活跃于文坛,至今创作势头尤盛的牧惠先生。从1979年起,他陆续写作了300多万字的杂文和古典文学评论,先后出版了《湖滨...  相似文献   

6.
梅越平 《南方论刊》2010,(6):109-111
风格作文作为本人的教学实验,力图从作文的基本元素——语言出发,探究语感奥秘及作文魅力所在。白描语体、修饰语体、幽默语体、哲性语体、新闻语体、政论语体、说明语体,本系列将逐一进行梳理,解剖名家风格,提供学生作文实用技巧。  相似文献   

7.
(五) 文学语言的语体文学語言是一个多种語体的体系,这些語体的对比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特性在不同的时代里依据由社会发展所引起的語言的发展而演变着。应該把语体理解为历史上所形成的語言变态,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語言体系,独特的語言手段的选擇、結合以及运用这些語言手段的傳統标准。文学語言語体的发展不能被看做是脫离文学的文体的(此处文学应理解为广义的文学,即包括科学,政论,生产技朮等文学),因为无論語言手段本身的組成,或是应用这些手段的标准都是和內容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各种语体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达手段。它们互相依存,又各具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还会互相渗透,这样就形成一个复杂的语体体系。 历来人们把语体分为口语、书面语两大类,再把书面语体分为科学、应用(事务)、政论、文艺四种变体。我们也曾经持这种看法。现在看来,这样划分不够妥当。笔者认为可以划分为三种语体,除上述两种语体外,还可以把不同于科学、政论之类的书面语体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一政论文学是政论之父与文学之母相结合而诞育的重要文体。称之为“政论文学”,当然不是报刊上一般的政论文,而是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同时又不是主要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所谓“纯文学”作品。因为它又具有论政的实质内容与政论的战斗锋芒。所  相似文献   

10.
辞书语体中"把NV趋"结构在语义上一般不出现施事格,这是因为辞书中对词条的诠释更多的是解说动作的过程而不强调施事的状况。辞书语体中"把NV趋"结构中出现情景语义格的比率远远高于政论语体和文学语体,这是因为辞书在诠释词条时力求表述的严谨、准确。当"把NV趋"结构中出现情景语义格时,其原型语序表现为"工具类格"一般出现在"把"字之前,而"处所格"出现在"把"字之后,这符合认知语言学的序列相似性原则;但原型语序只是一种优先序列,语用目的会对其位序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实语序和原型语序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的政论杂文,不仅以其忧愤激切的社会批判论和社会改良论的思想内容,骀荡了晚清一代被压抑的知识分子的灵魂,而且,在写作艺术方面,立意新颖,尖锐泼辣,散行中有骈偶,简括中有铺陈,语言瑰丽古奥,精警峭拔,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纵横驰骋、豪放跌宕、俶诡谲怪的风格,使人读之“若受电然”(梁启超语)。这种政论杂文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的文学实践与清末民初的特定时代密切相关,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反映在文学革新上表现为,文学语体选择上的变化.梁启超主张文学语体应由言文分离转向白话语体,他的散文、小说、戏剧以及其他文体实践成为其文学语体的试验场,多语体混杂是梁启超文学实践的明显特征,这种混杂状态使得文学语言表达呈现不确定性和过渡性.梁启超多语体的文学实践促进了文学语言形式的革新,也同时意味用更具表现力的文学语言表达更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及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应有现代口语、改良文言和现代书面语这三类语体,而现代书面语体中尚有现代白话语体、现代规范语体和现代翻译语体的分别。翻译语体在文化实践中主要用于外国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翻译,其在表述风格和语体规范方面有别于已经形成相对稳固的联系与制约关系的汉语白话和现代汉语书面语。汉语文学中的翻译语体,既是注重翻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对于本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的特别贡献。翻译语体及其语言体式的高规格定位是现代汉语重要的语言特色。中国新文学在语言方面最重要的建树是找到了用现代汉语书面语体进行文学表达的路径,而翻译语体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体中的特殊形态,反映了中国新文学界对翻译文本特别尊重的心态。翻译语体的形成及其在文学文化建设中的出色应用,使得现代汉语在处理外来文化、引进外来文化和文学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能够发挥更加卓越的作用。现代汉语拥有翻译语体这一文化优势,能够非常成功地将外语语言文学资源转化为汉语语言文学资源。汉语的翻译语体实际上从一个卓有成效的翻译渠道拓展了汉语文学的文本范畴。翻译语体构成了中国新文学语言体式的一个重要分野,其成熟的形态还为现代创作...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7,(11):31-39
鲁迅的杂文创作贯穿其文学生涯之始终,最初缘起于中华民族的"新生"之梦,五四新文化启蒙思潮是其走向杂文自觉的直接动力。鲁迅自幼深受浙东文化氛围熏陶、后来直接承领过章太炎教泽,存在着杂文写作姿态与文体观念的矛盾:经世致用的传统流脉与新文化热潮的召唤使其不能自已地书写"时文",但在文体观念上仍奉史学与小学为学问。时代的迫切需求与"偏要"的执着性格,使得鲁迅坚持杂文创作不动摇。由早期的杂感、短评等逐渐统一为"杂文",文体命名不仅依托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传统,而且也同当时社会矛盾愈加复杂尖锐而小品却有闲适化与概念泛化之趋势有关。鲁迅不仅重视杂文的社会功能,而且认可其审美功能,他自身也把杂文当作艺术来创作,中国文学的发展实现了鲁迅的预期,杂文堂而皇之地步入了文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15.
杂文是诗和政论的结合,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现代杂文宗师鲁迅的作品,正是这种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典范。他的杂文不仅暴露黑暗,鞭挞腐朽,勇于解剖人生,富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战斗性,而且诙谐幽默,妙语惊人,构思奇特,神采绝伦,既移人情性,又给人以娱乐和休息。鲁迅杂文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与他擅于驾驭杂文的写作技巧分不开。作为艺术巨匠的鲁迅,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可谓色彩纷呈,很难一一尽述,本文仅就他常用的联想和想象、讽刺和幽默、闲笔和曲笔这几种表现艺术,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在领导国内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长期斗争实践中,除写了流传千古的宏篇巨制之外,还写了锋利隽永的杂文。这些杂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当时打击敌人、至今仍然熠熠发光的匕首和投枪,对人民内部则是治病救人的良药。列宁的杂文有着非常鲜明的无产阶级的战斗风格:尖锐、深刻、泼辣、幽默、生动,充满辩证法。这种艺术风格的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政论性与文艺性的高度统一,服人以理,动人以情,饱含着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和震慑人心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杂文在我国蓬勃兴起.杂文作者,有党政干部,有工人、农民、学生、士兵,其分布之广,层次之多,队伍之大,还没有哪一支写作队伍可以与之相比.杂文已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时代生活中,日益显出它的重要作用.杂文理应属文学,这本是毫无疑义的.然而,现在却有一种舆论把它排除在文学创作之外了.这种"杂文非文论"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判断杂文是不是文学作品,那就要看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的政论,论者向来注重其思想性,但《美芹十论》、《九议》等政论文字中实际上体现出颇为深厚的学术以及文学传统。本文试就辛氏与南宋事功学派的史论及政论风格之关系,其政论中所继承的先秦以来的比兴传统,以及北宋苏氏散文所形成的议论特征对辛文之影响等诸方面考察辛氏政论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9.
以重点探讨“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社会语境内涵和政论语体特征为基础,从语义、语境和语体3个不同层面分析9个“不折腾”较有代表性的译文,可体现政治内涵解读、语境分析和语体特点,但存在语义偏失、社会语境内涵不明以及语体不当等问题;应将“不折腾”翻译为“nodevelopment—blockingcampaigns”,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整体上翻译为“no faith-wavering,no effort-relaxation,no development-blockingcampaigns”。  相似文献   

20.
鲁迅杂文的文学属性及其文学地位问题,是鲁迅研究的学术疑难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学者的努力,这个疑难已经有所解决.但是,考察某种文体的属性与特征时,不能仅限于一个国度或民族的狭窄范围,而应作一次人类学的回归,在不同国度的文学比较、文体辨析中寻觅某种文体发生与发展、形成与演变的共性与差异,从文体发生学的人类学根源上阐释、分析某种文体的属性及其文化意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疑.在世界散文史上,中国散文、英国随笔、日本小品堪称三座高峰.特别是英国随笔,世所公认为英国文学的瑰宝,文学殿堂的珍品,文学属性无可置疑.而排除鲁迅杂文文学属性的论者,又多是英国文学造诣颇深、非常推崇英国随笔的人士.如果以英国随笔这一文体出现、发展、形成、演变的历史及其文学属性、艺术特征作为参照系,对鲁迅杂文进行一番比较研究,将会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其论证也会富有无可辨驳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