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钛网电脑数字化成型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钛网数字化成型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颅骨缺损62例,采用钛网数字化成型进行颅骨修补40例,传统钛网手工塑形颅骨修补22例,对比两种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塑形时间、费用(以使用钛钉数量记)、术后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传统钛网手工塑形相比,钛网数字化成型颅骨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平均术中塑形时间减少(P0.05),塑形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钛网数字化成型修复颅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工塑形,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成像无模多点成形技术在大面积颅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颅骨缺损患者81例,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技术进行颅骨修补30例,传统钛网人工塑形修补颅骨51例,对比两者手术操作时间、钛钉用量及塑形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与传统钛网手工塑形相比,应用数字化三维塑形技术进行颅骨修补,其手术操作时间短(P0.05),钛钉用量少(P0.05),塑形满意度高(P0.05)。结论使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手术快捷,钛钉用量少,塑形满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成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字化成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采用钛网修补术治疗的颅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疗效评价.其中采用人工塑形钛网修补术15例;数字化成形钛网修补术51例,早期组(开颅术后3个月内)30例,晚期组(开颅手术6个月以后)21例. 结果人工塑形钛网修补组手术时间,钛钉/骨窗面积比,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皮下积血、积液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数字化成形钛网修补组,而满意度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成形钛网早期组术后1月神经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数字化成形钛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人工塑形技术,能有效提高塑形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既能解除相关的精神负担,又可终止或逆转相关的继发性脑损害,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应用中的改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弥补传统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在有颞肌覆盖处颅骨缺损修补术中存在的缺点,完善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方法 有颞肌覆盖处颅骨缺损患者102例,其中使用传统钛网人工塑形修补25例,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进行颅骨修补41例,改良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进行颅骨修补36例,对比不同颅骨修补术的塑形工作量、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对健侧和患侧头皮曲面弧度的满意度.结果 改良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进行颅骨修补平均手术时间(24±7.0)min与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颅骨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31±9.0)min,和钛网传统人工塑形组(52±11)min相比时间明显缩短(P<0.01);平均术中塑形工作量(3.0±2.2)min,少于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颅骨修补组(5.0±2.5)min和钛网传统人工塑形组(20±3.1)min,(P<0.01).结论 改良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进行有颞肌覆盖处颅骨修补各方面均优于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和传统钛网人工塑形技术,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解决了钛板过分挤压颞肌和颞肌下脑组织的问题,缩短了手术时间,真正提高了塑形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数字化三维颅骨成形技术在Ⅰ期颅骨修补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方法术前对18例侵犯或破坏颅骨的病例进行病灶数字化三维重建,勾画病灶后,结合数字化三维颅骨成形钛网技术对术中所致颅骨缺损进行Ⅰ期颅骨修复。结果本组病灶均获全切,平均手术时间(103±15)min,术中颅骨塑型、修补时间(23±6)min,平均出血量(267±16)ml,平均住院时间(6.4±1.2)d。病人对外观满意度100%。结论术前准确勾画颅骨切除范围,结合数字化三维颅骨成形钛网技术,对手术致颅骨缺损不但可实现Ⅰ期修复,同时也可提高颅骨塑形的精确度,减少颅骨修补术后的并发症和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术中手工塑形三维钛网、计算机辅助预塑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行颅骨修补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术中手工塑形钛网35例和计算机辅助预塑钛网2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工塑形钛网组单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时间为(157.1±35.8)min比计算机辅助预塑钛网组(112.2±29.5)min明显延长(P0.05)。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如头皮下感染、修补材料外露、癫痫、皮下积液、皮肤慢性切割溃疡等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手工塑形钛网组术后塑形满意度低,计算机辅助预塑钛网组高,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预塑钛网修补颅骨缺损麻醉及手术时间短,塑形满意度高,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01/2007-12在西乡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加网硅胶材料、自体颅骨、三维钛网及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病例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塑形的满意度。 结果:加网硅胶组并发症发生率50%,塑形满意度27.8%;自体颅骨组分别为12.1%,90.9%;三维钛网组分别为27.3%,45.5%;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分别为5.6%,100%。数字化三维钛网组与自体颅骨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在塑形满意度上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数字化三维钛网及自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并发症少、塑性满意高。  相似文献   

8.
背景: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修补大面积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时能最大限度地达到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型。 目的:通过与传统手工塑形钛网比较,观察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在大面积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109例颅骨缺损患者按照不同的成形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手工塑形组大面积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患者60例:采用手工塑形钛网修补;数字化三维成形组49例: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通过计算机三维重建、将钛网制成个性化颅骨修复体进行修补。 结果与结论:手工塑形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塑形满意度分别为108 min,22%,67%;数字化三维成形组分别为78 min,4%,100%。数字化三维成形组在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手工塑形组,在塑形满意度则明显增高 (P < 0.05)。结果说明,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修补颅骨缺损节约了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塑形钛网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采用数字化塑形技术的颅骨修补术的病例资料,并以82例手工塑形技术病例做对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钛钉用量、并发症及外观效果。结果数字化塑形组平均手术时间93min,钛钉使用量10.4枚.外观满意度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手工塑形组平均手术时间147min,钛钉使用量15.3枚,外观满意度74.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简便、快捷,塑形效果好,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钛网与手工塑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用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技术并总结其经验。方法 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用数字化钛网行修补颅骨缺损203例,并与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用手工塑型钛网修补的颅骨缺损168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数字化钛网组和手工塑型钛网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0±6)min和(150±11)min,钛钉用量分别为(6.3±0.8)枚和(10.2±3.6)枚,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9%和37.5%,外观满意度分别为100%和81%。上述指标两组均相差显著(P<0.05)。结论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塑型效果更好,手术操作过程简捷,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自体骨瓣、普通钛网和预塑二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行颅骨修补术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自体骨瓣修补168例、普通钛网122例和预塑二维钛网45例.结果 普通钛网组单侧颅骨缺损修补时间(92.5 min)和预塑二维钛网组(85 min)较自体骨瓣组(65 min)明显延长(P<0.05).三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如头皮下感染、材料外露、再手术取出材料、癫痫、颅内血肿和皮下积液等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自体骨瓣组术后外观缺陷率最高,普通钛网组次之,预塑二维钛网组最低,三组之间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 自体骨瓣、普通钛网和预塑二维钛网等材料与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癫痫、颅内出血等无明显相关性;额颞颅骨缺损首选预塑二维钛网,非额颞颅骨缺损修补应首选自体骨瓣;普通钛网逐渐淘汰,但可使用于颅骨缺损急诊一期修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各种颅骨修补材料在颅骨成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00年2月-2010年6月间因颅骨缺损而行颅骨成型术的78例临床资料,其中硅胶板修补颅骨19例,二维钛网26例,数字化三维钛网33例。结果:数字化三维钛网组较硅胶板及二维钛网组在手术时间上明显缩短,外观上完全恢复解剖,但数字化三维钛网组费用明显高于硅胶板及二维钛网组,而且数字化三维钛网硬度较弱,抗碰撞能力较二维钛网组低。结论:数字化二维钛网可以避免在手术中塑型缩短手术时间,外观上完全恢复解剖,费用较低,且硬度大,抗碰撞能力强,是临床上值得推荐使用的颅骨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采用普通二维钛网和电脑塑形三维钛网进行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4例颅骨缺损病人采用普通二维钛网进行颅骨修补,29例颅骨缺损病人采用电脑塑形三维钛网进行颅骨修补。结果三维组术后感染、术后翘边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低于二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维组在手术平均用时、螺钉平均使用数量和塑形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二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维组住院平均费用明显高于二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钛合金是修补缺损颅骨的理想替代材料。传统的二维钛网颅骨修补费用较低,但手术操作费时费力,术后并发症较多,塑形满意度低。电脑塑形三维钛网虽然费用较高,但其保留了二维钛网的优良特性,而且手术操作方便快捷,术后并发症少,塑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成形技术在钛合金材料颅骨成形修补中的应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颅骨缺损患者133例,其中58例用手工塑型的钛合金网进行颅骨修补,75例用计算机辅助成形的钛合金网进行颅骨修补。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消耗的钛钉数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结果计算机辅助成形组手术时间为(105.4±9.6)min,所用钛钉数为(14±1.7)枚,均明显低于手工塑型组的(125.6±10.9)min和为(19.0±2.1)枚(P<0.05)。计算机辅助成形组4例发生出血、积液、疼痛不适和外观不满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3%(4/75),手工塑型组发生上述并发症者17例,发生率为29.3%(17/58),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5)。两组均无钛网外露、伤口感染及排异情况。结论计算机辅助成形技术缩短了颅骨缺损修补的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及风险,完善了外观,使得钛合金材料作为颅骨修补材料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背景:数字化塑形的钛网已应用于颅骨缺损的修补,但存在设备技术条件要求较高,塑形周期较长,费用较高的问题。许多研究者试图找到一种不仅简便而且保留数字化塑形优点的制造方法,而制造出颅骨缺损的三维实物模型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目的:观察数字化模型辅助下进行钛网三维塑形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颅骨缺损修补患者92例,根据钛网塑形方法分为2组:数字化模型辅助塑形组32例,利用常见设备快速制作出颅骨缺损的数字化模型,在模型辅助下进行钛网的三维塑形。手工塑形组60例,按照颅骨缺损形状利用钛网成型工具将三维钛网进行手工塑形。 结果与结论:数字化模型辅助塑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术中手工塑形组(P < 0.01)。数字化模型辅助塑形组使用固定用钛钉平均为5.781个,术中手工塑形组使用钛钉平均为7.050个,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数字化模型辅助塑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术中手工塑形组为13.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数字化模型辅助塑形组术后满意度明显优于术中手工塑形组(P < 0.05)。可见钛网的数字化模型辅助塑形简化了塑形过程、降低了对设备条件的要求,解决了颅骨缺损手术的费用与美观的均衡问题,便于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1-3月)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脑灌注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颅骨缺损患者25例,在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修补术前1d和术后3月分别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评估患者脑灌注水平,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颅骨修补术后患者脑灌注水平显著上升f灌注异常指数:术前为0.41±0.15,术后为0.26±0.12;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1)],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WHOQOL—BREF评分:术前为1.76±1.01,术后为3.02±1.28;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1)1。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能够显著改善颅骨缺损患者脑灌注,并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打印引导钛网修补成年人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需进行颅骨修补术患者39例,根据修补技术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常规修补术的11例患者为对照组,基于3D打印技术进行钛网颅骨修补术的28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及平均缺损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修补时间为(95.18±8.51)min,较常规手术(125.45±6.58)min明显缩短,同时试验组钛钉固定数目为(9.39±1.42)个,较常规手术的(11.55±1.86)个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3D打印技术引导钛网进行精准塑形剪裁安全可行,能缩短修补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风险,可运用于临床颅骨修补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3D打印聚醚醚酮(PEEK)在儿童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5例颅骨缺损或颅骨肿瘤患儿(PEEK组),术前完善头颅CT薄层扫描,使用3D打印技术制备PEEK植入物,对患儿行颅骨修补术。选取同期行钛网颅骨修补的21例患儿进行对照(钛网组),对比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因、颅骨缺损部位及面积,分析患儿的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切口愈合良好,1例患儿术后出现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后积液消失,1例术区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儿无明显术后并发症。PEEK组与钛网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距上次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3D打印PEEK植入物治疗儿童颅骨缺损是可行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