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临界水氧化法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超临界水的性质、超临界水氧化法原理、动力学、工艺和优越性等方面阐述了超临界水氧化法作为一种高浓度难降解合成香料废水治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单独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并指出该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臭氧催化氧化技术与生物技术组合处理多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效果。讨论了影响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的主要因素,对高级氧化技术及组合工艺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废水是一类成分复杂、生物毒性大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是一种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毒有害废水的环境友好型有效方法。介绍了该技术在处理不同类型抗生素废水的一些研究进展,以期为其工业化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臭氧催化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告了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方法。首先将经二级处理后的废水pH值调节到中性,然后在常温下向废水中投加催化剂,采用三级接触装置对废水实施催化氧化,处理后废水的各项指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该法可适用于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COD值在100~1000毫克/升之间的废水。  相似文献   

5.
王伟哲 《广州化工》2022,50(8):131-133+140
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有机物含量高、成分复杂、毒性大,可生物降解能力较弱、而且具有较高的致癌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可通过催化氧化技术来处理,文章对光催化氧化、湿式催化氧化、超临界水催化氧化、电化学催化氧化、二氧化氯催化氧化五种技术进行了对比介绍,给出了可行的废水处理工艺,并对其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二氧化氯的催化氧化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焦化废水是一种有毒有害、难生物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催化氧化法能够分解有机大分子物质、降低焦化废水毒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较多。介绍了催化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现状,包括电极催化法、电解催化法、湿式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催化耦合法、二氧化钛光催化法和超声协同光催化等。对各种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同时对催化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无机盐工业》2006,38(7):41-41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具体地说是催化剂以膨胀石墨为载体,金属氧化物为活性组分,二氧化氯为氧化剂,常温常压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将一定质量的催化剂装入催化氧化反应器中,废水和ClO2混合后加入反应器中,打开气源鼓人空气,催化氧化1h,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结束后,关闭气源.将处理好的水从出水口排出,测定其CODCr值。  相似文献   

8.
高浓度香料废水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一新  沈平 《水处理技术》2001,27(4):229-232
运用DAF-ASBR工艺处理香料工业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8%以上,油类去除率为99%,该方法具有去除率高、运行费用低的特点,特别对水质水量波动大的香料废水及其它类似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丙烯酸及酯类废水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目前高浓度丙烯酸及酯类废水工业化处理的焚烧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好氧生物处理法进行了分析,并且介绍了厌氧一好氧生物处理联合工艺处理高浓度丙烯酸及酯类废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污染废水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是一种可有效处理高浓度、高毒性以及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作者介绍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发展过程,重点分析和归纳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工艺流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分析了该技术存在的技术和应用问题,总结了我国湿式催化氧化技术工业应用的现状,对该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药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毒性大、浓度高等特点,处理比较困难.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将催化剂用于农药废水处理过程中是农药废水的一个新突破点,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作者将分别介绍用于光催化法、化学氧化法和湿式氧化法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CWO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式催化氧化法是一种有效处理高浓度、高毒性以及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作者对湿式催化氧化法进行了总体概述,重点介绍了湿式催化氧化法的分类,不同种类催化剂的优缺点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该方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对该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该领域催化剂的研究方向,为在铜系催化剂的研制基础上结合稀土类元素,在保证非均相催化剂高活性的前提下,减少活性组分的溶出,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刘栋  金亮 《合成纤维》2014,(7):33-36
在工业中,醇氧化成醛是一个重要的反应,目前以离子液体负载小分子有机催化剂对醇的均相氧化研究较多,但其可回收再利用性较低。以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原丝废丝为原料,通过对废丝的处理,将其作为离子液体的阴离子,并成功将离子液体负载于PAN基碳纤维原丝废丝上,实现了在非均相反应中的均相反应,并为方便分离催化剂和重复利用催化剂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国内外制备蒽醌的方法及其催化剂,并简单介绍了国内蒽醌生产方法的应用。通过比较,认为蒽气相氧化法具有原料充足、环境友好、操作简便等优点,符合目前环境对蒽醌生产行业的要求,是较为理想的蒽醌生产方法。催化剂是以Al2O3为载体的V2O5为主体的复合催化剂。国内近年大量上马一批蒽气相氧化项目,但多引进国外技术,研究和开发国产催化剂和设备已成为蒽醌生产行业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5.
安亚平  张吉瑞 《化工学报》1993,44(5):575-582
以工业两段绝热床中运行近4000h的结炭B—02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利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求得催化剂烧炭再生本征动力学模型.由于催化剂中的结炭是多核芳烃,因此可简单地以碳氧化和氢氧化的动力学方程表征烧炭再生动力学模型.碳氧化动力学方程为-dN_c/N_Cdt=K_Cp_(O_2)~(0.3)(N_C/N_C)~1.3式中,一段催化剂 K_C=13.37exp[-78.97×10~3/(RT)]二段催化剂 K_C=96.54exp[-89.30×10~3/(RT)]氢氧化动力学方程为-dN_H/N_Hdt=K_H(N_H/N_H)~1.1式中,一段催化剂 K_H=0.48exp[-39.04×10~3/(RT)]二段催化剂 K_H=4.79exp[-52.03×10~3/(RT)]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氯催化氧化法处理农药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工程上的实际应用,并和没有放置催化剂时单纯的二氧化氯氧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常温常压,在表面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在处理高浓度农药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去除率达到75%,色度的去除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17.
以贵金属Ru及过渡元素为活性成分,采用在稀土改性活性炭上负载的方法制得催化剂,用于处理生物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该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稳定性等特点,可处理低浓度工业有机废水,特别是提标改造项目废水。针对经生化处理后的印染废水、烟草行业废水,通过催化氧化处理,出水色度可降低至30以下,COD降低至50 mg/L以下,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催化剂连续运行仍表现出稳定的处理效果,且活性组分溶出均小于0.5 mg/L。  相似文献   

18.
粉煤灰催化H_2O_2氧化CN~-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电厂粉煤灰作为催化剂 ,催化 H2 O2 氧化 CN-的研究情况 ,讨论了各种因素对 CN-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粉煤灰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能有效地催化 H2 O2 氧化 CN- 。该法可用于处理电镀、制革、焦化行业含 CN- 的工业废水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合成柠檬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孝恩 《河北化工》2005,28(1):13-14,39
分子氧(或空气)是化工生产中的“绿色”氧化剂。用分子氧催化氧化醇类以合成不同的羰基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近几年来国外有机合成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综述了以分子氧合成柠檬醛的研究。使用的Ru/Al2O3催化剂对醇-OH基的氧化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并有很高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20.
在紫外光辐射下,以负载于γ-Al_2O_3上的银镍共掺TiO_2为催化剂、H_2O_2为氧化剂的催化氧化体系处理硝基苯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p H、H_2O_2用量、光照强度、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该体系催化氧化硝基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100 m L 250 mg/L的硝基苯废水,当p H=3,30%H_2O_2投加体积为2.0 m L,反应温度为60℃,光照强度为70 W,催化剂投加量为0.5 g,反应时间为50 min时,该体系对废水中硝基苯的去除率可达到99.3%,COD去除率为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