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央行2004年下半年出台的一系列外汇改革政策可以认为是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创造条件而采取的举措,然而市场对此反应不强烈,政策效果并不明显。我们认为释放外汇需求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重要步骤,但需要与完善外汇供应机制改革相结合,才能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从根本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配套条件不成熟时宜保持现有的汇率水平不变,同时,应逐步改革结售汇制度,开始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2.
李翀 《学术研究》2013,(1):82-86,159
2005年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使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不断走向市场化。但是,我国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方式还不是很规范,这一定程度上使我国政府与发达国家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也将影响到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因此,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方式的改革,选择"管理浮动"的汇率安排。当前,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双向波动的态势,这给人民币汇率形成方式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也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的缘由,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测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与对策,即汇率水平和汇率形成机制同时进行渐进式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汇率形成机制分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真正来源在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升值是汇率形成机制回归市场的必然.对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路径分析证明,人民币升值可能影响国际竞争力结构,但不会削弱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从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转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大多数国家的选择。2005年我国进行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也加快了改革步伐。在以“双顺差”为特征的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扩大人民币浮动汇率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应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参考程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民币篮子中货币种类及其权重的合理假设,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中间指导价与“钉住”中间价显著相关。与“钉住”一篮子货币确定的汇率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指导价波幅小、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这其中有汇率制度本身的原因,也和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以及我国2005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收支顺差在继续扩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上升,但由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且贬值幅度大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因此人民币对以摩根士丹利和汇丰银行估算权重值计算的一篮子货币是贬值的。然而,因为人民币对美元和日元的升值幅度较大,而且以美元和日元结算的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了绝对大的比重,所以,人民币汇率变化降低了我国的进口价格,提高了出口价格。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后危机时代汇率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一直是政府和市场关注的焦点.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比较人民币升值、贬值和维稳的影响;从三角套汇的角度分析人民币对美元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实践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输入型通胀通过国际农产品价格和工业原料价格的传导途径对我国CPI和PPI的压力较大;通过国际金属价格和原油价格对我国CPI和PPI的压力相对较小;由于央行的积极调控和汇率制度改革,输入型通胀通过贸易收入和稳定汇率的货币供给途径对我国CPI和PPI的压力较弱。鉴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同时对缓解输入型通胀所起的积极效果,我国政府应在保持人民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的深化改革,完善汇率的形成机制,增强汇率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从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汇率传递效应看,在人民币面临升值预期的情形下,过度的控制汇率水平破坏了市场的价格传递进程,人民币的升值不仅没有减轻中国的贸易顺差和欧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反而使中国的经济和政策陷入了升值—出口增加—国际压力继续加大的泥潭之中,而且持续的单向升值预期促发了投机活动的增加,更加加大了宏观政策制定和管理的难度.因此,中国应该适度降低政府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汇率制度的改革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其意义是广泛而深刻的,政府将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产业进行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黄祖宇  杨骏 《理论界》2013,(11):27-29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呈现平稳升值状态.这一升值变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了解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和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础上,本文选取2005年7月至2009年12月的54个样本数据,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以及产生该影响的深层原因,这对解决我国当前农产品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确保农产品贸易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姜凌  韦伟 《天府新论》2007,(2):52-56
总体上看,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币汇率形成更加市场化,人民币继续小幅逐渐升值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一进程客观上将导致我国东西部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的步伐加快。抓住时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这一机遇,促使产业结构优化,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从经济长远运行角度来看,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有利于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将影响到外商投资的变化,也有利于涉外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及对汇率制度演进逻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人民币是否升值成了热点问题。本文认为 ,重要的并不是人民币汇率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应当升值还是保持稳定或贬值 ,而在于实现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汇率机制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以来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陡增 ,投机人民币升值的游资大量涌入 ,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 ,进而关于如何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的争论愈演愈烈。为准确考证人民币的币值 ,确定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评价方法对人民币的实际均衡汇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999年以来 ,人民币的币值一直处在低估状态 ,无论从短中长期看 ,人民币升值已是大势所趋。同时 ,本文还从国际收支、经济增长率、相对劳动生产率、货币供应量以及利率政策等五个方面对这一趋势进行了因素分析。在这些分析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国际收支之间的变动关系,分别用简单直观的走势图和协整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汇率是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国际收支并不是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认为,解决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必须使用一揽子综合治理措施,但是同时必须把汇率作为调整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解决双顺差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开放形势下,我国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和国际收支状况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选择汇率目标区,可以避免人民币汇率单向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为此,需要在理论上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政策体系并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8.
李天栋  莫涛 《东南学术》2007,(2):103-109
劳动力规模庞大、经济增长与汇率制度改革形成了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三重约束.人民币汇率变动既要为长期经济目标即促进内涵型经济增长对外延型经济增长的替代服务,又要为短期经济目标即价格稳定前提下就业的稳定增长服务.我国劳动力规模庞大的具体国情表明就业的稳定增长是硬约束,就业的硬约束要求人民币只能稳定地升值.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搭配为实现汇率的稳定升值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选择,它可以在长期经济目标、短期经济目标和本币稳定升值之间实现某种程度的均衡.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2004,(2)
本刊讯 1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0 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讨论主要集中在人民币升值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社会影响等问题上。关于人民币应否升值的问题。与会者认为,目前人民币升值有弊无利,我国应该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还不健全,现在开放资本市场非常危险,资本项目的开放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的学者强调,应主要从改革汇率形成机制、调整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外汇储备方式等…  相似文献   

20.
张丽杰  高新宇 《理论界》2008,(12):55-56
选择合理的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中国逐步走向开放经济的背景下,现行汇率制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制约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减弱了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外汇储备的内生性和汇率风险。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汇率目标区制度。汇率目标区制度的设计符合中国金融市场渐进式的开放路径,选择汇率目标区可以避免人民币汇率单向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