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对某轮胎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该轮胎生产企业主要存在滑石粉尘、炭黑粉尘、氧化铝粉尘、煤尘、电焊烟尘、矽尘、硫化氢、甲苯、石蜡烟、氧化锌、二氧化硫、苯乙烯、丁烯、丁二烯、异丙醇、正己烷、丙酮、溶剂汽油、氮氧化物、二氧化锰、一氧化碳、氢氧化钠、氧化钙、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各岗位粉尘、化学有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尘作业人员胸部X线检查异常检出率为13.8%;外胎裁断岗位的噪声检测及硫化岗位的高温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标准,接触噪声、高温人员体检的相关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6.7%和7.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13.0%。提示轮胎生产企业作业人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高温、噪声,应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改进和维护,提高职业卫生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识别、分析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有效防护措施,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以重庆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关键控制点原理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检测结果显示,木制家具生产企业噪声强度和粉尘浓度超标岗位较多,检测13个接触噪声岗位其中4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合格率69.2%,检测9个接触粉尘岗位其中5个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合格率44.4%,化学毒物检测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标准。结论粉尘、噪声是木制家具生产作业人员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通过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郑州市某糖精钠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识别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评价,以便进一步完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分析及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等,对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综合评价。结果甲醇操作岗位甲醇浓度为1.3~968.6 mg/m~3,苯操作岗位苯浓度为3.2~594.2 mg/m~3,甲苯操作岗位甲苯浓度为6.8~246.7 mg/m~3,浓度超标,其他毒物操作岗位浓度符合要求,毒物操作岗位合格率为84.5%;四车间活性炭粉尘操作岗位粉尘浓度为2.47~25.35 mg/m~3,浓度超标,其他岗位粉尘浓度符合要求,粉尘操作岗位合格率92.8%。四车间操作岗位噪声强度为80.1~91.8 dB(A),五车间操作岗位噪声强度为82.5~86.8 dB(A),强度超标,其他操作岗位噪声强度符合要求,噪声操作岗位合格率90.0%。工频电场强度为0.009~0.027 kV/m,合格率100.0%。紫外辐射强度为0.18~0.21μW/cm~2,合格率100.0%。照度岗位合格率100.0%。结论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基本符合要求,但应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强化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的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某印刷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对该印刷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正己烷、二甲苯、正庚烷、噪声、粉尘等。检测7个岗位的化学毒物浓度,合格率为85.71%;噪声强度测定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检测粉尘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较重,但是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识别、明确天津市某注塑加工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企业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方法 采用检查表法、现场调查法以及现场检测法.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树脂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环己酮、正己烷、苯乙烯、丙烯腈、树脂粉尘、噪声等.对生产车间存在的粉尘、化学毒物、噪声进行检测.粉尘合格率100%,化学毒物有1个岗位正己烷超标,其他岗位均合格,合格率为93.75%(15/16);噪声有3个岗位超标,合格率66.7%(6/9).结论 该企业针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设置了相应的防尘、防毒、防噪声的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上述设施的正常运行,评价该项目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基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某模具制造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现场调查和卫生学检测, 评估其职业病危害现状、防护措施效果, 并提出整改建议。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法进行评价。
结果 模具制造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苯、正己烷、正戊烷、异戊烷、甲醇、乙酸甲酯、二甲基甲酰胺、臭氧、砂轮磨尘、矽尘、石墨粉尘、噪声、紫外辐射和激光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检测点合格率为96.20%(76/79), 粉尘检测点合格率为69.23%(27/39), 物理因素检测点合格率为91.67%(33/36)。
结论 模具制造企业应注重完善涉及正己烷、矽尘、石墨粉尘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切实落实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山东省某石膏矿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提出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调查结果,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该石膏矿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和稳态噪声。工作场所中石膏粉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总尘0.3~29.3 mg/m3,岗位合格率88.9%;呼尘0.3~20.1 mg/m3,岗位合格率85.7%。工作场所中岗位8 h等效声级合格率为76.0%。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均满足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石膏矿对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且防护结果基本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有比较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能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某稀土合金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对职业病危害作业进行分级,为监管部门和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并结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对职业病危害作业进行分级,并根据企业现有情况,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结果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稀土粉尘、氟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高温和噪声等。粉尘危害集中在电解车间。粉尘岗位8 h时间加权浓度合格率为为其中2#电解车间电解岗位粉尘分级为Ⅱ级,属中度危害作业,其它电解车间电解岗位粉尘分级为Ⅰ级,属轻度危害作业;各岗位噪声检测结果和有毒物质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限值的要求,合格率为100%。结论该项目电解车间稀土粉尘危害较为严重,针对稀土粉尘浓度超标现状,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有效运行,完善各项职业病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与确定某磷肥复合肥制造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政府职业卫生监管及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收集企业相关资料、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磷矿粉尘、硫酸及三氧化硫、氟化氢、普钙、氨、氯化铵等,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化学毒物浓度、噪声强度检测总合格率分别为86.4%、100.0%和23.7%,氨、氟化氢作业场所检测浓度范围分别为0.35~18.8、0.04~0.69 mg/m3。其中磷肥生产单元进料岗位、仓库包装岗位和复合肥生产单元上料岗、成品包装岗位其他粉尘(磷矿粉尘、混合粉尘)作业危害程度为Ⅰ级,球磨巡检岗位、混合造粒、粉碎、烘干、筛分巡检岗位各岗位的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均为Ⅱ级,磷肥生产车间进料岗位、锷式粉碎岗位、司炉工岗位、复合肥生产单元加料、包装岗位各岗位的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均为Ⅰ级。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及措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应重点关注磷肥生产单元的进料岗位、包装装卸岗位、复合肥生产单元的上料及包装岗位的粉尘防护、进料、粉碎、球磨、造粒、筛分等岗位工段的噪声和混化岗位、进料造粒等岗位操作的氟化氢、氨等毒物防护。企业存在氨、氟化氢高毒物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市2家人造板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根据国标规定的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家木板加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甲醛和噪声。空气中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3~2.4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0.5~13.8mg/m3,检测岗位合格率90.9%;甲醛短时间接触浓度为0.03~2.34mg/m3,检测岗位合格率76.7%;噪声检测岗位合格率87.0%。2家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尚不够建全。结论 2家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根据职业病危害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某环氧模塑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提高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水平。方法对该生产环氧模塑料产品的电子企业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及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情况等调查,收集企业2012年工作场所中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录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较健全,管理的实施尚不到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矽尘、酚醛树脂粉尘)、化学毒物(丙酮、环氧树脂)、物理因素(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噪声岗位超标率为43.7%,粉尘(总尘)超标率为36.4%,矽尘(呼尘)超标率为37.5%。部分作业场所设置了防尘、防毒设施。503名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中,检出X线胸片和电测听异常共143人(28.43%),其中胸片异常人员主要集中在预成型、配料和包装岗位,电测听异常人员主要集中在球磨、配料、预成型、挤出等岗位,有26人属于职业性噪声聋观察对象。讨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发生职业病的风险较高,应采取综合防护措施,有效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2.
汪润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55-2456,2459
目的了解某公司(冶金大型国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识别生产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对该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结果生产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总合格率为87.87%;其中粉尘合格率为86.09%,毒物合格率为99.38%,噪声合格率为76.88%,辐射热合格率为93.75%。结论该厂职业病有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较高,但职业病危害仍然存在,在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同时,还应加强健康监护工作,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复合肥料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结果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氨、甲醛、尿素、非甲烷总烃等,生产性粉尘有滑石粉尘、电焊烟尘等,物理因素有噪声、高温和紫外辐射等。化学毒物浓度检测18个点,合格率为100%。粉尘浓度检测24个点,合格23个点,合格率为95.8%。噪声强度测定87个点,合格63个点,合格率为72.4%。高温检测5个点,WBGT指数均在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手工电焊作业罩内紫外线辐照度合格。职业健康检查131人,检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2人,噪声作业禁忌证3人。结论化学毒物、粉尘、高温和紫外线危害控制效果较好,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进一步做好职业病危害尤其是噪声危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西乡街道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探讨防治对策,为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职业卫生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西乡街道2010-2012年工矿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Excel录人数据,利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该街道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总合格率为76.46%,其中粉尘类最高,为97.05%;其次是化学毒物,为96.19%;物理因素最低,为28.69%。不同危害因素检测中,二甲苯合格率最高,为99.78%;其次分别是苯、正己烷、甲苯、粉尘、三氯乙烯,合格率分别为99.52%、98.70%、98.59%、97.05%和87.04%;噪声合格率最低,只有28.69%。结论西乡街道工矿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三苯、正己烷、三氯乙烯)和噪声为主,其中对三氯乙烯和噪声的治理控制效果较差,检测合格率较低,用人单位应加强对三氯乙烯和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治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宾海华  赵转地  袁青  张胜 《职业与健康》2013,(24):3269-3271
目的对深圳市某手机外壳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相结合的方法。结果①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粉尘、化学毒物和高温;②检测噪声合格率为75.0%(21/28),超标的作业岗位分别是个别混料和全部碎料岗位;粉尘合格率为100.0%(6/6);化学毒物中检测了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丁酯、正己烷、丙酮、丙烯腈、苯乙烯,合格率为100.O%,未检出苯、丙烯腈、苯乙烯、乙苯等;高温合格率为100.0%(18/18);③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检出苯(甲苯、二甲苯)职业禁忌4名,噪声职业禁忌人员2名,疑似职业性慢性苯中毒1名,未组织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④现场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和个人防护用品等基本能满足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需加强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16.
安玉  邵小翠  田宏飞 《职业与健康》2014,(17):2504-2506
目的探讨大连市某木制家具企业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为用人单位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2008--201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合格率为72.31%,其中粉尘和毒物的合格率分别为73.97%和99.38%,物理因素的合格率为49.07%。化学有害因素的合格率(81.39%)高于物理因素合格率(4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97,P〈0.01)。其中木粉尘、高温、噪声检测的合格率较低,分别是73.97%,73.08%和43.6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50.526,P〈0.01)。2008--2013年期间,各年份检测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36,P〈0.01)。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应进一步加强防护措施的完善,加强职业健康监护,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田月  谌莉莎  赖云  曹丽华 《职业与健康》2013,(21):2782-2784
目的了解宜春市某制鞋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控制点,为预防、控制和监督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该制鞋企业的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依据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其危害程度。结果该制鞋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等,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粉尘合格率为100%,但除苯外,其他毒物浓度和检出率均有递增的趋势,噪声的合格率在90%左右。结论该制鞋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胶粘剂及溶剂中的易挥发性有机物、粉尘、噪声,企业应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检查、维护,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保证其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8.
元培红  陈文斌  赵艳君 《职业与健康》2013,(22):2949-2950,2954
目的了解家具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方法调查太原市某家具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对每个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该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78.9%。其中噪声合格率为57.1%,粉尘合格率为75%,甲醛合格率为77.8%,甲苯合格率为66.7%,苯、二甲苯、乙酸乙烯酯的合格率为100%。结论该厂多个作业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超标现象,企业缺乏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郭庆华 《职业与健康》2014,(18):2533-2536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洛阳某高科技有限公司超纯多晶硅制造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与措施,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方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检验检测法。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石灰石粉尘、单质硅粉尘)、化学因素(氯化氢及盐酸、氟化氢、二氧化氮、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物理因素(噪声、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检测合格率为100%,化学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的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噪声检测合格率为47%。该企业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00名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目标疾病。结论噪声与氯化氢是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尽管采取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但仍存在较严重的噪声强度超标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建议要求进行整改与落实,使其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达到国家规定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预防与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汽车改装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查找超标原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结果该汽车改装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有毒物质(苯、甲苯、二甲苯、CO、NO、NO2、MnO2),紫外线辐射和噪声。检测13个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8个岗位不合格,超标率为61.5%;检测14个岗位的噪声强度,8个超标,超标率57.1%;除调漆室和室内喷漆岗位的苯浓度超标外,其他岗位的化学有毒物质经检测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部位,综合采取防尘、防毒、防噪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