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饲养季节家蚕雄蛹睾酮含量。结果显示,家蚕雄蛹睾酮含量在10个供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供试的10个品种中,含量最高的是菁松×皓月(41.28ng/g),含量最低的是日新×H05(17.71ng/g);含量在20~30ng/g范围内的居多,共有6个品种;含量在30~40ng/g范围内的有2个品种。在不同的饲养季节采集的家蚕品种云7、菁松×皓月、云7×云8雄蛹睾酮含量春季>夏季>秋季(P<0.01)。  相似文献   

2.
家蚕品种皖珠×春明在泾县试养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皖珠×春明作为春、秋兼用家蚕品种在泾县试养的可行性。[方法]以皖珠×春明为试验种,菁松×皓月为对照种,采用区试对比试验和小批量试养试验相结合,考察皖珠×春明的试养效果。[结果]皖珠×春明的虫蛹生命率比菁松×皓月高1.0个百分点,死笼率比菁松×皓月低0.6个百分点,茧层率比菁松×皓月高1.0%,万头收茧量比菁松×皓月高5.0% 万头茧层量比菁松×皓月高9.4%。从批量试养结果来看,皖珠×春明的张种收茧量比菁松×皓月多4.92 kg,高于菁松×皓月10.96%。[结论]皖珠×春明茧型大,产茧量高,茧质成绩也较好,适合泾县地区的山区气候特点,可以在泾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用5×106个/m L的NPV病毒液饲喂家蚕品种,二龄起蚕添食,调查三龄第二天发病率。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发病率差别较大,其中菁松×皓月发病率较高(平均66.67%),桂蚕一号发病率较低(平均14.44%)。SPSS方差分析表明,桂蚕一号抗性较强,除两广二号外与其他品种都存在显著差异。菁松×皓月抗性较差,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乐果乳油、毒死蜱乳油和克螨特乳油3种农药在桑树上混合喷施对云南省常用品系家蚕原原种的安全性,为蚕区桑园害虫防治及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和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按1:1:1混配后喷施防治桑树害虫,分别采摘药后10和14 d桑叶饲育云蚕7A、云蚕7B、云蚕8A、云蚕8B、菁松A、菁松B、皓月A和皓月B等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并调查其龄期发育经过、生命力成绩(结茧率和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及卵质成绩(单蛾良卵数、不良卵数和总产卵数)。【结果】3种农药混施未对桑树产生药害;以药后10和14 d采桑叶饲育家蚕,发现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发育经过均未受影响,且无急性中毒死亡现象。饲育药后10 d桑叶对云蚕7A、云蚕7B和云蚕8B等3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影响较大;对云蚕8A的卵质成绩无影响,但其生命力和茧质成绩均受影响;对皓月A的生命力和茧质成绩有影响;对菁松A、菁松B和皓月B等3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茧质成绩有影响。饲育药后14 d桑叶对云蚕7A、云蚕7B、云蚕8A、云蚕8B、菁松A、菁松B和皓月B等7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生命力影响不明显,但对皓月A的生命力有一定影响;对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茧层率影响不明显;除云蚕8B的单蛾良卵数和单蛾总产卵数较清水对照显著降低外(P< 0.05),对其他7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单蛾良卵数和单蛾总产卵数影响也不明显。【结论】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在取食药后10 d桑叶后其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取食药后14 d桑叶后除云蚕8A、云蚕8B和皓月A外,其他品系家蚕原原种的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受影响不明显,表明云蚕7A、云蚕7B、菁松A、菁松B和皓月B等5个品系家蚕原原种在药后14 d采桑叶饲育安全。综合家蚕的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不同品系家蚕原原种对乐果乳油、毒死蜱乳油和克螨特乳油3种药剂混施的敏感性排序为云蚕7B>云蚕8B>皓月A>云蚕7A>云蚕8A>菁松B>皓月B>菁松A。  相似文献   

5.
家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是制约现代蚕业人工饲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试验将母种经过人工饲料适应性驯化10代以上后进行S菁松×S皓月、SZ9601×929406正反交,对一代杂交种进行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饲养试验,调查蚕体质量和茧丝质量。结果表明:母种经过人工饲料适应性驯化的杂交种,眠蚕体质量显著提高,对饲料的摄食性增强; S菁松×S皓月的虫蛹生命率提高,但茧质降低,而SZ9601×929406变化相反;母种驯化对杂交种丝质无显著影响。表明,不同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不同,这为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家蚕品种春蕾×锡方在云南省春季的性状表现,2012年春季以菁松×皓月作为对照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春蕾×锡方的虫蛹率、全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收茧量均高于对照种菁松×皓月,茧形比对照种大,丝质除茧丝长略高外,其余指标略低,综合经济性状略优于对照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家蚕新品种野三元与菁松×皓月农村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野三元的各项经济性状表现良好,可作为春秋兼用蚕品种在姚安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降低蚕种生产成本,提高蚕种质量和产量,拓宽茧丝产品的应用范围。[方法]通过系统筛选和配合力测试,采用795、H05、日新A和云蚕7A为亲本,根据家蚕杂交育种原理,组配成斑纹双限品种云限1号。[结果]经实验室鉴定、蚕种繁育和农村试验发现,该品种强健好养、产茧量高、雌雄鉴别容易、繁育系数高。综合各地各季的试养成绩,云限1号的虫蛹率为93.09%~99.07%,万头产茧量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当,万头茧层量高于对照3.84%~6.40%,张种产茧量高于对照0.69%~13.31%,茧丝长约1 100 m,洁净在92分以上。[结论]云限1号的经济性状与云南省现行品种菁松×皓月相当,符合蚕桑生产对家蚕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家蚕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的茧质。[方法]以鲁17、92为供试品种,菁松、皓月为对照品种,采用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2种饲育方法,调查各处理的茧质。[结果]鲁17、92具有较好的人工饲料适应性,其全龄人工饲料育的茧质明显优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采用人工饲料养蚕受影响较大的是雄蚕,雌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较好。[结论]日系品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明显优于中系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蚕种保护及人工孵化提供准确的浸酸适期和入库冷藏时间,提高蚕卵卵质和孵化率,调查了云南现行家蚕品种芙蓉·932、湘晖·7532、菁松、皓月、云蚕7、云蚕8的12个原种母蛾拆对后产卵量和卵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家蚕原种的产卵量及卵质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皓月A×B综合表现较好,平均产卵量为441.31粒/蛾,不良卵比例为2.61%,芙蓉×932个体间产卵量差异大,平均产卵量为355.47粒/蛾,不良卵达总产卵量的43.2%,在所调查的12个家蚕原种中综合表现最差;不同家蚕原种的盛产卵时期与产卵速度略有差异,除云蚕8B×A外,盛产卵时期主要集中在投蛾后第1~6 h,超过80%的总产卵量集中在1~9 h。云蚕7A×B产卵速度最快,投蛾后1 h即达到产卵高峰,且5 h内产卵量达总产卵量的80%以上,云蚕8B×A产卵高峰期为投蛾后第8 h,在10 h总产卵量超过80%,产卵速度最慢。在蚕种繁育过程中宜根据不同品种的不同产卵规律对交配、袋蛾、浸酸适期和入库适期等技术采取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皖珠&#215;春明作为春、秋兼用家蚕品种在泾县试养的可行性。[方法]以皖珠&#215;春明为试验种,菁松&#215;皓月为对照种,采用区试对比试验和小批量试养试验相结合,考察皖珠&#215;春明的试养效果。[结果]皖珠&#215;春明的虫蛹生命率比菁松&#215;皓月高1.0个百分点,死笼率比菁松&#215;皓月低0.6个百分点,茧层率比菁松&#215;皓月高1.0%,万头收茧量比菁松&#215;皓月高5.0% 万头茧层量比菁松&#215;皓月高9.4%。从批量试养结果来看,皖珠&#215;春明的张种收茧量比菁松&#215;皓月多4.92 kg,高于菁松&#215;皓月10.96%。[结论]皖珠&#215;春明茧型大,产茧量高,茧质成绩也较好,适合泾县地区的山区气候特点,可以在泾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拓展家蚕的食用化及药用化等特殊用途,推动特殊用途蚕品种的选育进程,对20个普通强健性家蚕品种进行17种主要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检测,研究不同强健性家蚕品种间氨基酸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春季雌、雄蚕蛹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40.1%和32.8%,秋季为46.6%和36.3%;强健性蚕品种雌雄蛹氨基酸总量秋期差距较大,基本上都超过10.0%;不同品种间17种氨基酸含量及总含量各不相同,组氨酸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而苏氨酸较小;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较高,而胱氨酸、蛋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相对较低;氨基酸总含量雌蛹高于雄蛹,同品种不同季节饲养,氨基酸总量和绝大多数种类的氨基酸秋季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13.
根据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任务书的要求,2012年初楚雄州茶桑站制定了《优良家蚕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笔者在农村养蚕户中进行家蚕新品种比较饲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品种由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提供,春季4对,分别为2081×2082、云蚕9、红菁×河皓、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在云南早春和晚秋昼夜温差大,且平均气温较低的自然温度条件下饲养家蚕的可行性,以现行家蚕品种菁松×皓月正反交为材料,参照自然气象数据设置变温(13~28℃)饲养条件,以家蚕恒温(26~27℃)饲养为对照,研究变温条件下家蚕幼虫的发育情况及健康性、产茧量、茧丝质量等生产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变温处理家蚕幼虫行为随温度变化表现不一,在较低温度时不活泼、食桑缓慢或停止活动,偶尔有个体出现轻微吐液现象;随温度升高,家蚕幼虫逐渐恢复活跃性和取食速度,吐液现象消失,能完成蜕皮、老熟结茧等生命活动。变温处理各个龄期较恒温处理长1~2d,全龄经过时间延长约10d;13~28℃变温处理对家蚕健康性、产茧量、茧丝质量等均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海  刘敏  李涛  刘增虎  陈松  李腾芳  崔为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96-15897
[目的]探讨家蚕品种ZHG×春54在云南省秋季气候条件下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的饲养形式,探讨ZHG×春54在云南秋季气候条件下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及其经济性状。[结果]ZHG×春54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良好,24 h疏毛率及192 h小蚕存活率等指标均接近菁松×皓月全龄桑叶育;但2龄和3龄起蚕率以及1~3龄眠蚕体重低于菁松×皓月,各龄及全龄发育经过比菁松×皓月延长。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不同程度高于菁松×皓月,但是万头产茧量和生命率低于菁松×皓月。[结论]ZHG×春54在云南省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5组常规农药组合喷施桑树后,经过2次不同时间采叶添食3龄家蚕后,发现乐果+毒死蜱+敌敌畏+克螨特、乐果+毒死蜱+敌敌畏+克螨特+草胺磷(喷地面) 2个组合的云7B、云8B、菁松B、皓月B有0.67%~6.67%的中毒蚕,其他处理及品种未出现中毒蚕,但发育不整齐;特别是清水对照和各处理的云7A、云7B、云8A、云8B 4个品种的抗性较弱,眠起不齐,且出现大小蚕。4个处理对云7A、云7B、云8A、云8B 4个品种的死笼率影响较大,其次是箐松A、箐松B,而对皓月A、皓月B的影响较小。4个处理对茧层率无影响,但不同处理的龄期经过比对照提前或延迟,眠蚕及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质量的少数经济性状与对照相比无差别,但多数经济性状显著高于或低于对照,表现出不一致的特点,建议重视桑园管理,生产用叶病虫害防治需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2008年至2009年春,对山东、浙江等7省(市)现行主推的2对春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在云南实验室进行比较试验,通过观察其发育情况,分析其健康性、产茧量和茧丝质量。结果表明,同品种因生产地不同,在云南低纬度高海拔气候条件下的性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其结果可供有关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氟敏指数对山东若干家蚕品种的耐氟性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各品种之间的耐氟性强弱有明显的差异。 86B、秋丰、中 5 4、曙光B的耐氟性较强 ,鲁七、皓月、限 95 0 4、菁松、明珠、皓月B、菁松B、春蕾耐氟性较差 ,其余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9.
家蚕新品种"野三元",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吴阳春等人将抗逆性强的野桑蚕与多丝量家蚕品种远缘复合杂交,选育出的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试验设计了新品种"野三元"的繁育对比试验、试验室鉴定对比试验、丝质对比调查等。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种"菁松×皓月"相比,"野三元"具有食性优、繁育系数高、抗逆性强、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引进云南蚕区全年饲养。  相似文献   

20.
家蚕具有极高的食药用价值,蚕蛹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成分。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对16个家蚕品种的雌雄蚕蛹的脂肪酸含量及成分进行检测。旨在根据目前的家蚕种质资源库,选育高效优质的食药用家蚕品种。结果显示,家蚕蛹油脂中主要含有6种成分,其相对含量依次为C18∶3亚麻酸>C 18∶1油酸>C16∶0棕榈酸>C18∶2亚油酸>C18∶0硬脂酸>C16∶1棕榈油酸,各脂肪酸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雄蛹的含油率高于雌蛹,但是雌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C18∶3亚麻酸高于雄蛹。其中含油率最高的是平30B品种的雄蛹,而不饱和脂肪酸C18∶3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限菁A品种的雌蛹。评估不同家蚕品种蚕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对食药用家蚕品种的培育具有指导作用,培育优质食药用家蚕品种,对家蚕的食药用资源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