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血压手术患者在不同麻醉诱导过程中,分别使用异丙酚、七氟醚及两种联合下的麻醉诱导对病人血压、心率及麻醉深度指数(CSI)的影响,以寻求最理想的针对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方法:本研究选择临床确诊ASA Ⅱ级,高血压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B、C组),每组30例,分别对应异丙酚、七氟醚及异丙酚联合七氟醚麻醉诱导组.分别观察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的心率(HR)、血压(SBP/DBP)及麻醉深度指数(CSI)的变化.其中所有结果均经统计学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组内比较,三组患者T1和T0比较,SBP和DBP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而T1和T2比较,SBP和DBP均呈显著性上升(P<0.05),T2和T0比较,A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和C组差异明显(P<0.05);组间比较,诱导后的血压下降,A组较B下降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血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血压上升,B组较A组血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C组血压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C组血压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1的CSI均无差异性(P>0.05).A组T2比B组CSI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比B组CSI也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七氟醚,异丙酚联合七氟醚三种方法均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术前麻醉.但相比较而言,异丙酚联合七氟醚对插管后高血压患者的平稳作用优于异丙酚组和七氟醚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方法:60例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的患者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和静脉泵入雷米芬太尼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和静脉泵入雷米芬太尼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T1)、诱导后10min(T2)、气腹后30min(T3)、气腹后60min(T4)和术后30min(T5)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含量.结果:两组T1和T2时血浆AD、NE和皮质醇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T1时比较,两组在T3~T5三个时点血浆AD、NE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皮质醇含量显著上升(P<0.05),且在T3~T5三个时点,七氟醚组血浆AD、NE和皮质醇含量与丙泊酚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老年LC手术患者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儿童烧伤患者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60例烧伤患儿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患儿采用七氟醚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的方案进行,B组患儿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的方案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案对患儿的作用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A组T4时的SpO2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A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麻醉时间、呕吐、体动、支气管痉挛例数和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可明显缩短患儿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技术在危重症惠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珐:选取323例预计颈内静脉穿刺困难的危重症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穿刺时间、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二次以上穿刺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323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无一例因穿刺失败改行其他部位中心静脉穿刺.超声多普勒引导穿刺置管操作时间184.6±20.5s.超声多普勒引导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3%.超声多普勒引导二次以上穿刺置管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4.64%.结论: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引导危重症怠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缩短了置管时间,减少了穿刺次数,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氟醚及七氟醚复合麻醉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需行ASAⅠ或Ⅱ级行外科手术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给予异氟醚全身麻醉诱导;实验组43例予以异氟醚及七氟醚复合全身麻醉诱导。观察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T1)、苏醒时间(T2)、aldrete评分达9分或9分以上时间(T3)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aldrete评分为9分或9分以上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醚及七氟醚复合麻醉能够缩短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低浓度七氟醚吸入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C57小鼠20只随机分为吸醚组和对照组,吸醚组给予连续45 d,每天4 h吸入0.2%七氟醚。吸醚第36 d起每只雄性小鼠与4只雌性小鼠合笼交配。合笼结束后,雄性小鼠称重,计算睾丸指数,观察睾丸形态学变化,检测附睾精子活力和血清激素水平,统计子代小鼠数量和性别比例。结果:长期低浓度七氟醚吸入后雄性小鼠体重增长明显减少,精子活力显著降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瘦素(LEP)显著升高,雄激素(T)水平无显著差异。雌性小鼠受孕率、子代数量及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低浓度七氟醚吸入对雄性小鼠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影响其血清激素水平和精子活力,但受孕率和子代性别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七氟醚通过调节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对幼鼠空间探索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8只7 d日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七氟醚组和七氟醚+SP600125组。七氟醚组和七氟醚+SP600125组吸入七氟醚,七氟醚+SP600125组使用JNK抑制剂SP600125灌胃。在最后一次吸入七氟醚3 h后每组随机处死8只幼鼠,通过TUNEL染色检测海马体神经元凋亡。在大鼠性成熟后通过水迷宫实验和跳台实验检测神经功能和学习能力。在吸入七氟醚后3 h和性成熟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JNK和Caspase-3蛋白,并比较各组AchE和CHAT的活性。结果:在建模后3 h,七氟醚组的JNK、Caspase-3蛋白水平、Ach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CH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七氟醚+SP600125组的JNK、Caspase-3、AchE活性水平显著低于七氟醚组,CHAT活性显著高于七氟醚组(P0.05)。七氟醚组幼鼠的海马体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七氟醚+SP600125组的凋亡率显著低于七氟醚组(P0.05)。在大鼠性成熟后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的逃避潜伏期升高而穿越平台次数降低,错误次数显著升高而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并且七氟醚+SP600125组的逃避潜伏期低于七氟醚组而穿越平台次数高于七氟醚组,错误次数显著低于七氟醚组而潜伏期显著高于七氟醚组(P0.05)。各组大鼠性成熟后海马体中JNK和Caspase-3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成熟后各组大鼠海马体中AchE活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七氟醚组的CHA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七氟醚+SP600125组的CHAT水平显著高于七氟醚组(P0.05)。结论:七氟醚可能通过激活JNK通路促进海马体神经元细胞凋亡,并使AChE活性升高而ChAT活力降低,导致大鼠神经功能、学习和记忆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体质量小儿心脏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全身麻醉诱导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28例低体质量小儿心脏手术患儿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全身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进行全身麻醉诱导。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敏感性及不良反应等情况,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前、诱导过程中、插管即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哭闹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1/14),与对照组的28.57%(4/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过程中及插管即刻,对照组患儿SBP、DBP均低于诱导前和观察组,HR高于诱导前和观察组,SaO_2先降低后升高,且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SBP低于诱导前,SaO2高于诱导前(P0.05),而DBP、HR与诱导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氯胺酮相比,采用七氟醚吸入全身诱导麻醉,其对低体质量小儿心脏手术患儿的循环干扰较小,同时在诱导过程中安全稳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容易被患儿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术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及其他并发症,已成为阻碍心外科手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七氟醚作为一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吸入性麻醉药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的七氟醚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总结目前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七氟醚在体外循环脑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进行阐述:七氟醚增加脑血流、降低脑氧代谢率;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介导七氟醚神经保护的作用;TLR与心血管手术脑保护研究;七氟醚预处理后处理与心血管手术;七氟醚在心血管手术中脑保护作用。基于目前研究,为了确保七氟醚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中更有效、安全地应用,有关七氟醚体外循环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复杂机制及七氟醚最佳使用剂量-保护效应之间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索用七氟醚预处理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认知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海马细胞内钙结合蛋白(S100β)及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SPF级雄性大鼠3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组)、七氟醚预处理组(C组),每组12只。B组和C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假手术组仅切开不插入线栓。术前七氟醚预处理组大鼠吸入体积分数3 %七氟醚和氧流量为2 L/min的混合气体,持续1 h,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单纯吸入2 L /min的氧气。建模完成后采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状况;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认知功能;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S100β和PGRN的表达情况。结果:(1)B、C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高于A组,C组评分较B组有明显降低(P<0.05);(2)与A组相比B、C两组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C组与B组相比逃逸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3)B、C组大鼠海马S100β和PGRN的表达较A组有显著上调,其中C组S100β表达较B组显著降低,PGRN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文通过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CIRI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S100β和PGR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发现七氟醚预处理对CIRI大鼠认知功能有显著提高,其作用机制与海马S100β和PGRN的表达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