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宏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715-716
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感染细菌的种类以及临床转归情况。方法对我院感染内科2005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大多数患者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腹膜炎体征不典型。以腹胀明显或加重,腹水短期增多,利尿治疗效果差为主要临床表现。治愈20例,好转16例,死亡14例,死亡原因主要为肝肾综合征,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结论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积极治疗原发肝病及并发症,早确诊、早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降低相关危险因素,提高重症肝病及晚期肝病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情况及有关诱因。方法:对58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大多数患者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腹膜炎体征不典型。以腹胀明显或加重,腹水短期增多,利尿治疗效果差为主要临床表现。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是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依据。结论:肝炎后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可以通过应用第三代喹诺酮、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及综合支持治疗而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中选出81例,其中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共33例,作为研究组数据;另外48例患者则未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症状,作为对比组数据。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甘油三酯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病指标。结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含量、腹水蛋白含量、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补体等均明显低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总胆红素含量、甘油三酯含量、胆固醇含量等均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各类引发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充分的认知,能够进一步预防该类病症的发生,提高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存活几率。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为内科常见疾病,在我国以肝炎后及酒精性所致多见。在此基础上常可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又可反过来加重肝硬化的病情。如何早期识别及正确处理,对该病的治疗及愈合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42例,占同期肝硬化住院病人的21.3%,对其致病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症状,病原菌及治疗。方法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并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128例作为观察对象。详细记录其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血细菌培养、腹水细菌培养及治疗和转归。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腹部压痛及反跳痛、里急后重;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腹水白细胞,戳£及多核细胞数(PMN)升高。结论判断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有无合并SBP应尽早行腹水培养,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多项辅助检查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SBP感染的病原菌,其中绝大多数为大肠埃希菌。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因体质、肝功能差,耐药率高,故其预后差,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调节肠道微生态疗法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收治的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并从其中随机抽选出80例患者,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23例患者作为参照对象分为对照组,加用乳果糖和培菲康治疗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且其肝功能治疗前后改善程度、临床症状恢复速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应用调节肠道微生态疗法效果确切,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更快,减轻患者痛苦,且其对肝功能改善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期肝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诱因、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46例临床确诊的晚期肝病(肝炎后肝硬化、肝癌)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早期大多数症状较轻,无明显腹部体征(压痛、反跳痛)。结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腹水白细胞无明显升高,早期诊断应结合病史,个体情况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诱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445-1445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治疗不及时往往导致肝昏迷及肝肾功能衰竭,是肝硬化致死的一大因素。寻找诱因预防腹膜炎发生是肝硬化病人重要的健康护理问题。对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48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诱因调查分析,旨在认识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诱因,从护理环节提出积极措施,预防再次感染,降低病死率,延长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伴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具有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高、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的特点,我科对收治3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进行评估和总结.提示在护理工作中应对此类患者要重视基础护理,预防感染,注意血糖监测,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2002年收住的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自发性腹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未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结果细菌性腹膜炎组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腹膜炎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腹水蛋白低(≤10 g/L),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者较腹水蛋白高(10 g/L),血清胆红素低(<51.3 μmol/L)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腹水蛋白降低(≤10 g/L)及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利尿?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平均治疗次数为(2.4 ± 0.37)次(B超示少量腹水时停止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该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腹水多形核白细胞数和改善患者MELD评分,取得很好的疗效,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本次研究为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向,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探讨使用?  相似文献   

12.
刘毅  漆红  余国宝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931+1933
目的:探讨使用微生态调节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5例给予一般治疗,实验组患者35例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菌球数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降低,血浆内毒素和降钙素原也低于对照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使用微生态调节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效果较好,可以更快地改善患者的炎性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67例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及其他部位感染等并发症;腹水细菌培养阳性19例(14.2%)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13例,占68.4%。临床治愈:52例(38.8%),有效54例(40.3%),无效28例(20.9%)。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抗生素及积极采取综合性治疗是改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汪慧兰 《西部医学》2012,24(2):334-335,337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为常规保肝、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1.6mg,隔日1次,皮下注射;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腹水常规及培养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0.6%)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2.8%)(P〈0.05);治疗组死亡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19.4%)(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腹水常规和培养结果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能明显调节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诺氟沙星防治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腹膜炎15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复发率、病死率较高。近年来,许多学者应用益生菌和喹诺酮类药物对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复发的预防有一定效果,但应用小剂量诺氟沙星的临床价值如何,报道甚少。兹应用小剂量诺氟沙星防治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12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2.85%),大肠埃希菌7例,克雷伯杆菌2例,肠球菌3例.结论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大多数典型,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抗感染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17.
黄江莲 《华夏医学》2005,18(5):753-75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炎后活动性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或慢性重型肝炎的并发症之一。肝硬化并发SBP的原因很多,腹水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条件。国外报道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发生率为10%~25%,国内报告为3.1%~20%,短期内病死率高达50%~78%。因此,如何治疗和护理是降低肝硬化并发SBP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我院1996年5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并发SBP患者68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及癌性腹水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并发SBP及癌性腹水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较肝硬化腹水患者明显升高(P<0.05)。经抗生素治疗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下降(P<0.05)。提示:检测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可反映机体的感染状况、预测治疗的效果与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300例肝硬化 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A组)与300例肝硬化但并未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B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抽取2组患者腹水及静脉血,观察血清、腹水中的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血清、腹水中的白蛋白明显低于B组.结论 血清、腹水中白蛋白检测有利于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64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BP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引起 ,选用谱广抗生素 ,抗菌活性强 ,好转率为75 % ,未愈率为 2 5 %。结论 :肝炎肝硬化合并SBP应早期合理应用有效的抗菌治疗是提高治愈的关键 ,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