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环境气象学     
试论辽阳冬季气象条件对二氧化硫污染的影响/姚玉凤(灯塔市气象局)…//辽宁城乡环境科技/辽宁省抚顺市环保研究所一2加2,22(4)一巧-18环图X一99 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对辽阳冬季吸监测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绘制跳污染浓度时空分布图,从中寻找Sq超标区域,结果发现,2的1年冬季的交通区与清洁区和2(X)2年冬季的清洁区与居民区出现了吸严重污染。在此基础上,利用当地气象资料,同步分析跳浓度变化与气象因子变化关系,从而得出S仇严重污染的气象因素。图3表2参2X162(X)3田041根据环境梯度研究澳大利亚南部小麦生产中的全球变化影响二G10bal c…  相似文献   

2.
根据眉山市2006—2012年空气质量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SO2、NO2、PM10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污染物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污染最严重;7年年际变化中,SO2浓度先上升后下降,NO2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PM10浓度明显下降;2012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系数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PM10(0.39)SO2(0.32)NO2(0.29);综合污染指数表明眉山市空气质量属于轻污染。  相似文献   

3.
根据雅安市4个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雅安市2009~2013年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PM1 0和SO 2浓度呈下降趋势,NO2浓度在2013年略有上升;年内变化显示,各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污染最严重,污染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空间变化显示,SO2浓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各监测点位SO 2浓度随年限均呈下降趋势。NO 2和PM 10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雅安空气环境综合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空气污染程度得到了明显缓解,空气质量逐渐改善,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十一五"期间李沧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中SO2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五年间SO2浓度的月、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对SO2浓度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李沧区SO2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月际变化呈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污染较严重,夏季污染较轻。通过对产生现状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市一直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该文选取2004-2006年乌鲁木齐市3个环境监测站逐时的PM10、SO2、NO2浓度数据以及乌鲁木齐市气象站、米泉气象站同期逐时的13类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PM10、SO2浓度冬季均达到轻微污染水平,其它3个季节属于优良级别,NO2四季都属优良级别;这三类大气污染物四季日变化基本呈现双峰型结构。冬季PM10、SO2浓度峰值出现在12:00-14:00时,最小值则分别出现在凌晨7:00时、傍晚19:00时,其它季节最大值(最小值)多出现在早晨(傍晚/凌晨);三类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各有不同,PM10、SO2都是南部城区浓度较大,NO2浓度则是北部城区居首;各类气象要素与SO2浓度的相关性普遍高于与颗粒物PM10的相关性。全年与热力因素有关的气象要素与PM10、SO2浓度的相关性非常突出,冬季则是云量、降水等因素的影响明显提高;受蒙古高压和天山山脉地形的双重影响,乌鲁木齐冬季盛行偏南风和偏北风,山谷风交替现象明显;PM10浓度随乌鲁木齐市气象站、米泉气象站风速的增加均是先下降后上升,风速拐点分别是5 m/s、3 m/s,东南风对于污染物的远距离输送贡献较大;无论市区、还是北部城区,在偏北风和东南风的情形下,市区颗粒物浓度都比较大。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大气TSP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析了重庆市工业区(九龙坡)、商住区(渝中区)和清洁对照区(北陪区)的总悬浮颗粒物(TSP)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工业区TSP年均值浓度超过我国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2mg/m^3)23%,其它两区域未超过此标准。说明重庆市工业生产对颗粒物污染影响严重,空气质量不容乐观。用离子色谱分析了TSP中9种水溶性离子组分,结果显示:各离子年均值浓度顺序为[SO4^2-]>[NO3^-]>[Cl^-]>[F^-]>[Ca^2 ]>[NH4^ ]>[K^ ]>[Na^ ]>[Mg^ ];年均值浓度区域变化为:工业区>商住区>对照区。NH4^ 、K^ 、Ca^2 、NO3^-和SO4^2-等离子的浓度季节变化规律相似:春季和秋季高于夏季和冬季。相关分析显示:工业区TSP浓度主要受局地排放的煤烟尘影响;商住区主要受局地稳定性污染源和远距离输送污染物影响;对照点的TSP主要来源于远距离输送的煤烟尘、土壤尘和海盐粒子等微小粒子。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严重,SO2浓度不断增加,且超标频率增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2012年乌鲁木齐市实施"煤改气"工程,旨在改善乌鲁木齐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工程的实施是否对SO2浓度的控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选用冬季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段(1—2月),对"煤改气"前后城市不同区域的SO2日均浓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煤改气"对SO2浓度的降低效果显著,但降低幅度在区域间存在差异,"煤改气"后冬季SO2日均浓度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态势,南面SO2日均浓度基本达标,而北面SO2浓度虽有降低,但超标频率依然较高。而NO2日均浓度并未降低,反而呈增加的趋势,主要与快速增加的机动车保有量排放大量尾气有关。"煤改气"后,冬季NO2日均浓度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态势,南面NO2日均浓度超标最严重,而北面NO2日均浓度超标频率变动不大,但超标频率依然较高,值得当地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关注。  相似文献   

8.
利用重庆市17个国控点实时发布的监测数据,对SO2与NO2污染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与气象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SO2和NO2质量浓度的年均值分别为32μg·m-3和38μg·m-3,满足国家年均值Ⅱ级标准。SO2的质量浓度呈两头高中间低的"μ"型分布,月均值变化趋势明显;而NO2的质量浓度呈现波浪形变化。SO2与NO2峰值分别出现在2013年12月(49μg·m-3)和9月(47μg·m-3)。重庆市2013年SO2的质量浓度与降雨量极显著相关,与平均大气压、平均气温显著相关。SO2浓度更易受到近地面气象因子降雨量、平均温度、平均气压的影响而积累或扩散;而NO2浓度更易受到近地面气象因子平均相对湿度的影响而积累或扩散。2013年全年偏西风时对SO2的污染起着主要的清除作用,东风时对NO2的污染起着主要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气溶胶水溶性组分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杜翔  赵普生  苏捷  董群 《环境科学》2018,39(11):4858-4865
2016~2017年,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在北京城区利用微孔均匀分级采样器(MOUDI-122),采集环境气溶胶,并对其中水溶性离子和水溶性有机物开展了定量分析,对主要水溶性组分质量浓度粒径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和不同污染状态下的差异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NH4+、NO3-、SO42-、K+和冬季Cl-主要分布在积聚模态,Mg2+和Ca2+主要分布在粗粒子模态,NH4+、NO3-、SO42-在积聚模态的质量浓度最高,二次离子仍是北京地区PM2.5污染的主要组分。SO42-在夏季浓度较高,而NO3-、K+、Cl-在冬季明显高于夏季,Mg2+和Ca2+来源较为独立,与气溶胶其他主要组分的相关性较低。夏季NO3-和SO42-浓度昼夜差异显著,白天SO42-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夜晚,夜晚NO3-浓度明显高于白天,且主要表现在积聚模态。污染状况下,二次离子在积聚模态和粗模态浓度增加明显,但在爱根模态中浓度降低。冬季随着污染加重,二次离子液滴模态质量中值粒径明显增大。夏季积聚模态WSOC浓度粒径分布峰值粒径明显大于冬季,0.056~0.32μm粒径段WSOC在不同污染状态下浓度水平基本一致,在0.32μm以上区间,污染状态下WSOC平均浓度明显高于清洁时段。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珠三角粤港空气质量监测网13个空气质量监测点2009年11月SO2监测浓度,通过聚类分析对珠三角SO2进行污染特征区划,最终选定该时段内3个核心关注区域,分别为广州中心城区、佛山江门片区、珠江口西侧片区。发现佛山江门片区的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珠江口西侧片区。根据一定标准,选定11月23-27日为典型污染过程,11-16日为典型清洁时段。利用MM5-CALPUFF模式对这3个区域,在典型污染过程与清洁时段内的SO2平均浓度进行来源分析,发现在选定的模拟时段内,广州中心城区在污染过程中以本地污染为主(贡献率达62.47%),清洁时段则广州本地污染(49.43%)与东莞输送污染(40.27%)并重;佛山江门片区在污染过程和清洁时段均以外地输送污染(分别为65.06%和68.92%)为主,主要输入源地是广州和东莞;珠江口西侧片区在污染过程和清洁时段均是输送污染与本地污染并重(污染过程输送污染44.10%,本地污染51.83%;清洁时段输送污染50.25%,本地污染41.11%),其中污染过程中,输送污染的主要输入源地是深圳与东莞,清洁时段输送污染比重略大于本地污染,主要输入源地只有东莞。研究结果为控制及治理珠三角SO2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5~2006年阜新监测站在监测大气清洁区时SO2浓度偏高,通过对这异常数据规律的统计,确定了SO2污染源方位。并对数千米外SO2高架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确定清洁区SO2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点处在SO2高架源主导风下风向最大浓度落地的高发距离内。说明选择大气环境监测点位时,高架源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太原市2013年冬季和2014年夏季PM10、PM2.5、SO2和CO 24小时平均浓度实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污染较夏季严重。冬季为采暖期,颗粒物、SO2和CO相互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污染物来源有着较高的同源性,区域采暖燃煤是区域大气污染的主导性影响因素;夏季为非采暖期,颗粒物、SO2和CO相互之间呈现较弱的相关关系,其污染来源有着较低的同源性,燃煤污染不是区域的主要污染因素,颗粒物、SO2和CO来源于不同行业的工业污染,同时城市机动车尾气也是PM2.5和CO的污染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太原市2013年冬季和2014年夏季PM10、PM2.5、SO2和CO 24小时平均浓度实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污染较夏季严重。冬季为采暖期,颗粒物、SO2和CO相互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污染物来源有着较高的同源性,区域采暖燃煤是区域大气污染的主导性影响因素;夏季为非采暖期,颗粒物、SO2和CO相互之间呈现较弱的相关关系,其污染来源有着较低的同源性,燃煤污染不是区域的主要污染因素,颗粒物、SO2和CO来源于不同行业的工业污染,同时城市机动车尾气也是PM2.5和CO的污染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用统计分析方法,对1984~1988年和1999~2000年间北京市冬季SO2的时空分布及多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1984-1988年间,除定陵点位(清洁对照点)为单峰分布外,北京市SO2的城区日变化特征基本呈双峰双谷型特征分布。而在1999~2000年间,城区峰值开始降低,定陵点位峰值相对升高;(2)就多年变化特征而言,定陵点位SO2浓度呈升高趋势,且浓度高于0.03 mg/m3的事件出现频率增高;城区的SO2浓度降低,浓度高于0.3 mg/m3的事件出现频率减低。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北京市SO2的日间变化、年内变化、年际变化的污染源因子进行具体解析,发现改善燃煤质量是减少SO2排放量的有效途径。研究结论证明了城区SO2浓度水平与燃煤品质的紧密关系,对于我国各地区的SO2减排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3):46-52
该研究于2017年9月-2018年2月连续采集长沙市大气PM2.5样品,分析了PM2.5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对比分析了清洁天和污染天WSOC浓度特征,并基于后向轨迹分析(HYSPLIT)和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方法探讨了秋冬季WSOC的传输路径及潜在来源贡献。结果表明,秋、冬季WSOC平均浓度分别为6.22、7.00μg/m3,WSOC与相对湿度和风速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相关性不明显。WSOC与PM2.5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800),秋季WSOC与CO、O3、NO2、SO2的相关性比冬季更加显著。污染天风速小、相对湿度低,WSOC污染浓度明显高于清洁天。HYSPLIT和PSCF分析结果表明,除本地排放外,WSOC还受来自偏北及偏东方向区域污染源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北京市城近郊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利用北京环境空气质量定点监测资料,研究了北京市城近郊区近20年来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SO2、降尘、B[a]P浓度显著下降,而NOx、CO浓度和O3超标情况显著上升,空气污染处于由煤烟型向机动车尾气型转变的过程中,表现出典型的复合污染特征.年内变化显示,采暖期污染比非采暖期严重,尤其SO2在采暖期浓度是非采暖期的5.7倍.从空间分布上看,TSP、降尘、O3表现为近郊区污染重于城区;SO2、NOx、CO表现为城区污染重于近郊区.空气污染源增加的压力与环境保护措施的相互作用是驱动北京市近20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变化、重点污染源的整治、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的清洁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等对保护环境空气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黑碳气溶胶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影响重庆市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污染的主要气象因素及BC的主要来源,对2012年重庆市BC与主要气象因素及燃煤、机动车产生的SO2、NO x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分析了24 h内BC浓度变化与车流量的关系.结果显示,2012年,重庆市BC年日均浓度为(5.9±2.7)μg·m-3,占PM2.5年日均浓度的7.2%,BC小时浓度较大值出现在6:00—10:00及20:00—23:00.气温和相对湿度对BC浓度的影响不大.影响BC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为风速,风速为0.5~1.5 m·s-1时,BC浓度随着风速增大而减小;当风速超过2 m·s-1时,BC浓度随风速增大而增加.BC与SO2、NO x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4和0.542(p0.01),表明重庆市BC与SO2、NO x来源相同,即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且受机动车排放的影响更大.BC浓度24 h变化与车流量的关系表明,BC浓度日变化除了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外,还受机动车尤其是柴油重型车的影响,因此,需重点控制柴油机动车以控制重庆市区BC污染.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污染物浓度、颗粒物化学组分及气象参数等观测数据,综合分析天津市2015年冬季典型重污染过程成因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市冬季重污染期间风速0~4.0m/s,相对湿度80%以上,混合层高度仅为清洁天气的1/3~1/2,静稳高湿的大气环境对重污染影响较大.重污染过程NO_2/SO_2比值较清洁天气低,NO_3~-/SO_4~(2-)比值大于1,表明重污染期间天津市移动源与固定源并重.重污染PM_(2.5)/PM_(10)比值较清洁天气高,PM_1/PM_(2.5)比值较清洁天气低,可能与重污染过程期间细粒子的吸湿增长以及散煤燃烧排放有关.污染初期NOR大于SOR,随着重污染持续,甶于受制于氨,SOR要高于NOR,需关注气态前体物尤其是SO_2排放.OC与EC浓度高时二者相关性较低,SOC占OC的20%~54%,说明冬季重污染期间散煤燃烧源和二次有机化学反应对冬季重污染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太原市大气污染防治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原市2003年-2013年大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为依据,分析了其季节、年度变化特征和外源输入的影响。2013年污染物的季节变化显示,SO2在冬季较高是受采暖排放影响;PM10在春季由于扬尘使其浓度最高。2003年-2012年间SO2和PM10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仍较严重。重污染天气受来自西南、西北和东南方向的气团影响。太原市城区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已超过大气环境容量,其中主要是工业排放。对重点工业企业搬迁的方向也将对太原市空气质量改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0年-1993年大气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徐州市大气降水污染现状及其化学成分。徐州市大气降水pH值范围为4.47-8.12,酸雨多出现在春、冬季。大气降水中主要离子为SO、NH、Ca2+。pH值和离子浓度随季节不同变化明显,冬季pH值较低,各离子浓度偏高;夏季pH值较高,各离子浓度偏低。大气降水体现了煤烟型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