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探索Meniere病发病机理,阻塞豚鼠内淋巴囊造成膜迷路积水模型。对膜迷路积水成功的17只动物的左耳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在耳蜗第三回开窗,用双管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插入中阶,测Ca ̄(2+)浓度及内淋巴电位(EP);14只豚鼠健耳(右耳)作为对照。结果证明积水后中阶Ca ̄(2+)浓度增高,与对照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积水时间延长Ca ̄(2+)浓度逐渐增高,且1、2、3个月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对照耳EP为72.78±1.9mV,积水耳为55.82±3.28mV,差异有显著性。积水时间越长EP下降越明显,与Ca ̄(2+)浓度呈负相关,按Nerstian方程计算电化学梯度的斜率。两者之间差有显著性。对Meniere病听力下降的原因、Ca ̄(2+)浓度与EP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膜迷路积水活体Ca^2+浓度与内淋巴电位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Meniere病发病机理,阻塞豚鼠内淋巴囊造成膜迷路积水模型。对膜迷路积水成功的17只动物的左耳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在耳蜗第三回开窗,用双管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插入中阶,测Ca^2+浓度及内淋巴电位(EP);14只豚鼠健耳(右耳)作为对照。结果证明积水后中阶Ca^2+浓度增高,与对照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积水时间延长Ca^2+浓度逐渐增高,且1、2、3个月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对照耳EP为72  相似文献   

3.
外淋巴疾是中耳和外淋巴间隙之间的一种非正常交通。应用高效液体色谱法可检测外淋巴疾发生后内耳液体的生化改变及实验性外淋巴疾时外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的浓度。将35只豚鼠麻醉后做为外淋巴疾的模型,左耳刺破圆窗膜,右耳做为对照。刺破圆窗膜后立即从鼓阶抽2微升液体做为测定游离氨基酸(FAA)的标本,并在圆窗膜破裂后2周及4周再次抽液并观察圆窗膜裂口情况。2周组有17只动物,4周组有18只动物,用1、2、4和skHZ的短纯音诱发复合动作电位(CAP)在外淋巴疾形成之前从左耳圆窗电极测定,外淋巴疾形成后从双耳圆窗电极测定。结果发现外…  相似文献   

4.
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耳蜗Ca^2+ATP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Ca^2+-ATP酶在耳蜗活动位点及膜迷路积水后耳蜗Ca^2+-ATP酶的变化。方法 选成年健康、Preyer反射正常豚鼠14只,左耳装圆窗电极一阻塞肉淋巴,经声反应阈(CAP阀值)证明膜迷路积水形成;右侧为对照耳。用枸橼酸铅细胞组化法测定Ca^2+-ATP酶,在透射电镜下Ca^2+-ATP酶以磷酸铅黑色颗粒显示。结果 对照耳Ca^2+-ATP酶活动部位在蜗管前庭膜内淋巴侧、内外毛细胞皮  相似文献   

5.
目的圆窗分别放置明胶海绵与透明质酸,观察地塞米松圆窗灌注对豚鼠圆窗膜形态及功能影响。方法①36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圆窗龛放置明胶海绵并在圆窗置管;Ⅱ组圆窗龛放置含2%透明质酸明胶海绵置管,Ⅲ组圆窗龛放置明胶海绵置管,Ⅱ组和Ⅲ组经圆窗置管向圆窗灌注地塞米松7d后。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圆窗膜变化。36只豚鼠中随机取6只左耳作为正常对照(Ⅳ组)。②另取18只豚鼠,按给药时间分为1、4、7d3组,每组各取3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圆窗放置透明质酸明胶海绵,对照组圆窗放置明胶海绵。各组经圆窗置管圆窗灌注地塞米松后,用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淋巴液中地塞米松浓度。结果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发现Ⅰ、Ⅱ和Ⅲ组圆窗膜厚度和形态与正常对照Ⅳ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圆窗放置透明质酸明胶海绵后豚鼠外淋巴液中地塞米松含量明显高于明胶海绵组(P〈0.01)。结论①圆窗放置明胶海绵和透明质酸对豚鼠圆窗膜形态无明显影响。②透明质酸明胶海绵能提高地塞米松的圆窗膜通透性。  相似文献   

6.
豚鼠圆窗膜破裂引起耳蜗形态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外淋巴瘘时耳蜗形态学变化。方法选用10只(10耳)豚鼠,刺破圆窗膜致使外淋巴液漏出,4小时后进行耳蜗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膜迷路水肿2耳(2/10);1耳出现血管纹剥离、耳蜗内静脉淤血、耳蜗内出血;7耳(7/10)没有明显异常变化。结论圆窗膜破裂可导致部分耳蜗组织形态学异常。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豚鼠外淋巴瘘造模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变化,选用11只豚鼠右耳为实验耳,手术建立蜗窗外淋巴瘘。在实验前、打开听泡、蜗窗膜造瘘、缝合伤口及外淋巴瘘造后18天,均以2f1-f2DPOAE的幅值记录其变化。测试完毕后豚鼠耳蜗行火棉胶包埋切片,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发现在形成蜗窗膜外淋巴瘘前后DPOAE幅值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18天后蜗窗膜愈合者DPOAE幅值明显提高,接近实验前,而未愈合者则下降明显。病理检查见Corti器正常,愈合的蜗窗膜有上皮增生,肉芽及纤维母细胞。豚鼠形成外淋巴瘘后DPOAE幅值明显下降,愈合后又上升,提示DPOAE可作为外淋巴瘘辅助诊断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圆窗膜破裂、外淋巴瘘是否导致耳蜗实质性损害意见不一致。为阐明慢性外淋巴瘘对耳蜗的影响以及该条件下出现的感音聋的原因,选择了14只Preyer耳廓反射及前疫功能正常的豚鼠进行研究。1~12号豚鼠,麻醉后打开左耳听泡,在底转的鼓阶上,用细针钻一小孔,随后插入0.47mm的细管使造成持续性外淋巴瘘。右耳则作为对照组。13号豚鼠仅钻小孔,不插细管;14号豚鼠钻小孔后,插入细管随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Ca2+ATP酶在耳蜗活动位点及膜迷路积水后耳蜗Ca2+ATP酶的变化。方法选成年健康、Preyer反射正常豚鼠14只,左耳装圆窗电极后阻塞内淋巴,经声反应阈(CAP阈值)证明膜迷路积水形成;右侧为对照耳。用枸橼酸铅细胞组化法测定Ca2+ATP酶,在透射电镜下Ca2+ATP酶以磷酸铅黑色颗粒显示。结果对照耳Ca2+ATP酶活动部位在蜗管前庭膜内淋巴侧、内外毛细胞皮板及静纤毛、血管纹中间细胞指突膜等处;实验性膜迷路积水后,声反应阈提高,前庭膜、内外毛细胞等处之Ca2+ATP酶颗粒明显减少。结论膜迷路积水后声反应阈提高,前庭膜、内外毛细胞等处Ca2+ATP酶活性明显下降,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豚鼠外淋巴瘘对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豚鼠外淋巴瘘造模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变化,选用11只豚鼠右耳为实验耳,手术建立蜗窗外淋巴瘘。在实验前,打开听泡,蜗窗膜造瘘,缝合伤口及外淋巴瘘造后18天,均以2f1-f2zDPOAE的幅值记录其变化。测试完毕后豚鼠耳蜗行火棉胶包埋切片,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发现在形成蜗窗膜外淋巴瘘前后DPOAE幅值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18天后蜗窗膜愈合者DPOAE幅值明显提高,接近实验前,而未愈  相似文献   

11.
环境扫描电镜(ESEM)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扫描电镜(CSEM)的新型表面超微结构观察工具,其主要特点为:快速、简便的样品制备程序和在较低要求的环境条件下,可直接观察到新鲜的生物样品.目前ESEM已用来观察海洋生物、活细胞、肠腔黏膜等新鲜组织样品,并获得良好的效果.为探讨ESEM在耳科形态学研究中的技术方法和应用价值,本实验以豚鼠圆窗膜为对象,应用Philips-XL30型ESEM观察豚鼠圆窗膜组织的双表面超微结构——即鼓室面及鼓阶面的形态特征,并与以往CSEM的圆窗膜图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经手术破坏豚鼠内淋巴囊及前庭导管造成的实验性膜迷路积水一个月后的内、外淋巴Ca ̄(2+)浓度的变化。结果:积水耳内淋巴Ca ̄(2+)浓度为0.181±0.129mmol/L(x±s,下同),与对照耳组0.020±0.014mmol/L相比,经t检验有明显升高(P<0.01)。而积水耳组外淋巴Ca ̄(2+)浓度为0.679±0.340mmol/L与对照耳组0.730±0.385mmol/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讨论了内淋巴Ca ̄(2+)升高在膜迷路积水形成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组织学研究手术致圆窗膜破裂的愈合机制。以豚鼠为研究对象,体重400~750g,Preyer 反射正常。局麻下耳后切口,暴露一侧听泡并在其壁打2~3mm 小洞,于手术显微镜下窥视到圆窗。用25号消毒针经听泡小洞在圆窗膜上划破约2/3直径的裂口,此时可见少许外淋巴流出。作者提到如破裂口过大或切除圆窗膜均可致动物无法耐受的前庭系统严  相似文献   

14.
强声暴露后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电反应特性的在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声后豚鼠耳蜗毛细胞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RP)变化和复合神经动作电位(compound ction potential,CAP)的关系。方法:在成功建立豚鼠耳蜗毛细胞电反应记录方法后,将同一强度、不同频率的强声施加于受试耳,观察外毛细胞频率响应和RP及圆窗CAP的变化。结果:外毛细胞在不同频率强声后,特征频率(characteristic frequency,CF)的RP反应幅度减小,刺激声强度与RP的I-O曲线线性增加,CF的频率选择性不降。频率低于CF的强声较高于CF的强声更易引起CF的RP下降。重复暴露有累加效应。同步记录的圆窗CAP未见阈移。结论:低频强声引起耳蜗外毛细胞RP损伤也遵循半倍频程漂移规律。损伤机制可能与外毛细胞静纤毛及盖膜受累有关。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45CaCO3)方法研究健康豚鼠和链霉素肌注豚鼠球囊、椭圆囊耳石膜、锤骨和股骨在不同时间内对45Ca吸收水平的动态变化,了解链霉素对耳石膜钙含量的影响,以探讨链霉素前庭中毒的机理。研究结果说明耳石膜的钙是在不断更新的,它与骨组织一样都是动态结构。球囊与椭圆囊耳石膜45Ca吸收水平有差别,推测内淋巴中Ca2+含量会有差别,其内淋巴内环境也可能会有差别。链霉素使球囊和椭圆囊耳石膜吸收45Ca的能力下降,引起耳石膜钙代谢的紊乱,耳石钙含量下降,还可能引起耳石器内淋巴内环境发生改变,导致耳石器功能发生障碍,此可能是链霉素引起前庭中毒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外周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在内耳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提取全身致敏加双侧内耳致敏(A组)、全身致敏(B组)和对照组(C组)等3组供者动物(豚鼠)的外周淋巴细胞,并在体外行51Cr核素标记。将标记的淋巴细胞分别转移到具有相同免疫史的(即全身致敏加右侧内耳致敏)受体豚鼠内,按不同的供者来源,受体动物亦分为A组(15只)、B组(10只)、C组(10只)。20~24小时后取出受体动物双侧颞骨,称重,用γ计数器测定其放射性含量(CPM/g)。结果CPM/g平均值A、B两组致敏耳(右耳777.34和698.35)明显高于非致敏耳(左耳600.32和553.42)(P值均<0.05),C组两耳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致敏内耳与非致敏内耳CPM/g的比率为1.34,明显高于B组(1.12)和C组(1.0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耳在抗原刺激下产生免疫反应受外周循环系统的免疫监控。  相似文献   

17.
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小鼠耳蜗基因转染新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经小鼠耳后人路圆窗膜显微注射途径耳蜗转导的可行性,为以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的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解剖学依据。方法12只C57BL/6J小鼠分为2组,实验组(8只)以重组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对照组(4只)以人工外淋巴液经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注入耳蜗内。分别于术后5、14天取双侧耳蜗标本做基底膜铺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结果术后动物存活10只(每组死亡1只)。实验组转染后耳蜗底回基底膜及螺旋神经节上目的基因有表达,14天组强于5天组。对照组耳蜗未见荧光表达。结论耳后入路操作简单、损伤小、易于暴露圆窗龛。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转导的方法能够将目的基因成功转导至耳蜗组织并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经完整圆窗膜途径耳蜗转导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20只白色红目豚鼠,术前及术后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实验组(12只)以重组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对照组(8只)以人工外淋巴液注入豚鼠圆窗龛内。分别于术后5天、14天取双侧耳蜗标本做基底膜铺片,耳蜗冰冻切片观察。结果于圆窗龛内注入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的转导方法对听力无明显影响。转染耳蜗及对侧耳蜗内目的基因呈广泛表达。5天组表达产物最高,14天组逐渐降低。对照组耳蜗未见EPFP表达。结论于圆窗龛内注入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转导的方法对耳蜗无明显毒害作用,且能够将目的基因成功转导至双侧耳蜗组织并广泛表达。  相似文献   

19.
硝普钠耳毒作用的内耳靶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细胞内及细胞间的一种信息传递分子,一氧化氮(nitricoxide,N0)成为近年来医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而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作为NO的供体亦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及临床实验。晚近报道,SNP可抑制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dactionpotential,CAP),其耳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旨在结合各种电生理学方法及病理学检查,探讨SNP耳毒作用的靶组织,并间接观察NO对耳蜗各结构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圆窗膜上或鼓阶内给予不同浓度SNP1μl后,豚鼠耳蜗血流量增加,而蜗内电位(endocochlearpotential,EP)迅速下降,CAP反应阈明显提高,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CM)及耳声发射畸变产物(F2-F1)之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quadtaticdistortionproduct,cmQDT)下降;基底膜振动速度反应(velosityresponseofbasilarmembranevibration,VRBMV)下降;内放射纤维水肿。实验揭示,SNP急性耳毒作用具有浓度及时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大肠杆菌内毒素的耳毒性(摘要)郭养淳,吴翊钦,陈文列,林基祯采用本地饲养的健康白毛豚鼠38只(73耳),雌雄兼用,检查无耳炎,耳廓反对灵敏,未经噪声暴露。动物随机分组为1、3、5大三个观察时间。在氯氨酮麻醉下,先开放听泡,做实验前的声电反应检测,旋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