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常见于老年人,是由于脑部供血障碍,导致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或软化[1],该病起病突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工作和生活[2],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早期治疗方式、方法的正确及时与否,影响者患者的预后情况.中医药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很大优势,尤其对减轻后遗症和并发症更为突出[3].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脑血管病,血流动力学因素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因此早期溶解血栓、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局部缺血脑组织血供是治疗的关键,抗栓治疗是临床应用最多的疗法[2-3].本研究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无症状脑梗死(SBI)是指临床上缺乏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经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或尸检能发现的脑梗死灶[1].SBI又称静止性脑梗死,其发病率文献报道不一.国内陈军[2]报道占全年诊治168例脑梗死患者的20.2%(34/168).通常认为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0%~30%[3].由于脑梗病变部位较深,病灶较小,常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及定位体征[2],故临床诊断率较低.无症状脑梗死是广泛脑血管病的标志性特征,不同危险因素可能产生不同趋向的SBI.  相似文献   

4.
我国每年新发的脑卒中患者达200万,其中约80%为脑梗死[1].研究已发现多种脑梗死的血清标志物,其中血清S100B蛋白在急性脑损伤中有重要意义,且与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2].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与血清中的S100B蛋白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功能障碍和痴呆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构成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致死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70%[1].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正确治疗的同时,如果护理措施不到位,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较大影响,可加重原发病变,甚至引起患者猝死.现对我院收治脑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41例护理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或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所致的脑软化[1]。在我国,脑梗死的年发病率为219/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致残率为80%,复发率为40%[2]。因此,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该病不但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属带来生理、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多发病之一,其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据报道,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1].为了观察奥扎格雷钠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本研究将120例患者分为奥扎格霄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率高,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是人口第三大死因和成人致残首要原因[2].2004年全国卫生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03年全年脑血管意外预防和治疗负担达190多亿元人民币[3],用于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费用超过100亿元[4],约占同年全国卫生医疗支出12.5%.首次脑卒中病死率较高(男性33%,女性38%)[5],存活者中约75%丧失劳动力、40%重度残疾[6].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高:每年复发率为5%~20%[7 - 11].所以预防更为重要.…… 作者简介:李琳(1987-),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进行脑血管疾病的研究;E-mail:894313135@qq.com.  相似文献   

9.
吴惠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701-1702
进展性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因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不稳定斑块形成,血小板的异常或者血栓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因素,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2].探索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每个神经科医生关注的重要课题.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他汀类药物不仅能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二级预防治疗药物,同时在急性期应用能有效改善预后[3-4].本研究笔者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且致残和致死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1].在脑卒中的后遗症中,语言障碍是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约33%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2].虽然语言障碍的发生率较肢体障碍低,但其恢复和治疗难度却极大,而且它的恢复也会影响肢体障碍的康复.王小军等[3]研究发现,伴有语言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由于存在对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等语言交流障碍,对整个康复疗效有显著的负影响.因此,语言障碍的恢复和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康复治疗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将脑卒中后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路路通是从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制剂.三七总皂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及扩张血管的作用[1].并且对缺血性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应用路路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并与传统中成药复方丹参注射液作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阳春  宫伟民 《中国医药》2011,6(2):236-236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导敏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由脑梗死引起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1].我们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脑梗死即缺血性卒中,包括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等,70%左右的脑卒中为脑梗死[1],发病机制为局限性脑组织在脑血液供应障碍引发的缺氧缺血的作用下脑软化或缺血性坏死,抗凝、溶栓、扩血管等药物治疗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2]。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能够促进血黏度的降低[2]。本研究分析了脑梗死患者治疗中丹参酮ⅡA的应用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三大主要死因之一,其中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死亡的65%.在脑梗死的治疗中,近年研究较多的是神经保护,其中较多的体内、体外试验发现并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具有神经保护作用[1].我院2006年7月-2007年3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重组人EPO(rh-EPO)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其死亡率是排在心肌梗死和癌症之后,位居第三位的疾病.形成脑梗死的决定性因素是脑组织局部缺血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75%的脑梗死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或其他部位的血栓转移,导致局部脑血管闭塞造成的[1].脑梗死溶栓治疗就是为早期再通闭塞动脉,恢复血供,尽量挽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国家,其年发病率约为(185~190)/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新发卒中患者[1].卒中有三高,即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养老机制、医疗卫生保障机制、养老护理机构和社区服务网络的建设都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2].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常见类型,患者伴随有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进展速度快,临床上常针对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减轻患者脑组织缺血状况,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不良心理情绪、治疗配合度低等,则不利于溶栓效果,故合理的干预措施必不可少[2,...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就诊时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50%~70%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病死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超过6h可造成不可逆性脑组织损害,脑卒中的早期就诊与预后有着密切关系[2]。现就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干部保健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的241例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其早期就诊原因,公众对急性脑血管病早期治疗的认识及全民卒中科普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住院脑卒中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慈  王巍  刘丽  刘万根  刘亚平  晏琼 《河北医药》2012,34(11):1745-1746
失眠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夜间难以入睡、睡不安稳、经常醒来或清晨早醒,失眠在住院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1].据报道,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3].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国内外文献报道,80%~95%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存在睡眠问题,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及神经功能康复过程,还会加重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症状,甚至诱发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再发[4].为此,通过对120例住院脑卒中失眠患者采取积极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进行失眠的原因分析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其生存质量,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郝若飞  王凤阁 《河北医药》2012,34(14):2162-2163
脑卒中是一种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又叫脑血管意外.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也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致残率较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公认的最佳治疗是在3 h内溶栓治疗[1].因此,对此类患者应进行积极溶栓治疗.脑卒中患者在治疗中需要溶栓治疗,需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及时调整用药,血小板数值与有无出血有直接联系.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发生率为 0.09%~0.21%[2].本文报告脑卒中患者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