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为基础,通过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甘肃省的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度水平明显提高,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影响集约度水平的四个因素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其中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主导因素由土地利用程度逐渐转变为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各因素的空间差异也十分明显,城市土地集约度的空间形态呈以嘉峪关市和金昌市-武威市和兰州市-庆阳市为中轴线的"三轴点"式格局分布.  相似文献   

2.
政策与土地是开发区的相互互动的基本资源。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与评价体系有助于鉴别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效益,从而推动开发区的政策导向,促进我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产业集聚发展程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系列策略,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开发区土地开发进度、投入产出效果、工业用地效益三个方面科学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应用及意义作了充分的论述,对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建立科学的节约集约用地考核体系是促进各地经济发展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土地效益和利用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土地的稀缺性和价值性愈发突出,土地集约利用越来越成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优势理论,采用均方差权值法从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效率两个维度对福建省土地利用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2015年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呈现空间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非农利用效益较高,而西部地区农地利用效益更具比较优势,而各城市在土地利用效率上却呈随机性现象,没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因此建议在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因地制宜,实现区域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市辖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评价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建省各市辖区2001年和2006年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差异进行时空对比,结果表明:福建省市辖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闽东南中心城市福州和厦门土地的集约化水平最高,闽西北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较低。近五年来,福建省各市辖区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利用差距在缩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4)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2—2016年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递增趋势,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要低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度在0.4—0.5之间,大多位于拮抗水平耦合阶段,呈现向逐步磨合方向发展的态势;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整体趋于上升态势,并呈现稳步向好趋势,但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优质协调的任务还很艰巨。提出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创新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均衡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若想推动城市持续发展,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水平,增加建设效益,必须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坚持节约和集约的利用原则,合理规划建设。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相关内容进行论述,提出了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其基本目标是土地利用潜力的挖掘。文章明确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内涵,分析潜力的来源,指出潜力测算遵循的三个原则,提出基于土地利用强度、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益指标的潜力测算方法,并应用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取得良好的实证效果。  相似文献   

9.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上海开发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上海开发区土地消耗的现状特点,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其集约利用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 开发区的耗地量与其行政等级、区位、行业类别密切相关;(2) 各开发区之间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较大,在所选取的 30 个市级以上开发区中,仅 1/3 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超过平均水平,尤其是国家级开发区和部分市级开发区之间的差距明显;(3) 多数开发区的单位产出耗地量和人均耗地量处于下降态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趋于上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协调度分析、点密度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土地利用集约障碍进行诊断,旨在为广州等大型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城市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一、土地集约利用PSR评价分析 经过熵权法计算,得出广州土地集约利用PSR评价体系各指标的的熵权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1.
从土地集约利用角度,依据H城就业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人均商业用地面积、容积率、各城市发展实际情况的数据,对其商业用地规模进行评价,指出其商业用地规模过大、土地利用不集约的问题。最后基于研究对新城规划土地利用不集约问题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的稀缺性特征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由“增量扩展”向“存量挖潜”的必然趋势。工业用地是承载城市生产功能最重要的载体,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区县存量空间挖潜的关键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归纳,明确并延展了存量工业用地可挖掘潜力的概念内涵,为盘活低效工业用地行动提供理论基础;构建了工业用地宏观绩效评价和微观低效类型识别系统框架,对“三级五类”工业用地提质增效进行分类引导,为新时期区县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可持续城市发展决策提供方法参考;探索了存量低效工业用地再利用的多情景实施路径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为推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供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
本文通过梳理新型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关系建立指标体系,后使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SPSS和ArcGIS对2000-2011年湖南省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升、但是提升幅度、提升趋势等差异较大,空间格局上整体呈现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由里往外依次递减;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相关制度安排是导致时间特征的原因所在;功能定位、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基础、区位条件、行政管理体制等是圈层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红方 《山西建筑》2009,35(31):39-39,113
阐述了目前焦作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焦作市依山傍滩的独特优势,提出了有序开发山地和滩区,同时通过整治塌陷地、改革土地流转方式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从而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加快焦作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长三角土地规模利用现状 目前,长三角土地利用呈现出农用地细碎化、居民点和工业布局分散化的问题,其核心点在于该区大多数土地集约程度不足,用地布局不够集中,投入产出的规模效益无法形成。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来讲,均面临经济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矛盾。其原因在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我国国情所决定;土地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加剧了城市发展用地矛盾; 中央出台的土地严管政策将使城市发展长期面临土地要素资源的约束。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建设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走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之路,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此,一方面,要注意借鉴上海、浙江诸暨、青岛开发区利用旧厂房发展“创意产业”、推行“零土地技改”,实行“零土地招商”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可采取以下对策推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示范区;建立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土地规划和供应管理,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城市空间;积极建立土地政策与其他调控政策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宏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地价的不断增长,市场竞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面临着土地使用缺乏统一规划的重要问题,导致城市地价不断增长,而土地利用率低下,土地集约利用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城市地价、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概念,深入分析了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从而分析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城市地价的合理控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东南亚地区特大城市为例,针对土地集约利用矛盾最突出的功能区--城市中心展开研究,从城市空间角度出发构建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模型。以定量研究为基础,分别从建筑、用地和交通三个集约利用角度和多项评价因子出发,采用逐项量化对比研究的方式横向展开,建立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型,并通过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型从建筑,用地和道路等多方面剖析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土地集约利用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评价,有助于为促进开发区土地利用挖潜、建立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本文通过构建了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因素层,8个因子层和24个具体评价指标,以南昌经开区为例进行了评价实证研究,并提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用地面积在加速扩大,城市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积极盘活和充分利用存量土地资源,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积极有效补充,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化水平,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1盘活存量土地意义重大存量土地的有效盘活和利用,对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调整城市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以及对发展城市经济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