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首次在三相条件下,在沸石催化剂上研究了异丁烯与苯酚烷基化合成对叔了基苯酚(p-TBP)和2,4-二叔丁基苯酚(2,4-DTBP)。结果表明,改性的沸石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活性和选择性。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改性方法,可以得到不同量的对叔了基苯酚和2,4-二叔了基苯酚。以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烷基化试剂比异丁烯时对2,4-DTBP的选择性高。用NH3-TPD和IR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酸性质,讨论了催化活性与酸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双催化剂体系乙烯二聚和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以Ti(OBu)_4/SiO_2-AlEt_3乙烯二聚催化剂与TiCl_4/LlgCl_2-AIEt_3乙烯聚合催化剂组成的双催化剂体系,使乙烯二聚生成1-丁烯并与乙烯就地共聚生成LLDPE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通过控制预二聚时间及两个催化剂投入量之比,使体系中1-丁烯浓度至少在1小时之内基本保持稳定,从而得到组成稳定的LLDPE。  相似文献   

3.
ZrO2—Dy2O3\SO4^—2—沸石分子筛催化合成柠檬酸三 …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ZrO2-Dy2O3/SO4^2--沸石分子筛)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TBC)。对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TBC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最佳反庆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7%以上。借助BE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比表面积大、易过滤、产品中无催化剂残留1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合成TBC的理想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端羟羧聚丁二烯液体橡胶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HTPB)为原料,以有机酸酐为羧化剂,采用端基转化法合成出了端羟羧聚丁二烯液体橡胶(HCTPB)。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小时的工艺条件下,随着羧化剂用量的增加,HCTPB的羧基贪含量增加,且转人弦都在60%以上,采用红外分析,对不同羧基含量的HCTPB微观结构进行测定,顺、反1,4与1,2结构含量分别与原料HTPB相近,端基转化过程对HTPB相近,端基转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单体配比下,均相金属茂催化剂Cp2ZrCl2/MAO和Et(Ind)2ZrCl2/MAO对乙烯-己烯、乙烯-丙烯的共聚性能,对共聚物性能进行了测试讨论。利用13CNMR计算了乙丙共聚物的链段组成及竞聚率,发现竞聚率积γE·γP随己丙共聚的乙烯/丙烯单体配比而变化,从γE·γP<1(嵌段共聚物)变向γE·γP>1(交替共聚物)。选择适当的乙烯/丙烯配比可获得无规共聚物(γE·γP=1)。  相似文献   

6.
磷酸硅铝SAPO-5分子筛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热合成法合成SAPO-5分子筛。采用廉价的三乙胺(Ft_3N)、正三丙胺(n-Pr_3N)代替四乙基氢氧化胺(TEAOH) ̄[1]作为有机导向剂,以降低合成费用。考察了不同的胺/Al比、P/Al比、Si/Al比以及H_2/Al比对结晶相的影响,从而得出合成SAPO-5分子筛的适宜配比,并且给出了不同温度下产物结晶度随时间变化的晶化曲线。用程序升温法(TPD)表征了sAPO-5分子筛(H型)的酸性分布。另外还考察了用Et_3N、n-Pr_3N、TEAOH三种不同导向剂制备的三个SAPO-5样品的热稳定性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ABS树脂的聚丁二烯胶乳(EBR)的合成方法。试验重点研究了影响EBR胶乳物性指标和聚合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确定了适宜的组成和工艺条件,在保证EBR胶乳物性满足ABS树脂接枝反应的前提下,使聚合时间缩短至50小时左右,且聚合实验重现性较好。ABS试样的缺口冲击强度达30.3J/m。  相似文献   

8.
用固体超强酸TiO2/SO2-4-沸石分子筛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DOP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8%以上,研究还表明,此催化剂与单组份固体超强酸TiO2/SO2-4相比,具有体积大、易过滤、产品中无催化剂残留、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合成DOP的理想催化剂,还对沸石表面的吸附进行了X-射线衍射能谱测试,对DOP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9.
采用作者设计的液液平衡釜,于常压下测定了甲基环己烷(1)-DMF(2)二元系(20.0~47.9℃)的互溶度数据,以及常压、20.O℃和35.O℃下甲基环己烷(1)-苯(2)-DMF(3)三元系和甲基环己烷(1)-苯(2)-DMF(3)-水(4)(DMF/H2O=4∶1,mass比)四元系的LLE数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作者设计的液液平衡釜,于常压下测定了甲基环己烷(1)-DMF(2)二元系(20.0~47.9℃)的互溶度数据,以及常压、20.O℃和35.O℃下甲基环己烷(1)-苯(2)-DMF(3)三元系和甲基环己烷(1)-苯(2)-DMF(3)-水(4)(DMF/H2O=4∶1,mass比)四元系的LLE数据。  相似文献   

11.
以环烷酸镍为催化剂(三异丁基铝为助催化剂),对聚丁二烯(PB)进行了加氢模试实验,初步探讨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选择性催化加氢反应的机理。通过核磁共振谱图解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环烷酸镍催化条件下,丁二烯1,2-聚合物很容易加氢;丁二烯1,4-聚合物加氢较难。可以推断,SBS中的PB段在催化加氢时也符合同样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本体原位法,以膦酸酯钕盐/氢化二异丁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为稀土催化剂在苯乙烯(St)中制备了聚丁二烯(PB)橡胶;在PB橡胶液中,以3,6,9-三甲基-3,6,9-三乙基-1,4,7-三过氧烷为多官能度引发剂,自由基聚合St制备了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利用1H NMR,FTIR,GPC等手段对PB橡胶和HIPS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PB橡胶中St结构单元的摩尔分数低至1.01%,顺式-1,4-丁二烯结构单元的摩尔分数高达96.6%。实验结果表明,在St聚合时,温度的升高有利于St转化率的提高,温度为145℃时St的最终转化率接近100%,但温度的升高使聚苯乙烯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有所下降;PB橡胶用量和搅拌转速增加时,聚合反应速率和St转化率降低。HIPS的冲击强度可高达166.2J/m。  相似文献   

13.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0℃下 ,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嵌段组成均可控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嵌段共聚物 ,对所得共聚物进行了IR、NMR、TG、TEM等表征 ,表明共聚物为嵌段结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加氢汽油为溶剂的Ni(naph)_2-Al(i-Bu)_3-BF_3·OEt_2-ROH(简称Ni-Al-B-ROH)催化体系引发丁二烯聚合中,水对聚合活性、微观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H_2O/Al<0.33(摩尔比,下同)时,聚合活性随着H_2O/Al比增加而提高;H_2O/Al>0.33后,活性平缓下降,其活性峰值约在H_2O/Al=1/3处;当H_2O/Al=1.5时,催化剂完全失活。当Al/B≥1.0时,聚合物分子量随H_2O/Al比增加略有降低,而后变化平缓,trans-1,4/1,2值变小。但cis-1,4含量不变;随Al/B比增大,分子量线性增加,cis-1,4含量明显增加,trans-1,4/1,2值亦明显减小。在本实验条件下,本催化体系几乎无诱导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环己烷中,在极性添加剂存在下,引发剂 n-BuLi 的浓度对聚丁二烯微观结构的影响。我们发现,在纯环己烷中,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聚丁二烯的1,2结构含量上升,顺-1,4与反-1,4结构含量的比例下降。在极性添加剂存在下,如果固定极性添加剂和引发剂的摩尔比不变,那么随引发剂浓度的升高1,2结构含量明显上升,一般顺-1,4与反-1,4的比例大致不变。但当引发剂的浓度很低而且极性添加剂的用量很小时,则引发剂浓度对顺-1,4/反-1,4的比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MoO_2Cl_2-(i-Bu)AlOPhCH_3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中,Si(CH_3)_2Cl_2(简称CI)可用作活性添加剂和分子量调节剂。在Cl/Mo=0—300(摩尔比)范围内。有提高丁二烯聚合速率的作用,(?)w从85万降至50万,分子量分布加宽,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无明显影响,1,2-链节含量在80%以上,顺1,4-链节约5%。  相似文献   

17.
 通过无水哌嗪与二硫化碳以及含不同酯基的氯乙酸酯反应,合成了6种新型无灰、无磷环境友好润滑油添加剂1,4-双(二硫代甲酸乙酸酯基)哌嗪衍生物2a,2b,2c,2d,2e,2f。采用1H NMR、13C NMR、IR、UV、MS和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表征,确证了其结构,并采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其热稳定性能。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在液体石蜡(LP)中的承载能力和添加剂浓度、摩擦时间及载荷对液体石蜡抗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的初始分解温度均高于300℃,第二分解温度最高达到370℃,说明它们的热稳定性能良好。此类添加剂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当添加剂用量为1.0%(质量分数)时,样品2c+LP的PB值最大可达1100N,远比ZDDP+LP样品的PB值高;并且它们能够明显改善LP的抗磨性能,性能最好的是2f。1,4-双(二硫代甲酸乙酸酯基)哌嗪衍生物中烷基链的长短和形状(直链或支链)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不大,但对抗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含有长链烷基的哌嗪衍生物抗磨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异戊二烯为单体,在非极性溶剂体系下合成锂系异戊橡胶,并考察了溶剂、引发温度、单体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对异戊橡胶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剂环己烷优于抽余油,可以合成顺式-1,4-结构含量高的聚合物;在环己烷溶剂体系下,较低的引发温度、单体含量和高相对分子质量都有利于顺式-1,4-结构的生成,聚合物的顺式-1,4-结构质量分数最高达86.9%。  相似文献   

19.
朱峰 《石化技术与应用》2012,30(5):451-453,458
利用红外/紫外光谱仪建立了1套测定丁苯橡胶(SBR)中结构单元含量的分析方法,即采用红外光谱仪测定顺-1,4-丁二烯(Bd),反-1,4-Bd和1,2- Bd的吸光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苯乙烯(St)的吸光度,通过绘制相应结构单元的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并根据朗白-比尔定律,推导出各结构单元含量的定量计算公式.基于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SSBR -T 2000 R和ESBR - 1502样品的链结构含量.结果表明,SSBR -T 2000 R的顺-1,4- Bd结构单元含量比ESBR - 1502的高出23.80个百分点;反-1,4- Bd,1,2- Bd结构单元含量则比后者分别低16.29,7.51个百分点,与样品的红外谱图反映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映喃(THF)为溶剂,研究丁二烯阴离子聚合增长反应动力学。试验在高纯氮保护下,以膨胀计法进行。结果表明,增长反应对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反应级数皆为一级关系,增长反应的总速度常数 kp=9.30×10~4exp(-6900/RT)1/mol·min,形成1,4-结构的分速度常数数 k_3-1.05×10~5exp(-8530/RT)1/mol·min,形成1,2-结构的分速度常数k_4=6.73×10~4exp(-6790/RT)1/mol·min,以及在 THF 中产物的1,2-结构含量 a=7.24×10~(-I)exp(110/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