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为一名专注设计的媒体人,同时又是设计、艺术、建筑发烧友的我.对于造访世界各地那些散落在城市中心的由工业建筑改造而来的创意产业聚集地总是乐此不疲。那些由老工厂、旧仓库改造而来的艺术家工厂、设计创意中心等.已成为各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保持与记忆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其中一种最成功的发展模式是创意城市。将创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需要重新界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提出新的发展战略。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创意城市的发展需要依赖文化创意产业的系统化;从空间形态角度看,创意城市中包括文化特区和创意集群两种空间形态。从多伦多文化计划和加拿大圣凯瑟琳斯创新总体规划两个案例来看,创意城市规划应在战略或规划目标中突出体现"创意",以挖掘城市空间的新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3.
邵文玉 《城市建筑》2023,(21):124-127
随着城市更新进程加快,工业遗存失去活力的问题屡见不鲜,创意城市作为苏州市的重要发展战略,其发展路径与工业遗存的更新模式契合,如何盘活工业遗存以促进创意城市发展成了重要议题。文章基于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空间聚集特征,以苏州胥江姑苏段为例,依据该地段的工业遗存资源特征,研究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行性,并依托创意城市理论,从物质空间、创意产业、参与主体等方面提出工业遗存盘活策略。  相似文献   

4.
周建军  朱嵘 《规划师》2008,24(1):29-32
创意产业自产生至今,正日益显现出对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中国部分发达城市产业发展规划中,创意产业逐渐被视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以实现推动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和谐进步的目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的后续利用分析研究从区域功能定位、物质空间改造和城市系统优化三个方面,力求实现"城市文化创意空间塑造"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创意城市再思考:城市创意经济中复杂性、网络和互动的作用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开始重视文化在城市复兴中的作用,并对城市文化设施进行投资以促进创意经济发展。纽卡斯尔和盖茨黑德两个城市通过联合共同发展文化和创意产业。作者借鉴复杂性理论(complexity theory),将纽卡斯尔/盖茨黑德的创意文化发展看作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分析城市文化发展中的驱动力和互动影响机制,并为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工业遗产保护更新——一种构建创意城市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资源特性以及保护更新模式等层面阐释城市工业遗产保护更新与构建创意城市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对构建创意城市的内涵、条件及路径三方面的独特作用,从而说明城市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正在成为一种构建创意城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英国谢菲尔德市通过合理选择新的主导产业,在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计划下,实现了从钢铁制造为中心的工业城市转变为以文化产业为发展动力的城市转型.通过分析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复兴计划的关系,从五个方面对该城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进行总结,即改造并融入新功能、协调发展整体环境、承载工业文化信息形式的多样化、培养专业技术力量和发展创意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8.
创意与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明 《时代建筑》2010,(6):6-15
文章从创意城市的基本含义入手,着重分析在当前城市发展战略中文化创意越来越处于核心地位的原因,以及文化创意与城市空间存在着的一种互动关系,进而解释创意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角度入手,论文总结和归纳了创意城市汉堡通过弘扬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创意城区、吸引创意人群等途径推进城市发展的具体策略,如港城建设、传统工人街区改造、IBA项目、创意公司等,并综合评述了这些策略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成都东湖新城具体实践为例,在设计中导入"生态城市意向策划"与"城市产业升级策略",重点打造"创意城市",吸引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赋予城市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实质问题,实现区域的最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意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在空间上出现群聚,产业之间连接而形成的结果。不可忽略的是,文化创意园区的形成与后工业时代都市产业结构的改变是有关的,其与都市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延续中西方文献对都市中闲置空间再利用的研究成果,结合文化产业的创新与文化园区的设置,引导出台湾文化产业与文化园区的设置,并以华山1914为例,分析台北市与设置文化园区的利害关系。台湾设置文化创意园区、对台湾的后工业时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产业能量的提升、城市营销高附加价值的创造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国内城市新区发展往往与老城相脱节,导致许多弊端的现状,对浙江桐庐滨水发展轴城市设计案例进行介绍,从城市设计的层面对城市建设中新老城区的联动发展进行了思索和探讨。调查分析了桐庐的城市现状和自然条件,确定了滨江区域的发展目标,认为应将桐庐滨江区域发展放到城市整体发展的高度,将其建设成为新的、多样化、集约化的城市中心,并从功能、交通、景观环境等多角度对新老城区进行整合,从而令新老城区之间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形成整体效应。这一研究工作为国内城市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赵立志  张曦沐 《建筑科学》2008,24(5):99-101
"创意产业"与旧工业建筑及其地段再利用相结合,是保护与再利用旧工业建筑、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创意环境的一种良好的方式。文章探讨了"创意产业"与旧工业建筑及其地段再利用相结合的优势,通过实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永仪  魏清泉 《规划师》2007,23(7):11-13
产业升级及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很多制造业企业往郊区、经济后发地区迁移,城市留下了大量的空置厂房.拆除这些旧建筑,再建新建筑,既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又会割断城市的历史文脉.城市中空置的旧工业厂房可以被改造和再利用,关键是要对其进行功能转换和创意提升,发展新产业,提升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15.
Comment     
Florida has argued that, for innovation to thrive, urban places must stimulate those engaged in creative work.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idea of the creative class, what attracts it and responses to Florida's propositions. It places the idea in the context of recent though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historically creative and innovative cities,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history and renaissance ideas of science, civic life and city design. It considers the corporate status of American cities and concludes by proposing that suburban and urban places require stronger interconnection because the management of Coasean transaction costs is shifting from firms to the urban place.  相似文献   

16.
范建红 《工业建筑》2012,42(10):21-24
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相结合,是保护与复兴旧工业建筑、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形象的一种良好的方式。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保留着较多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以广州太古仓为例,分析了其历史发展、价值意义及现状特征,探讨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复兴的情况,提出旧工业建筑遗产的复兴是延续城市文脉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创意产业提升南京城市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意产业是21世纪最富有魅力的产业。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创意产业具有文化、知识和产业内涵。发展创意产业与提高城市竞争力有密切联系。创意产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文化品味、提升知识能力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几个方面。把握创意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对于提升南京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边缘城市是美国郊区化的产物,产业园区是我国拉动经济和拓展城市空间最重要的载体,两者都是新形势下城市发展演进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通过对美国边缘城市的现象观察及其与我国产业园区的比较研究,从城市、区域、网络三视角,提出产城融合化、功能复合化、环境品质化、城镇体系化、数字智慧化等基于边缘城市理论的产业园区规划策略,并以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规划进行了实证研究,将边缘城市理论运用于城乡规划实践。同时,立足"边缘城市=边缘+城市"解构,提出边缘城市的核心在于"城市"——立足职住平衡的城市功能中心化;活力在于"边缘"——立足网络协同的多中心城市区域形态格局建构,并指出边缘城市依托规模互借协同效应,促进城市形态沿单中心-多中心-城市群演替、空间结构沿等级化-(扁平化)网络化-一体化演化,已成为城市区域走向多中心网络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兴生长点或战略性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