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类的系统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为例, 在流行病调查和RCT临床试验的基础上, 开展了RA 中医证候分类学的系统生物学基础研究。在重点探索RA 寒热证候的基因组表达谱区别、RA中医四诊信息分类的统计学依据以及与传统中医分类的联系、RA 中医证候分类与疾病分类指标的关联关系、RA 中医证候分类与ACR 疗效的关联关系的基础上, 认为RA 中医证候分类有系统生物学基础, RA 中医证候分类能对RA 再次分类, 并对RA 的进一步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VEGF与RA患者寒热证型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热证候分类的客观基础,研究中医四诊信息与RA患者血清VEGF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VEGF,并进行中医寒热辨证分型,分析VEGF在寒、热证候之间的差异.结果:偏寒型RA患者VEGF水平比偏热型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寒热证候之间VEGF有显著差异,寒证的VEGF.高于热证,提示VEGF可以作为RA寒热证候分类的微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是发挥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优势的基础和前提,对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在"十五"、"十一五"期间运用文献学、流行病学、系统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对艾滋病中医证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艾滋病中医证候数据库,初步掌握了HIV/AIDS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拟定了艾滋病中医常见基本证候辨证标准,搭建了艾滋病中医证候系统生物学研究平台,并对"十二五"艾滋病中医证候科研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疾病分类与证候分类结合的诊疗模式已经成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践的主要模式。本研究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例,比较RA 寒热证候与临床疗效的关联、寒热证候实验室常规指标及组学指标的差异,指出RA 寒热证候存在客观生物学基础,有助于RA 临床诊断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5.
证候研究是中医基础研究的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中医的"证"是辨证论治的起点和核心。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系统生物学逐渐受到关注。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将系统生物学应用于中医证候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了中医证候与系统生物学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总结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同时分析了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设想,为从多学科、多视角进一步认识中医证候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基础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候分类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是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不同个体生理病理整体功能状态进行分类的一种特有的诊断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证候诊断的高度针对性的治法和方剂,构成了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辨证论治体系。相比于现代疾病诊断模式基于病理金标准的局限性,证候分类以另一种分类思维模式对个体状态进行区分,既可将患有相关疾病的人群归属不同的证候类别,也将不同疾病的人群归于相同证候,更具有个体化特点。疾病诊断与证候分类进行整合,充分互补,可能改变现今生物医学的诊断模式,具有上佳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因此,证候分类原理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们的持续关注。本文以类风湿关节炎及其典型证候的证候分类系统研究为例,对疾病证候分类整合研究和其未来发展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证候分类的科学基础研究、证候分类与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异病同证研究以及证候分类指导下的组合药物研究。以上的研究工作中,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结合临床研究理念,探索疾病证候分类科学基础,在相应基础上实施中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和基于复方理念组合药物开发的研究,以期为未来疾病证候分类研究在思路和方法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证候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其重要作用是诊断分类,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将证候分类理论与现代医学疾病诊断进行融合,可望改变临床诊断模式,对患者进行更加精细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分类,从而促进个体化医疗的发展。笔者以类风湿关节炎及其典型证候作为切入点,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遵循循证医学理念,探索疾病证候分类的科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和基于中药复方理念的组合药物开发研究,形成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医对慢性肝病的诊疗特色和优势体现于在证候分类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探讨其证候分类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区别、尿代谢物的差异以及"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具有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证候判别方法可有助于形成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新的分类,并为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类及诊断要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记录237例RA活动期患者的症状、体征(包括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RA活动期患者证候分为4类:邪郁壅络、痰瘀互结、湿热痹阻、气虚血瘀,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RA活动期中医证候可分为4型,基于中医四诊信息的分析,结合专家意见,可确定其各证型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0.
模型评价是动物模型发展的基础,是体现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重复性、客观性、公认性的首要环节。系统生物学是以系统论和实验、计算方法整合不同级别的生物信息研究生命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构成,以及特定条件下各组分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的研究。作为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桥梁,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证候本质、中药复方疗效物质基础、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等中医药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在秉承中医传统医疗特色的前提下,通过探寻疾病特点与证候表征的客观内涵,综合更多的生物学信息与模型动物的生理、病理特点,系统生物学改进了模型评价标准中原有的缺陷,进一步规范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评价体系。本文梳理了中医证候模型评价研究现状以及系统生物学的核心特点,借鉴系统生物学运用于中医药研究的核心优势,总结了系统生物学方法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评价中的应用,扩展其应用的特色内涵,探讨系统生物学促进中医证候模型评价体系规范性发展的可行性,为推进中医药标准化的进程及中医基础理论的临床应用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患者中CDKN2A,CDKN2B,IGF2BP2和CD—KAL1基因的表达量。方法:提取血液样本中的mR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得到cDNA,以Real—TimePCR方法测定目的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建立了这4个基因的定量方法,测定了50例正常人和5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基因表达量。结论:本研究在糖尿病肾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患者中测定了4个基因的表达量水平,对这些基因的表达量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糖尿病肾病中医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量化指标,并同时指出基因研究对于中医中药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患者中CDKN2A,CDKN2B,IGF2BP2和CDKAL1基因的表达量。方法:提取血液样本中的mR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得到cDNA,以Real-Time PCR方法测定目的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建立了这4个基因的定量方法,测定了50例正常人和5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基因表达量。结论:本研究在糖尿病肾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患者中测定了4个基因的表达量水平,对这些基因的表达量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糖尿病肾病中医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量化指标,并同时指出基因研究对于中医中药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燕  韩旭 《环球中医药》2012,(12):893-896
本文在循证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近年来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医证候学的相关报道进行总结,探讨了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血瘀、痰浊、气虚、阳虚、阴虚、内热、血虚、气滞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标准化、疗效评价客观化提供初步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出现代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引入系统生物学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更新颖、更深层次以及更加具有综合性的研究,寻找到特异性更强的现代化客观指标,将之定量化、标准化,使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更加有理有据,最终阐明其辨证本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下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精神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下另给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1.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评分、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下针刺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炎的病因学说及其辨证论治最新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量当代名中医认识和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经验的整理,概括出最新的慢性肝炎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的情况,并且阐述了如何结合现代医学的检验手段来指导本病的辨证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未阐明 ,中医学认为痹证的病因以风寒湿为外因 ,肾虚为内因。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 ,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阐释肾虚痹证的发病机理 ,对于认识和治疗RA ,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 肾虚是痹证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 ,肾藏精 ,主骨生髓 ,只有当肾气充盛时 ,方能“筋骨坚” ,“筋骨劲强 ,肌肉满状”。若肾精亏虚 ,或先天不足 ,则…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临床系统生物学是为适应中医药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的需要,以推动"系统-系统"模式的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为目标,在中医药整体观和系统论指导下,整合运用多种系统生物学技术,通过对病、证诊疗方法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创新研究来为临床服务,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学科。针对现行研究中存在的"方、证、病割裂,基因、蛋白质、代谢物分离"等问题,我们提出构建以多层面生物标志物群为特征的临床系统生物学研究体系。整合的生物标志物群包括中医证候指标、临床生化及影像学指标、系统生物学标志物群多个层面,系统生物学指标包含基因、蛋白质、代谢物多个层次的标志物群。建立的整合生物标志物体系可应用于疾病早期预警、临床诊治、指导个性化用药、疾病预后以及药物评价。以近年来我们开展的糖尿病肾病中医药临床系统生物学研究为例,开展了包含中医证候指标和临床病理生化指标研究,还包括整体代谢指纹特征谱以及七大类百余种磷脂、15种脂肪酸、21种嘌呤嘧啶、8种硫醇氨基酸的定量指标和14种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在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初步得出整合生物标志物群(IBS),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辅助诊断和糖肾方临床疗效评价,可为系统生物学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是中医药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