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某机械公司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测定评价,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环境和劳动者健康影响,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控制和杜绝职业病发生。方法采用劳动卫生学调查的方法,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监测,了解职业病危害特征,职业病防护措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本建设项目生产过程存在其他粉尘、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于不同工艺过程中。结论本建设项目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有效地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环境和劳动者健康影响,经测定各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识别和检测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和分析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为本建设项目及同类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依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调查,采用职业卫生检测对作业场所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包括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各项检测结果合格率均为100%,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各项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针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较好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确定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主要环节,检测其浓度(强度),评价职业病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确保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从而保护劳动健康。笔对独山子石化公司气体脱硫及硫磺回收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属于涉及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需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通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确定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产生的主要环节,浓度或强度,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建议,确保该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从而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本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竣工验收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评价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类比法和综合分析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本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选址、总平面布置、职业病防护措施、建筑卫生学、卫生辅助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的设计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经类比分析,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毒物苯浓度存在超标现象(石油萘装置泵东部苯CSTEL为22.00mg/m^3),其余毒物浓度和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经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后,可以减轻毒物和噪声对工人健康的危害。结论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苯,本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经分析,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某固汞生产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要求,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汞、噪声、丙酮、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经检测空气中汞浓度范围在0.002~0.020 mg/m3,外包装间空气中汞CTWA超标。噪声强度在59.0~87.9 dB(A),机修间和废气处理机组LEX,8 h超标。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持续改进,提高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某黄金提纯加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旨在加强对黄金提纯加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进行有效控制,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法、定量分级法、检查表分析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作业场所中化学毒物浓度检测提示各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危害程度均较低,检测汞的1个样品短时浓度超限值,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的化学毒物、噪声、粉尘等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有关要求.结论 该建设项目高度重视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开发利用新型高温高压无氰解吸技术黄金提纯工艺,针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控制效果评价良好.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在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所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浓度或强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对健康的影响作出总体评价。具体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浓度或强度)、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设施、辅助卫生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十多个方面。通过近3年的评价实践,本课题组认为目前我国开展的控制效果评价工作虽说是对建设项目的总体评价,但最终的工作仍然停留在对评价内容(以上十多方面)的逐一评价,很难得出对整个建设项目的总体结论、总体指标。我们试图探索建立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将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进行量化分级,达到以下三个目的:①通过综合评价指标直观反映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②为政府部门参与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提供总体评价依据;③便于多个建设项目控制效果的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9.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含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鲁的重要工作。通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从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角度,对建设项目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使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以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为全面辨识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更好地做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现就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2004年完成的62个职业病危害评价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涡轮增压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并对防护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分析的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该涡轮增压器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规章制度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盐酸、苯系物、正己烷等化学毒物,噪声、工频电场、高温等物理因素,其中抛光打磨车间岗位粉尘浓度(2.75~42.80mg/m^3)、噪声强度(8h等效声级为88.6dB)超标,其余岗位或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建设项目,部分防护措施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分析某镀双铬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与建设项目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生产制度相似的企业作为类比企业,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预评价。结果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三氧化铬(铬酐、铬酸)、氢氧化钠、硫酸、噪声等。类比企业检测结果显示,电镀工接触各种毒物的浓度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加药工接触铬酐CSTEL为1.659 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抛光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为86.6 d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类比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接触三氧化铬52人,检出尿铬增高1例,异常率2.0%;接触噪声37人听力检查异常3例,均为抛光工,检出率8.1%,说明噪声已经对类比企业工人的听力产生了损害,提示建设项目应重视噪声强度的监测和防护;项目选址、总体布局、设备布局、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措施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个别岗位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有待改进。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防护措施如能按报告的要求整改,从职业卫生角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某烟标印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项目职业卫生情况较好;生产性毒物乙酸乙酯、异丙醇、二甲苯TWA检测值分别为164.9~193.0、67.1~127.1、1.7~6.3mg/m^3,STEL,检测值为204.4~266.0、83.0~190.2、4.3~9.0mg/m^3,生产性噪声强度为83.7~85.0dB(A),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观察对象或患者。结论该建设项目为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厂方应继续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某纳米粉体材料白炭黑制备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并对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结果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凝聚SiO2粉尘、氯气、氯化氢或盐酸、氢氧化钠、噪声、高温、热辐射等。经测定接尘工人接触粉尘浓度合格率为67%,气相SiO2制备车间中控操作工和包装工接触粉尘的浓度、包装工接触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防护措施存在一些问题,但如能按报告的要求整改,可以通过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评价某海洋石油作业平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采用综合评价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厂房设计、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类比企业各工种毒物有硫化氢、烷、正已烷、正庚烷、苯、甲苯、二甲苯,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噪声检测5个地点,其中主发电机间检测3个点、合格2个点,合格率为67%,其余地点均合格。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了解齿轮箱厂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控制效果,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是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噪声等;除粗加工区切割和手工焊的烟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外,其余各检测点空气中粉尘和毒物的浓度以及噪声的强度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可行,但应采取严格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危险,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6.
张诚  曲玮  张海东 《职业与健康》2010,26(9):1043-1044
目的对某轮胎制造公司新建子午线轮胎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验进行评价。结果现场检测结果符合卫生标准,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结论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某多晶硅生产副产物四氯化硅循环利用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及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对本项目进行评价。结果本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凝聚SiO2粉尘、单质硅粉尘、盐酸、氯气、氢氧化钠、噪声、高温、热辐射等;经测定气相SiO2制备车间中控操作工、包装工接触粉尘的浓度分别是2.8、2.6 mg/m3,包装工接触噪声强度85.8 dB(A),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防护措施存在一些问题,但如能按报告的要求整改,可以通过竣工验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注意废物利用项目的职业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余新天  朱志良  丁燕  俞小明 《实用预防医学》2013,(12):1476-1478,1473
目的 对某重工集团传动机械有限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识别、评价和分析,旨在有效控制重工传动机械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定量分级法、经验法、检查表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结果 该项目存在粉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紫外辐射、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最大的CTWA为15.12 mg/m3、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最大的CTwA分别为133.9、10 254.1 mg/m3,噪声强度最高102.2dB(A),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其他岗位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结论 该项目属于较重职业病危害的项目,在按提出的建议完成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