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饲料脂肪水平对鳜鱼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添加混合油 (豆油∶鱼油为 2∶1 )配制 5种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 ,以测定脂肪水平对鳜鱼 (平均体重 61 g)生长的影响。混合油添加量为 0~ 8% ,饲料脂肪含量为 4~ 1 2 % ,蛋白质含量为 44 0 %。结果显示 ,饲料脂肪水平对鳜鱼生长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 :饲料脂肪水平在 7%~ 1 2 %时 ,鳜鱼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高。说明适当增加饲料脂肪含量能够促进鳜鱼生长 ,并提高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2.
饲料脂肪水平对长吻鱼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添加鱼油配制5种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以测定脂肪水平对长吻鱼危鱼种(平均体重10g)生长的影响。鱼油添加量按3%递增,范围为0~12%,饲料脂肪含量为5%~18%,蛋白质含量450%。结果显示,饲料脂肪水平对长吻鱼危鱼种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率有显著的影响,饲料脂肪水平在15%~18%时长吻鱼危生长率高,饵料系数低。说明了适当高的脂肪含量能够促进长吻鱼危鱼种的生长,并提高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3.
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对青鱼鱼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报导了利用青鱼鱼种在饲料中的蛋白质,醣、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保持适宜含量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含量脂肪对青鱼鱼种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试验所用的脂肪为马面鲀鱼油。试验结果表明,青鱼鱼种饲料中适宜的脂肪含量为3-8%,最佳含量为6.5%。两批实验的结果基本一致。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对鱼体肌肉和肝脏生化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军曹鱼稚鱼饲料蛋白质和脂肪的最适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军曹鱼--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适合在热带亚热带网箱养殖鱼类的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最适含量,进行了两期生长实验。在第I期的生长实验中,在以鱼粉为基础饲料中添加酪蛋白代替淀粉,使饲料形成含蛋白36-60%的梯度,7种饲料据估算是等能量的。经过8周的生长实验,投喂含44%、48%和52%蛋白质的几种饲料的稚鱼(实验开始时体重33g)的体重增长及饲料转化率均优于其他几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摄食含44.5%蛋白质的饲料的稚鱼,体重增长率最高,这被认为是最适合于稚鱼生长的饲料蛋白质水平。在第II期生长实验中,给稚鱼投喂含脂肪3-18%的7种等氮和等能量的饲料,稚鱼(初始体重41g)的生长率在脂肪含量为3%时最低,随着饲料含脂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逐渐升高,然后持平。采用折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饲料脂肪含量达到5.76%时,鱼的生长达到一个转折点,饲料脂肪含量超过这个转折点至实验的最高浓度18%时,鱼的生长情况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对团头鲂鱼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报道了团头鲂鱼种在饲料中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保持适宜含量的条件下,不同脂肪含量对团头鲂鱼种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试验所用的脂肪为新鲜的豆油。结果表明,团头鲂鱼种饲料中脂肪适宜含量为 2~5%,最适含量为3.6%左右。  相似文献   

6.
杨代勤 《水产学报》2006,30(5):676-682
研究了饲料中添用不同含量胆碱对黄鳝生长、饲料利用效率、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肝体指数及消化器官4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的胆碱含量不同,对黄鳝的影响不同,饲料中胆碱添加量在0~2.0%内,随着胆碱添加量的提高,黄鳝的生长速度会加快,饲料系数会逐步降低,肌肉、肝脏的脂肪含量及肝体指数降低,前肠、后肠和肝脏的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会相应的提高,而且饲料中的添加量达0.8%~1.0%时,这些变化显著,表明胆碱对黄鳝是不可缺少的,黄鳝饲料中胆碱的适宜添加量为0.8%~1.0%。  相似文献   

7.
袁汉文  杨代勤 《水利渔业》2007,27(4):102-103
用不同卵磷脂含量的饲料进行黄鳝(Monopterus albus)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卵磷脂含量的饲料饲养黄鳝,对黄鳝生长速度、饲料系数、肌肉及肝脏脂肪含量都有一定影响。随着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添加,黄鳝生长加快、饲料系数降低。卵磷脂最适添加量为5%时,黄鳝生长率较高,饲料系数较低,肝脏脂肪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8.
用正交设计法对鲤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糖类、脂肪、混合无机盐等的适宜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各营养素的适宜含量分别为:蛋白质35%、脂肪12%、糖类25%、混合无机盐8%。影响锂鱼生长的主要营养因素是混合无机盐和蛋白质,糖类是次要因素,脂肪的影响最小,通过分析鲤鱼肌肉的氨基酸含量,计算出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值及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5%时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鱼油/豆油(1∶1,W/W)为脂肪源,配制脂肪含量为5.21%、7.23%、9.27%、11.31%、13.33%、15.37%的半纯化饲料,投喂体重约8g的黄颡鱼40d,用于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颡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脂肪含量<11.31%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当脂肪含量>11.31%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与脂肪含量呈负相关。肝体比和肌肉渗出损失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而持续上升。脂肪水平对以上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各项指标,可以确定黄颡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为11.31%。  相似文献   

10.
饲料脂肪水平对长吻Wei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友光 《水利渔业》1999,19(1):45-46
通过添加鱼油配制5种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以测定脂肪水平对长吻Wei鱼种生长的影响。鱼油加量按3%递增,范围为0-12%,饲料脂肪含量为5%-18%,蛋白含量45.0%。  相似文献   

11.
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能为鱼类的生长提供能量、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1],还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减少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等[2]。饲料脂肪水平影响鱼类肌肉等组织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因此,查明并掌握鱼类脂肪需求量及代谢规律有利于指导鱼类饲料生产,达到节约蛋白质的目的。笔者主要从生长、组织形态、消化和吸收、脂肪酸组成及基因表达等方面分析综述了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孟华 《福建水产》2011,33(2):53-57
通过不同脂肪含量饲料的对比喂养试验,初步了解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对饲料中脂肪含量的需求,使用脂肪含量分别为10.9%、14.2%和16.6%的配合饲料对半滑舌鳎进行了60d的喂养试验.结果表明,用脂肪含量为10.9%的配合饲料喂养的半滑舌鳎生长情况优于其他两种更高脂肪含量的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脂肪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稚鱼生长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并找到了脂肪的最适添加量。试验是在专用鲟鱼苗种培育池内进行,利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生产的鲟鱼饲料原粉,加入猪油和豆油,比例为1:1,作为饲料中脂肪的添加。试验设0、2%、5%、8%四个梯度,试验共进行35d。实验结果表明,脂肪添加含量为5%时,其相对增重率为299.24%,饲料系数为1.28,达实验期内效果达到最佳.实验发现,俄罗斯鲟对添加猪油和豆油的饲料抢食凶猛,远远高于不添加脂肪的饲料,说明饲料添加的油脂具有一定的诱食作用.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脂肪含量对黄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池塘网箱中进行,黄鳝体长(31.7±5.5)cm,体重(26.96±10.27)g.试验分为2大组:第1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相同(质量分数35%)、脂肪含量不同(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第2组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不同(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5%、45%、55%.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结果显示:当蛋白质质量分数相同且均为35%时,脂肪质量分数为10%的饲料对黄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不同时,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5%、脂肪质量分数为10%的饲料对黄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5.
设计9组半精制饲料,蛋白水平25%、33%、42%,脂肪水平4%、9%、14%,探究花鳅饲料中蛋白和脂肪组合对花鳅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设计饲料对花鳅体重、摄食率和肥满度无显著影响,对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存在显著影响;蛋白或者脂肪水平相同,一种含量由低升高,特定生长率逐步升高,饲料系数逐步降低,蛋白水平42%,脂肪水平14%组特定生长率最高(2.57±0.08),饲料系数最低(1.03±0.15)。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蛋白和脂肪水平对花鳅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蛋白水平对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有显著影响,而脂肪水平仅对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5种不同脂肪(能量)蛋白比的配合饲料对初始平均体重(7.75±1.17)g梭鲈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脂肪蛋白水平的饲料,以能量蛋白比为45.94kJ/g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最快[SGR为(2.86±0.17)%/d]、饲料系数最低(FCR为1.57±0.12)、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最大,分别为98.44%±2.38%和30.88%±3.83%;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为变量因子,以梭鲈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为指标,通过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出梭鲈最大生长速度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9.80%,脂肪含量为8.79%,总能为18.53MJ/kg,脂肪蛋白比为0.22,能量蛋白比为46.56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蛋白质沉积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76%,脂肪含量为9.18%,总能为18.65MJ/kg,脂肪蛋白比为0.24,能量蛋白比为48.12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能量保留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55%,脂肪含量为9.45%,总能为18.72MJ/kg,脂肪蛋白比为0.25,能量蛋白比为48.56kJ/g;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可以降低鱼类耗能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表...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初始体质量(13.57±0.33)g]为研究对象,在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及脂肪沉积的影响。采用3×2双因子实验设计,其中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9%、12%和15%,投喂频率分别为2次/天和1次/天。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饲料脂肪水平仅对FER有显著影响(P<0.05)。2次/天投喂组的大黄鱼末体质量和SGR均显著高于1次/天投喂组,而饲料效率显著低(P<0.05)。在2次/天投喂时,各个饲料脂肪水平对SGR和FER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在1次/天投喂时,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SGR和FER均显著提高(P<0.05)。2次/天投喂组的大黄鱼全鱼水分含量显著低于1次/天投喂组,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P<0.05)。大黄鱼全鱼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然而在1次/天投喂时,饲料脂肪水平未对全鱼体粗脂肪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大黄鱼的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肝体比(HSI)以及脏体比(VSI)受到了饲料脂肪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在2次/天投喂时,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HSI以及VSI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而在1次/天投喂时,各个饲料脂肪组大黄鱼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HSI以及VSI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脂肪水平和投喂频率仅对大黄鱼的生长、饲料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而对大黄鱼体组成、形态学指标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8.
以初始体重为15.50±0.04 mg的方格星虫稚虫为实验对象,分别饲喂脂肪水平为0.36%、3.32%、6.49%、9.31%、12.16%、15.14%和18.36%的7种等氮、等能饲料56 d,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体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方格星虫稚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9.31%时,方格星虫稚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确定当增重率达到极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8.70%;(2)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方格星虫稚虫体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18.36%组星虫体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0.36%、3.32%、6.49%、9.31%和12.16%组(P<0.05).体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有降低的趋势,18.36%组星虫的体蛋白含量最低,显著低于0.36%、3.32%、6.49%、9.31%和12.16%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方格星虫稚虫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两种酶活性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脂肪水平为9.31%时,但是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时,方格星虫稚虫对饲料中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8.70%.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军曹鱼——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适合在热带亚热带网箱养殖鱼类的饵料中最适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进行了两期生长实验。在第1期的生长实验中,在以鱼粉为基础饵料中添加酪蛋白代替淀粉,使饵料形成含蛋白36—60%的梯度,7种饲料据估算是等能量的。经过8周的生长实验,投喂含44%、48%和52%蛋白质的几种饲料的稚鱼(实验开始时体重33g)的体重增长及饲料转化率均优于其他几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44.5%蛋白质含量处,体重增长率达到顶峰,这被认为是最适合于稚鱼生长的饵料蛋白质水平。在第Ⅱ期生长实验中,给稚鱼投喂含脂肪3-18%的7种等氨和等能量的饵料,稚鱼(初始体重41g)的生长率在脂肪含量为30h时最低,随着饵料含脂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逐渐升高,然后下降,采用折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脂肪含量达到5.76%时,鱼的生长达到一个转折点,超过这个转折点,一直到实验的最高浓度18%,鱼的生长情况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大鳞鲃(Barbus capito)幼鱼脂肪的需求量。试验分为5组,分别饲喂脂肪水平为3.92%(L1)、6.25%(L2)、8.36%(L 3)、10.75%(L4)、和12.91%(L5)的等氮等能饲料,养殖56 d后采样。结果显示: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从3.92%到8.36%逐渐增多时,鱼体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SGR)显著升高,饵料系数(FCR)明显降低;当饲料中脂肪含量继续增加时,鱼体WG和SGR呈下降趋势,FCR数则相反,且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2.91%时,鱼体WG和FCR与饲料脂肪水平为8.36%时差异显著。大鳞鲃形体指标受饲料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其中,脏体比(VSI)随着饲料脂肪含量的升高而上升,而肝体比(HSI)却呈降低趋势,且当饲料中脂肪水平分别为10.75%和12.91%时,大鳞鲃幼鱼HSI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脂肪水平对全鱼、胴体和内脏的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显著影响较小,但仍能看出当饲料脂肪水平为6.25%时,全鱼的粗蛋白显著低于其他四组;全鱼、胴体和内脏的粗脂肪含量随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而上升,而肝脏中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呈下降趋势。此外,以饲料中脂肪含量为自变量,分别以WG和FCR为因变量进行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可得,大鳞鲃幼鱼WG最大时对脂肪的最适需求量为7.99%,而大鳞鲃幼鱼FCR最小时对脂肪的最适需求量为8.76%。综上可知,大鳞鲃幼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7.99%~8.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