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特点与民族语文特点有密切的联系。汉民族的辩证思维特征最直观地体现在汉字的二合建构上。这主要指构形思维。然而汉字的构义思维同样充盈着辩证的意识。这主要体现在汉字初文构义的辩证性,汉字意义引申的辩证性和汉字使用中因环境影响发生意义转化的辩证性。汉字初文构义的辩证性与初文的原始状态有关。原始文化符号的意义较为混沌,一种事象的意义很容易向其反面转化。例如: 吉凶转化:甲骨文的“吉”字象安置兵器之形。兵器是凶器,因而“吉”有凶义;兵  相似文献   

2.
论语音象似性及其在诗歌文本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尝试建立语音象似性的连通主义模型,从本体感受论的角度对语音象似性的客观现实性和心理真实性作了论证;在对诸多有关语音象似性的论述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语音象似性的二分法并强调语音象似性的意象图式说;由于体现象似性特征的语音模式是诗歌文本序列的构建原则之一,故最后对诗歌文本中的语音象似性进行了探寻.  相似文献   

3.
"语言任意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都是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其象似性则一直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语言形式和其所指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的象似性特别是句法的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张昀霓 《求索》2010,(8):121-123
诗性从源起到构建无一不与象似性息息相关。诗性美或通过外象似性模拟再现真实世界的形象美,或通过内象似性模拟展现对真实世界的艺术印象美。就象似性构建而言,诗性美集中体现在视象美、音象美和意象美。  相似文献   

5.
杨静 《理论月刊》2005,(1):113-114
“语言任意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都是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其象似性则一直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语言形式和其所指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的象似性特别是句法的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释义元语言是许慎对汉字及汉民族文化元认知知识、体验和调控的综合反映。遵从释义元语言的顺序象似性和长度相似性原则,与现代汉语元语言相观照,汉人的元认知理念有所变化发展:由重内容到形质兼备,由简略模糊到详细精确。  相似文献   

7.
汉文字,这块横亘古今的“活化石”,笔笔画画中无不显示出它对汉文化的观照对应,透露出汉文化的内在活力。因此,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汉字构成了文化的表征,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汉字的这些特点。一、宇宙特性与多域价值从内在结构来看,汉字具有广包容性和强应变力的特点,这使得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超越时空限制,显示出它无比强盛的生命力,为众多民族所共同接受。由于汉字所具有的“图纹”性,它克服了世界文字在由“象”到“表意”再到“表音”的发展进化中所带来的涵盖指数不高的  相似文献   

8.
古文字与儒家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有着比较强的表意性,尤其是甲。金文,其象形化程度高,表意性更为突出,通过字形分析,我们会看到其字体取象结构与儒家伦理观念间之关系。一、父子有系即所谓"父慈子孝"。明确提出"父慈子孝"是在周代,周革殷命,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政治。为了缓和矛盾冲突,调整宗族内部的关系,周人大力倡导道德规范,其中心内容就是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梯观念被确定为最具普遍性的伦理模式和最高的道德价值。"孝"字不见于殷代卜辞,但在殷商金文里则有发现,周代金文中就很常见。孝字构形,从商代晚期到西周无多大变化,都是由…  相似文献   

9.
汉字书写规范与书写动作、书写习惯之间存在一定的识别模式,任何手写汉字的笔形都在一定的程度上脱离规范,形成笔形特征.手写汉字中必然包括了书写习惯的特性表达方式,根据不同的方式能进行书写习惯的模式识别,从而认定书写人.笔形特征的特定性要素多、价值高、采用率高;笔形特征要素的不正常变化是判断笔迹伪装、变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汉字直接表义说"把汉字看作不通过语言而可以直接表义的文字,是一种错误的言文关系观。这种言文关系观的错误不仅表现在它误解了文字表现语言的途径,认为文字只有表现语音才是表现语言的,而且它忽略了汉字书写与阅读过程中脱落的有声语言环节,还错误地把汉字的构形理据与超越时空的特点作为汉字直接表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汉语之所以源远流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字的适应性。汉字是自古迄今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系统,其表意功能直接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具有历时的承古性与共时的超方言性的优势,这是任何表音文字所无法比拟的。汉字的这种超时空功能使得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得以传承和发扬,它缩短了古今汉语的差距,充当了上下几千年的联系媒介。  相似文献   

12.
赵宏宇 《求索》2005,(4):160-162
汉英两种文字分别属于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其构造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汉英两种文字构形及表义之差异、以及文化与文字的相互关系,探讨汉英文字理据上存在的差异,揭示汉英两种文字的本质差异,论证了汉字的优势及汉字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杨晓波 《理论月刊》2012,(10):77-80
上世纪末汉语诗界"字思维"大讨论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将"字思维"等同于"字象",理解过于狭隘;二是割裂了"汉字思维"与"汉语思维";三是夸大了汉字表意性在诗歌中的作用。故本文认为"字思维"是一种以单音节汉字为基本单位,音、义、形三者在意合建构机制下相联系、相制约的诗性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语诗歌的形式、内容与风格。而这种"字思维"随着汉语的欧化与白化,在新诗中已逐渐消解。  相似文献   

14.
会意字是汉字表意特征的典型代表和集中体现,会意字的形义关系是汉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前,关于会意字的研究多集中在构形研究上,构义研究是薄弱环节。通过借鉴认知语义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对会意字的构义进行考察,发现会意字意义的生成建构过程是概念整合的过程。会意字概念整合有三种类型:糅合型、截搭型和叠加型;该整合在概念表征形式、概念表征方式、概念整合类型及概念整合的认知指向四个方面具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特殊的表意文字,字形是它的本体。它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而且是汉民族思维的产物和思维方式的工具。它用形象具体的形式表达抽象一般的内容,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形体的研究是汉字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同时,汉字形体从某一特定时期进行观察,是相对稳定的,基本不变的;从历史长河中作纵向观察,又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因此,以汉字文化学的理论为指导,探讨分析汉字整体架构、双偶合成、平衡对称的构形特征及其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蕴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刑事程序反向运行是两大法系国家刑事法律中共同存在的非常态制度,具有运行上的逆向性、适用上的例外性和法定性,具有有利于发现真相和维护程序权威的积极价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违程序的经济性和人道性.通过选取审判程序作为考察对象,发现审判阶段的反向程序撤回起诉和发回重审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异化,应强化程序的司法审查、肯定当事人的诉讼参与和贯彻无罪推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汉文字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四个方面:1、中国传统文化因其思维的特点及本身的独特性,导致了文化心理中渗透着图象性、同源性、经验性的因子。2、文化心理包孕的这种文化因子,较强地显现于汉语的制造、孳乳和使用中。3、文化心理在汉字中的作用,使汉字在制造和使用中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精神,同时又给汉字以稳定发展的土壤,4、汉字存在的文化背景具有穗定性、承传性、保守性等特点,它为汉字的稳定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2003年8月3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全球发布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古朴、典雅的中国印章将永久载人奥林匹克史册! 这枚会徽,把汉字形态与体育造型融为一体,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它似印非印,似篆非篆,似京非京,主体图案选择红色,传达了中国  相似文献   

19.
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汉字起着重要的文化认同作用。汉字的适用性、时空包容性和文化积聚性使其历经千百年发展和技术冲击而不废,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如今,汉字已经成功跨入信息时代,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汉字将会发挥更加活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意象书法──书法艺术的新思维本刊记者韩林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书法作品,人们一定感到新奇:一幅书法作品,并非只有字,往往是书、画参半,或者汉字本身构成某种形象。录自唐诗的“路上行人欲断魂”7个字,斜斜地排列在方形的宣纸上,字下已先画上了一道如烟似雾的浅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