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周刊》2009,(10):66-66
点评: 本期榜首为综合实力出色的万网.而帝联科技则凭借以下特点成为亮点。 业务种类:分布式IDC,包括主机托管、整机租用、专线接入、IDC增值服务;CDNI~络加速.包括页面加速、下载加速、流媒体加速、配套服务等。  相似文献   

2.
业界动态     
一风 《计算机》2001,(14):20-20
IDC运营商的敲门砖。在中国大陆,作为ISP的增值业务,做IDC当然首要条件是必须拥有ISP经营许可,然而有一个事实必须澄清,那就是IDC运营商不一定要拥有自己的IDC机房。  相似文献   

3.
在云计算受宠的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制胜之道是?在2010年之前,中国电信运营商在传统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和IDC增值业务上对云计算并不是很感冒,这跟目前电信运营商在大集团客户的IDC业务的垄断地位有关。由于中国移动目前在骨干和城域网以及IDC资源上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IDC预测,在全业务与3G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固网和移动业务的融合将加速中国电信运营商对于电信增值业务的投入。这对于全业务运营商在业务网络功能、架构开放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运营商原有的服务平台架构已经无法满足业务转型需求。SDP(Service Delivery Platform)服务交付平台将逐渐成为运营商未来的IT投资热点。  相似文献   

5.
《办公自动化》2009,(8):21-21
IDC预测,在全业务与3G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固网和移动业务的融合将加速中国电信运营商对于电信增值业务的投入.这对于全业务运营商在业务网络功能、架构开放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运营商原有的服务平台架构已经无法满足业务转型需求.SDP(Service Delivery Platform)服务交付平台将逐渐成为运营商未来的IT投资热点.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10个月的酝酿,世纪互联宣布企业大转型,由纯粹的IDC运营商转为服务集成商,为传统企业、.com公司、政府机构提供IDC业务、电信资源集成以及IT专业服务。从1999年到2000年,在IDC市场如烈火烹油般热闹  相似文献   

7.
国内IDC正大力发展虚拟主机服务(Web Hosting)、主机托管业务(Server Hosting)甚至应用托管业务(Application Hosting)等多种增值服务。在建设数据中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下述问题:网络设备和服务器设备如何选型;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如何保证;如何提高电子商务服务器的性能以及可用性;当数据中心的规模逐渐增加时,如何做到数据的管理,安全以及备份等诸多问题。浪潮英信为IDC用户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解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与网络》2008,34(2):53-54
合理优化 一升一降 目前,IDC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场地/机柜租用(Co—location)和消费者/企业互联网接入(ISP/leasemine)应用以及Web主机托管(Hosting)方面。不难发现,这些应用对服务器的数据输入/输出带宽要求比较高。扩展性能的要求并不高。据调查,90%的单路服务器IDC用户没有扩展卡的需求。IDC服务商,特别是电信增值运营商在进行大规模、高密度部署时。对于产品的稳定性以及运行、维护成本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9.
联通启动IDC     
4月15日,联通与IBM、亚信共同举办了IDC项目签约仪式,中国联通启动了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项目工程的建设。在本次联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项目工程中,亚信将作为重要的集成服务提供商参与重点省市节点的建设。联通IDC工程建成后,所开展的业务将涵盖多种基础服务和可管理服务。前者包括:机房和机架空间出租、主机托管、共享主机租用、独享主机租用、DNS域名服务;后者包括一系列数据应用,如电子邮箱租用、VPN安  相似文献   

10.
建山 《数码世界》2006,5(6A):27-27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定位服务。指的是服务提供商(移动运营商或SP)为处于移动状态中客户(包括手机和其他LBS终端客户)提供的、基于该移动客户地理位置数据而开展的各类增值业务。  相似文献   

11.
SSP前途正长     
2002年7月,上海电信数据中心与飞康软件公司达成协议,将采用飞康软件公司的IPStor,利用上海电信原有的宽带城域网资源,联合开发存储增值服务,以及存储空间租赁和容灾服务。在2002年8月即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电信数据中心是以SSP(存储服务提供商)角色出现的。上海电信数据中心是国际A类IDC,也是国内首批开业提供技术增值服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之一。走在上海淮海路街头,会看到一排排悬挂的上海电信数据中心的招商广告,可见上海电信在IDC领域的投入力度。■存储服务可望丰厚回报存储服务在不同场合被不同的IT企业和传统客户指为今年IT市场的热点,作为IDC运营商,存储服务当然也成为可望获得丰厚回报的基础服务之一。目前企业的存储系统大多采用两种方式:自建或  相似文献   

12.
从运营商到服务商,增值服务已成为IDC商胜负的关键——IDC行业的取胜之道,取决于IDC服务商是否能充分满足企业个性化多元化的网络数据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3.
IDC:贯穿增值服务不可缺少的一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把电信增值服务比作一条链的话,处在上游的是与客户连接的ISP,其后是IDC,之后是狭义上的电信增值服务。这之中,IDC起到的是承前启后,连接上下游的关系。也就是说IDC是这条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虽然是这样重要的一环,但IDC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以往的不可胜数的例子可证明,倒闭转型的企业,就中国的可以数上一堆。问题在何处,难道是IDC企业不能生存吗?还是IDC企业不是电信增值服务链上承前启后的一环呢?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通过首创网络在IDC业务上的成功,以及它对IDC的认知,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在目前的电信增值服务产业链上,IDC是电信增值服务不可或缺的一  相似文献   

14.
2月28日,中国联通宣布联通增值属于中国联通增值业务部,是一个公开典、彩e、炫铃、掌中宽带、导航之星、业务支持与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联通部门,其旗下SP的业务发展咨询与指视讯新干线等多项移动增值业务。表示,这是由国内基础电信运营商建导、业务合作受理、业务测试支持、数2005年,联通的移动增值业务收入同立的第一家为增值业务合作伙伴提供据统计与查询、结算、技术业务培训等比增幅超过70%,截止2005年底,签的全面技术、业务支持与服务的专门全方位服务都属于该中心的业务范围。约SP达近4000家,并于2005年5月机构。据悉,联通自2001年…  相似文献   

15.
《数码世界》2006,5(7):11
2006年2月28日,中国联通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理工大厦的增值业务支持与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启用.这是由国内基础电信运营商建立的第一家为增值业务合作伙伴提供全面技术、业务支持与服务的专门机构.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有关领导、中国联通公司副总裁李正茂先生、中国联通Uni战略合作伙伴联盟成员(SP代表)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6.
IDC中国软件与服务研究部分析师欧媛在本次论坛上指出,管理服务是对于语音和/或数据服务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运营,不包括通常涉及资产或/和人员转移的企业整体外包。IDC2006年3月发布的《企业管理服务市场2006~2010分析与预测》报告显示,截止2005年底,亚太地区(不含日本)企业管理服务市场继续保持积极增长势头。2005年亚太地区(不含日本)的总体管理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53.2亿美元,增值管理服务市场规模达到54.4亿美元。据预测,2006年管理服务市场将增长15.1%,增值管理服务市场将增长15.7%。2006年亚太地区最大的管理服务市场将是澳大利亚,其次…  相似文献   

17.
侯光华 《信息网络》2008,(11):69-69
企业网关或家庭网关作为运营商宽带智能化终端之一,在未来几年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网关定位于运营商网络、业务以及管理支撑能力的延伸,通过这种延伸提升运营商的服务水平和差异化服务能力,加快业务融合和增值业务的推进速度,提高整体网络和业务维护管理效率。在网关的网络部署、业务提供和业务应用环节中,管理系统发挥重要角色。网关的管理更确切地说是设备管理和客户业务服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电信重组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电信运营商业务管理和网络运营管理模式。重组的三家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运营以及3G服务的商用将直接推动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B/OSS和增值业务管理平台向整合型的包括支持3G业务的融合业务支撑系统演进。  相似文献   

19.
彩信是目前无线增值业务中增长迅速的一项业务,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SP)通过与无线运营商(如中国移动)的合作,为用户提供彩信服务,即图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服务.用户订购彩信业务,需要在SP和中国移动之间提供数据、信息交互,完成业务订购、退订等操作.而SP与中国移动之间的接口,基于SOA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本文分析双方SOAP通信接口定义,并探讨在数据交互过程过程中,如何进行SOAP消息封装、传输及解析,从而实现用户订购数据在SP和中国移动之间的数据同步.  相似文献   

20.
根据Frost & Sullivan研究表明,到2005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将达到7亿美元。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IDC市场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42.3%。虽然前景光明,但是中国IDC目前正面临着转型:从.COM向传统企业应用的转型,在各个行业里,越来越多的企业对IDC服务的需求量更大,需求面更广,如OA、ERP、CRM等。“国内的IDC公司面临着业务转型”,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陈松谈到IDC市场时这样说:“就前两年的主力客户而言,IDC市场的饼已经缩小了,这主要是由于前两年的.COM泡沫已经渐渐平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小的民营IDC日子就不太好过了,一方面是整个IDC的市场有所收缩,另一方面,包括网通在内的电信运营商开始关注IDC这个市场,而相对于民营IDC,电信运营商在资源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