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道家“和”的观点审视中医“和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医“和法”的内涵,根据道家“和”的观点,将“和法”分为广义“和法”、狭义“和法”及相对“和法”3类。狭义的和法即现行中医方剂学所讲之和法,广义和法中多种治法的组合、组合式多种治法的“生化”过程两种内涵。根据道家“和”之内涵,和法的使用,必须注意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夏小军 《中医研究》2005,18(10):8-10
<伤寒论>之和法源自<黄帝内经>,包括治则和治法,从治则而言,当属广义,即以调和为主,扶其不足,达到祛邪愈病为目的的一种治疗原则.从治法而言,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广义者,指诸治法中均含有和法之意;其狭义者,专指和解之法,且其和法的治疗作用均较缓和.若要用一种治法来概括八法,似乎以广义的和法来解释则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3.
和法临床运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为中医治法"八法"之一,从狭义来讲,为和解之法,即通过和解少阳的作用,治疗少阳证的一种治法.从广义来讲统称调和之法,即通过调和的作用,使表里、营卫、阴阳、脏腑间的失调不和,重新归于和谐协调的一种治法.  相似文献   

4.
和法析要     
和法是中医主要治法之一,其治法精神源于<黄帝内经>,其治法内涵当首推<伤寒论>.但由于"和"在中医学中的含义甚多,因此导致和法的概念模糊,和法的含义纷杂.这对正确使用和法、探讨和法的作用机制等均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和法为中医传统治疗"八法"之一。而在《伤寒论》中,"和"代表人体阴阳、气血、五脏的调和,一旦阴阳、气血、五脏功能不和,则可根据辨证,应用"和"这一治法使其重归于"和"。因而和法既不指一具体治法,也不专指某一方剂,而是一种和其不和的治疗法则,是广义的和法。  相似文献   

6.
和法是中医的主要治法之一,临床运用范围很广,现就其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介绍如下,望同道斧正。1和法在中医内科疾病中的应用和法是中医主要治法之一,是一方面祛邪,一方面扶正,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一种和解治法。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治法精神源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谓:“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伤寒论》吸取了《黄帝内经》中有关“和”的治法精神,加以发展、创新,为和法的形成、演变及和法的组方用药奠定了基础。其尤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和略》说:…  相似文献   

7.
对小柴胡汤"和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有把多种治法合于一方的组方特点。《伤寒论》"和法"的形成,是后世医家在对《伤寒论》及小柴胡汤的阐发过程中逐渐产生的。首次提出"和法"的是成无己,其涵义是融会多种治法合而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方法,不是一种单一的、具体的治法。"和法"是一种变化无穷的治疗方法,小柴胡汤只是"和法"中的一种方法。张介宾、程钟龄、戴天章、何廉臣等医家有关"和法"的论述丰富、完善了中医学"和法"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王醊恩  杨毅 《光明中医》2010,25(7):1141-1142
<正>"和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之和法是清·程钟龄提出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中医学八大治法之一。其源流,后人多归溯到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成无己首先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和法。他在《伤寒明理论》中指出:"伤寒邪气在表者,必  相似文献   

9.
耿雪  迟文成  林霄月  隋雨桐  梁华  姜家康 《河北中医》2023,(10):1739-1742+1748
“和法”既是中医的治疗法则,也是“八法”之一。随着历代医家对“和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法”理论逐步丰富,有其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和法指“和其不和者”,狭义和法指“和解”。肿瘤病机复杂,变化多端,历代医家对于肿瘤的论治治则虽有不同,方药各异,却也万变不离“和”之宗旨,“和法”是目前治疗肿瘤的根本法则,也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体现。但目前对“和法”及其治疗肿瘤的认识尚不够完善,本文拟通过追溯中医“和法”及“和法”治疗肿瘤的历史源流,探索中医“和法”的思想内涵,以期对肿瘤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治法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方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治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治法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广义的治法还包括了治则。笔者从治法的层次性角度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1治则“则”即是原则,治则是治疗疾病所必须遵守的普遍适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