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腐败”等新闻职业道德问题,不仅在当代中国,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西方报业早期阶段也曾大量出现,是国际新闻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现象。这说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新闻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从职业道德和纪律的角度谈谈对新闻腐败的规范化治理。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深度嵌入的互联网新闻业涉及更多元的参与主体,新闻实践呈现日益显著的关系之维。新闻业多重关系的互构是新闻主体发挥能动性的结果,而作为情感产生基础、连接中介的新闻客体亦是其中的重要纽带。基于此,本文从物质性视角出发,重点考察了新闻客体在“党的二十大”这一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新闻硬客体为新闻生产主体提供情感塑造、体验的空间场所,助推生产创新;新闻软客体为新闻生产主体借助内容创新实现情感的传递提供物质基础;软硬客体的交织使产品创新得以实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新闻意外客体影响不同主体间的情感连接程度。借助新闻客体,传统主流媒体实现了主题报道的创新,提高了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新闻研究与新闻专业期刊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新闻业的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 ,随着新闻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政策规则的变化 ,随着以网络媒体兴起为代表的媒介基本技术革命性进展以及对媒介形态的影响日趋明显 ,随着新闻竞争向更深层次发展 ,随着中国新闻界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新闻舆论的竞争和斗争 ,新闻实践与新闻业正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与需求也在发生重要变化 ,它制约、影响并要求新闻研究与新闻专业期刊相应变化 ,以给予理论与对策支持。能否把握其变化趋势 ,决定着新闻研究与新闻专业期刊能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能否满足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国际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时代不断调整媒介在新闻生产中的定位,经历了“新闻把关人”——“新闻看门人”——“新闻策展人”三个阶段.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国际主流传统媒体主导的新闻传播方式正逐渐被瓦解,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业从新闻生产过程到新闻内容呈现、受众消费方式,甚至新闻工作者角色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田浩 《新闻界》2023,(8):14-23
近些年,全球新闻业都尝试开展一系列实践转型来回应受众疏远新闻业这一行业危机,介入性新闻在其中有突出的影响力。在实践层面,介入性新闻主张通过提升卷入度、构筑情感体验以及助益社群行动等手段来为受众设置积极的参与平台,进而带动受众的参与行动并以此来提升受众对新闻业的依赖与认可。在理论层面,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生产趋势,介入性新闻代表着数字新闻业对新的行动者协作体系的探索方向,新闻从业者需持续伸张数字新闻业的助益型角色,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闻业对于构建基于亲密关系的数字公共生活体系的积极意义。但这一生产趋势的普及化仍然面临着诸多组织文化与社会环境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写作》2009,(3):11-11
25年来中国新闻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新闻与写作》也对推动中国新闻业的发展起了非常好的作用,是值得庆贺和纪念的。作为首都北京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报道新闻也要研究新闻,在新闻研究上要有所作为,《新闻与写作》应该成为北京新闻研究的潮流刊物。  相似文献   

7.
田浩  常江 《中国编辑》2023,(Z1):105-112
数字化进程重塑了当下的新闻生态,给新闻业带来了琐碎化的危险和丧失公共信任的危机,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剧场新闻就是新闻业将戏剧和表演元素融入真实新闻事件的讲述过程以回应这一危机的创新实践。剧场新闻的核心理念在于以戏剧的美学属性抵消数字新闻生态的浅表倾向,并以实体或虚拟剧场为媒介探索新闻业与受众(用户)建立积极情感连接的可能路径。从叙事形式、用户关系和价值意涵三个维度出发,可知成功的剧场新闻实践能够重新拉近新闻业与用户之间疏离的关系,培育积极的新闻社区感,重建新闻业的社会信任。剧场新闻实践为业界和学界重新思考包括真实性在内的诸多基本新闻观念提供了依据,但数字技术无所不在的影响和新闻业的平台化趋势也为这种创新样态的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短视频在当今国际新闻传播中的角色愈加重要,这与情感因素对其的深度介入密不可分。文章从情感性的线索出发关切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短视频新闻,解析作为技术形式的短视频何以塑造新闻产品的情感逻辑,在此基础上归纳短视频国际新闻产品响应用户情感需求的语态更新、语态转化、语态升维。语态变革带来形态调适,作为动力机制的“共情”在面向国际传播的短视频新闻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深度作用于选题把关、内容生产、文本呈现、产品分发、反馈互动等环节,探索建构基于“共情之环”的规律性的情感化策略,这对于启发国际新闻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效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国英语新闻网站需要重视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价值观,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掌握更大的国际话语权,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国际新闻受众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在此过程中,新闻编译工作对于提升我国英语新闻网站传播成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英语新闻网站中的新闻编译工作者需要理解新闻编译内涵、把握新闻编译原则、探索新闻编译工作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冲击与吸纳: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常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新闻制作和发布的方式,互联网究竟为新闻业带来了什么?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闻业与传统新闻业有何区别?本文尝试从新闻常规的角度来对上述问题做一解析,在梳理相关西方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新闻实践对此做一探索性的研究,并提出今后深入研究的三种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对2022年中外数百篇有关新闻创新实践与理念的论文、报告和文章进行系统性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创新实验室研究团队对2022年全球新闻创新现象进行了综合评述。报告从整体上分析了全球新闻业在新闻环境方面的变化、多元新闻行动者网络的建构新局和2022年度12种重要的新闻创新行动,以期给中国新闻业的实践者、观察者提供全球视角的参照。  相似文献   

12.
在经历了21世纪初期的短暂勃兴之后,新闻游戏近几年又被视为新闻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闻游戏可分为四类:社论游戏、报道游戏、小报游戏和纪录游戏.新闻游戏再度兴起是游戏市场和新闻市场合力作用的结果.新闻游戏扩张了新闻业的边界,创新了新闻叙事的方式,改变了新闻业的竞争方式.新闻游戏不必然损害新闻业公信力,新闻与游戏融合的产物也并非都是新闻游戏.新闻游戏自身有着严格的边界.  相似文献   

13.
以使用ChatGPT技术为代表的AIGC新闻成为新闻业的热点,新闻业智能化转型和业态重塑的进程将进一步提速。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新闻业以来,经历了新闻写作机器人、智能算法推送、元宇宙新闻和AIGC新闻四个阶段。AIGC给新闻业带来了诸多挑战,如职业边界消解导致的行业主体性和功能指向模糊、生产主体不确定性造成的新闻真实乱局和虚假新闻传播、新闻著作权模糊归属引发的信息传播失序等。未来,在AIGC的作用下,新闻业的底层运行逻辑将发生改变,促使业态深度重塑;新闻业的生产规则将被打破,刺激产业链重构再造;全新新闻产品和样态将诞生,推动新闻消费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14.
买方市场是基于买方议价能力为主导的市场模式,中国新闻业已然是买方市场。在新闻业双重市场和买方市场的压力下,中国新闻业出现经营与管理等各方面的变动和危机,本文通过分析澎湃新闻的发展路径,总结其如何在买方市场的强大压力下缓解危机,求得发展并受到消费者和广告商的信任。同时,澎湃新闻的发展路径对中国新闻业的经营与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周边传播这一理论视野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5.
赵睿 《中国出版》2023,(12):11-16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多模态新闻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流表达形式。在受众认知与理解多模态新闻的过程中,情感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新闻内容生产实践也体现出了明显的情感转向。在国际新闻报道的跨文化传播语境下,需要充分挖掘情感因素的力量,把握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叙事的“传情”机制、构建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认同的“寄情”渠道、发挥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沉浸的“共情”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感召力与感染力,提升情感转向下国际新闻的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中西方思想观念激情碰撞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新闻业中的许多杰出代表,或曾在西方留学,或曾出国考察,他们在建立中国的新闻学体系,并依此兴办报刊的时候,都多多少少沿用、借鉴甚至照搬过许多西方的新闻观念。这种观念的学习与引进,改变了传统新闻业中政争至上、政党为本的新闻运作模式,使新闻本位得以回归,受众地位得以提升,业界资本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警惕民生新闻的"唯民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我们的新闻媒体更多地关注于“国计”,而“民生”作为媒体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显得有些欠缺。民生新闻的勃兴,正是在中央亲民、为民之风日盛、我国新闻业转向以受众为主体以及新闻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共同作用下应运而生的。它以一种新的新闻视角和价值取向,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呼声,反映民声、民意、民情,真正体现亲民、爱民、服务于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建设国际传播能力的理念由“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努力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进阶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在理念、对象、模式和方式上有所调整和转变通过阐述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型,分析了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在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魏湲丹 《今传媒》2013,(11):48-49
本文选取《河南日报》与《大河报》对当今国际重大事件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闻文本的内容要素进行总结与归纳,发现《河南日报》作为党报在报道国际新闻时主要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审度事件本身,对一些有关国际局势变革、世界经济扭转以及中国与其他各国关系发展走向有关的报道颇为重视;而《大河报》作为都市报更多是起到桥梁作用,基于百姓所关注的角度,从民生看世界。两份报纸报道国际新闻时侧重点有很大差异,由于报纸定位不同,报道方式、内容的选择都有许多区别,本文试图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归纳党报与地方报在国际报道中的差异与各自优势,寻求两类报纸国际报道发展顺应国际国内趋势的优良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研究述评,是中国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了解并掌握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才能顺利开展后续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作用研究、提升策略研究等。本文从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概念及内涵、理论与分析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关系及重要性、现状与问题五个方面进行研究进展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