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管形态及血流变化,探讨经颅多普勒( transcranial Dopple,TCD)超声结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判定作用. 方法 对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前及术后使用TCD动态监测,并使用128层螺旋CT行头颅CTA动态检查. 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TCD、CTA显示脑血流及血管形态均发生改变.CTA显示以血管移位或狭窄为主者,TCD波谱多呈高阻力型改变,手术疗效良好;血管痉挛者,频谱呈高阻力型(手术疗效相对较好)或“钉子波”(手术疗效多不良);血管闭塞者TCD多呈“钉子波”,手术疗效差. 结论 TCD反映脑血流速度,CTA表现脑血管形态改变,二者结合能有效判断脑灌注情况,是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疗效判定的良好方法 .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灌注压监护与早期临床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型颅脑损伤的脑灌注压(c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监护和适时临床干预,对早期防治脑灌流量不足、缺血性脑损害及弥漫性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报告应用硫喷妥钠治疗急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的高颅压20例。依据用药前后颅内压连续记录、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对比,讨论了硫喷妥钠降低颅内压的作用、疗效,以及适应症,用药时机、剂量和速度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使用自制水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头部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治疗组常规使用自制水枕预防头部压疮,并按相关指标观察。结果两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观察统计治疗组使用自制水枕后,无一例头部压疮发生,对照组发生头部压疮3例,两组头部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自制水枕能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头部压疮的发生,使用方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脑灌注压(CP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行脑室穿刺进行颅内监护。按CPP值将病人分为三组:A组CPP>70mmHg,B组CPP60-70mmHg,C组CPP<60mmHg。比较各组死亡率及恢复良好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29例,死亡2例(6.9%),良好11例(37.9%);B组6例,死亡5例(31.3%),良好3例(18.8%);C组5例,死亡4例(80%)。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CPP应维持在70mmHg以上,以保证脑组织血液灌注,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正常情况下,出现突发瞳孔散大病情恶化的原因并验证针对性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473例颅脑损伤患者中4例患者在颅内压正常情况下,出现突发意外的瞳孔散大原因,观察针对性治疗后患者病情的变化和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颅内压正常情况下的异常瞳孔散大主要源于经历一定时限的颅内高压后进行充分减压,脑灌注压持续> 110 mm Hg;或者脑脊液引流过多或颅内压控制过低(< 10 mm Hg),造成脑灌注压过高;合并出现低血浆渗透压状态和二氧化碳蓄积等因素.4例患者经特定流程治疗后,颅内压正常,脑肿胀好转,病情稳定,瞳孔恢复正常,6个月后随访GOS 4分3例,5分1例.结论 降低外周血压、控制灌注压、维持高渗性治疗目标、缓解脑水肿能够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正常情况下瞳孔散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06~2009-05收治的6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中应用早期、阶段营养支持治疗,获得一定疗效.结果:本组病人出院时GOS评定:愈后良好22例,中残12例,重残13例,植物状态9例,死亡1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激素与代谢反应和营养支持:损伤后通常分为3个阶段,即低潮期、流动期和恢复期.  相似文献   

8.
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初期死亡率与原发性、继发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而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肺部感染对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的肺部感染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有无高度水肿、有无大小便失禁、是否合并营养不良、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时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简称Braden)评分、是否留置尿管、是否留置胃管、卧床时间等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压疮将其分为压疮组和无压疮组,单因素分析各指标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结果 1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出现压疮62例,设为压疮组;未出现压疮126例,设为无压疮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压疮组年龄>60岁、BMI> 24 kg/m2、有高度水肿、有大小便失禁、合并营养不良、入院时GCS评分<8分、入院时Braden评分≤12分、卧床时间≥15 d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压疮组(χ2=26.082、20.033、4.707、4.2...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总结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认为对颅脑损伤并消化道出血患实施早期胃肠浅压,早期肠内营养,早期药物治疗及合理饮食,有功于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减少出血发生,保证患预后。  相似文献   

11.
重型脑损伤局部脑氧饱和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重型脑损伤后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变化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重型脑损伤50例为样本,采用近红外光谱血氧仪(NIRS)持续床旁监测rScO2,颈静脉氧饱和度(SjO2)、动脉氧饱和度(SaO2)、颅内压(ICP)、脉搏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BP)和脑灌注压(CPP)。结果重型脑损伤后rScO2明显降低(0.4075±0.1394)。影响局部脑氧饱和度的主要因素为ICP、CPP、伤后病理及病情转归。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NIRS持续、无创监测rScO2有重要意义,它能反映重型脑伤后脑氧代谢的信息。局部脑氧饱和度显著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脑疝持续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总结发生脑疝病人的手术治疗效果及经验。方法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4例发生颅脑损伤脑疝病人的临床资料,男性56例,女性28例;年龄6~88岁,平均42.7岁。其中<18岁5例,18~60岁57例,>60岁22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1例,摔伤36例,其他暴力伤17例。临床表现:本组病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3~7分,其中GCS 6~7分28例,4~5分37例,3分19例。术前单侧瞳孔散大62例,双侧2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CT扫描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脑疝,分析单双侧脑疝、脑疝持续时间与预后的关系。制定急救预案,优化流程,行改良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颅内压(ICP)监护、亚低温治疗等综合治疗。结果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OS)标准评做,其疗效为恢复良好28例(33.33%),中残24例(28.57%),重残或植物生存14例(16.67%),死亡18例(21.43%),术后发生大脑后动脉梗塞11例,GCS分值越高、对脑疝行手术减压越好,预后越好。结论对颅脑损伤脑疝病人应争分夺秒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有效的监测指导治疗,才能降低病人的死亡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超声多普勒(TCD)对判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演床、预后及指导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所有患者在住院后立即行TCD、ICP及动脉血压的监测,观察10 ̄15天。结果 (1)在重型脑外伤病人中,当CPP≤6.67kPa时,则脑血流速度下降,此时应及时对病人进行对症处理,病人尚有恢复可能;(2)当CPP〈2.67kPa或Vm〈40cm/s时,病人预后极差,本组病人中无一例存活。结论 上述标准是  相似文献   

14.
高渗盐水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休克早期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7.5%高渗盐溶液(hypertonic saline,HTS)在(特)重型颅脑外伤,尤其合并休克患者早期救治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对降低颅内压、改善脏器血流灌注和抗休克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外伤合并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高渗盐水组(HTS),甘露醇组(Mannitol,MT);2组分别输注7.5%HTS(4ml/kg)和20%MT(0.5g/kg),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5、30、60、90、120分钟和3、4、5小时持续监测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脑灌注压(CPP)、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aO2)、血生化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力)、S100B蛋白及记录尿量。结果 HTS能明显降低ICP,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灌注及提高心排出量,并且对血生化指标和尿量无影响,从而有效地复苏失血性休克。结论 HTS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休克早期治疗中能有效降低ICP,改善器官血流灌注,且与甘露醇相比,起效更快,更持久和更安全,同时能改善失血性休克发生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纠正休克引起的相应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改良氧利用率(BMO2UC)、动静脉血乳酸差值监测对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多种原因引起的颅脑损伤患者119例(其中严重颅脑损伤75例),在链式流程急救复苏、呼吸循环支持后,生命体征平稳,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达0.98~1.0时,通过颈内静脉穿刺插管采血,测定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 O2)及乳酸水平,计算出脑改良氧利用率和动静脉血乳酸差值并分析它们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大脑皮质直接损伤间的关系。结果脑改良氧利用率、动静脉血乳酸差值水平与入院、出院时GCS均呈正相关(r=0.82,r=0.86;r=0.80,r=0.82)。有大脑皮质直接损伤组患者脑改良氧利用率及动静脉血乳酸差值水平低于无大脑皮质直接损伤组。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压稳定在正常范围时,脑改良氧利用率下降及动静脉血乳酸差值水平低是脑组织损伤轻重程度的重要标志,并可以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同侧脑室颞角开放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4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患者,其中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及侧脑室颞角开放85例(A组),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90例(B组),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70例(C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手术的时间、瞳孔大小、CT表现、血压、动脉血氧分压、血糖等临床资料和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根据GOS分级,比较A、B、C三组之间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A、B、C三组存活者6个月后GOS良好或轻-中度残疾的比率分别是23.5%、20.0%、20.0%,GOS重度残疾或植物生存的比率分别是50.6%、47.8%、40.0%,A、B、C三组的死亡率分别是25.9%、32.2%、40.0%。运用SPSS 15.0统计软件,经Ridit分析显示:F=3.37,P=0.037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在降低死亡率方面,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及侧脑室颞角开放优于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和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但没有明显提高6个月后良好或轻-中度残疾的比率。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 the United States, approximately 1.7 million patients are treated annually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cerebrovascular insults are the third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lthough CT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initial assessment of suspected intracranial injury, planar brain scintigraphy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regarding cerebral perfusion, function, and brain dea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y of injuries is helpful in scintigraphic image interpretation. To illustrate potential scintigraphic confounders, we present 8 suspected brain death cases with correlative CT. Even with negative brain death studies, severe brain injury by CT portends grave outcom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术后血压控制情况。方法对2007~2010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1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术后血压控制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24~72h复查CT,血肿完全清除46例,90%以上清除104例,60%~90%清除26例,清除不足60%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者35例。211例患者中未出现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有肺部感染15例,消化道出血1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术后4周,恢复良好120例,中度残废42例,重度残废37例,死亡12例(术前脑疝、合并心肌梗死、2型糖尿病),术后1月死亡率5.69%。术后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健康教育,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中,达标率不高,在随访中不断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嘱患者坚持规律服用药物,在术后1年及2年随访中,达标率逐渐提高。后2年随访中,所有患者未再出现脑出血,通过康复功能治疗后,中度残废59例,重度残废20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应选择最佳术式,结合显微操作技术,清除血肿,减少脑组织损伤,减少并发症。手术治疗脑出血是重要手段,但手术后患者长期血压控制达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预防再次脑出血更为重要,作为外科医生在对手术患者随访的同时,进行血压情况的随访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9.
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的手术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67例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患者按原发损伤类型分组并接受手术治疗,于术后半年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全组恢复良好3例,中残10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35例。其中,硬膜外血肿组预后最好,弥漫性脑肿胀组最差,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手术疗效与脑原发损伤类型密切相关,硬膜外血肿所致的晚期脑疝应积极手术治疗,患者预后较佳;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所致晚期脑疝手术意义不大;部分脑挫伤和(或)硬膜下血肿导致的晚期脑疝患者经手术治疗仍能够挽救生命。另外,快速准确的术前诊断、恰当的术式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救治成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治疗重型脑损伤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腹膜透析(PD)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0例,以甘露醇脱水,静脉补充电解质治疗同类病员2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PD治疗组:1例因脑伤过重死亡,其余治疗情况良好,无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对有严重脑水肿脑肿胀者,脱水效果良好;3月后GOS评定:痊愈:9例,中残:1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0例,死亡1例。对照组:4例死于急性肾功衰;2例死于弥漫性脑水肿;23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水电争质紊乱;3月后GOS评定:痊愈3例,中残14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PD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水肿脑肿胀,纠正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防止急性肾功衰等,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腹膜透析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