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对照组36例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用中医护理。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1.5±1.57)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8.5±2.0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患者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四肢骨折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四肢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骨折护理方案。治疗组加用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变化、骨折恢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 d及术后7 d时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8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8%,低于对照组的29.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有利于消除四肢骨折老年患者入院时负性情绪,提高对疼痛耐受力及骨折愈合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乌附麻辛桂姜汤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对照组则口服尼美舒利缓释片常规治疗,均以7天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在疗程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腰痛均缓解,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急性腰痛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改善比慢性腰痛患者更明显(P<0.05),对照组急慢性病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急慢性腰痛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中,慢性腰痛患者复发率更高(P<0.05),对照组中急慢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方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确切,尤其改善急性期腰痛效果明显,且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许子强  车焕芬  孙瑞 《新中医》2020,52(24):137-139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接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接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各 45 例,对比干预后患者康复情况。结果:经对比,2 组护理前自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2组自觉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前血管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2组患者血管功能均升高,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取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提升患者康复效果,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5.
朱羿  吴燕萍  张海霞 《新中医》2020,52(22):135-137
目的:探究改良体位和中医护理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妇科肿瘤患者满意率及依从性的影响情况。方法:将 85 例 PICC 置管治疗妇科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对照组 42 例予以 PICC 置管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 43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改良体位和中医护理。对比 2 组患者护理后护理质量、满意率、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人员素质、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服务态度、服务项目以及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遵医嘱用药、注意饮食、合理运动、自我检测方面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体位联合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提高 PICC 置管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的满意率和依从性,降低 PICC 置管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普外科的腹部手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模式对腹部手术后患者予以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莉蓉 《中医药导报》2013,(11):112-113
目的:研究中医与西医不同护理思维相结合,对于改善经腹部手术治疗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0例经腹部手术治疗患者一般资料,治疗组85例采用中医穴位敷药及西医相关护理,对照组85例仅采用院内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胃动素、血管活性常态及血浆P物质水平分泌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腹部术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饮食指导+快速康复的效果,分析对营养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中医医院行腹部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饮食指导+快速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拔尿管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B、PA、T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ALB、PA、T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肠梗阻、感染、排尿困难、便秘、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部术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饮食指导+快速康复的...  相似文献   

9.
程青燕  杨惠芬  张巧虹 《新中医》2020,52(23):155-15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 88 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中医护理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各 44 例。对比干预后 2 组术后疼痛、排气时间等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对比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时间、疼痛程度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态度、健康教育、心理引导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医护理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排气,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中医临床分析和应对措施。方法:将86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8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蛋白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医辨证施治思路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刘永莹 《新中医》2020,52(10):160-162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44例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44例给予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护理后各时间点髋关节功能评分、绝对卧床时间、腰背痛消失时间、疼痛程度以及2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2组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绝对卧床时间、腰背痛消失时间、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五级活动,对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效果。方法:以龙岩市第一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接诊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行早期心脏康复五级活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绝对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复发率、自护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绝对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后复发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恢复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将97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灌肠Ⅰ号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灌肠Ⅰ号加适量参苓白术散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1%,优于对照组的86.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内复发率、第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2年内未复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疗效优于单纯灌肠Ⅰ号治疗,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袁道珊  胡战云  杨迪云 《新中医》2020,52(22):125-128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接受 PFNA 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104 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2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特色护理的干预策略,对比干预的效果。 结果:干预后,2 组髋关节功能均提升(P<0.05),在完成干预后的对比结果中,髋关节评分的各个维度均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在术后 72 h,2 组疼痛程度均降低(P<0.05),在术后 72 h 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P<0.05)。2 组在便秘、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比例高于观察组 (P<0.05)。结论:对接受 PFNA 内固定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特色护理策略,可以提升术后恢复效果,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采取中医护理对术后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南阳市中心医院在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215例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组设为对照组(108例),接受常规护理,另外一组为观察组(107例),接受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1%,较对照组的13.89%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3%,较对照组的84.2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采取中医护理,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产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在腹部外科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72例,随机分2组各36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黄米醋神阙穴贴敷。观察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效果更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米醋神阙穴贴敷治疗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显著,能促进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29例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增加围手术期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室前、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60分钟时2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30分钟时、手术60分钟时、手术90分钟时、手术结束时观察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36.7±9.4)分钟,并发症发生率18.46%;对照组平均苏醒时间(52.8±8.9)分钟,并发症发生率64.06%。苏醒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及苏醒期并发症,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3组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其中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均给予针刺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结果:症状积分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针灸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联合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针刺组、针灸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灸联合组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田甜  任红艳  张洁琼  张品 《新中医》2021,53(1):146-149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和营养干预联合治疗对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营养干预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比2组干预前后的营养学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对比2组胃肠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护理干预前营养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营养学各项指标水平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营养学各项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干预前各项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各项免疫学指标水平较干预前高,观察组升高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2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9,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和营养干预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胃肠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应用在术前腹部手术患者中对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综合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改善和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中能够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和睡眠情况,促进患者术后机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