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志强  吴东妮  肖艳杰  卢智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46-5047,5051
目的 探讨睡眠相关行为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情况之间的关系,有效制定T2DM患者睡眠行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科研设计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法;资料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资料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及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P<0.05).睡眠相关行为:午睡情况、晚睡情况、打鼾情况、入睡困难情况、夜间睡眠充足与否及睡眠质量等因素与T2DM发病存在关联,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OR值和OR95%CI分别为[(OR =6.70,95%CI:4.29~10.44); (OR =7.57,95%CI:4.14~13.86)(OR=4.02,95%CI:2.56~6.31); (OR=6.95,95%CI:3.52~13.71); (OR=3.25,95%CI:1.99~5.30);(OR=5.70,95%CI:3.65~8.87)].结论 睡眠相关行为与T2DM发病密切相关,晚睡、打鼾、入睡困难、夜间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因素可能为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适当午睡可能是T2DM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山东省青岛市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青岛市原发性肝癌的病因预防和人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青岛市194例原发性肝癌和同时期、同地区的健康人群210人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癌危险因素有HBsAg阳性、个人肝炎史、肝炎家族史、食用肥肉和烟熏食品;保护因素有食用鲜鱼、大蒜和洋葱,饮茶、性格外倾性和心情愉快(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HBsAg阳性(OR=23.370,95%CI=12.625~43.258)、个人肝炎史(OR =5.188,95%CI=1.888~14.258)、食用烟熏食品(OR=3.082,95% CI=1.469 ~6.467)和肥肉(OR=2.685,95%CI=1.458~ 4.943);保护因素有饮茶(OR=0.533,95% CI=0.292~0.973)、鲜鱼(OR=0.448,95% CI=0.224~0.895)、心情愉快(OR=0.305,95% CI=0.131~0.713).结论 HBsAg阳性、个人肝炎史、嗜好烟熏食品和肥肉可能是青岛市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饮茶、鲜鱼、心情愉快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北省保定市社区中老年居民糖尿病前期(IGR)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保定市社区≥45岁居民3 250人为筛查对象.末梢血血糖≥5.1 mmol/L者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标化患病率分别为IGR 7.4%、DM 20.0%;IFG、IGT及IFG/IGT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6%、6.5%和1.2%;随着年龄增加,IGR患病率增加,年龄与IGR呈正趋势(x2趋势=22.3047,P<0.05),IGR/DM的比值在45 ~ 54岁组最高(0.4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常食水果(OR=0.704,95% CI=0.625~0.796)和锻炼(OR=0.222,95%CI =0.171 ~0.671)为保护性因素;紧张情绪(OR=1.465,95% CI=1.161~1.849)、中心性肥胖(OR =2.185,95% CI=1.729~2.762)、高脂血症(OR=1.663,95% CI=1.339 ~1.992)和DM家族史(OR=2.009,95% CI=1.640~2.471)为危险性因素.结论 保定市中老年社区人群IGR患病率处于中等水平,紧张情绪、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和DM家族史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N-乙酰基转移酶-2( NAT2)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与女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唐山市原发性乳腺癌新发女性患者48例与相应非肿瘤患者48例.以问卷调查收集各研究对象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生理生育、环境暴露和职业接触、既往病史、心理等信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NAT2的野生型等位基因WT、突变型等位基因M1、M2和M3突变频率,分析NAT2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危险因素与女性乳腺癌的关系.结果 被动吸烟大于或等于10年(OR=3.957,95%CI:1.589~10.002)、居住地环境污染(OR=33.571,95%CI:4.270~263.967)、职业接触(OR=9.400,95%CI:1.127~78.405)、烹调时使用排油设备(OR=0.177,95%CI:0.060~0.529)、农药的使用(OR=28.200,95%CI:3.576~222.389)等是乳腺癌的环境危险因素.携带M2、M3等位基因可能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563(95%CI:1.155~5.707)和2.083(95%CI:1.068~4.062),而M1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47,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突变杂合子基因型(WT/Mx)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1,P>0.05),而两组间突变纯合子(Mx/Mx)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545,95%CI:1.141~11.015).慢乙酰化表型者患乳腺癌的风险是快乙酰化表型者的3.364倍(x2=7.599,P<0.05).分层分析发现NAT2慢乙酰化表型与被动吸烟大于或等于10年存在交互作用(OR=9.917,95%CI:1.597~61.597).结论 NAT2基因多态性和部分环境危险因素与乳腺癌发病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中小城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方法,对湖北省中小城市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人群乳腺癌主要危险因素是:初产年龄((?)27比(?)20∶OR=2.10,95%CI 1.01~4.50),产次((?)4比0~1胎∶OR=0.36,95%CI 0.17~0.78);乳腺病史(有比无∶OR=11.20,95%CI 5.96~21.10)。并与国内其它大城市乳腺癌病因研究结果比较,表明这些因素作为不同地区女性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共同的,提示大中小城市乳腺癌发病率的差异主要与有关危险因素的普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家系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家系人群中2型糖尿病(T2DM)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PCR-RFLP和免疫法排除其他类型后确定了115个2型糖尿病家系,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危险因素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新老2型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低减(IGT)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多因素分析显示,T2DM患者的年龄(OR=1.043,95%CI 1.024~1.062)、高血脂史(OR=4.471。95%CI 2.149~9.303)、高血压史(OR=2.075,95%CI 1.001~4.301)和腰臀比超标(OR=1.809,95%CI 1.00~4.301)是独立的危险因素,而新诊断患者仅高血压史(OR=6.068,95% CI 1.697~21.689)是独立的危险因素,IGT患者的年龄(OR=1.398,95%CI~1.138~1.717)是危险因素。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高血压、年龄、中心性肥胖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睡眠质量及时间与2型糖尿病风险交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并分析两者间对T2DM交互作用的强度.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3年3-5月调查9 622名徐州市社区常住居民,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T2DM的关系,通过Bootstrap法计算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以评价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T2DM患者和非T2DM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各组分及总分比较,除入睡时间和催眠药物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质量好者与睡眠质量差者相比、睡眠时间6~8h与睡眠时间<6h者相比,T2DM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饮酒、非职业性体育活动、BMI等混杂因素后,睡眠质量差且睡眠时间<6h者与睡眠质量好且睡眠时间在6~8h者相比,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高3.78倍(OR=4.78,95%CI:3.32~6.99);睡眠质量差且睡眠时间>8h者,罹患T2DM的风险增加0.92倍(OR=1.92,95%CI:1.18 ~ 3.31);睡眠质量差合并每天睡眠时间<6 h对发生T2DM的交互作用分别为RERI=2.33 (95%CI:1.23~8.79),AP=0.67 (95%CI:0.21 ~ 0.83),S=6.87(95%CI:2.33~ 10.75);睡眠质量差合并每天睡眠时间>8h对发生T2DM的交互作用分别为RERI=0.33(95%CI:-0.12 ~ 1.13),AP=0.17(95%CI:-0.03 ~ 0.51),S=1.56(95%CI:0.76~2.74).结论 睡眠质量差和睡眠时间短对罹患T2DM有正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收集199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广州市某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19个变量.采用分类树对危险因素进行定性的交互作用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效应.结果 单纯T2DM无并发症的患者595例,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754例.建立分类树模型,包括3层,7个结点,4个终末节点,筛选出年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病程、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TC/HDL、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共8个危险因素.而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关联最密切的是年龄、病程和BMI.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病程(OR=6.215,95% CI:2.867~13.476,P<0.001)、年龄与BMI(OR =2.484,95% CI:1.465~4.212,P=0.001)在2型糖尿病进展大血管病变中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年龄、病程和BMI相互作用是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超过56岁,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应重点监测和干预,以防止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居民的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患病情况,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策略及工作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针对徐州市区2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2446人,其中男性1 197例,女性1 249例,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尿酸(UA)水平.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DM及IGR诊断标准,计算患病率.对DM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徐州市区居民DM患病率为14.88%,标化率为12.33%,其中男性为12.15%,女性为1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7,P>0.05).IGR患病率为19.91%,标化率为17.59%,其中男性为17.55%,女性为17.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9,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中心性肥胖(OR=2.036,95%CI:1.525~2.718)、超重和肥胖(OR=1.870,95%CI:1.418~2.465)、年龄(OR=1.718,95%CI:1.267~2.329)、运动量少(OR=1.565,95%CI:1.072~1.395)、高血脂[高TG(OR=1.502,95%CI:1.052~2.144)、高TC(OR =1.289,95% CI:1.153~1.428)、高LDL-C(OR=1.560,95% CI:1.283~1.907)]、高血压(OR=1.474,95%CI:1.252~1.778)、DM家族史(OR=1.283,95%CI:1.153~1.428)、主食摄入量大(OR=1.010,95%CI:1.001~1.019)为DM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徐州市DM及IGR人群患病率明显增高,中心性肥胖、超重和肥胖、年龄增长及血脂水平、血压增高可能是导致DM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吸烟、被动吸烟与肺癌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面访肺癌新发病例1 303例和按性别、年龄(±2岁)频数匹配的健康对照1 303例.结果 吸烟是男性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整OR=4.974,95% CI:3.933 ~6.291),随着开始吸烟年龄提前、吸烟年限延长、日吸烟量、吸烟包年以及吸烟深度的增加,患肺癌危险性增高,呈剂量反应关系(Ptrend<0.001),戒烟≥10年患肺癌的危险性降低45.4%.男性吸烟患肺鳞癌的危险性比患肺腺癌大.被动吸烟是非吸烟者肺癌的危险因素(调整OR=1.912,95%CI:1.486~2.460),工作环境被动吸烟的男性非吸烟者患肺癌的调整OR为2.221(95%CI:1.361 ~3.625),家庭环境被动吸烟的女性非吸烟者患肺癌的调整OR为1.804(95% CI:1.270~2.562).68.04%男性肺癌的发生可归因于吸烟,26.51%非吸烟者肺癌的发生可归因于被动吸烟.结论 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工作环境被动吸烟是男性非吸烟者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家庭环境被动吸烟是女性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