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理念逐渐向着安全、舒适等方向发展,对房屋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些年来,我国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的抗震功能有了越来越多的期望。建筑工程是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直接涉及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如果建筑物的抗震性低,就无法抵御强烈的地震,将会造成非常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要想加强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就必须完善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论文专就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工作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英达  石建光 《福建建筑》2009,(10):86-88,64
从沿海高层建筑的抗震与耐久性设计出发,探讨了抗震设计与耐久性设计的设计使用年限、性能要求。设计使用年限的增加意味着地震重现期要延长,对发震断裂带上的建筑地震设防烈度会增大,远离发震断裂带的建筑地震出现的次数增加。耐久性和抗震性危害留的余地不同,耐久性小,抗震性大。但如果耐久性下降会引起抗震性降低。所以保证耐久性是保证抗震性的前提,重视突发性抗震性损坏的同时,不应该忽略长期耐久性损坏的预防。耐久性不足,既增加了结构使用过程中的修理与加固费用,也会降低结构的抗震能力。抗震的性能要求主要体现在保证结构的足够强度、刚度、整体性和稳定性,而耐久性设计要对混凝土材料、结构构造、施工要求等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处于地震多发区域,一旦发生地震,将会导致巨大的自然灾害。因此,在对这些地区的房屋进行建造时,就需要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建筑结构抗震方案。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从而有效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建设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性能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抗震性是衡量建筑结构稳定、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在地震频发的今天,如何提高建筑的抗震性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通过对不同结构的抗震性进行了讨论,然后,针对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房屋建筑中的砌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分别从震害方式、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砌体结构建筑进行了介绍,本文最后给出的抗震措施,对砌体结构的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9,(21)
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对建筑的质量以及工程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木工程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其中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建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地震频发,要求土木工程建设必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以保证建筑质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土木工程的抗震性能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要加强土木工程建设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本文对土木工建筑工程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展开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CECS160:2004已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试用。《通则》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最新抗震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提出了抗震性态设计、设计地震加速度、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结构影响系数、结构弹塑性侧移、高频结构竖向地震反应、建筑抗震设计类别等诸多抗震设计新概念和新方法,对提高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分析了影响建筑幕墙抗震性的因素,指出建筑幕墙设计应满足抗震安全性要求,并对常用的3种建筑抗震构造措施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CECS160:2004)已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试用。《通则》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最新抗震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提出了抗震性态设计、设计地震加速度、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结构影响系数、结构弹塑性侧移、高频结构竖向地震反应、建筑抗震设计类别等诸多抗震设计新概念和新方法,对提高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今后修订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彭少辉 《四川建材》2019,(8):102-103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性强弱一定程度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固性,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鉴于此,本文对影响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性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针对提高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要点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建筑建设过程中,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在加高建筑高度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建筑的抗震性能和结构稳定性设计,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论文针对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设计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分析其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中阐述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和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性的因素,并对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抗震性作为建筑设计标准中的一项重要设计指标,其性能的好坏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对抗震要求的要求,在总体上能发挥着控制主导的作用。本文通过简单分析建筑设计与抗震设计之间的关系,并重点探讨建筑设计在抗震设计中的几个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层民用建筑垂直高度高、楼层多,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和稳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做好高层民用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优化设计。本文结合高层民用建筑结构的特点,积极改进了各个环节的结构设计,以期提高高层民用建筑的抗震性能,推动我国高层民用建筑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层建筑已经普及到我国三、四线城市。但随着我国在2008年和2010年连续遭遇了严重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人们对建筑的抗震性,尤其是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度,国家也对建筑的抗震性能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从地震导致建筑破坏的原因谈起,分析了影响建筑物抗震效果的主要因素,对Ⅵ度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中要重点考虑抗震性问题。本文依据土木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影响工程抗震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的设计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土木结构的抗震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使用有效措施使其达到最好的抗震效果,从而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与损失,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的缺陷,然后说明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思想,最后阐述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要点。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我国地震灾害频发不断,地震灾害给国民经济及国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危害;建筑房屋是地震灾害中受创比较严重的物体之一,据有关地震灾害研究专家分析,致使人们在地震中丧生的主要原因是建筑房屋的抗震性能差,难以抵挡地震灾害的冲击破坏,建筑房屋的倒塌使得人员伤亡量惊人。所以在此形势下,为了能够防御地震灾害,尽可能地减少地震灾害对社会的危害,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建筑结构工程中抗震设计的研究和探讨,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就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进行了浅显探讨,并对抗震设计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介绍,以期能对有关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卢璐 《江西建材》2014,(6):29-29
近年来中华大地,先有汶川大地震,后有玉树大地震等等,而每次地震所带来的不仅是财产损失,更多的是家庭破碎,亲人离去等,因而对建筑结构抗震研究迫在眉睫。我国作为地震频发国家,政府很久以前就对建筑建设有了硬性的要求,如抗震性,很多建筑专家也在致力此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四川建材》2017,(11):91-92
在对超限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要注重设计方法,对其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要使用性能所要求的最基本的设计抗震方法,这样可以加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性能的可靠性,同时还可以规避地震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促进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的进步和发展。在超限高层建筑当中的抗震设计要求与传统建筑的抗震设计不同,所以就必须对超高限层建筑的结构性能设计进行特别的分析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超高限层建筑的抗震结构的特点浅要地说明了设计的基本方法、性能水平和建筑结构对抗震性能的标准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对建筑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结构日益成为社会关注重方向,而抗震结构作为建筑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类型,在面对突发性的强震有着保障房屋不受破坏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建设工程抗震结构设计、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建筑抗震设计的思想与方法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