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铁盾构施工对相邻深基坑开挖的实测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铁盾构推进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问题越来越重到重视,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利用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盾构推进相邻基坑开挖的影响,得到了围护墙体侧向位移、坑外孔隙水压力、土压力的变化规律。为采取合理措施以确保基坑安全和盾构的顺利通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黄土地区基坑开挖对下伏既有盾构隧道影响及其安全评价,采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软件,结合实际场地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进行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与既有线路安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坑群开挖对盾构下伏既有隧道影响较大,基坑构筑物施作时既有隧道变形减小,基坑群采用不同步开挖将有利于减小对下伏既有隧道的影响,并针对不同施工阶段的既有盾构隧道变形进行安全评价分析,认为这种工法与加固措施满足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控制要求。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韦宗科  陈健  陈斌  黄珏皓 《人民长江》2022,53(6):198-206
基坑开挖后,地基由于应力卸载而回弹,导致临近基坑的隧道发生变形,其变形大小不仅受基坑开挖卸载程度的影响,还与隧道所处的位置有关。依托宁波市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工程,基于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和二维有限元数值方法,开展软土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盾构隧道管片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分析法,针对不同基坑宽度、基坑开挖深度、隧道拱顶埋深以及隧道与基坑距离等影响因素,分析了隧道管片竖向和水平位移随不同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基坑开挖影响下,既有隧道管片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均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隧道管片竖向位移方向表现为沉降,水平位移方向表现为向基坑方向产生位移,管片呈“横鸭蛋”状变形。(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深度、隧道与基坑距离、基坑宽度均为影响隧道沉降和水平位移的重要因素,而隧道拱顶埋深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济南地区存在富水闪长岩地层,其强度离散性大,了解其性质对于盾构选型、刀盘配置及盾构 掘进施工等具有重要意义。以济南地铁R2线长途汽车站地铁站在建基坑附近钻芯获取的不同风化闪 长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镜扫描实验在微观层面观察其结构和矿物组成,利用岩石耐崩解实验在宏观 视角分析其遇水崩解的发展程度,并根据单轴及三轴压缩试验得到相关力学指标,分析其对盾构掘进能 力的影响,可为盾构在类似地层中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穿黄隧洞采用盾构法施工。其南岸工作井位于主河床,北岸竖井位于低漫滩,工程施工直接受黄河来水影响。工作井采用逆作法施工,以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开挖时的支挡结构。其中北岸工作井为盾构始发井,上部地层为粉细砂,地下水位高,地下连续墙深76.6 m,井内挖深50.5 m,为超深竖井。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存在槽孔坍塌、槽段开衩、槽段间夹泥等问题;在内衬施工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存在抗踢脚稳定、槽段间漏水等问题;工作井进出洞部位外侧水头高,地层为铁板砂,盾构进出洞封水问题突出;地下连续墙与基岩之间为透水中砂层,基坑下部防渗依托层厚度不足,工作井在盾构机施工期抗浮稳定难以满足要求;内衬在盾构进出洞处结构受力复杂。为此,在对工作竖井展开全面的结构加固与防水研究后,提出了地下连续墙下接帷幕、墙外灰浆墙、井底适时加固、槽段间辅助防渗、局部槽段槽壁加固、洞口加固、水封等一整套综合措施,为工程成功建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滇中引水龙泉倒虹吸隧洞接收端埋深高达72.3m,地层的水土压力较大,盾构接收过程易发生涌水涌砂事故。为此,建立考虑渗流影响的盾构接收端三维模型,分析大管棚注浆和冻结法加固措施下盾构接收过程中引起的地连墙变形、地层变形和地下水渗流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接收过程中,冻结法加固对限制基坑地连墙水平变形及周边土体变形的能力优于大管棚加固;大埋深盾构接收对地表沉降影响较小,可不作为重点风险源进行控制;地下水孔压场形成一个包围开挖面的低压力区,远离开挖面的孔压等值面分布较为均匀;盾构掘进至冻结加固区后地下水的渗流速度远小于大管棚加固区,对于大埋深高水压地层盾构接收工程,冻结法在抗涌泥涌砂方面明显优于大管棚加固。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的大埋深盾构接收工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滇中引水盾构接收井77.3m超深圆形基坑工程案例,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超深圆形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圆形地连墙变形很小,最大变形仅为3.39mm,且剪力弯矩均较小,表明圆形基坑施工安全性较高,可考虑采用顺作法施工代替逆作法施工;岩土交界处地连墙变形较大,且应力集中更容易发生塑性破坏,在开挖方案拟定时要偏安全考虑;对于类似小直径圆形基坑,其围护结构已具有足够支撑强度,改变开挖方式对基坑变形影响有限,建议采用“顺逆结合”的开挖方式,在上部采用顺作法,在下部采用逆作法,兼顾施工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施工便利性。  相似文献   

8.
在岩溶区兴建水力发电工程,基坑岩溶涌水是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乌江洪家渡水电站为在岩溶区兴建的大型水力发电工程,基坑内发育有K40、K80—1等岩溶管道系统,基坑岩溶涌水问题突出,现工程已完建,基坑岩溶涌水问题得到了成功处理。本文就乌江洪家渡水电站基坑岩溶涌水预测及工程处理进行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干渠工程施工第二标段盾构区间盾构始发施工为背景,介绍了盾构始发反力架的结构设计情况,并通过对盾构始发阶段的反力架受力监测数据分析,验证了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研究表明:该反力架能够很好地满足盾构机始发时的稳定推进和姿态控制要求,对今后同类工程施工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双线地铁隧道施工,采用2台盾构机同时开挖,盾构横向间距不变情况下,纵向间距过近会加剧对土体的扰动,影响地表建(构)筑物安全。以武汉地铁三号线为工程背景,选取双线平行隧道盾构同向推进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综合分析盾构开挖时隧道横向、纵向地表变形特征,揭示双线平行隧道盾构同向推进时的纵向相互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相吻合;盾构通过后地表形成沉陷槽,隧道拱顶上方地表变形最大,距离隧道轴线越远,地表变形越小;开挖过程中盾首上方隆起值达到最大,盾构穿过后沉降迅速增加,最终趋于稳定;双线地铁隧道盾构同向推进中,盾构的二次扰动加剧了地表最终变形量,盾构纵向间距对地表最终变形量没有影响,随着盾构纵向间距增加,地表总体沉降速率减缓,当盾构纵向距离大于50 m时较为安全可靠。研究成果旨在为今后的地铁隧道安全快速的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坝基承压水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某水电站坝基承压水水压发生十分罕见的大范围、大幅度异常突降,一夜之间承压水水位下降23.8 m,自动化监测系统记录了突变全过程。文中根据自动化观测数据,分析异常期间大坝变形、扬压力、渗流量的变化以及对大坝安全的影响;并根据形变场与渗流场相互作用,提出坝基承压水水压与基岩岩块变形位移相互作用的机理关系,得到了实测数据的支持和验证。坝基承压水异常后,承压水水位与库水位的相关关系甚好,其相关系数大于0.997,标准差小于0.07 m,回归方程满足真值方程的条件,对形变场与渗流场耦合作用和短时间形变回弹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后,在事故情况下需将PCCP管道切换到单管运行,可能造成管道局部压力变幅大,对管道造成破坏。选取PCCP管道沿线连通井和调压池为控制断面,应用恒定总流能量方程计算,将计算压力值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偏差较小,能够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可为单管运行状况下的管道压力计算提供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相豪 《江西水利科技》2005,31(2):84-87,93
针对碾压混凝土拱坝薄层碾压的结构特点以及坝体埋有一定数量温度计的情况,引入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分析水压对坝体位移的影响,采用“开关函数”解决坝体温度位移时空分布问题,探讨了建立碾压混凝土拱坝位移监控模型的方法,并给出了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国内水电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国内原型观测所用的差动电阻式测量设备,从传感器到自动检测系统都在走着自己的一条道路。传感器发展了若干高压、大量程、高灵敏度系列,巡检系统采用着五芯制,拓宽了这种型式传感器的使用场合,也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一种真空断路器真空度在线检测的新方法,其真空灭弧室经过特殊设计,使用内置式双波纹管灭弧室,利用外界气体压力和灭弧室内腔自闭力的平衡原理,当真空灭弧室有漏气时(外界大气压进入),引起自闭力的变化导致压力元件和位移传感器输出数据发生变化,从而使真空断路器本地闭锁并报警,同时经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GPRS)网络也可实现远程监测报警。采用内置式双波纹管检测技术的真空断路器及其在线检测装置在现场应用情况良好,表明文中特殊设计的真空灭弧室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东张水库大坝扬压力观测及异常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东张水库大坝渗流观测资料,应用逐步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大坝扬压力进行分析,并研究了部分扬压力测孔异常情况的起因,揭示了东张水库大坝渗流的变化规律,为实现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娄一青  包腾飞  陈睿 《水力发电》2007,33(10):101-104
通过对某水电站工程区渗流场的大量模拟分析研究,结合实际观测资料,建立了较为贴近实际的水文地质模型,反演了各分区材料的渗透参数。同时,在多工况、多渗控组合计算模拟的基础上,分析出该水电站大坝局部坝基扬压力异常的物理成因,对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空间多个测点的观测资料为依据,引入测点坐标而建立的时空分布模型可动态监测任一组荷载时的坝体位移场,当固定坐标时该模型就演变为测点的监测模型。应用上述场理论,用线弹性、粘弹性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三峡临时船闸3 号坝段梁挠曲线的时空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9.
介绍GYY 型扬压力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参窝水库大坝的应用情况,通过与人工观测数据对比分析,说明该扬压力传感器所测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on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of water flow along curved surface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On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the effects of curvature and roughness on velocitydistribution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change of turbulent flow boundary layer onoverflow bucket concave surface is discussed.We proposed the empirical formula of velocity,pressure and the change of turbulent flow boundary layer on outlet bucket concave.According tothe momentum principle,we have deduced the momentum integral equation full water depthboundary layer and using the element as control unit inside the boundary layer on concavesurface of bucket.Combining with continuity equation,we have computed the boundary layerdevelopment on the bucket of a spillway.Compared with the field experimental data,thecalculation results are available.Under polar coordinates,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time-averaged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concave surface of bucket is established.The turbulent flowfield on concave surface of bucket is calculated by SIMPLE method and this mathematicalmodel.The flow velocity field,pressure field,distribution of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distribution of turbulent energy dissipating rate and distribution of shear stress are available.Thecalculation value is consistent with measured test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