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鹏 《移动通信》2012,36(6):60-64
文章在分析城市环境监测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TD-SCDMA网络的发展和ZigBee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于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网络监测体系,讨论了传感网络节点和网关设计,介绍了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实现方式.该体系解决了传统有线环境监测模式下长期存在的诸多不便,为城市环境规划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将可见光通信技术与其它通信技术异构融合,能使各类技术取长补短,增强通信系统容量,提高资源利用率。介绍了可见光通信分别与电力线通信(PLC)、Wi Fi、以太网、长期演进(LTE)网络、第五代/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5G/6G)融合的方法及发展现状,对可见光通信异构融合系统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韩宾  黄玉清 《通信技术》2008,41(6):164-166
文章针对机器人传感网络的通信特点,以蓝牙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机器人传感网络的设计和实现方案.通过采用32位单片机ARM7,设计了基于蓝牙串口多点内嵌模块的机器人传感网络演示系统.该系统实时性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其运行情况表明基于蓝牙技术的通信方式能够为机器人传感网络提供可靠的通信.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环境的智能化实时监测,提出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环境监测方法。利用ZigBee的低成本、大规模自组织网络、监测节点能长时间生存等优点以满足智能化实时监测的需求。文中实现了整个无线传感网络的系统软硬件架构以及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发送、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实时性好,能较好满足实际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5.
白光LED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照明光源, 这使得基于白光LED的可见光通信(VLC)在通信网络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介绍了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优势及发展概况, 分析了包括通信速率的提高、全双工通信的实现以及与现有通信网络互联等关键技术, 综述了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 并展望了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基于白光LED的可见光通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光LED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照明光源,这使得基于白光LED的可见光通信(VLC)在通信网络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介绍了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优势及发展概况,分析了包括通信速率的提高、全双工通信的实现以及与现有通信网络互联等关键技术,综述了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网(WSN)非常适合在应急通信场合执行环境监测、敌情侦察、态势感知及目标跟踪和定位等任务,对无线传感网相关技术及其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很有必要。文章介绍无线传感网特点,从网络协议层次的角度对WSN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梳理分析,并着重阐述WSN在应急通信场合的应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无线传感网络在海上通信、航空通信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通信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网络通信中应用多信道通信技术能够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无线传感网络模型和多信道通信在无线传感网络中的作用,并分析了无线传感网络多信道广播问题,旨在为进一步提升无线传感网络多信道通信技术的通信水平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可见光通信研究主要集中在元件设计、物理层通信等领域,对可见光室内组网的系统规划和设计研究较少这一特点,阐述了可见光通信的技术特点和典型组网架构,结合当前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多小区分层覆盖、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分布式与主从式并存的可见光室内组网策略,并对可见光室内通信系统的光源布局、网络切换、接入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征稿启事     
一、征稿范围本刊刊登在光通信技术领域具有领先水平或创新意义的学术论文,论文内容至少符合下列栏目之一:专家论坛、光传感、空间光(可见光)通信、光器件、光传输光网络、光纤光缆、算法研究、量子通信、太赫兹通信、光测量、光监控微波光子学技术物联网与区块链、5G/6G光传输和光学技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时代促进了无线传感网络监控系统的发展,监控系统已经从视频监控的传统模式被无线传感网络的监控模式所取代.无线传感网络监控系统中最主要的技术是ZigBee技术,ZigBee技术可以实现多个传感器之间的相互通信.本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在ZigBee技术的基础之上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设计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可见光通信技术依据LED等进行大范围的应用。可见光通信技术已经称为一种新兴的环保无线通信技术,该系统同时拥有通信和照明两大功能,是对现有的射频技术进行补充的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可见光通信的基本组成和通信原理,并且介绍了可见光通信技术在无线宽带接入、物联网系统、室内购物导航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可见光通信因其显著优势逐渐成为星间通信的研究热点。可见光通信能够提供丰富且无需授权的频谱资源,传输速率高,保密性强以及抗电磁干扰等。可见光激光通信器件发射功率较高、抗辐照能力强、激光束散角小,有望应用于星间大容量长距离通信链路传输。实现了集成的40路波分复用可见光激光通信系统,复用29个可见光波长,采用离散多音比特加载调制和Levin-Campello算法,达到了418.3Gbit/s的总传输数据。针对可见光激光通信系统中的带宽受限和高频衰落的问题,该系统采用了数字预均衡技术,根据该系统的信号特点,设计了相应的佐贝尔网络,通过增强高频信号能量和减小低频信号能量实现整体通信性能的提升。实验表明,数字预均衡可显著提升可见光激光通信性能。该系统证明了可见光激光通信在星间大容量通信中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楼宇能源管理系统,分析了环境监测对楼宇节能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楼宇环境无线传感监测方案,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最后总结了工程应用中如何选择监测点位置。  相似文献   

15.
ZigBee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具有低功耗、低复杂度、低传输速率、低成本、近距离传输等特点,实现起来简单,并且具备自组网功能,新传感器节点入网无需人工配置,考虑了系统异常的情况,在无线环境监测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章设计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即对环境中的温度和气体烟雾进行监测。该检测系统由传感器节点和协调器节点两部分组成,其结果由协调器传输给PC机来显示,从而完成对温度和气体烟雾的无线监测。经过多次可靠性试验,本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型号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传统远程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网融合技术的远程传感监控及控制系统,在满足通信系统的各项要求指标的基础上,采用逐级控制、整体管理,实现对远程传感数据的统一监控和管理。系统由传感器节点、Zigbee网络、网关、多种通信网络(3G、GSM、GPS等)、电源系统、服务器和客户端组成。系统首先从传感器采集数据开始,通过Zigbee网络传输,由Zigbee协调器传输至网关,经过网关的ARM11处理器S3C6410协议转换以及数据预处理之后再传输至3G网络,再通过3G网络传输到服务器。本文将重点进行GPS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融合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套基于Zigbee通信技术实现的无线体感系统。设计方案由前端传感器单元组建传感网络,采用ADXL345传感单元完成肢体运动信息的采集,采用PVDF压电薄膜脉搏传感器完成脉搏信息的采集;然后利用Zig-bee通信技术搭建无线通信网络,采用CC2430通信模块完成传感器数据至ARM处理器的传送;利用嵌入式ARM Cortex A8平台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不同信息进行处理,并将信息还原在Linux的图形界面下。  相似文献   

18.
ZigBe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在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医疗应用,环境监测领域。本系统设计基于ZigBee的温度和加速度的无线传感网络,上位机监测中心采用LabVIEW编写,可以实时采集温度信号和三轴加速度信号,并将数存入数据库。测试表明,该系统效果良好,能够完成基于温度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的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套基于Zigbee通信技术实现的无线体感系统。设计方案由前端传感器单元组建传感网络,采用ADXL345传感单元完成肢体运动信息的采集,采用PVDF压电薄膜脉搏传感器完成脉搏信息的采集;然后利用Zig-bee通信技术搭建无线通信网络,采用CC2430通信模块完成传感器数据至ARM处理器的传送;利用嵌入式ARM Cortex A8平台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不同信息进行处理,并将信息还原在Linux的图形界面下。  相似文献   

20.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种类较多,使得传统的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预警,可靠性和准确性较低。因此,构建可靠性和准确性较高的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该系统由故障数据采集筛选模块、故障辩证模块、数据库和便携式通信设备组成。故障数据采集筛选模块对无线传感网络中各种故障数据进行采集和筛选,并将故障数据传输到故障辩证模块进行故障预警。当故障辩证模块无法自动进行故障预警时,维修人员将介入处理。数据库为系统提供故障数据的存储区域,并对其进行汇总、解析和输出,以供使用者管理无线传感网络。系统软件利用安卓技术,令使用者通过便携式通信设备实时获取故障预警信息,并给出故障数据采集过程的算法代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