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制备姜黄素pH依赖-时控型结肠靶向小丸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技术,以粉末层积法制备载姜黄素素丸,再分别包衣EC(时控内层)及Eudragit FS30D(pH依赖外层),得到姜黄素pH依赖-时控型结肠靶向小丸,并优化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时控层包衣液由3.0%EC、0.6%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5%滑石粉乙醇溶液组成,包衣增重2.0%;pH依赖层包衣液由Eudragit FS30D、40%滑石粉和3.0%柠檬酸三乙酯组成,包衣增重4.0%。此小丸在人工胃液2、3 h后累积释放百分率<15%,在人工结肠液5 h后累积释放百分率>85%,有显著的结肠定位及释药特性。结论以EC作为时控内层,Eudragit FS30D作为pH依赖外层,可制备姜黄素结肠靶向释药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结肠定位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采用滴制离子交联法制备小丸,以小丸包封率及在模拟胃、肠道上段介质中药物释放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小丸制备工艺,并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的优化制备工艺为凝胶液pH为3,壳聚糖浓度为2.5g/L,氯化铁浓度为5 g/L,羧甲基魔芋胶浓度为20 g/L,药物/羧甲基魔芋胶配比为2∶1(w/w),热处理时间为10 h;小丸体外约物释放时,在模拟胃、肠道上段介质中,5 h药物累积释放在20%左右,在模拟结肠(含0.05 g/Lβ-甘露聚糖酶)介质中,12 h药物累积释放接近90%。结论: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具有潜在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鞣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包衣片的制备工艺,并考察体外释放条件对包衣片结肠定位及结肠释放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壳聚糖和聚丙烯酸树脂为包衣材料,采用喷雾包衣的方法 制备pH依赖与酶降解相结合型结肠定位包衣片,并研究包衣片在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中的释放情况.结果 鞣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包衣片在模拟胃液中2 h不释药、模拟小肠液(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的介质中5 h释药小于5%,在模拟结肠环境的介质(pH 7.6磷酸盐缓冲液,含30%大鼠结肠内容物)中累积释放度大于85%.结论 鞣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包衣片可在结肠定位,且体外释放度满足结肠定位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pH依赖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pH-dependen t Y uchangn ing T ab let forco lon-spec ific de livery,PYTCSD),并对其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探讨制备中药结肠靶向制剂的可行性。方法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体外释放度为指标,对制剂的包衣处方进行筛选;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采用硫酸钡造影技术对该制剂在人体内的释放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拟订了PYTCSD的制备方法:将药物制备得片芯后,以质量浓度3.70%(g/mL)丙烯酸树脂Ⅲ(Eudrag itⅢ)、0.37%(g/m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0.93%(g/mL)滑石粉的乙醇混悬溶液为包衣液,包衣使片芯增重8%,即得;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在人工胃液2 h时溶出液中未检测到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人工小肠液4 h时两指标累积溶出率均<10%,而在人工结肠液1 h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分别累积溶出86.5%和86.8%;体内释放度试验结果表明,PYTCSD在8名志愿者体内均能完整到达回盲部或升结肠,并在上述部位崩解释放出药物。结论制备得pH依赖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能达到较好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pH依赖-时滞型肠康宁结肠靶向片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探讨制备中药结肠靶向制剂的可行性。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和硫酸钡造影技术对该制剂的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盐酸小糪碱在人工胃液2 h后未见释放,在人工小肠液4 h后累积释放百分率小于14%,在人工结肠液4h后大于90%;体内试验表明,在4名志愿者体内均能完整到达回盲部或升结肠,并在上述部位崩解释放药物。结论:该制剂能在结肠定位释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替硝唑胃漂浮小丸,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材料,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替硝唑胃漂浮小丸;以包封率、漂浮性能和体外释药特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替硝唑与海藻酸钠比例、十六醇与海藻酸钠比例、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及制备工艺对小丸的影响,筛选优化处方和工艺;通过体外释药试验,考察溶出介质pH、离子强度及搅拌转速对小丸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小丸的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为质量分数1%的海藻酸钠,海藻酸钠∶十六醇∶替硝唑质量比为1∶4∶3,替硝唑与十六醇加热熔融混匀后冷却固化,粉碎加至海藻酸钠溶液中制得混悬液,滴加至含氯化钙的凝胶液中形成小丸;小丸体外可缓慢释药达10 h以上,漂浮性能良好;随溶出介质pH值和搅拌转速增加,小丸释药有所加快;介质离子强度对小丸体外释药无显著影响。结论:替硝唑胃漂浮小丸具有胃内漂浮特性,可缓慢释放药物。  相似文献   

7.
甲硝唑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考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提供甲硝唑缓释片的制备方法,考察影响其体外累积释放度的各种因素。方法:采用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亲水凝胶型骨架材料,以丙烯酸树脂乳胶液为黏合剂及阻滞剂制备甲硝唑缓释片;考察HPMC的用量、丙烯酸树脂乳胶液用量、压片压力等因素对甲硝唑缓释片体外累积释放度的影响。结果:本实验制备的甲硝唑缓释片体外释放度与释药时间之间符合对数回归方程,回归系数为0.9907;HPMC比例提高到10%以上时,对该品的释药速率影响不明显;丙烯酸树脂乳胶液用量对甲硝唑缓释片的释药速率有显著影响,释药速率随丙烯酸树脂乳胶液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减慢,硬度在70 ̄120N范围内时对释药速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本实验制备的甲硝唑缓释片持续释药达12h,不仅减少了给药次数,而且有效地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pH依赖型肠安康胶囊的体外释药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肠安康胶囊的pH依赖性进行体外释药考察。方法 以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含量为指标 ,对其pH依赖性做出体外释药初步评价。结果 肠安康胶囊采用丙烯酸树脂肠溶衣料处理 ,具有一定的延缓释药作用。在人工胃液中 1h后约释放药物 17%左右 ,在人工肠液中经 5h后基本释药完全。结论 肠安康胶囊的体外释药情况结果表明 ,本工艺是可行的 ,预计盐酸小檗碱在结肠部位可以达到浓度富集  相似文献   

9.
穿心莲内酯结肠靶向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穿心莲内酯制备的pH依赖型结肠靶向片的体外释放性能。方法以穿心莲内酯为评价指标,对制剂的包衣处方进行筛选,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包衣液处方。通过溶出曲线的相似性f2因子法评价不同释放曲线的相似性,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考察制剂的体外释药性能。结果以Eudragit S100为包衣材料、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增塑剂,增塑剂用量占聚合物30%的包衣液,使片芯包衣增重达6%。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在人工胃液2 h、人工小肠液3 h未检测到穿心莲内酯,而在人工结肠液2 h指标累积溶出率达80%以上。结论制备的穿心莲内酯结肠靶向片能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目的 。  相似文献   

10.
薄膜包衣法制备中药复方结肠定位定时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薄膜包衣法制备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定时片。方法以肠溶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100与Eudragit S100为pH敏感层材料,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为时滞层包衣材料,采用包衣锅包衣法制成结肠定位定时片;以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使包衣片释药特性基本符合设计要求。结果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当pH敏感层增重4%、时滞层增重6%时,可控制药物在到达小肠后3h释药,且不受胃排空的影响。结论通过调整时滞层、肠溶层包衣厚度,包衣片可基本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3种自酸蚀粘结剂与银汞合金粘结后界面的微渗漏情况?方法:收集4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及1个空白对照组,在牙体的唇颊面颈部制备箱状洞型,实验组分别用3种自酸蚀粘结剂(Clearfil SA Luting,Panavia F,Rely X Unicem)处理后充填银汞合金,空白对照组直接充填银汞合金,离体牙在2%亚甲蓝溶液中浸泡4 h后取出并垂直于粘结面切开,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亚甲蓝沿粘结界面渗入的深度,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粘结界面形态?结果:实验组的界面微渗漏值均小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3个实验组之间的微渗漏值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实验组■壁的微渗漏值小于龈壁,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结论:自酸蚀粘结剂可以提高银汞合金充填体边缘封闭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SonicFill大块充填树脂与常规树脂Neofil分层和整体充填后牙窝洞的边缘密合性和固化程度。方法:将40颗离体磨牙近远中分别制备复面洞,冲洗,酸蚀釉质,涂自酸蚀粘结剂,光照20 s后,将离体牙随机分为A、B组(n=20),A组一侧窝洞(A1)以大块充填树脂分层充填,每层2 mm;另一侧(A2)以常规充填树脂Neofil分层充填,每层2 mm;B组一侧窝洞(B1)以大块充填树脂整体充填4 mm;另一侧(B2)以常规树脂Neofil整体充填4 mm。维氏硬度仪测定充填材料的显微硬度。样本在2%亚甲基蓝中37 ℃水浴染色24 h,低速切片机将牙齿按近远中向沿片切,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龈壁染料渗漏情况。结果:维氏硬度均值和维氏硬度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从大到小依次为B1>A1>A2>B2。A2、B2组的边缘微渗漏高于A1、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常规树脂Neofil比较,SonicFill大块树脂充填材料在整体和分层充填的应用中均可获得更好的边缘密合性和固化硬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保留上肢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52例早期乳腺癌在施行ALND前于患侧前臂皮下注射亚甲蓝5ml进行上肢淋巴结定位,术中分检出上肢淋巴结和水平Ⅱ淋巴结,水平Ⅱ淋巴结进行印片细胞学和冰冻切片病检。术后所有淋巴结分组进行常规病检。结果52例术中可见上肢淋巴结蓝染50例(96.2%);术后病检,上肢淋巴结蓝染者腋窝淋巴结转移31例(62.0%,31/50);其中单独水平Ⅱ转移1例(2.0%,10/50),水平Ⅰ转移者30例(60.0%,);水平Ⅰ转移的患者中同时具有水平Ⅱ转移者10例(22.0%,10/50),水平Ⅱ转移者并上肢淋巴结转移者3例(6.0%,3/50)。3例上肢淋巴结转移者均同时具有水平Ⅱ转移,单独水平Ⅰ转移而无水平Ⅱ转移者均未发现腋窝蓝染淋巴结转移。11例水平Ⅱ淋巴结转移,术中印片细胞学检出8例,冰冻切片检出9例,2者联合检出10例。术中淋巴结印片细胞学检查联合冰冻切片病检与术后常规病检的符合率为98.0%(49/50)。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前臂皮下注射亚甲蓝可有效进行上肢淋巴结定位。经术中快速病检确定水平Ⅱ淋巴结无转移者,可施行保留上肢淋巴结的ALND。  相似文献   

14.
溶蚀分散型盐酸地尔硫卓艹脉冲控释片的体内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盐酸地尔硫为模型药物研制溶蚀分散型脉冲控释片并考察其体内外脉冲释药特性。方法:以巴西棕榈蜡、蜂蜡和亲水性纤维素为主要包衣材料,采用干包衣法制备脉冲控释片;通过释放度实验考察处方及工艺因素对脉冲控释片体外释放的影响规律;通过溶蚀实验考察脉冲释药的机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名受试者的体内血药浓度,研究脉冲控释片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结果:该制剂在体外延迟释放时间 t 10为2.1 h,释放至最大的时间 t rm为4.0 h,脉冲释放时间 t 10-90为1.7 h;其体内的延迟释放时间 t lag为5.7 h,达峰时间 t max为8.5 h,从开始释放到达峰的时间 t psi为2.6 h。结论:溶蚀分散型盐酸地尔硫脉冲控释片在体外和体内都具有脉冲释放特性。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应用家兔肋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并对分化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检测,探讨MSCs在体外成软骨分化的条件。方法:分离家兔的MSCs和肋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收集前3代肋软骨细胞上清液作为诱导液,对第3代MSCs进行14 d的诱导培养。设置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特异性蛋白表达、各组ALP活性,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Ⅱ型胶原(ColⅡ) mRNA的表达。结果:经过14 d的诱导培养,实验组MSCs由长梭形逐渐变成多角形,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ALP活性显著升高,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lⅡ mRNA表达呈阳性。阴性对照组甲苯胺蓝染色呈阴性,ColⅡ mRNA表达呈阴性。阳性对照组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ColⅡ mRNA表达呈阳性。结论:家兔肋软骨细胞上清液能够促进MSCs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甲蓝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神经源性疼痛患者采用1%亚甲蓝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止痛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2例患者显效28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100%,各级疼痛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良反应主要有蓝色针痕、蓝色尿液、局部灼痛、局部水肿和疼痛复发加重。结论:亚甲蓝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源性疼痛安全、有效、经济实用,能够永久消除或长期缓解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依托贝特缓释胶囊,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依托贝特缓释胶囊的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依托贝特母丸,PEG4000与依托贝特的丙酮溶液包增溶层,以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溶液(Eudragit RL30D)包缓释层。考察因素为增溶层与丸心质量比(X1)、增溶层中PEG4000用量(X2)、缓释层增重百分率(X3),考察指标为4,8和24 h的累积释放度,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模型描述自变量及响应值之间的关系,根据模型绘制效应面图和等高线图,通过重叠等高线图确定优化处方并通过实验对拟合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确定依托贝特的制备处方优化参数:增溶层与丸心质量比为0.7~1.2;PEG4000占增溶层比例为3.5%~12.8%;缓释层包衣增重8.0%~13.5%,与多元线性模型相比,二次多项式模型具较高的置信度;二次多项式模型方程表明考察因素和相对应的考察指标之间存在可信的定量关系;优化处方各考察指标的预测值和实际值非常接近。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用于依托贝特缓释胶囊的处方优化,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联合术中超声探查在乳腺癌手术中提高前哨淋巴结(SLN)阳性检出率的临床实用性和优势。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的145例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通过美蓝染色联合术中超声探查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检出的淋巴结均进行术中冰冻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分别计算蓝染SLN及超声探查可疑SLN,以及分别所含的转移性淋巴结数目。结果:145例患者均成功蓝染并顺利行SLNB,通过美蓝染色法转移阳性SLN检出率为21.7%(114/526),联合术中超声探查转移阳性SLN检出率为26.2%(155/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美蓝染色法宏转移SLN检出率为7.0%(8/114),而联合术中超声探查宏转移SLN检出率为18.7%(29/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蓝染色在乳腺癌SLNB中存在一定的漏诊率,结合术中超声探查可明显提高SLN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1%异硫蓝(1% isosulfan blue,IB)比较,探讨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作为示踪剂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价值.方法:206例T1、T2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IB组和MB组.分别利用1%IB和MB染色寻找着色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然后行SLNB,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部标本送病理检查.8只雌性成年大耳白家兔随机分IB组和MB组,利用不同染料观察腋窝淋巴结染色的时间、枚数以及退色的时间.结果:206例中,IB组102例检出SLN 94例(92.16%),SLNB的灵敏度为93.94%(31/33),准确率为90.2%(92/102),假阴性率为6.06%(2/33),假阳性率为0.MB组104例检出SLN 97例(93.27%),灵敏度为93.75%(30/32),准确率为91.35%(95/104),假阴性率为6.25%(2/32),假阳性率为0.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未发现与IB和MB相关的不良反应.实验部分:注射IB和MB后腋窝淋巴结染色的平均时间分别为8.75 s和13.13 s,前者淋巴结染色的时间明显短于MB组(P=0.000).IB组可观察到的淋巴结26枚,染色25枚;MB组27枚,染色11枚,IB组染色的淋巴结枚数明显多于MB组(P=0.000).淋巴结退色时间,IB组55.00 min,MB组108.75 min,IB组淋巴结退色的时间明显快于MB组(P=0.000).结论:选择MB行乳腺癌SLNB的临床价值与1%IB基本一致,且MB费用低廉,易于购买.MB可以作为IB的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