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活化工业半焦吸附SO2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实验数据获得了吸附过程的穿透曲线,计算了吸附过程的总传质系数;提出了时均传质系数概念,对工业半焦吸附SO2实验的时均传质系数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参数进行了关联。总传质系数计算表明:吸附传质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受到外扩散控制和内扩散控制,整个传质过程属于多步联合控制。温度较高时,总传质系数较大,传质过程中外扩散控制阶段延长。时均传质系数计算表明:时均传质系数可以定量表示吸附过程中传质程度的强弱,能够通过回归找出实验参数与时均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回归得到的关系式表明,吸附床温度升高和气体流速增大均可使时均传质系数增大,从而使吸附传质过程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变压吸附制氧过程中吸附时间对制氧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浓度波传递模型分析变压吸附制氧过程传质特性、计算最佳吸附时间的方法。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吸附床内氮气浓度波形状随着时间和轴向位置而变化,理想传热传质条件下,氮气浓度波传递速度比实际吸附过程浓度波传递速度快,实际过程中由于传质和传热阻力,浓度波传递速度减少26%。基于浓度波传递模型计算的最佳吸附时间与实验值误差在0.5 s以内。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的基础上,关联了PJ20活性炭对甲酚的吸附等温线,计算了床层动态吸附容量,并这过曲线进行计算机模拟,建立了总传质系数所表征装置吸附特性的模型。模拟结果很好地吻合了实验结果,通过模拟结果,进一步讨论了PJ20活性炭吸附甲酚特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液固两相进行拟均相处理,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 6.3,对气液固三相逆流化床内气液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考察了床内溶解氧浓度的轴径向分布规律,气液表观速度和液体黏度对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从实验和模拟结果发现:在轴向上,溶解氧浓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加并趋于饱和;在径向上,溶解氧浓度中心区域低,壁面附近高;气液传质系数随气液表观速度增加而增加,随液体黏度增加而减小,模拟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均匀压力场模型对太阳能驱动的固体吸附式转轮制冷系统中吸附床的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吸附床的内部特性参数的改变对系统性能系数(COP)及吸附床平均脱附率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吸附式转轮制冷系统的COP值随着转轮吸附床的导热系数及吸附剂的堆积密度的增加而显著的增加,而随着吸附床的转速及吸附剂厚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6.
生物炭对铅离子的动态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姜皂素废渣为原料,制备成了生物炭,以硝酸铅水溶液作为模拟废水,采用降流式固定吸附床,模拟工业填充柱,分别考察了重金属铅离子溶液的吸附剂投加量、初始浓度、流速及初始pH值对生物炭动态吸附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炭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随着重金属溶液初始浓度及流速的增大,穿透时间提前;增加生物炭的投加量,穿透时间延长;生物炭对水中铅离子动态吸附的穿透时间随pH值增大而延长.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线性拟合,Thomas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说明生物炭动态吸附铅离子是一个吸附位点一旦被吸附质占据后则吸附不再发生,而且没有轴向扩散.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研究吸附式空分制氧的传质过程,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二维吸附床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型综合考虑了气体的可压缩性、吸附床的死空间以及吸附床径向空隙率的分布,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和文献值作了对比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分析表明,在壁面附近存在边流效应,使得吸附剂的使用率不均,通过改变颗粒直径的大小,可以有效减小边流效应的影响;吸附过程温度变化显著,对吸附过程的传质影响较大,在数值模拟中不能忽略吸附热的影响.该数值模拟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吸附床内的传质过程,并为吸附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锈钢金属丝网填料结构对错流旋转填料床内传质的影响。在错流旋转填料床内,利用CO2-NaOH体系研究了不同填料层高度和不同丝网填料的传质特性。结果表明,体积传质系数KLa随超重力因子、气量、液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建立了体积传质系数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床内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固体吸附床的模拟来优选吸附床的型式,建立了非稳态,有内热源的模型,分别对螺旋管外换热式吸附床和内热换热式吸附床进行模型,考虑到多微孔物质的传质和传热阻力在的情况,又建立了翅片换热式吸附床和肋片换热式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模型,通过分析13X-H2O工质对在中附床内的脱附速率等参数,优选出较为适宜的吸附床模型,并在优选得到的模型上模拟自制吸际剂的脱附特性及床层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增加翅片或肋片能增强床层的传热效果,其中增加肋片效果更显著。的数学模型及计算结果及吸附床设计和应用及商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改性柚皮为吸附剂对水体中的盐酸环丙沙星(CIP)进行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吸附柱高度、CIP初始浓度和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分别用Thomas模型、The bed-service time (BDST)模型和传质模型对动态吸附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柱高的增加、初始浓度以及流速的减小,穿透时间延长;吸附量实验值qe与Thomas模型预测值q0较为接近,且R2 0. 950 0,表明Thomas模型能够描述该动态吸附过程; BDST模型可以准确预测穿透时间和饱和时间,穿透时间的预测值和实验值间的最大误差为1. 32%;传质模型预测的理论穿透曲线和实际穿透曲线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中氧传质效率,利用动态溶氧法测定曝气量(0.84~4.2m3/h)、填料填充率(0~30%)、反应器高度(0~0.5m)、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电解质NaCl等因素对氧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曝气量的增大,氧传质系数从0.002 5/s增加到0.066/s,填料固含率在10%时氧传质效果最好;反应器高度主要影响气泡的压力进而影响气液接触面积,随着气泡的上升,氧传质系数从0.011逐渐降低为0.009 6/s;表面活性剂在0~0.015g/L浓度范围内氧传质系数逐渐降低;NaCl通过改变气泡表面的ζ电势和表面张力进而影响氧传质效果,在0~20g/L范围内,氧传质系数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在膜接触器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一乙醇胺(MEA)溶液捕集混合气中CO2的操作性能,考察了气液流速、吸收剂和混合气的浓度等因素对出口气相CO2摩尔分数y(CO2)和总传质系数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操作条件,确定最佳操作方案.结果表明:y(CO2)随液速增大而减小,随气速增大而增大;总传质系数随流速增大而增大,气速的增大对总传质系数影响不明显;吸收剂浓度增大,混合气CO2浓度增大,总传质系数增大;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操作条件为液速70mL·min^-1、气速0.6L·min^-1、MEA浓度2.0mol·L^-1和y(CO2)为10%,此时总传质系数为2.86×10^-4m·s^-1.  相似文献   

13.
液固流化床中颗粒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液相采用k-ε湍流模型,同时考虑液固两相间耦合作用,数值模拟液固流化床内液固两相流动,研究了液体密度和粘度对液固流化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固流化床内液体、颗粒混合比较均匀,呈现散式流态化特性.颗粒轴向速度随着液体密度和粘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床内分布趋势相同.数值模拟得到床层膨胀高度的结果与Babu等人公式计算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吸附床内煤矿乏风二维气体流动、吸附传质的数学模型,以轴向流吸附床为研究对象,对活性炭富集分离煤矿乏风甲烷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各个循环步骤下床内详细的流动、浓度和吸附量分布;详细分析了活性炭吸附床对煤矿乏风甲烷的吸附富集特性,并对回收时间进行优化,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另外,还对不同原料气浓度工况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旋流反应器的传质系数进行了研究。在表面更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湍流尺度与能幅的关系,考虑不同尺度的涡旋对传质的贡献,采用能谱加权的方法,得到了旋流反应器的传质系数模型。从模型看,传质系数kL随着雷诺数Re的增加而增大,将模型计算得到的理论结果与实验进行了验证,二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外加声场对气固流化床A类颗粒动力学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内径0.14 m,高1.6 m的气固流化床中,以空气和FCC颗粒为气相和固相,运用商业模拟软件Fluent 6.2,通过自编C语言程序,将声场模型与Fluent 6.2中的传统模型结合,研究了径向颗粒浓度分布、轴向压力波动均方根(pRMS)和颗粒温度,分析了声场对床内气固流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鼓泡床密相区径向颗粒浓度呈抛物线分布,声场的加入增大了轴向颗粒浓度,减小了气泡尺寸;pRMS随声压级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气泡形成与破裂频率加快;颗粒温度也随声压级的增大而增大;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定操作条件下的气液固三相鼓泡床反应器的气含率和液体轴向速度分布,讨论了气、液表观速度对气含率和液体轴向速度分布的影响,比较了三相与两相鼓泡床中气含率和液体轴向速度分布,用拟两相的双流体模型计算了三相鼓泡床中的气含率和液体轴向速度.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三相反应器的气含率与液速分布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一定操作条件下的气液固三相鼓泡床反应器的气含率和液体轴向速度分布,讨论了气、液表观速度对气含率和液体轴向速度分布的影响,比较了三相与两相鼓泡床中气含率和液体轴向速度分布,用拟两相的双流体模型计算了三相鼓泡床中的气含率和液体轴向速度。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以固定床为吸附装置,以复配壳聚糖树脂为吸附剂,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对废水中Cu~(2+)的动态吸附过程。基于已有的研究结果,采用Langmuir方程表示吸附平衡关系,采用线性驱动力模型表示传质速率方程,建立了固定床吸附器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考察了相关操作条件及吸附剂性质、设备尺寸等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进料浓度增大,穿透时间缩短,穿透吸附量增加;流体流速增大,穿透时间缩短,但穿透吸附量变化不大;吸附床层增高,穿透时间和总吸附量增加。模拟计算结果比较合理,可为实际生产装置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守恒定律为基础,结合吸附平衡关系和传质速率方程,建立了活性炭吸附苯蒸汽固定床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方程进行离散,并借助于Matlab软件编程求解,考察了传质系数、进料浓度、空塔气速和温度的变化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吸附床的负荷变化和穿透曲线,可为吸附床的设计和最优化操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