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汽车与车辆     
我国首次进行汽车行人保护碰撞试验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车辆碰撞试验室举行了国内首例行人保护碰撞试验,第八代雅阁轿车以40km/h的速度撞击Honda研究所最新研发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软件PC-Crash,对一起实际发生的轿车与行人碰撞事故进行重建,分析碰撞后行人的运动学响应过程及损伤部位的动力学响应参数,将仿真中得到的行人运动学响应及损伤部位的动力学响应结果与法医尸体检验报告中的客观事实进行对比,验证PC-Crash重建模型的可靠性,得到了仿真结果与客观事实相吻合的结论.结果表明,利用PC-Crash软件对实际案例快速重建,对于研究交通事故中行人损伤机理和鉴定事故责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行人头部碰撞安全性能,本文以欧洲新车评价规程为基础,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与试验方法对某车型行人头部碰撞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对影响行人头部碰撞性能的关键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优化了发动机舱、翼子板、前围上部等结构。最终评估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前端结构满足Euro-NCAP行人保护头部碰撞开发要求,有利于行人保护性能提高,为车辆前端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道路无信号控制路段进行驾驶员与过街行人的决策风险试验,得到不同车速情况下过街行人的感知风险和决策行为.通过对获取的240个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了行人感知风险与车辆初始速度、行人决策行为与初始速度和行人感知风险与决策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路段上车辆的行驶速度对行人的过街决策行为影响极大.研究成果可以为制定合理的行人安全过街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小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道路中的交通事故数量和严重性也日益增大,行人交通安全问题更加受到重视。本文通过视频检测技术,采集了西安市育才路行人过街速度、路段车路速度数据,通过SPSS软件建立了行人过街速度与与路段上来车的关系模型,对路段行人过街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路段行人过街速度受到路段车辆速度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的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碰撞弹簧”概念和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对多体系统碰撞响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由数值积分程序求得结果,使复杂的多体碰撞过程得到定量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以右转车辆和双向行人为对象研究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特性。提出基于行走偏好和行人从众性这两种改进策略,对经典Baek模型进行了改进,构建出能够刻画右转车辆和行人相互干扰行为的新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研究车辆平均速度、车流量、行人平均速度、行人的人流量等方面,发现构建的新模型不仅可以使行人与车辆的整体速度提高,还可以减少行人与车辆之间的冲突。改进的模型对于行人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等方面考虑的更加全面,可以较好的模拟人车冲突模型。  相似文献   

8.
行人下肢的损伤重建分析在交通事故成因鉴定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轿车-行人交通事故中下肢损伤的成因机制及动力学响应,利用THUMS4.0人体有限元模型对轿车-行人碰撞中的下肢损伤进行重建。首先选取一例行人损伤的轿车-行人碰撞真实案例,并通过EDR技术得到轿车事发时的碰撞速度为40 km/h。再将该碰撞速度作为轿车-行人碰撞仿真的输入参数,采用THUMS4.0人体有限元模型对行人下肢损伤进行重建。仿真结果显示:行人右下肢的胫骨及腓骨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分别为198、243 MPa。尸检报告及CT影像片提示:行人与轿车发生碰撞后右下肢胫、腓骨骨折。有限元模拟仿真中行人下肢的动力学响应与行人下肢的实际损伤较为吻合。该方法有利于研究分析行人下肢损伤的成因机制,同时对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车辆前部结构对行人头部伤害影响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计算机仿真模型再现了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情况。分析了当行人头部与汽车发动机罩上表面发生碰撞时,汽车前部结构参数对相对碰撞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动机罩前缘高度对相对碰撞速度有高度显著(α=0.01)影响;保险杠中心高与发动机罩前缘高的交互作用对相对碰撞速度有显著影响(α=0.05);而保险杠中心高、保险杠上下缘高度差、发动机罩倾角以及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等对相对碰撞速度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行人车辆冲突参数分析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混合交通环境中的行人和车辆冲突的安全性,对比分析了目前常用的行人车辆冲突参数,提出了个体行人和车辆之间冲突的安全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不同的混合交通场景,验证模型的鲁棒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冲突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to collision,TDTC)和车辆速度对行人车辆冲突的安全性影响最大.TDTC越接近于零,行人越危险;车辆速度越快,行人越危险.以此建立的行人车辆冲突评价模型可正确评估86.2%的行人车辆冲突安全,对于危险冲突的漏检率为2.1%.  相似文献   

11.
车辆对行人速度障碍自主避碰的驾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过街行人与智能车辆之间运动协调中的安全避碰问题,设计一种CVIS环境下的基于行人避碰的车辆驾驶控制器.结合速度障碍法的基本原理提出车辆对过街行人的避碰规则,在此基础上搭建模型预测控制框架,提出车辆对行人的自主避碰算法.综合考虑车辆驾驶的操作约束,以最小化车速变化及满足驾驶员操作舒服性要求为控制目标,在车辆对行人避碰的前提下优化车辆的驾驶策略.分别设置车辆直行避碰与允许换道避碰两种控制场景,在MATLAB环境下对车辆驾驶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车辆对不同情况的过街行人,能够通过加速或减速进行避碰;通过与七次多项式换道轨迹进行对比,自主避碰驾驶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行人过街需求分布的考虑,分步解析了行人延误和机动车延误的组成因素和变化关系,建立了基于人行横道位置选择的行人-机动车系统延误模型,阐述了人行横道位置对相关延误的影响程度,并通过VISSIM仿真软件测算了北京某路段的最优人行横道位置。结果表明:行人平均延误与行人到达人行横道平均距离成正比,远大于机动车平均延误,且与后者成反比。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人与车相撞事故中行人的伤亡人数,采用有限元三维实体建模技术,建立了包括头皮和头骨两层球体结构的头部各向同性粘弹性模型和发动机罩板的各向同性弹性模型,分析了头部与发动机罩板的瞬态大变形非线性撞击响应,得到了头部与发动机罩板相撞时的速度、角度、位置及发动机罩板的厚度等因素对头部伤害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头部受到的撞击加速度值和文献中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为设计具有行人头部保护功能的车身结构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人与车相撞事故中行人的伤亡人数,采用有限元三维实体建模技术,建立了包括头皮和头骨两层球体结构的头部各向同性粘弹性模型和发动机罩板的各向同性弹性模型,分析了头部与发动机罩板的瞬态大变形非线性撞击响应,得到了头部与发动机罩板相撞时的速度、角度、位置及发动机罩板的厚度等因素对头部伤害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头部受到的撞击如速度值和文献中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为设计具有行人头部保护功能的车身结构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代城市交通道路环境中的交通事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尽可能地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所带给人们的损失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能够有效地警告驾驶员避免与车辆附近的运动行人发生碰撞或刮擦,从而保护交通环境中的运动行人安全,运动行人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将为我国车辆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车辆安全换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换道时车辆的运动关系,使用最小安全距离作为安全换道的指标,并将安全车距的计算与车辆的当前速度,到达临界碰撞点的时间,两车的相对速度、加速度关联起来,研究了车辆碰撞的条件,给出了换道最小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仿真与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的自动换道辅助系统和自动超车辅助系统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行人交通微观仿真中碰撞检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行人交通的特征和计算机仿真的实际需要,构建出一个新的适用于行人交通微观仿真的碰撞检测模型,该模型以经典的包围盒法为基本思路,分解出"交叉"和"同道"2类行人碰撞类型,并构建出了相应的阈值算法。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能较好地解决行人微观仿真中行人交叠的问题,使仿真效果更加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18.
结合行人交通的特征和计算机仿真的实际需要,构建出一个新的适用于行人交通微观仿真的碰撞检测模型,该模型以经典的包围盒法为基本思路,分解出“交叉”和“同道”2类行人碰撞类型,并构建出了相应的阈值算法。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能较好地解决行人微观仿真中行人交叠的问题,使仿真效果更加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19.
对目前国内外人车碰撞的事故速度计算理论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车事故再现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