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靶标及信号通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利用TCMSP筛选中药活性成分和有效成分靶点信息。利用Uniprot数据库和Excel找出有效成分靶点信息基因名。在Gene 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搜集疾病相关靶标,采用Venny软件对中药靶点基因与疾病靶点基因取交集,得到Venny交集图。将各个中药靶点基因共同输入Cytoscape软件,得到中药-靶标调控网络。通过String软件构建中药-疾病共同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将中药-疾病共同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做出共同靶点通路。结果:筛选得到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活性成分17个,中药-疾病共同靶点基因114个,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途径、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并且可能起到关键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有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乳香-没药配伍有效成分对应靶基因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可能的作用机制。基于文献研究并结合相关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文献检索筛选得到乳香-没药主要有效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活性成分进行靶标预测。同时通过DrugBank, GeneCards及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数据库收集RA相关靶标,并利用VENNY 2.1取交集靶标在线绘制药物与疾病共同靶标的韦恩图。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根据相互关系大小筛选核心靶标。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和核心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模型。运用DAVID 6.8在线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Pathon将其可视化;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和Pymol将得到的核心有效成分与核心靶标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收集乳香-没药药对中16个活性成分,得到相关潜在靶点320个,RA相关靶点468个,通过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62个。主要作用于IL6,TNF,IL1B,MAPK1等多个靶标,涉及TNF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以发挥治疗RA作用。该实验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对乳香-没药配伍治疗RA可能的靶标和信号通路进行探讨,并对核心靶标与核心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为乳香-没药配伍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白头翁汤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白头翁汤的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利用疾病靶点数据库查找结直肠癌靶点,并通过venny2.1.0软件得到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互作网络图;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方剂-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进行验证。结果:白头翁汤包括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4个主要活性成分以及182个潜在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基因富集于2226条生物过程(BP)、70个细胞组成(CC)及197种分子功能(MF);KEGG富集分析提示共同靶点富集于171条通路,分子对接提示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对接活性。结论:白头翁汤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发挥可能与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等成分调控TP53、MAPK1、MAPK14、RELA等基因以及影响TNF、IL-17等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西黄丸防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中筛选分析西黄丸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与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中检索获取NSCLC的相关靶点,选取与西黄丸的交集靶点作为研究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采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药物-靶点-疾病可视化互作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对筛选分析出的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和Pymol软件对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通过筛选得到西黄丸51个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等,其中作用于NSCLC的靶点有178个,关键靶点有MAPK1、JUN、AKT1、TP53、RELA等。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西黄丸治疗NSCLC的机制涉及多个生物学过程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药物有效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对接活性良好。结论: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西黄丸治疗NSCLC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起效,为后续相关实验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来探究防衰益寿丸中君药抗衰老作用并验证。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等数据库筛选防衰益寿丸君药的活性成分及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gSee和OMIM疾病数据库中检索衰老相关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查询其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基因名称;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疾病、两者交集靶点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通过R 3.6.1软件对防衰益寿丸君药抗衰老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将核心靶点与对应的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结果 研究共筛选出31个活性化合物,预测得到152个作用靶点,共收集2257个衰老靶点。通过靶点映射表明药物活性成分作用于AKT1、TNF、MAPK8、MPAK1、CASP3等97个共同表达靶基因,发现靶基因主要参与被动跨膜转运蛋白活性、铵离子结合、血红素结合、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发挥抗衰老作用。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表明核心靶点AKT1、MAPK1、TNF及HMOX-1靶点可与活性成分原阿片碱、花生四烯酸及山奈酚小分子化合物稳定结合。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防衰益寿丸能够调控多条通路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大脑胆碱能神经通路功能,增加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改善老龄小鼠血脂水平。结论 研究初步探究并验证了防衰益寿丸君药抗衰老作用的核心活性成分(人参皂苷类成分、山奈酚、花生四烯酸、原阿片碱等)及关键靶基因(如AKT1、TNF、CASP3、MAPK1、HMOX1等),网络关系构建及通路富集(如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揭示了药物抗衰老的潜在通路和机制,体现了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为进一步深入阐释其抗衰老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强力定眩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在线分析工具(BATMAN-TCM)平台检索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得到高血压相关靶点,整合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获取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图,筛选核心成分。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蛋白。使用MCODE对PPI网络进行蛋白聚类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Hiplot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再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实现核心成分-核心蛋白的分子对接。结果:检索得到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44个,作用靶点679个,疾病相关靶点2 367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305个。KEGG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HIF-1等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富集于循环系统调控过程、血管管径调节、MAPK级联正向调节、血压调节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核心成分与核心蛋白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强力定眩片可能通过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平滑肌收缩、氧化应激、钙离子通道等方式,起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金珍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出金珍滴眼液的所有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筛选出干眼的相关靶点;使用RGUI软件绘制韦恩图,得到金珍滴眼液治疗干眼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合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RGUI软件ClusterProfiler库进行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和Vina软件对关键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使用Pymol软件绘制对接结果。结果:金珍滴眼液中共挖掘出治疗干眼的主要活性成分34种,药物和疾病共同靶点221个。治疗干眼的重要靶点涉及AKT1、TP53、HSP90AA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 (MAPK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 (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主要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 (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菟丝子治疗骨质疏松症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TCMID、SymMap、BATMAN-TCM、ETCM以及查阅文献获取菟丝子的全部成分,并筛选菟丝子活性成分以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靶标;采用Cytoscape3.6.0构建菟丝子的“活性成分-靶标”网络并结合数据库String和Cytoscape3.6.0绘制所得靶标间相互作用关系;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靶标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检索TCMSP、TCMID、Symmap、BATMAN-TCM、ETCM以及查阅文献获取菟丝子全部成分,进一步筛选出的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活性成分有14个,包括槲皮素、芹菜素,金丝桃苷等;活性成分发挥作用的潜在靶标有83个,主要有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骨分化特异性转录分子2(RUNX2)、雌激素受体α(ESR1)等;KEGG富集分析得到与骨质疏松症紧密相关通路主要有PI3K/Akt、MAPK、TNF信号通路等。结论:中药菟丝子中槲皮素、芹菜素,金丝桃苷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PI3K/Akt、MAPK、TNF等信号通路实现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土茯苓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成分-靶点-通路”的调控网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结合文献报道,筛选土茯苓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TTD)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及DrugBank数据库筛选出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疾病靶点。运用R语言将药物成分匹配疾病靶点,通过复杂可视化网络平台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采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数据库(STRING)构建靶蛋白PPI网络,找出关键基因,对成分-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网络分析显示,15个活性成分共涉及有效靶点325个,86条作用通路,预测出12个活性成分、114个靶点蛋白和20条关键通路与寻常银屑病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土茯苓可能通过作用于IL-17信号通路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相关靶点起到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功效,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土茯苓治疗寻常银屑病的潜在活性化合物与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析除湿解毒饮治疗银屑病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为后期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除湿解毒饮中黄芩、苦参等有效成分和靶点基因;利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等检索银屑病的相关基因;运用R软件将药物靶点与银屑病相关基因取交集,利用交集基因在Cytoscape中构建中药复方调控网络;在STRING数据库中在线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用插件CytoNCA查找调控网络核心基因;运用R软件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Vina软件将主要药物活性成分槲皮素、汉黄芩素、贯叶金丝桃素、柚皮素、山柰酚、甘草查尔酮A分别与靶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3、MAPK8、白细胞介素-8(Chemokine 8,CXCL8)、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  相似文献   

11.
证候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中医证本质的研究是中医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生物学角度探讨其对证本质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子蒸馏技术在富集香附油有效成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超临界萃取的香附油有效部位进行精制;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不同温度下的蒸馏物;结论:分子蒸馏技术是较为理想的液-液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国产低分子肝素与进口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选用国产低分子肝素5000 IU和进口低分子肝素60 mg腹部皮下注射7 d,2次/d。观察①治疗期间心绞痛每日发作次数;②硝酸甘油含服的日均用药量;③ECG ST段变化;④出血、血细胞异常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7 d后2组心电图中ST段压低均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和10%,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国产低分子肝素和进口低分子肝素可以达到同样效果,不良反应相近。  相似文献   

14.
黄芩中四种主要黄酮成分与环氧酶-2的分子对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黄芩中四种主要黄酮与COX-2进行分子对接。方法:采用软件Molegro Virtual Docker(MVD),以选择性COX-2抑制剂SC-558和6COX共结晶复合物作为受体模板,建立COX-2的活性位点,并对黄芩苷等四种黄酮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与6COX发生分子对接的MVD分值分别为-121.64KJ/moL、-124.76KJ/moL、-96.11KJ/moL和-96.68KJ/moL。黄芩苷、汉黄芩苷以及SC-558均能作用于以Leu352,Phe518,Gly526,Val523,Ala527和Ser353等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活性位点。结论:黄芩苷等四种黄酮与COX-2能够成功进行分子对接,其对接位点信息有助于该类化合物抑制COX-2的活性机制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海洋药物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本文从海洋药用生物的鉴定及其分类进化、分子遗传标记育种、外源药物基因表达、病虫害防治、药用有效成分的代谢调控、海洋生物药物功能基因的研究和开发等六个方面对分子海洋药物学进行了概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蓼科药用植物高山大黄进行显微及分子鉴定研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粉末制片对高山大黄根及根茎的横切面组织结构和粉末特征进行显微研究,并采用mat K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高山大黄进行了分子鉴定研究。结果:高山大黄根横切面中皮层宽,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簇晶,木质部宽广,导管径向排列;根茎髓部宽广,无异形维管束存在;粉末中草酸钙簇晶多,棱角大多短钝,导管木质化,多网纹导管,淀粉粒小而多。高山大黄mat K序列全长1 524 bp,在基因上游106、218、222、365、522、615、711、759、801、852处存在十处碱基替换,且在950-955处存在CAAGAA6个碱基插入。结论:本研究获得了高山大黄比较全面的鉴定信息,上述显微特征可作为高山大黄显微鉴定依据,其mat K基因序列分析为高山大黄DNA条形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市售海龙药材的鉴别以及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国主要药材市场的海龙类商品进行收集,并通过形态鉴别和DNA分子鉴别确定海龙商品基原。结果:共有刁海龙Solenognathus hardwickii(Gray,1830)、拟海龙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Bloch,1785)、舒氏海龙Syngnathus schlegeli Kaup,1856、宝珈枪吻海龙Doryichthys boaja(Bleeker,1850)、黑斑刁海龙Solegnathus lettiensis Bleeker,1860、斗氏刁海龙Solegnathus dunckeri Whitley,1927、多棘刁海龙Solegnathus spinosissimus Günther,1870、粗吻海龙Trachyrhamphus serratus(Temminck et Schlegel,1847)、光粗吻海龙Trachyrhamphus bicoarctatus(Bleeker,1857)、长吻粗吻海龙Trachyrhamphus longirostris Kaup,1856、葛氏海蠋鱼Halicampus grayi Kaup,1856等11种基原,其中黑斑刁海龙、斗氏刁海龙、光粗吻海龙、长吻粗吻海龙为首次在中药市场中发现。结论:本文所进行的DNA序列分析结合形态鉴别方法也对其他中药材的市场调查和商品基原鉴别研究提供了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问卷的形式对我国28所机构的分子生药学教学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开课时间、专业、学时、课程性质、授课方式方法、理论和实践课内容、考核方式、教材选用、教学成果以及师资状况等,并用SPSS对调研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调研结果显示,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至少已有20所院校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分子生药学课程,分子生药学教育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为促进该学科的纵深发展,应增加对该学科的投入并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子生物学在中医理论、中医临床、中药研究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应用论述了其对中医学的意义。分子生物学将会促进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evere case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re expected to have a worse prognosis than mild cases. Shenhuang Granule (SHG) has been shown to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severe COVID-19 in a previou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but the activ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action remain unknown.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hemical basis and mechanisms of SHG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OVID-19, using network pharmacology.Methods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was employed to scree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HG. Putative therapeutic targets were predicted by search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SwissTargetPredic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 databases. The target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and enrichment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hub genes and presumptive mechanisms. Molecular docking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stability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key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HG and COVID-19 protein targets.ResultsForty-fiv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HG were identified along with 131 corresponding therapeutic targets, including hub genes such as HSP90AA1, MMP9, CXCL8, PTGS2, IFNG, DNMT1, TYMS, MDM2, HDAC3 and ABCB1. Functional enrichme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HG mainly acted on the 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 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 and cAMP signaling pathway. Molecular docking showed that the key constituents had a good affinity with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protein target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indicated that ginsenoside Rg4 formed a stable protein–ligand complex with helicase.ConclusionMultiple components of SHG regulated multiple targets to inhibit virus invasion and cytokine storm through several signaling pathways; this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further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