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口和经鼻胃镜引导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对51例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分别采用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和经口普通胃镜置入鼻空肠营养管,对两种方法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使用操作时间、插管时患者舒适度以及患者愿意接受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法与经口普通胃镜置人鼻空肠营养管相比:成功率高(96% Vs 65.38%,P<0.05),操作时间短(10.87±2.35 Vs 30.94±2.52,P<0.05),患者感觉舒适并且更愿意接受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人法置管.结论 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法优于经口胃镜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法,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48-750
比较鼻空肠营养管经胃镜导丝置入法与经X线透视辅助法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需要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经胃镜导丝引导下置入与经X线透视辅助下置入鼻空肠营养管,比较两组操作时间,置管深度,置管成功率。观察组置管成功率100%,操作时间为(356.4±85.3)S,置管深度为(113.0±7.2)cm。对照组成功率75%,操作时间为(752.1±385.2)s,置管深度为(98.5±5.2)cm。两组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深度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胃镜导丝引导下置入鼻空肠营养管具有操作时间短,置管深度深,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萨氏导丝作为空肠营养管的支撑导丝在胃镜引导放置空肠营养管中的临床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69例患者随机分为普通导丝组(A组,34例)和萨氏导丝组(B组,35例)。A组使用空肠营养管原有导丝,B组将空肠营养管原有导丝更换成萨氏导丝,在胃镜下用异物钳或取样钳辅助钳夹反复推送,将空肠营养管送至Treitz韧带以下。结果两组患者在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空肠营养管留置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时间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放置空肠营养管成功率均较高,严重并发症发生少。萨氏导丝替换空肠营养管原有导丝,在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标准型胃镜下斑马导丝转换技术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胃镜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标准型胃镜将斑马导丝置入十二指肠远端后,保持导丝位置相对固定,退出内镜,应用一次性导尿管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代替经鼻胃镜下置入导丝技术;对照组使用标准型胃镜下钳夹推送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技术。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鼻咽部不适及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误吸及导丝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斑马导丝转换技术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与传统内镜钳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和并发症少等优势,且安全有效,可为广大基层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为消化内镜营养管置入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经鼻胃镜引导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总结康复治疗的护理经验。选取采用鼻胃镜引导放置营养管患者70例,其中采用直视拖拉的方法置入11例,采用导丝引导的方法置入59例,两种置入方法成功率均为100%。经鼻胃镜引导空肠管导入的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口鼻镜引导、经鼻胃镜引导、X线透视引导三种鼻空肠置管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鼻空肠置管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三组,经鼻胃镜引导组(A组,n=30)、经口胃镜引导组(B组,n=30)、X线透视引导组(C组,n=30)。比较各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A组、B组经引导置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舒适度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鼻胃镜引导下,鼻空肠置管术的接受度更高,不适反应明显减轻,可做为首选置管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内镜下放置小肠减压管的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时患者的耐受程度。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68例应用经鼻小肠减压管治疗的肠道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患者采用在胃镜直视下置管方法,B组患者采用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法。结果两组患者在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操作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管时耐受程度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内镜下放置小肠减压管方法都有临床应用价值,在操作时间、患者置管时的耐受程度以及特殊患者置管成功率上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法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形鼻肠管不带导丝置入法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需行肠内营养的ICU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 例;对照组行螺旋形鼻肠管带导丝置入法置管,观察组行螺旋形鼻肠管不带导丝置入法置管.置管24 h 后分别行床边X 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留置鼻肠管成功率.结果:两组均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对照组置管法成功率为64.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8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形鼻肠管不带导丝置入法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应用鼻空肠管导丝快速留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ICU需在气管插管状态下留置胃管病人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鼻空肠管导丝引导下经鼻留置胃管法)与对照组(常规留置胃管法),记录留置胃管一次成功例数,置管过程中心率、MAP、SpO2变化差值,置管中恶心、呕吐、呛咳及置管后鼻黏膜出血例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鼻空肠管导丝对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留置胃管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鼻空肠管置入及空肠营养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该院NICU 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共56例。上述患者均于入院后72 h内发现胃残余量增多(100 ml)。鼻空肠组行床旁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并行鼻空肠营养共28例,对照组继续给予普通胃管置入并行肠内营养共28例。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包括呕吐、反流、腹胀、腹泻、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营养状态参数(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炎症指标[包括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入住NICU时间、NICU费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病死率。结果经鼻胃镜导丝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成功率100.0%。鼻空肠组营养状态参数优于对照组,入住NICU时间较短、NICU费用较低,炎症指标较低,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HAP发生率、GCS评分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NICU胃残余量增多的患者经胃镜辅助下置入鼻空肠管行空肠营养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无导丝结合温水吞咽法在鼻饲肠内营养患者胃管置入术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将84例经鼻置管行肠内营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组采用无导丝结合温水吞咽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置管舒适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置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一次置管成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置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黏膜出血发生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置管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于意识清晰、感官正常,消化道完整无狭窄的清醒患者,可采用无导丝结合温水吞咽法行胃管置入术,此方法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提高患者置管舒适度并降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应用鼻空肠管导丝快速留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ICU需在气管插管状态下留置胃管病人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鼻空肠管导丝引导下经鼻留置胃管法)与对照组(常规留置胃管法),记录留置胃管一次成功例数,置管过程中心率、MAP、SpO2变化差值,置管中恶心、呕吐、呛咳及置管后鼻黏膜出血例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空肠管导丝对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留置胃管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部左侧后仰法在全麻消化道手术中置入鼻空肠营养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 0 1 7年3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全麻消化道手术患者1 8 0例,将其随机分成A, B, C组,每组60例,A组采取传统方法置入鼻空肠营养管,B组采取可视喉镜置入鼻空肠营养管,C组采取头部左侧后仰法置入鼻空肠营养管,比较3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出血率和置管时间。结果:在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出血率方面,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时间方面,C组比A组和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管插管的全麻消化道手术患者,术中置入鼻空肠营养管,采取头部左侧后仰法,可提高鼻空肠营养管置入的成功率,缩短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时间,减少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对患者的损伤,减轻护士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干预在小儿床旁胃镜放置鼻空肠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床旁胃镜放置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干预的74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3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成功时间、依从性、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患儿依从性、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小儿床旁胃镜放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中实施心理支持干预,可提高患儿依从性和置管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技术难度性及安全性。方法:统计56例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置管并发症,并在心电监护下观察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2h心率、呼吸、血压、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变。结果:56例病人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置管成功率100%,1次置管成功率85.7%,平均置管时间(17.9±9.3)m in,无严重置管并发症。术中患者出现心率、呼吸加快,平均动脉压升高,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29例(51.8%)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术后2h上述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经胃镜放置鼻空肠管技术难度不大,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徒手与盲插佰通重力锤型胃管在经鼻空肠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需经鼻置入空肠管的6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内镜辅助下佰通重力锤胃管经鼻空肠置管,观察组患者应用佰通重力锤型胃管行徒手经鼻空肠管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耗时、置管成本、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结果 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耗时长于对照组,置管成本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佰通重力锤型胃管行徒手经鼻空肠管置管在经鼻置入空肠管ICU患者置管中的应用,能降低患者置管成本,减轻其经济负担和不适感。  相似文献   

17.
李瑞红  李德春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1):1169-1171
目的评价危重病患者床边X线监视下经胃镜引导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病情危重不易搬动或昏迷的患者在床边经胃镜引导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同时经床边X线摄片及CR.杌监视,观察营养管放置是否到位。结果床边X线监视下经胃镜引导可以将空肠营养管放置至空肠屈氏韧带以远30cm以上,置管成功率100%,置管15~45min,平均22min。置管后营养管在位良好,喂养过程顺利,患者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危重病患者床边X线下经胃镜引导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靠、实用有效的空肠营养管放置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胃镜引导,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上胃肠插管,解决重症胰腺炎(SAP)的肠内营养(EN)问题。方法(1)将橡胶胃管间断缠上棉线带后经鼻置管人胃,胃镜下用活检钳夹住线带子入空场。(2)经鼻道插入鼻空肠管后,胃镜下用活检钳送管人空肠。(3)胃镜入十二指肠降段,经活检道插导丝入空肠,拔出胃镜沿导丝插鼻空肠管人空肠后,拔出导丝将管子近端经鼻引出。结果12例SAP患者全部插入成功,解决了患者EN的难题。结论胃镜引导的插管术为SAP患者解决了早期肠内营养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鼻空肠管置管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3月1日—2017年8月31日收治的机械通气需放置鼻空肠管患者分为A、B、C三组,三组分别采用平卧位法(A组)、头前屈位法(B组)和头后仰位法(C组)进行鼻空肠管置管,记录胃内置入时间、胃至空肠置入时间和置入成功例数。结果C组胃内置入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 <0.01),B组胃至空肠置入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C组(P<0.01)。三组胃内置入成功率和空肠置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头后仰位法,鼻空肠管呈螺旋运动通过咽喉部时间最短;采用匀速不间断推进法鼻空肠管置入成功率较高,有利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邓勇进  任卫红  周欢  赵妙玲  萧玉琼 《全科护理》2021,19(35):4978-4980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术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0月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符合条件的机械通气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管,对照组采用盲插法鼻空肠管置管,记录两组病人鼻空肠管尖端通过幽门到达十二指肠或空肠的例数、一次性置入成功率、营养管置入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用床旁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后观察组病人鼻空肠管尖端到达空肠38例(76.00%)、十二指肠内8例(16.00%)、胃内4例(8.00%),一次性置入成功46例(92.00%);对照组病人鼻空肠管尖端到达空肠18例(36.00%)、十二指肠内21例(42.00%)、胃内11例(22.00%),一次性置入成功39例(78.00%);观察组病人鼻空肠管尖端位置位于空肠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鼻空肠管尖端位置位于胃内及十二指肠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置入过程中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对照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8.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床旁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术应用于机械通气病人中能明显提升置管操作精准度与有效性,提升一次性置入成功率,降低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置管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