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镍电池目前分为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两大类型,后者的容量较前者电池容量大,也是可再充电的电池,能够反复充电使用数百余次。镍电池的使用要求为深度放电,并允许适当的充电超时。如对镍电池非深度的充、放电,即充电不足,放电不够,那么将会出现部分电荷的“存储”,产生所谓“记忆效应”。这种效应将会导致电池的蓄电容量降低,电池的有效使用时间缩短。因此,对于镍电池的使  相似文献   

2.
吴铁洲  王越洋  石肖 《电测与仪表》2018,55(15):147-152
极化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效率的主要因素。基于传统的RC电路模型模拟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过程,对充电电流、初始SOC、初始极化状态、循环使用寿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极化电压与SOC的关系模型,因此可以估算锂离子电池的极化电压。在此研究基础之上,利用模糊控制算法控制充电极化电压来优化电池的快速充电,使充电电流能随时适应锂离子电池的SOC可接受的充电电流。通过实验对比表明,提出的恒定极化充电方法与传统的恒流恒压方法相比,能明显缩短充电时间约20%,进而提高充电效率,并且没有明显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3.
《蓄电池》2016,(6)
本文中针对低速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的恒压限流充电方式进行了研究,并从充电效率、电池温升以及对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展开了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若采用0.3C~0.4C的初始电流限流充电,可有效缩短充电时间,提升电池的充电效率,而且不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4.
充电电池使用广泛 ,镍镉和镍氢电池使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 1 )忌过充。因电池过充而发热 ,容量反而降低 ,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也因此形成。在充电电流过大时 ,还可能因电池发热爆裂而损坏 ;( 2 )不要在短时间内将电池多次放入充电器里充电。否则 ,电池会出现“电压骤降”现象 ;( 3)尽量避免电池还未用尽时充电。因为电池未用尽时就充电 ,将残存的电量记忆下来 ,以后电池便无法再被完全充满。经历几次后 ,会损伤电池 ,缩短寿命。这就是镍镉电池的所谓“记忆效应”。针对这种现象 ,建议每次充电时 ,务将剩余电量放电到0 .8~ 1V后再进行充电…  相似文献   

5.
王杜友  卢燕  冯宜辉  徐渠 《蓄电池》2013,(5):237-240
所谓电池充电接受能力,是指蓄电池在一定放电深度、恒定电压、特定环境温度下的充电过程中,放电产物接受充入电荷所发生电化学反应的能力[1]。电池充电电流要接近电池可接受的电流。所以在进行电池充电接受能力试验时,恒压充电限流值大小的选择可以说非常的重要。本文讨论了在不同充电限流值条件下,对电池充电接受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不同类型、不同电压和不同容量的电池进行充电,设计了一种通用的智能充电电源.讨论了锂离子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的充电曲线和充电方法;介绍了以XC164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对多种电池进行充电;给出了具体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其充电快速、高效、可靠,不会损坏电池或缩短电池寿命,可实现充电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家电、民用机械向个人化发展,要求轻便小巧,便于携带。与此同时启动电源也采用了小型且高效的充电电池。但是充电电池在充电时,一旦充电过量,电池温度就上升,同时气压也上升,就会引起充电电池性能劣化,为了延长电池寿命就必须缩短从充满电到断开充电电压为止的过量充电时间。过量充电状态可根据充电电压的负变化测出,而在急速充电时,利用高分解能监测、控制充电电压就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8.
免维护电池和阀控电池对充电电压很敏感,而添加负极膨胀剂又强烈影响电池的充电接受性能.论述了免维护电池和阀控密封电池对充电电压的要求,试验确定了采用不同负极有机膨胀剂、适用于汽车起动用富液免维护电池的适宜的充电电压.  相似文献   

9.
有些手机的新电池在使用了一段较短的时间后,就发现充不进电或充电时间缩短了。放到手机上使用,只通话几次,即告警显示电池电压偏低,需要充电了。一般使用者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将手机电池扔掉换新的。手机电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电池本身是假冒伪劣产品,是无法修复的,只能扔掉;二是由于使用者充电不当造成。镍镉电池具有记忆功能,如果经常将镍镉电池的电还没用完时就充电,会使电池的容量越来越小。如果使用镍氢电池,需注意不要过量放电。如过量放电,也会造成充不进电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慢脉冲快速充电均衡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坚 《电池》2006,36(1):62-63
由于阀控式铅酸(VRLA)电池中单体电池内阻、电压和容量的不一致,导致使用过程中差别扩大,使电池组循环寿命缩短。分析了电池组性能差别扩大的原因,研究了慢脉冲快速充电方法的充电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VRLA电池的均衡充电,抑制单体不一致性的扩大,延长电池组的寿命到700次循环以上。  相似文献   

11.
问与答     
问1:扣式电池用旧了如何充电?答:扣式电池学名叫氧化银电池,在电子表等电子装置中用量很大,一般当电池电压下降到1.3V以下时(标称电压1.55V)即应换新电池。换下来的旧电池可以按下述方法进行充电。将两节1号电池串联成3V的电源,然后按图1连接好。  相似文献   

12.
于海洋 《电工技术》2020,(16):125-126
针对煤矿井下有线充电安全隐患大、矿灯续航时间短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多负载矿灯无线充电技术,可在井下同时为多个矿灯充电。介绍了多负载矿灯无线充电装置结构,分析了谐振补偿拓扑选择方法,并利用 Matlab 验证充电装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经实践证明,在对电池(特别是初充电的新电池)充电的全过程中都采用低压恒压充电制,对电池的使用寿命是有严重影响的,用毫安/安时法作为充电终了的唯一判据不具有严格的科学性。本文采用梯度低压恒压充电,即在充电时根据电流衰减情况逐步提高充电电压,电压上升是阶梯式的,电压上限为2.4V/单体,对于本文所列举的电池组,选用100mA/Ah和17mA/Ah作为充电的起始和终止电流,充电时间约12h。现已证明,这种充电方式能使电池保持良好的荷电状态,对通信用铅蓄电池组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静瑾 《电源技术》2004,28(7):433-434
在研究了电动自行车用阀控铅酸(VRLA)蓄电池分段恒流充电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常规分段恒流充电法与快速分段恒流充电法的比较可见:由于后者提高了充电电流,从而使充电时间缩短到小于150 min,同时电池的循环寿命达到大于250次,但也造成了电池正极板腐蚀的提早发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充电方法———高效分段恒流充电法。该方法仍采用三段恒流充电,不同于快速分段恒流充电法的是:该充电法每6次充电中5次充入电量为105%、一次充入电量为115%。该方法通过对电池充入电量的控制,防止了过充,缩短了充电时间,使电池充满,同时又使电池的温度降低,平均充电电压降低,正极板的腐蚀减小了40%,循环寿命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5.
从寻求锂离子电池最佳充电制式的角度,定位了优化充电的范畴,即实现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回顾了优化充电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归纳为模型仿真优化、电流分段优化、恒流恒压改进优化等3类.阐述了不同充电技术采用的思路、方法、算法、模型及充电效果.  相似文献   

16.
锂离子电池大电流快速充电成为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但大电流充电很容易在电池内部引起严重极化,影响电池的性能与寿命。本文研究不同充电模式对锂离子电池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基于LiMn_2O_4/石墨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瞬态计算模型,充分考虑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电化学过程和内热源实时变化,通过变电流充电时电池端电压变化和电解液浓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电池内三种极化的时变特性。然后,研究不同恒流充电倍率下电池端电压和极化电压随SOC的变化规律,提出表征电池极化程度和极化电压对电池充电过程影响的变量P_A与SOC_c,定量分析不同充电条件下极化电压对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影响。最后,研究Reflex快速充电条件下极化电压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正向充电时间t_(ch)对电池极化及充电过程的影响,并给出了建议t_(ch)值。结果表明,极化电压受充电电流和SOC的直接影响,而其变化又直接影响电池端电压的变化,Reflex快充方法能有效抑制电池极化,减弱其对充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AA型密封MH-Ni电池的充电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AA型密封MH-Ni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端电压、电池内压及电池外壁温度随充入电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端电压出现极大值,并随充电电流的增大而趋明显.电池内压开始变化缓慢,充电后期迅速增大;同时伴随有热效应发生,电池外壁温度也因之而迅速升高.可利用充电电压极大值后下降10mV,即ΔE=-10mV来判定充电的终点.这样,电池的充电效率可达到85%以上,电池的内压不会高于0.5MPa,电池的外壁温升只有2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tlab/Simscape平台开发了磷酸铁锂单体电池模型,据此建立了不同拓扑结构的电池组模型,分析了单体电池老化对并联电池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老化单体电池并联的单体电池荷电状态上升速率高于其余单体电池,以单节电池安全为约束的充电模式将导致其内部并联单体电池出现过充电。为保证并联单体电池充电安全,单节电池充电截止电压需依据电池老化状态重新界定,且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忽视充电电流对单节电池充电截止电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仅考虑并联单体电池数,以极限状态下的充电截止电压控制充电过程,确保并联电池组充电安全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LiFePO4锂离子电池充电限制电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改性聚氧化乙烯(PEO)作黏结剂制作LiFePO4锂离子电池。以不同的充电限制电压分别测试了电池的循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充电限制电压在3.6—4.0V时,电池的循环性能较好;充电限制电压在4.1V以上时,电池的循环性能明显较差;充电限制电压在3.6—4.0V时,电池的放电容量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20.
锂离子二次电池通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方式充电,存在自放电,令电池久置失效;染料敏化太阳电池通过光能转化为电能,即产即用,无法储存。目前已有文献报道的光可充电电池电极的相关材料储存的能量有限,且存在较大自放电现象,导致其储存的化学能无法稳定存在。提供一种低成本、安全可控、便携易操作的光辅助充电锂离子二次电池,该电池能稳定储存光能和电能,几乎不存在自放电现象,在光照下,可降低充电电压0.74 V,节约充电电能2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