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夏季茶树老叶为原料,利用乙醇水溶液提取茶皂素,考察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粗提物中茶皂素含量及茶叶中茶皂素得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液料比10︰1(mL/g)、乙醇体积分数70%、浸提温度60℃和浸提时间1.5 h时为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茶皂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液料比20︰1(mL/g)、乙醇体积分数6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 h。试验结果为夏秋茶资源中茶皂素的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川产夏秋粗老绿茶绿毛峰为原料,以乙醇为提取剂,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并与常规水提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得出超声波辅助醇提法浸提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料液比1∶120、超声波火力值70%(功率350W)、醇浓度8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40min。在此浸提条件下,茶多酚浸提率为14.53%;比常规水提10.85%的茶多酚浸提率相比,浸提效率提高33.92%。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选白茶茶多酚的回流醇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茶多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浸提温度、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醇提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浸提时间40 min,乙醇浓度70%,浸提温度70℃。按此条件,白茶茶多酚醇提取率为31.28%。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旋转回归试验获得高茶多酚得率的速溶红茶制作最佳提取条件:茶叶颗粒为1 mm、料液比为1∶20(g/mL)、浸提温度为60℃、超声波功率为300 W、浸提时间为40 min,速溶红茶的茶多酚得率为34.52%。因子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提取因子对速溶茶茶多酚得率的贡献值表现为超声波功率茶粉细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  相似文献   

5.
茶籽中茶皂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茶皂素提取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对茶籽仁中茶皂素的提取有显著的影响;确定茶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90%~95%乙醇溶液为浸提液,料液比为1∶10~12,浸提时间为2h,浸提温度为80~90℃,用丙酮作沉淀剂。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辅助提取梵净山黑茶多酚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6,(8):22-24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利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梵净山黑茶多酚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黑茶多酚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功率。通过分析得出:料液比1∶12(g/m L)、乙醇浓度60%、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40 min为最佳提取条件。对最佳提取条件进行验证,得出梵净山黑茶多酚提取率为7.22%。  相似文献   

7.
茶皂素的提取及纯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静  李燕  党培育 《食品科学》2008,29(11):154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茶皂素的工艺,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4、提取温度40℃、超声波功率320W、超声波作用时间60min。最佳工艺条件下的茶皂素粗品得率为18.54%,茶皂素含量60.3%。用硅胶层析法对粗品进行分离纯化。能将茶皂素粗品中的杂质有效地分离,适用于茶皂素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8.
正交实验法优选绿茶绿色素的超声波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吉祥 《食品科技》2011,(1):192-196
采用正交实验法,利用超声提取技术,优选由绿茶中提取绿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绿色素的乙醇浸提液在可见光区665nm处的吸光度为考察指标,应用正交实验法对提取过程中浸提温度(A)、浸提时间(B)、超声波功率(C)、乙醇浓度(D)及料液比(E)5个因素进行优选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与浸提温度对茶叶中绿色素提取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5%、浸提温度60℃、料液比1:16、提取时间40min、超声波功率350W。在此优化条件下绿茶中绿色素提取率达到38.80%,为先前文献报导的1.7倍。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低温浸提白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茶经粉碎至40目后辅以超声波,可实现低温浸提有效成分。增加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超声波功率或减小固液比,可提高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提取率,且3种成分的提取速率相当。较高的浸提温度,加剧了浸提茶汤的色泽劣化。影响茶多酚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超声波功率浸提时间固液比浸提温度。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的浸提工艺条件是:浸提时间36.5 min,固液比1:67,浸提温度53℃,超声波功率335 W。在此条件下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分别为茶多酚93.86%、氨基酸92.68%,咖啡碱93.16%,白茶茶汤色泽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茶树花多糖的提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茶树花多糖提取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超声波功率、浸提温度、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超声波功率90W,浸提温度为70℃,在此工艺条件下茶树花多糖提取得率1.324%。  相似文献   

11.
茶籽饼中茶皂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茶籽饼中茶皂素的提取工艺,研究了温度、时间、乙醇浓度、液固比等因素对茶籽饼中茶皂素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茶皂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95%乙醇溶液,液固比为16 mL/g,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 h,此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19.82%。  相似文献   

12.
油茶饼粕茶皂素与多糖综合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茶脱脂饼粕为原料,对其茶皂素和多糖的综合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先提取茶皂素,再提取多糖,并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油茶饼粕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9(g/mL)、提取时间4 h、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茶皂素提取率为8.98%;提取油茶饼粕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5.88%。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辅助法提取茶皂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茶籽壳为原料,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乙醇为溶剂提取茶皂素,分别考察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固液比和提取时间等对产率影响。经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微波功率400W、固液比1∶3、反应时间8min,所得茶皂素产率可达12.16%。与常规提取法相比,该法提取用时短,产率高,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4.
龙井绿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茶多酚的得率和纯度,以龙井绿茶为原料,对茶多酚进行乙醇溶液提取、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醇提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浸提4次,每次45min,温度为70℃,液固比为20:1,最大浸提率为24.45%。微波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预浸30min,乙醇浓度40%,微波解冻档浸提4min,浸提2次,液固比为40:1,最大浸提率为24.70%。超声波辅助浸提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8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25min,浸提2次,液固比为14:1,最大浸提率为24.72%。结果表明:微波与超声波提取率稍高于醇提,但三者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茶籽壳为原料,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乙醇为溶剂提取茶皂素,分别考察了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固液比和提取时间等对产率的影响。经正交试验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微波功率400W、固液比1∶3、反应时间8min,所得茶皂素产率可达12.16%。与常规提取法比较,本法提取用时短,产率高,应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16.
现今对残次茶的利用和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不完善,以至于造成残次茶的浪费。因此,研究从残次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关键技术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试验以黑毛茶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提取茶多酚,并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超声功率70 W,乙醇体积分数70%,浸提温度65 ℃,浸提时间30 min,料液比1∶25(g∶mL)。在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为7.44%。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15)06-0094-05 doi:  相似文献   

17.
采用乙醇为浸提剂提取油茶籽饼粕中的油茶皂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油茶皂素提取的较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浸提温度60℃,料液比1:10,浸提时间2h,在此条件下油茶皂素的得率为16.66%,粗产品的油茶皂素的纯度为62.37%。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粗品进行分离纯化,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正丁醇:水(1:1:2,V/V/V)是适合于油茶皂素分离纯化的溶剂系统,能将油茶皂素含量提高到91.8%。  相似文献   

18.
大孔树脂纯化茶皂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脂油茶饼粕80%乙醇浸提液为原料,考察了不同大孔树脂对茶皂素液的纯化效果,确定用AB-8树脂进行纯化。研究得出较佳吸附条件:上样液中茶皂素浓度34.4mg/mL、吸附温度25℃、吸附时间100min;较佳脱附条件:脱附温度30℃、洗脱液乙醇浓度80%、洗脱液与上样液体积比4:1、脱附时间80min,在此条件下茶皂素的吸附率90.70%、总洗脱率85.47%,产品纯度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