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中医"效"的记述、中医"效"是实效、中医对"效"的尊崇、中医创新与对"效"的否定、中医"效"与中医理论的依存、中医"效"的临床实践、中医"效"的求证、中医"效"对现代医学的启迪及中医的发展与阶段性"效"的总结9个方面对中医"效"进行了论述,并认为中医"效"最终能得以合理、可信、科学地解释。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来,中医临床领地不断萎缩,中医及其从业人员数量和地位持续下降。笔者借鉴库恩的"范式"理论,在分析中医"范式丢失"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从管理、教学、临床和研究等各个方面探讨了"范式丢失"对中医的影响。并提出中医"范式丢失"是引起近现代中医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范式丢失"后的中医在管理层面上失去了话语权,并直接导致中医教育、研究的去中医化,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医自身的发展。寻求中医的"范式"回归是现代中医发展的唯一道路。而打破"科学主义"的霸权,坚持建立、完善独立的管理、经营、教育和临床体系,则是寻求中医"范式"回归之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讲授中医课程的老师经常教导学生,"要学习好中医,首先要相信中医"。中医大夫也经常劝告患者,"要想治愈疾病,首先要相信中医"。本文通过对"信中医,学中医"和"信中医,病可愈"等中医不自信现象成因的剖析,提出了"学中医,信中医"的理念,从而有利于帮助中医建立起自信。  相似文献   

4.
"中医"一词在中国古医籍文献中罕见,即使有"中医"文字出现,其涵义亦并非现如今中医学科范畴所指的"中医".如<汉书·艺文志·经方>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此处的"中"释为"恰当、符合、正对上、恰好合上",其"中医"为"符合医理"之意.故追本溯源,进一步明确"中医"的古义和今义,不但意义不同,而且古今的"中医"一词更不能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球面临亚焘康及老龄化的今天,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心理更加迫切,"中医养生热"经久不衰。然而中医养生传播中出现了一些夸大其辞、弄虚作假、违背科学常理等"假丑恶"现象,引起老百姓无所适从、失望甚至反感。为此亟需给中医养生正本清源、去伪存真,还中医养生"真善美"的本来面目。中医养生传播内容的"真"加上中医养生传播形式的"美",就能达到中医养生传播效采丽"善"。中医养生之"真"既有科学之"真",又有人文之"真"。中医养生科学之"真"表现在中医养生学的科学性上。虽然中医脏腑、经络不是解剖学意义上的人体器  相似文献   

6.
"科学装饰"与"特色主义"是在中医发展中表现出的两种倾向。"科学装饰"表现出的是将中医现代化简单化与表面化,注重对中医形式上的包装,追求时髦理论、术语和指标,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简单或牵强对接,缺乏对中医研究的深化。"特色主义"则表现为把对中医特色的强调误解为是对中医特色内容的固化,可以原封不动地照搬但不能改变,将中医特色与中医优势、中医"精华"等同起来看待,甚至视为一种"绝对真理"。这两种倾向都于中医发展不利,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7.
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中医学教育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出发,阐述中医人文教育培养的重要性。以"嵌入式"人文教育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实践途径入手,展现了人文教育与中医临床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做法,即在临床带教病区嵌入浓郁的中医文化氛围,通过"中医经典园地"嵌入重温中医经典、通过"名老中医教学查房"嵌入中医"道""术"的熏陶、通过探索"中药饮片背后的故事"嵌入中药饮片由来的认知和通过开展"中医人文通识PBL主题讨论会"嵌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慕课"在全球及我国的发展,探讨了"慕课"对中医教育的影响,即形成中医教学"新生态"、推动中医教育"走出去"及促进中医教育"接地气"。认为展望中医"慕课"教育,将是推动中医教育改革、促进中医推广及传承的一次机遇。  相似文献   

9.
万兰清 《江西中医药》2007,38(12):74-75
中医就是中医,为什么现在强调提出个"纯中医"(还有"铁杆中医")?一时间,赞同的、不以为然的,纷纷发言,好不热烈.事关中医发展大计,凡中医无不关心. 为什么要强调一个"纯"字?无它,实因现代中医绝大多数都"不纯"了.表现在: (1)中医看病也拿个听诊器,而不是仔细号脉甚至不号脉,还讥笑号脉是"作神作脉"(民间取笑故作姿态者语);  相似文献   

10.
刊首语     
<正>说到中医,便不能不说到"文献"。实际上,我们无法设想没有了"文献"的"中医",也很难设想没有了"中医"的"文献"。中医从历史中走来,艰辛却又顽强,沧桑却又鲜活,看着呻吟而来的病人终于带着欢欣与赞叹走出医院时的背影,确认中医有效、有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动物模型主要包括依据中医传统病因制备的动物模型和模拟西医病因病理制备的动物模型。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的具体化和规范化,研究人员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医"证"本质研究大多停留于临床而未能进一步深入,制约了中医研究的发展。为此,中医"证"本质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而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制备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病"的动物模型制备有较明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贯彻健康观念"前移"、防治重心"下移"的方针,凸显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优势和方法优势。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今天,实施中医"治未病"的"主体、实体、整体"战略,有利于发挥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完善中医"治未病"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广州中医药大学针对学生中医思维弱化与中医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等日益突出的问题,深入分析,并积极开展相关中医本科教学改革探索,逐步通过"一核心,四改革,四支撑"的改革实践,构建了"重经典,强临床"高素质中医人才培养模式。1"重经典,强临床"高素质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简介1956年,我国借鉴西医高等教育模式建立中医药高等教育制度可谓创举,发展至今已完全替代传统师承教育成为培养中医人才的主渠道,但学生中医思维弱化与中医临床实践能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医术语“症”、“症状”及“体征”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医领域对"症"、"症状"、"体征"3个术语的运用存在不规范、甚至混淆不清的现象。文章在分别分析西医、中医有关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医"症"、"症状"及"体征"等术语进一步界定的思路,旨在促进人们对中医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为中医术语的规范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医护理专家冯运华基于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二者相结合的病证结合理论,提出"病证结合护理"的中医护理观点,围绕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模式创新、体现了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优势互补,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结合循证护理原则,以血瘀证护理为切入点,对"病证结合护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心血管系统为主的中医优势病种"病证结合护理方案",丰富了中医护理学理论,促进了中医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分层级管理实施"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提高"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的应用性。方法:建立护理部与科室二级"中医护理方案"质量管理组织。护理部设立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小组,负责全院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质量标准制定、质量监控、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科室设立"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组长,负责"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连续性监控和改进,培训和指导科室护士。结果:"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为内分泌科在规范消渴病中医专科护理培训中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指导,提高了临床护士对中医护理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临证施护能力。结论:分层级管理,在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规范中医护理行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印勇 《四川中医》2014,(1):66-68
现代中医的修习,要以"信愿中医、诚敬谦和"为前提和素养,而"览群书、寻师友、精勤不倦,与传统文化并进"是修习中医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中医修习的目标在于"博极医源以自成体系",并以"汇通百家而圆融无碍"作为中医修习的成就和境界。  相似文献   

18.
"信、达、雅"是翻译的三个标准.由于中医语言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医英语翻译时难以兼顾"信"与"雅",译文往往是得"信"而忘"雅",得"雅"而忘"信".通过语言国情学的理论特点,初步探讨中医语言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旨在使中医英语翻译在忠实地传达中医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尽可能在译文中反映出中医语言的文化信息,真正做到达意传神,信雅合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的适用性。方法:对肛肠科2014年6月~8月收入住院的182例混合痔患者严格采用《2014年全国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中的"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结果: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的常见症状施护效果,也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的依从性及满意度。结论:"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不仅提升了中医护理服务内涵,而且对指导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发挥中医优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中医经典学习现状和学校中医经典教学现状的调查,探究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中医经典的学习需求及适合的学习、教学模式。方法用问卷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52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PSS 22.0进行χ2检验。结果本科阶段学生中医经典学习效果不佳;学生缺乏对中医经典的内在认同和临床实践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学生期待革新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结论打造中医经典教育的"一流"本科课程;内外并举,实现中医经典的"双核"联动;中医经典学习"五步走"战略;实行中医经典教学改革"三维"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